易经背后的大智慧,易经与智慧

《易经》有何奥妙?为何说读懂它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如果只能找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应该选哪本?《论语》?《道德经》?《诗经》?全错了。答案是《易经》。

易经,是一部哲学。里面有很多哲学思想,其中一个大家熟知的,‘’算卦‘’,就是一种预见的手段。领导,是需要预见的,否则如何引领群众,往正确的方向走。 易经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对它的理解要与时俱进,它是历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集大成结晶。

《易经》是群经之始,也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石。它是一切学问的根源,如果你不懂得《易经》,就不要讲诸子百家,否则一切讲不通。而且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思维,正式来源于《易经》。读懂《易经》,不仅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还能读懂中国人,处处风生水起。

易,就是变化。一切都是不断在变化的,《易经》所表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它把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用易简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以一个阴爻和一个阳爻就把整个宇宙给简化了。它以五行方式概括了宇宙间五种能量场态。它以八卦方式概括了宇宙间八种时空存在模式。

读《易经》,读懂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不犯大过失。 你的才能和德行要能正好匹配你的位置。并且你要懂得适可而止。读懂《易经》,随时随地都非常管用。面对不同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人做事就会避免各种过失,避免踩到各种坑而功亏一篑。

《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一路是讲性质:阳的用九,阴的用六 。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去应对。 

孔子说,“善易者不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懂得《易经》的易理之后等同于知天命,懂得了应变之道,不会犯大过失,自然也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寻求上天指引。

我想学学易经,不知道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傅佩荣《易经入门》那个更...

我没有师傅,所以无法回答找怎样的师傅。但接触过要带徒弟的先生,自己的感觉是,方向的师傅比较多,老师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你是自学,倒有一些建议,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花时间记忆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卦序歌,分宫卦象次序等。易经的书,也应该从易经产生的来龙去脉入手了解,尽量多看几个不同注释的周易版本你也可以去“易经时空”这个网站看一下,分类比较清晰,每天都有更新,对入门比较有价值。它的网址见参考资料。

为什么说《易经》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

上涉及天文,下涉及地理,与自然万物广泛相通古人有大智慧,上古时期先人们通过对大自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学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传世奇书,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可以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够大,大到没有外部,它又足够小,小到没有里面。不管是宇宙、天文、地理、治国、理政、人生、职场、家庭等,都可以从易经里找到规律,《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机缘,看完了曾仕强教授写的《易经的奥秘》这本书,深深被易经的智慧吸引,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又买来几本讲易经的书。《易经》这本奇书,能解答人生中的很多困惑,值得每个人去钻研和学习。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易经中的人生智慧和我的学习收获。 一、现代人学习《易经》的实际意义 学习易经的好处不言而喻,每个人学习易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首先《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比如现在的人普遍提倡自信,但易经里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的讲到的“自”,只讲自觉、自反、自省、自律,没有说到自信。现在的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目前有很多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学《易经》,可纠正这些不对的观念。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卜卦的书,现在的人对它有太多的误解,只把它当成一本算命的书。其实它没有这么神秘,里面有很多道理可以用科学道理要诠释。最大的意义,是它可以教我们如何为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学《易经》,就是学它的道德性。 《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非常契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之路,谁也阻挡不了。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思想体系才能解决全球化发展的问题,因为它用四个字就能做到——求同存异。 二、学习太极,它告诉我们的道理 太极是圆的,不是方的,因为圆的东西容易变动。 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 君子不器 ”,就是说君子不能像一个形状固定的器皿一样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能屈能伸,才能达成目标,实现成功。 它是圆形的,说明宇宙一切都要求圆满,所以不要做一个有棱角的人。经常跟别人吵架,就容易伤害别人,很多事就不容易办成。所以一定要圆,可圆不是圆滑,做人绝不可以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太极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不能光有阳,也不能光有阴,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投射到人身上,阳就代表一种理想,阴代表脚踏实地。就是要懂得面对现实,要走实际的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能要求太理想,不能老漂浮在空中,要脚踏实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兑现,去把理想实践出来。 三、何为八卦,从正确认识它开始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地球上八种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xùn)为风,艮(gěn)为山,兑为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同时也包括了所有跟人类有关的特性。比如艮为山,艮就是叫你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如爬山的时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撑,否则还没到山顶就累死了。 所以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该准时要准时,不该准时又为什么要准时呢?我明明知道那个人准备骂我,要打我,我还准时去挨打挨骂,那我不是傻瓜吗? 孔子说过,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认为对任何人都要讲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对小人讲信用有什么用? 四、如何正确认识易经中的 《易经》的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是易经的四大功能之一,很多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里面的卦象都是给人用的,以为《易经》主张的是命定论,其实易经不主张命定论。 《易经》占出的吉凶是有条件的,是可以变动的,会的人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都是不太会的人。 因为《易经》最常用一个“ 如 ”字,“如”是假如、如果。同一个卦,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是吉,如果那样做结果会是凶,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它并非恒定不变。 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的作用,把占出来的结果当成参考就好,不要一味。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 《易经》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划分成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当你卜到某一个卦时,你就知道自己现正片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再去查那个卦,它会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样去做,知所警惕,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所以《易经》是用来查的,而不是拿来预知结果的。 五、易经用六个爻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六个阶段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 孔子的一生,画了一个叫人生奋斗总纲领的卦。他在《论语》里写到了著名的人生六阶段。 第一阶段:15岁,可以立下自己的志向;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这个阶段通过尝试,可以总结出这辈子的几个原则; 第三阶段:四十不惑,并不是指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而是根据三十岁确定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过个十年,你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是对人生目标、人生方向和所要坚持的个人原则不惑。(后三个阶段我们留着下次再说) 曾仕强教授认为,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三十岁时,就要替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了: 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叫个别差异。既然世界上你是唯一的,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曾教授的这段解读真是写到我心坎上去了,人很容易羡慕别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光鲜和自己的缺陷,太容易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总是想成为像别人那样成功、出色、漂亮、有钱的人。其实接纳和认识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事情。 好了,这次对《易经》一点小小的分享就到这里,《易经》博大精深,这点小分享不足以传达其万分之一的精妙,每个人,特别是做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都需要静下心好好学习、体会易经的智慧和精妙。 如果您对我的分享感兴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如果大家比较感兴趣,下次再对《易经》作进一步的分享。

