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国学大师,最有名的大师奇门遁甲讲课

如何评价陈道明

问题一:陈道明在影视圈的地位以及对他的评价怎样 陈道明驰骋影视圈20余年,获得过金鸡奖金鹰奖和飞天奖的最佳男演员奖,是首屈一指的优秀演员,被称为演艺界的“常青树” ■冯小刚: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陈道明是演员里读书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家里书架上摆了很多,也真看得进去。书法也是每天都练,写得一手好字。其他技能也样样精通。再加上人长得眉清目秀(现在也是风韵犹存),从有明星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明星了。所以就有些清高,老端着,得理不饶人。 认识陈道明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喝酒,因为不喝酒也就特别不喜欢饭局。更反感喝醉了酒互相称兄道弟的场面。 ■刘威:道明外表冷漠,其实是个非常关心人、体贴人的男人,而且他遇事冷静智慧,我遇上什么麻烦事了,总要向他请教,因为他会给我最正确的答案。 ■李成儒:我时常跟陈道明通电话,我觉得特别好,受益非常多。我跟他通话以后我觉得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你作为一个中国男演员应该有一笔非常好的墨笔字,这是应该学的,你应该会电脑,你应该会英语。你看你要学多少,而且陈道明喜欢音乐,我喜欢京剧,能不能在家里学学京胡,你可以在家里把寂寞转化成一种享受,我觉得这是我跟陈道明通话以后受到的启发。他会把他的体会和生活的乐趣无私告诉你,你觉得非常好。尤其演员这个职业在拍戏时确是非常累,拍完戏以后真的需要休整,需要静,怎么把静转化成一种享受,我是从他那儿得来的。 ■高晓松(《我心飞翔》导演):陈道明是一个很博大的艺术家,他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艺术不固执,而且能够有多元化的理解。 ■茹萍(《康熙帝国》苏麻喇姑扮演者)眼中的陈道明是个“淡泊的老者”,和别的演员一点儿不一样,日常不喜欢说话,但谈到塑造的人物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博览群书,为了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为下一部可能拍的戏做知识储备。茹萍佩服陈道明,自己也时常捧着书本“甘之如饴”。 ■薛中锐(《康熙王朝》索额图扮演者):陈道明是个悟性和灵性都很高的演员,他虽然是中戏的毕业生,却对学院派的表演体系持“不同意见”,且独立思考能力很强。所以在片场排戏时,他时常会自由发挥,想到哪里演到哪里,他这个折腾劲常与导演都发生争执。 陈道明作为演员应有的积累非常多,而且性格自由,对一板一眼的东西有叛逆之心,演戏时现场发挥力很强。这是陈道明的特点,也是我与他在认识上有分歧、但同时也是认可他的地方。 ■天鸽(《康熙帝国》蓝齐儿扮演者):陈道明是个标准的艺术家,而且很照顾小辈,平常威风凛凛,一碰到媒体来躲得不见人,其实他很活泼,很海派,打牌从我们这赢的钱,都会掏出来请客。 ■提起陈道明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琴棋书画更是要得。陈莎莉(《大汉天子》窦太后扮演者)表示,她从小就非常欣赏毛笔字写得好的人,陈道明在剧中饰演的东方朔,每每需要在剧中写出优美的毛笔字为人测字,在镜头下的毛笔字,都是陈道明不假他人的真迹!更令陈莎莉佩服的是,陈道明不仅毛笔字好得没话说,就连演一场东方朔为窦太后吹笛的戏,陈道明也是熟练地当场表演一首完整的曲子,让陈莎莉惊讶于陈道明自修功夫的扎实。 ■管虎(《黑洞》导演):我觉得道明当然是一个极为成熟和出色的演员,但他之前的戏大部分是技术型的,就是去塑造一个形象。现在我让他回头,他也自己要回头,从本色走,相反很有意思。因为他本性是有一种忧郁,有一种深远的东西,所以他把这些拿出来之后就比较舒服。 聂明宇喜欢穿皮靴,仔细看,是那种系带的黑色大头皮鞋,还有其立领式风衣,跟原苏联那种立领式军大衣款式相近,――无所不在的军旅情结的又一个表征。......