国学泰斗曾仕强: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生必读的易经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初识曾仕强,源于他在《百家讲坛》讲解的《易经的奥秘》,幽默风趣,且又通俗易懂,让人获益良多。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太极,生两仪,谓之阴、阳。自然孕育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一切由之而产生。 世界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作用,互相激荡,它才会生生不息。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亡。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是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自然孕育。但它背后有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坏人不一定一直是坏人,偶尔也做好事;经常好人也会做坏事。这种观念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 我们中国人认为一内含二,以一为中心。 西方人认为阴阳是两个东西。 中国人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阴,一种叫阳。合起来,它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是阴阳。讲一,它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它就是阳与阴。 西方,分大于合。 中国是合中有分,怎么分,都离不开要合。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他说一分为二。 中国人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生是智者,更是管理学界的大家,他一生,著书立说,游学授课,足迹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将发扬中华道统文化当成自己终生的使命和最大乐趣,为之孜孜不倦忙碌并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23年,先生积劳成疾。 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他曾在镜头前乐观地谈到自己患病后的生活。 他说:“生死是有命的,那过程很重要。我们要欣赏那个过程。所以我就常常跳出自己看自己。这个老先生得了癌症,而且还已经扩散,无从开刀起。他有八十几岁了,经不起化疗的折腾。那怎么办呢?那只好快快乐乐地面对它。所以每个人来看我的时候,都看我笑嘻嘻的,没有什么,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在那里叫苦连天。” 关于为人处世 先生有三句箴言: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短短十五字,简单明了的说明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社会道德的恢复,不是大而化之的呼喊口号,而是具体从每个人开始,人人凭良心做事,通过自己的行为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慢慢形成。 凭良心有哪些好处呢? 在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现代社会,“良心”的导正还有实际的用处吗?其实《易经》中的讼卦早就对此有所解答。 《说文》曰:“讼,争也。公言之也。”讼字一边是言,就是开口说话,一边是公,就是说给大家听。 人与人之间为什会“讼”呢? 讼卦的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就是信用,就是诚信,窒就是窒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一旦窒息了,信用开始破产,双方互不信任,因此引起争端。 大家都不凭良心做事,谁也不信任谁,自己不讲信用,暗自去揣度他人,自然不会有信任感。 西方人的处事原则是合法,而中国人不仅仅要求合法,更进一步要求合理。每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来不违法,中国人只是在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而已。 我们要“凭良心,走礼制”。孔子注重“礼”,认为礼制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人本身有很大弹性,所以我们的制度也永远是有弹性的。 有弹性的中国人、中国话、中国字又依据什么进行变通呢? 两个字:道德。道德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但凡有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情,即使没有法律条文的约束也会为人所唾弃。最后的结果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艰难险阻之下,自我成长。我们老想过一种很简单的日子——定了法,大家依法办事,这种模式五千年都没有实现。 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大家讲良心,自己管好自己。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最后变成最有用的。这是《易经》给我们较好的启发。 为什么要立公心呢?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公”。 《礼记-礼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说文》曰:公,平分也。背私也。可见要在人群中做到“公”就要对大家一视同仁,不能有很多私心,这就是《易经》中的同人卦。 同人就是大家尽量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同心协力,效果自然就会好。人要做到同人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每一个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相同。 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完全相同,因为那不但不可能,而且不需要。但是最起码我们要了解到,只有求同才能存异,这就叫做大同小异。 孔子提出来的一个人类最高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叫地球村。可是我们发现现在地球村推行得不是很顺利,到现在世界大同还只是有名无实,有待于我们人类共同努力。 同人卦的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同人于野”就是告诉我们,要由近推到远,由亲推到疏,一步一步地去一视同仁,才能实现。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慢慢从里往外、从近到远地推出去,才会比较容易做到,一下子要把天下人看成一样的,比较不容易。共同努力就需要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求同存异——把大家相同的部分归纳起来,不同的部分彼此各让一步,自然而然地大家的看法就很接近了。 君子会同类相聚,而种族的差异确实存在,我们只要求做到,可以同的尽量同,没有办法同的我们尊重各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表现,彼此谅解,彼此包容,这样就叫大同了,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同人卦的卦辞中,只有“同人于野”,没有告诉我们要“同人于家”,同人不是在家里完成的,在家里的就叫家人卦了。 换句话说,在家里面,我们可以靠亲情来彼此照顾,但是当我们出去以后,就要做到一点——用我们的理智来指导自己的感情。 先生教导我们“时时立公心”,就是要我们实践同人卦初九爻所说的:同人于门,无咎。首先要把私变成公,化私为公,为了公义而出门,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打开自己心房,将心比心,光明正大的与人交往,自然可以无咎。 凭良心也好,立公心也罢,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可以说毫无价值。所以在最后先生明确指出一定要“自己先力行”。 先生曾说:“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人,但是要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是天底下最难的。”道理人人会说,但不一定人人会做。 所以,才要先力行。 阳明先生苦修西南,龙场一朝悟道,得出四个字“知行合一”。中山先生一生漂泊坎坷,始终向身边的同志强调四个字“知易行难”。这些无不与先生提倡的“先力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以看出“行”字的重要。 《易经》中强调“行”的卦就是履卦,履就是履行,整个履卦就是实践天道的意思。 履卦卦辞: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履虎尾”就是时时刻刻都好像走在老虎尾巴的后面,一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没有命了。“咥”就是咬的意思。你踩到老虎的尾巴,老虎却不咬你,你就高明了。这个“亨”是指人庆幸没有被老虎咬,真是亨通。 这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危机,而度过危机的合理方式就是依理而行。“履”跟礼貌的“礼”,跟道理的“理”异曲同工,就是礼貌、礼仪、礼节、理智,都要根据道理来实行。 在履卦实践天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就是履行法定的义务,不做违法的事情,这是对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在一切合法这个层次上再提高一点,就是一切的人伦日用都是精神合理的表现,就是凭良心,立公心,遵守社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那么最高层次的履行天道又是什么呢? 是内心有仁爱之心。“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这是中国人的君子之道。 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 1979年,先生在新加坡讲学,意气风发,高瞻远瞩,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华道统文化精髓,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 他认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而应该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化解中国人的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开创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河。 其后,先生在传播“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同时,逐渐转向社会层面的教育。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为在校学生进行演讲。 因此,其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先生曾言中国人所有的学问,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时隔数载,智者已故,唯那句一阴一阳之谓道,仍回荡于耳畔。 共赢生态-共品

《周易》既熟悉又陌生,这部神秘的天书暗藏了哪些智慧呢?

儒学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虽然中国有一些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兴起,但儒学毫无疑问一直是统治地位的。作为儒学经典的“四书五经”,相比每个人都不陌生,而《周易》不仅是六经之一,更是当时的经学之首,它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经指原本的“经”的内容,而转则是对经的解释和翻译等,而五经中的“易”指《周易》和《易传》两本书)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先民们统统都将它们认为是有人操控的,当时的思想都是比较普遍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人们也想通过与“神”对话,来了解自然规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就有什么、甲骨卜辞之类的,《周易》也就应运而生。

“周易”两个字有着许多具体的意义,解释起来也是非常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就是一些宇宙世界的变化,通过卦象和卦爻来表现,有固定的、可循的规律,既是变化的,也是不变的,表达了也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辩证观。

《周易》这本书包罗万象,除了这些卦象、卦爻之外,也有着浓厚的黄老思想,之后又进行了分化,一部分衍生出了道家思想,对道家思想有直接的影响;另一部分被儒学家多吸收。可以说,《周易》在最开始是用于人们的生活和预测的,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寄托,之后随着它本身的演化,和它其中蕴含的深厚的哲学思想,逐渐成为了国家治国安邦的行政指南,也是儒学家们解释儒学思想,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