>> 问题二:陈道明的人物评价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他为爱妻,20年来从不上CCTV;他是个好爸爸;他顾家,厌恶应酬,滴酒不沾;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他饱读诗书,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与钱钟书是忘年之交;他说他只是个戏子。他就是陈道明。 问题三:如何评价陈道明 不可否认他很帅,传说也很有才,我想问的是:他的演技到底如何?我看过他演的康熙,1942,中国式离婚,感觉人物都是相似的调调,只有围城中的方鸿渐有所差别。是陈道明接的戏恰好都是这个类型?还是他只能演这个类型的人物?与之对比的是王志文,在黑冰和无悔追踪中塑造截然相反的人物,都非常成功。 问题四:如何评价陈道明的演技 五绝之中,最“文”者为桃花岛主;一般认为,中国演员中最“文化人”的,是陈道明(尽管就个人了解,陈道明读书以西方经典为主,就中国古代文史而言,他未必有唐国强造诣深;但很奇怪的,老唐演人物总不脱官气,知识分子文气实乏,很难想象他演陆焉识?)。 五绝之中,骨子里最忠孝节义的,不是其他,正是外表非汤武薄周孔的黄药师,盖其人鄙薄世人以礼法为表欺世盗名,故特以非圣无法之面目示人,观其痛呼狂歌,哭笑由心,其实骨子里正是嵇康阮籍一类魏晋风骨之真人物;陈道明多被世人误读为一“葛爷”,其不配合之真性情与姜文、王志文合列媒体最怵三位大爷,但其实他不过是厌烦被俗人纠葛利用懒与周旋罢了,其内心“三观”再端正不过――君不见,时下微博微信上各种真真假假冠他名下的鸡汤人生哲理段子,君不见,他在《一年级》教学生以正确的表演理念、在《传承者》怒斥一帮青年团评委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诚恳平恕之心,君不见,他在两会期间屡次疾呼影视界文艺圈需有文化责任、文化自觉……各种正能量啊! 五绝之中,黄老邪最为博擅众绝,武学而外,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算数兵略……无不精擅,允为当世第一大家。陈道明文体特长虽必不及黄岛主之深,然单论一个“广”字,或亦不遑多让:陈于运动则有高球篮球足球麻将(好吧麻将也算,他得过麻将比赛冠军这事儿您知道不),于书画则双擅,于音乐则众乐咸长,譬如“用乐器为道具”于影视演出中,粗略统计,则有钢琴(《我的1919》、《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归来》),有二胡(《沙家浜》),有口琴(《一地鸡毛》),有手风琴(《黑洞》),有洞箫(《绍兴师爷》),有横笛(《大汉天子》)…… 问题五:如何评价陈道明演的康熙这一角色 去微博里啊, 问题六:为什么很多人很推崇陈道明 演技那些就不说了,为人真实低调, 然后就是也很有才华,陈道明和钱钟书也是忘年交, 陈道明熟读钱老的文章,一直很崇拜钱老。 后来陈道明出演电视剧《围城》和钱老有了直接的接触, 据说两人非常谈得来,钱老也颇为欣赏陈道明身上的文学气质, 看过《围城》后更是对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赞不绝口。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夸赞陈道明的学识完全可以达到一个北大的研究生导师那样的等级。 问题七:如何评价陈道明,王志文,张国立等的表演和地位 演技最自然的是王志文 感觉不到是在演。其他的技术言论不懂。陈道明演的八贤王太赞了,但是康熙王朝比较刻意深沉,还是邓超比较自然吧,或许定位不同。其他几位前辈有时候也觉得过于用力。小白就觉得自然让人入戏最重要。勿喷。 问题八:陈道明在影视圈的地位以及对他的评价怎样 陈道明驰骋影视圈20余年,获得过金鸡奖金鹰奖和飞天奖的最佳男演员奖,是首屈一指的优秀演员,被称为演艺界的“常青树” ■冯小刚: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陈道明是演员里读书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家里书架上摆了很多,也真看得进去。书法也是每天都练,写得一手好字。其他技能也样样精通。再加上人长得眉清目秀(现在也是风韵犹存),从有明星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明星了。所以就有些清高,老端着,得理不饶人。 认识陈道明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喝酒,因为不喝酒也就特别不喜欢饭局。更反感喝醉了酒互相称兄道弟的场面。 ■刘威:道明外表冷漠,其实是个非常关心人、体贴人的男人,而且他遇事冷静智慧,我遇上什么麻烦事了,总要向他请教,因为他会给我最正确的答案。 ■李成儒:我时常跟陈道明通电话,我觉得特别好,受益非常多。我跟他通话以后我觉得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你作为一个中国男演员应该有一笔非常好的墨笔字,这是应该学的,你应该会电脑,你应该会英语。你看你要学多少,而且陈道明喜欢音乐,我喜欢京剧,能不能在家里学学京胡,你可以在家里把寂寞转化成一种享受,我觉得这是我跟陈道明通话以后受到的启发。他会把他的体会和生活的乐趣无私告诉你,你觉得非常好。尤其演员这个职业在拍戏时确是非常累,拍完戏以后真的需要休整,需要静,怎么把静转化成一种享受,我是从他那儿得来的。 ■高晓松(《我心飞翔》导演):陈道明是一个很博大的艺术家,他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艺术不固执,而且能够有多元化的理解。 ■茹萍(《康熙帝国》苏麻喇姑扮演者)眼中的陈道明是个“淡泊的老者”,和别的演员一点儿不一样,日常不喜欢说话,但谈到塑造的人物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博览群书,为了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为下一部可能拍的戏做知识储备。茹萍佩服陈道明,自己也时常捧着书本“甘之如饴”。 ■薛中锐(《康熙王朝》索额图扮演者):陈道明是个悟性和灵性都很高的演员,他虽然是中戏的毕业生,却对学院派的表演体系持“不同意见”,且独立思考能力很强。所以在片场排戏时,他时常会自由发挥,想到哪里演到哪里,他这个折腾劲常与导演都发生争执。 陈道明作为演员应有的积累非常多,而且性格自由,对一板一眼的东西有叛逆之心,演戏时现场发挥力很强。这是陈道明的特点,也是我与他在认识上有分歧、但同时也是认可他的地方。 ■天鸽(《康熙帝国》蓝齐儿扮演者):陈道明是个标准的艺术家,而且很照顾小辈,平常威风凛凛,一碰到媒体来躲得不见人,其实他很活泼,很海派,打牌从我们这赢的钱,都会掏出来请客。 ■提起陈道明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琴棋书画更是要得。陈莎莉(《大汉天子》窦太后扮演者)表示,她从小就非常欣赏毛笔字写得好的人,陈道明在剧中饰演的东方朔,每每需要在剧中写出优美的毛笔字为人测字,在镜头下的毛笔字,都是陈道明不假他人的真迹!更令陈莎莉佩服的是,陈道明不仅毛笔字好得没话说,就连演一场东方朔为窦太后吹笛的戏,陈道明也是熟练地当场表演一首完整的曲子,让陈莎莉惊讶于陈道明自修功夫的扎实。 ■管虎(《黑洞》导演):我觉得道明当然是一个极为成熟和出色的演员,但他之前的戏大部分是技术型的,就是去塑造一个形象。现在我让他回头,他也自己要回头,从本色走,相反很有意思。因为他本性是有一种忧郁,有一种深远的东西,所以他把这些拿出来之后就比较舒服。 聂明宇喜欢穿皮靴,仔细看,是那种系带的黑色大头皮鞋,还有其立领式风衣,跟原苏联那种立领式军大衣款式相近,――无所不在的军旅情结的又一个表征。......>> 问题九:陈道明的人物评价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他为爱妻,20年来从不上CCTV;他是个好爸爸;他顾家,厌恶应酬,滴酒不沾;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生时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他饱读诗书,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与钱钟书是忘年之交;他说他只是个戏子。他就是陈道明。 问题十:如何评价陈道明 不可否认他很帅,传说也很有才,我想问的是:他的演技到底如何?我看过他演的康熙,1942,中国式离婚,感觉人物都是相似的调调,只有围城中的方鸿渐有所差别。是陈道明接的戏恰好都是这个类型?还是他只能演这个类型的人物?与之对比的是王志文,在黑冰和无悔追踪中塑造截然相反的人物,都非常成功。

著名易学家、作家袁东峰老师的简介?

袁东峰,易学学者、作家、理学家、文化活动家。八宅真法秘传风水铁口断正宗传人。担任中华网络周易联谊沙龙秘书长。国际华夏风水堪舆峰会特聘专家团顾问。武汉市民网特约顾问。创办袁东峰国学易学文化网(点击进入)。在国学易学上融汇皇家奇门遁甲,四柱八字、密宗玄空风水、梅花易数、地理五诀杨公风水、八宅秘传真法铁口断风水、铁口风水直断、铁口择日法等诸多秘法。在蜻蜓FM电台(点击下载到手机APP)袁东峰周易风水讲座节目。被评为“中国年度国学人物”、“中国当代十大青年风水堪舆大师”、“中国周易突出贡献人物”。著有易学专著《袁东峰周易四柱八字实践讲义笔记》《袁东峰讲国学易学》《风水216坐山向全解》《袁东峰国学感悟札记》《袁东峰四柱八字与奇门遁甲讲义合集》《袁东峰八字奇门与梅花易数讲义》《奇门遁甲微观象学实战解析讲义》《袁东峰皇家奇门遁甲实战解析》等著作,并著有文学作品多部,在数百家文学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既为易学界之易学家,又为文学界之作家诗人。在文化和易学上都被称为奇才,并且都有突出成就。诸多易学见解先后被清华大学培训网、搜狐网、新浪网、中华国学网、中国学术论坛、新浪网、阿里巴巴、中国易经新闻网、天津在线网、念网、参考网、青年导报网、易经中国网、河南文化产业网、中国国际产业文化网报、记者传媒联合会网、易经文化网、山东在线网、承德旅游网、避暑山庄官方网站等数十多家媒体转载与报道。很多易学风水、奇门遁甲、八字学、梅花易数等文章理论被百度文库、道客巴巴文库、豆丁文库、中华文本库等收录。2013年中国玄学书画联合会学术研究局在“玄学书画是书画造诣的最高境界”一文中专门提到袁东峰老师为当代奇门遁甲代表人物之一。

著名的国学大师都有哪些?

唐文治、章太炎、陈寅恪、钱穆和钱钟书。

中国当代的奇门大师都是哪些人呢?

张志春,王凤鳞 么学声 田朋 叶飘然 杜新会 等,排名不分先后,随手写的

宋定国的学术创见

长期从事哲学、领导科学、易学、养生学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当代中国青年的意识和行为》和北京市“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当代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及对策》。其在学术领域的创新见解主要有——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人的智能时效守恒定律”,即关于人的智能发挥及其绩效与时间关系的定律。宋定国认为人的智能每天所产生最佳效益的时间是守恒的,并因人而异,由此倡导人们要善于摸索和把握自己每天的最佳工作时间,避免“过犹不及”:因用时不足而达不到最佳效益,或因盲目加班却事倍功半乃至劳而无功。违背这一规律的“拼命”也许能创奇迹,但也会把“命”真正“拼”掉,从而从反面验证这一规律。 二、首次提出关于人生价值的真谛及其量化公式。在198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价值=!?!》一书中,宋定国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这句话不确切,提出并论证了“人生价值的真谛在于偿还从社会索取之后的实际贡献”,并首次运用浅显的公式来表示——人生价值=给予-实际取得/ 必要取得“给予”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的所有贡献,“实际取得”是指他从社会的实际索取,而“必要取得”则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常人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起码要从社会所取得的东西。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是个常数。这样,通过这个公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不单要看他对于社会的贡献,而且还要可他从社会的实际取得。要是其实际取得大于其贡献,其人生价值自然就是“负”的了!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就此评价说:“你这本书虽小,可提出了一些很有学术价值的见解。人生在世,贡献和索取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对这两个方面做比较,一个人的价值是评价不清的呀!你还提出了人生价值的具体评价公式,是个大胆的探索!” 三、关于人是社会关系之网的纽结和“四点”的阐释。在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人的本质的揭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中,宋定国首先提出并阐释了“人是社会关系之‘网’的‘网上纽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始点、交点、支点、终点”即“四点”的著名论断,从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精髓。本书被誉为上世纪80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两本颇有代表性的关于人的问题的专著”之一。 四、预见“人类伦理道德的传统堤坝,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正在晃荡;有些堤坝正在坍塌、决口”,并提出应对的办法。在198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新技术革命与社会趋向》一书中,宋定国正视并预见到“人类伦理道德的传统堤坝,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正在晃荡;有些堤坝正在坍塌、决口。”在分析了恋爱、结婚、同居、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等对于传统堤坝的巨大冲击,并有随时坍塌、决口的危险后,宋定国严肃地指出:“人们该怎么办?死守?这不明智,也不可能守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主动将堤坝打开几个口,让洪水分流而去。” 五、认为“八卦符号是一种符号文字”。在2011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出版的《周易解迷》中,宋定国提出:“在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社会背景下,八卦符号产生于从‘结绳记事’到‘契木为文’的时代。“从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到刻画几何型的符号,再到刻画图象型的符号,最后形成象形文字。”“‘—’和‘- -’两个符号,就产生在最初的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的阶段。” 六、对于“易”字起源之谜提出新说。在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1月出版的《周易解谜》中,宋定国依据“易”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等形体的演变,一反有史以来的“象形说”(含“蜥蜴说”、“器皿注水说”和“勿字像旗说”)和“会意说”(含“云气汇集阴阳变幻说”、“乍晴乍阴说”、“日月组合说”和“上日下勿说”),提出甲骨文中的“易”字,是对于“烧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照刻画,即“易”字“源于烧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即对于用以时烧灼龟甲所产生的裂纹的仿照刻画。”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易”字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文字,由它命名的《易》,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部成书,而其内容又是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那么,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活动之中,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第二、甲骨文中的“易”字,其线条及其构成,也很像烧灼龟甲时自然形成的裂纹;第三、依据汉字创造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简后繁,先“象形”后“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拿“蜥蜴说”而言,“蜥蜴”的“蜴”字是个“形声字”,显然是在“易”字出现之后,按照“易”子的“声”,加上“虫”字的“形”而创造出来的。就是说先有“易”字而后有“蜴”字。因为“蜥蜴”肤色伴随环境的颜色而变化,所以,当“蜥蜴”文字被形声地创造出来后,人们看到小篆体的“易”字很像“蜥蜴”,才敷衍出“蜥蜴说”,并将此说依序往前推,以至于把金文和甲骨文中的“易”字,也敷衍成同样的说法。至于“上日下月说”、“上日下勿说”等等,情况近似,不言而喻。因此,宋定国认为“‘易’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字,它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方法,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都不适合于它。它只是对于烧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照刻画,或者说,它的最初写法源于烧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因此,“通过对于‘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易‘字不是个一般的汉字,而是一个植根、深埋、隐匿着迄今所知我国第一部成书《易》起源之谜的文字,是揭开《易》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七、率先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奇门遁甲”进行客观、历史地评析。在2011年出版的《奇门遁甲探秘》中,宋定国运用客观、历史的观点,在原原本本介绍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揭示“奇门遁甲”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被“神秘化”的社会根源、思想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针对其各种理论依据,布局、演局及其推演过程等等中的真理与谬误、科学与、精华与糟粕、合理性和局限性等等,力求做出缜密而恰如其分地评析,并启示人们:“世界上的任何学术文化,都处于不断发展着的历史流变之中。这个流变中的每一阶段,每代人、每个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其中的‘一浪’或‘一滴’。‘浪’或‘滴’总是有限的,而‘流’则是无限的。没有‘浪’或‘滴’,固然就没有‘流’,但有限的‘浪’或‘滴’与无限的‘流’相比,永远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即使最亮丽的‘浪’或‘滴’,也不过是滔滔洪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或水滴而已。同任何人类思想文化的成果一样,奇门遁甲是历史的产物,故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既蕴涵着一定时代思想文化之精华,具有合理成分,又积淀着一定时代思想文化之糟粕,具有局限性。由此就决定了它所必然存在的‘是’与‘非’。无论夸大哪一方面,都失之于客观、全面。” 八、探索并概括出“国学”即“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详实的文献,将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贯通古今,融汇内外,综合创新。其中‘综合创新’是‘轴心’,而‘贯通古今’和‘融汇内外’则是‘两轮’,因而这个基本规律可以形象化为‘一轴两轮’”。 九、对于三大拜物教所导致的弊端及革除的入口和出路的探索。在1988年发表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反对三大拜物教》(《中国青年学院学报》1988年05期)中,宋定国分析了由自然到人为,再到崇拜、权力崇拜和个人崇拜这三大特殊“”产生的过程,指出三大拜物教是迄今为止所有社会制度的根本弊端,并对改革和根除的入口和出路进行了探讨,呼吁世人醒悟:消除、权力、个人三大拜物教及其产生的根源,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物。 十、对于领导活动三大基本规律的探索和概括。在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领导科学实用教学概要》中,宋定国一以贯之地通过分析领导活动中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三类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将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三,即“领导者一定要适应并引导被领导者的规律”、“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工作任务要求的规律”、“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并改造客观环境的规律”。 十一、以全新的视角释解“国学”、“国学大师”。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国学纵横》《国学探疑》中,宋定国对于被热议的“国学”、“国学大师”进行了考辨,并从史、论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国学”的蕴义;从为学、为人即文品与人品两个方面阐明了“国学大师”的基本评价标准,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大师’理应是学问和品德方面之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还不能光看学问,光看作品,还要看道德即人品、文品,看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国学大师’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现在人们所称道的‘国学大师’,实际上顶多只是史学家、哲学史家等等而已。这是仅仅就其学问而言。至于就‘师德’而言,不少人就更成问题,距‘国学大师’就更远了!” 十二、依据郭店楚简《老子》版本重新释解《老子》。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批判了将春秋时期的老子加以神化的奇谈怪论,指出“老子是人而非仙”;传世本《老子》即《道德经》八十一章并非《老子》原本,因而“再依据传世本《老子》解说老子不可取”;郭店《老子》版本是被学界公认为迄今所见最为接近《老子》原本的版本,依据这个版本,老子并非一味主张“消极无为”,而是同时也主张“以道佐人主”,即“积极有为”,并强调指出“‘无为’不一定消极,‘有为’不一定积极!” 十三、指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翔实的史料和文献,经过慎密考辨指出:被大肆炒作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即没有史实根据,并认为“不断翻新的‘新儒学’离原汁原味的儒学越来越远”,“后世享有的殊荣使孔子九泉不得安!” 十四、明确指出所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子虚乌有。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翔实的史料和文献,赞同孙景坛教授对于为学界长期津津乐道的所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质疑,明确指出这一说法乃子虚乌有。“在汉武帝及其以后的汉代三百多年间,无论是包括神仙方术在内的异端邪说,还是重在实用的各种学术,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成就都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这一史实表明,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整个汉代根本就不存在。从学术文化的发展形势看,汉代相对比较宽松,既没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没有后代联绵不断充满血腥的‘文字狱’。”将“抑黜百家,推崇六艺”敷衍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个天大的学术谎言,其始作俑者是清末民初的学者易白沙。 十五、指出流传已久的将“儒释道”并提的说法欠妥。在2013年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探疑》中,宋定国指出流传已久的将“儒释道”并提的说法欠妥:“第一、‘儒释道’的提法本身就包括内涵和逻辑上的混乱。按照通常的理解,三者中‘释’和‘道’为,而‘儒’呢,有人视为‘儒学’,有人则视为‘儒教’。若视为‘儒学’,将‘儒学’跟佛、道二教相提并论,显然不合逻辑,也很容易引起歧义;而若视为‘儒教’,并与佛、道二教并提,逻辑上虽然通了,但却违背史实。因为中国并不存在‘儒教’。”“所谓‘儒释道’,严格地讲,实际上包括两学(儒家和道家学术)两教(佛教和道教)四种学术文化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学界似乎对此却没有给以应有的厘定和重视,错误和含糊其词地使用者比比皆是。”“第二、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决不是能用‘儒释道’所能囊括得了的。且不说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算学、农学、医学、纺织、建筑、冶炼、酿造和交通等等实用性的学术文化未被包括,就连在民间流传和影响较大的诸如易学、术数之类的带有神秘色彩学术文化,也统统被排斥在外了。” 十六、指出“中医药学术被疏漏”是中国学术研究当中的一大缺陷。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专门以“中医药学术被疏漏”作为一章的标题,就“中医药学术的哲学建树”、“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的中国养生学”、“隋唐学术大家孙思邈”、“各树一帜的‘金元四大家’”、“中医药学史上的百家争鸣”,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元四大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明确指出中医学术长期被学界所疏漏的史实和遗憾。 十七、首次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视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在《国学纵横》一书中,宋定国指出《三国演义》所蕴含的“国学”底蕴,在三部小说名著中最为深厚。从中不仅能看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而且能看到阴阳家、兵家、道家和道教、佛教,以及名、法、纵横、天文、历算、地理、数术、医、农等等诸子百家之说的深厚底蕴。“对照现在的地图,核查《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地名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与事实基本吻合。”罗贯中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或用现在人们的话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西游记》作为神话小说,所描述的虽然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自然蕴涵深厚的佛教、佛学思想学说内容,然而,它却同样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有关道教、道家,以及儒家、阴阳家等等学术文化流派的思想学说,而这些思想学说也都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展现的,所以,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以“儒释道”两教(佛教和道教)、两学(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相融汇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文化,通过《西游记》得以全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和传播,并且影响深远,遍播世界,尤其是为一代代孩童和青少年所青睐,昭示了作者吴承恩也是一位通晓“国学”且熟谙文学创作艺术的一代大师。而作为不同于《三国演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红楼梦》,则以其不受历史背景约束,富有浪漫的创造力的形式,从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寺院、中医中药,到思想观念,乃至风俗习惯;从园林建筑、工艺美术、烹饪饮食,到戏曲音乐,乃至游戏娱乐……都包揽无余。而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主要是以“儒佛道”两教、两学为基石,同时吸附、融汇其他多家(如辞赋家、医家、数术家等)思想。总之,《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儒、佛、道两学、两教,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学”的多家、多派的思想融为一体,以万花筒的形式显现、折射,展示出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因而都不失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 十八、创建“综合论(学)”。经过20多年酝酿、调研、构思,宋定国在“新三论”即协同学、耗散结构论和突变论,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融合,综合集成和网络理论等科学新论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论(学)”,挖掘出哈肯等关于事物“自组织”、“协调合作”背后的动因,回答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对于哲学挑战中一些难题。其所著《综合论(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有三:一是大自然本身具有自我协调、自我配合、自我修复、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平衡、自我稳定、自我完善的能力即天然综合力;二是大自然将其天然综合力赋予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三是为人类所特有独有的科学能动综合力,得益于人所特有独有的以人脑为主体的认知系统,是对于天然综合力的升华,是富有创新性劳作即发现、发明、创造、创业和创新的渊薮,从而告诉人们一个常用可能不大自觉的道理,抛弃以为创业、创新只属于为数不多的“精英”的模糊认识,让大家变自发为自觉,便被动为主动,趁大好年华、有生之年,勇于发现、发明、创业、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享受幸福的人生。

真正的国学是什么?

你好,真正的国学:这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文学数学之类的学科,外国也有,不过外国人似乎没有什么国学。外国人也有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有所谓中国通,一般称之为汉学家,他们似乎也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国学。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国学这一说。历史上的大学问学家,例如孔子,董仲舒,朱熹,直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都没有被称为国学家,因为那时根本就没有国学这一说。所谓国学,是从上个世纪初才出现的。20世纪初叶,随着腐败的满清政权走向灭亡,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而科举制度,又把知识分子牢牢地束缚在做八股文的轨道上,脱离不了四书五经。因此整个教育体系就是死读儒家经典,而与自然科学绝缘。从鸦片战争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的四书五经不堪一击,西方的新潮理论让中国士大夫们的满腹经纶无从招架,从而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睁开眼睛去看世界,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所谓西学,又叫新学。特别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归罪于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礼教。他们提出孔家店的口号,提倡白话文,主张废除科举,废除跪拜等封建礼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文字改革,主张废除私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这样一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也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有对立面,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另外有一批文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否定了中国固有的伦理纲常,未免太过激了,于是就用所谓“国学”以区别西学或新学而与之相对抗。所以所谓国学并非是一门独立的或是新产生学科,而只不过是将原有的儒家典籍四书五经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而已。于是一场文化上对抗就在所难免了。其实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们,也有着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在与那些自以为满腹经纶的遗老遗少们的战斗中丝毫不落下风。正如鲁迅所说,从旧营垒中杀出,对旧营垒的情形往往看得格外分明,反戈一击,更容易致敌于死命。所以新文化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波澜壮阔。而所谓国学大师们,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国学,当然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例如国学大师钱穆在其所著《国学概论》的“弁言”中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也就是说,国学这玩意,以前是没有的,将来也恐怕也不能生存。而“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也就是说,不得己只好采用梁启超的说法,以中国历代学说思想为脉络,加以阐发。那么钱氏所谓国学,似乎是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而另一位国学大师章太炎,则认为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为国学之大成。但为钱氏所不取。由此看来,所谓国学,在这些国学大师眼里也是各有所见,这就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也。当然,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其中也包含有很多闪光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识。但是作为知识的体系或教育的体系,则远远落后于时代了。现代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每一科学其中又分为各个学科。四书五经这种以科举为目的、眉毛胡子分不清的知识体系当然是无法与之相对抗的。正如朱自清所说,:“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惟一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再说所谓的国学大师们,他们当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学说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可惜的是他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例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上有着重要贡献。但是他在思想上无法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脱,最终还是投湖了,年仅五十一岁。又如国学大师钱穆,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天翻地覆,赤祸横流,神州陆沉”深表愤慨,晚年又投靠蒋介石,曾作《总统蒋公八秩华诞寿文》歌颂蒋,被李敖骂得个狗血淋头:「知识份子反动到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钱穆当年给我写信,标榜‘学问’与‘德性’的关系,如今‘学问’竟不胜阻止‘德性’的沦落,我真忍不住为他悲哀!」由于“国学”本身没有明确的概念,“国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科学,“国学大师”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因此国学兴于上世纪之初,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化运动作战时达到高潮,终于免不了落花流水败下阵来,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后走向没落。但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许是因为气候返潮,所谓国学又有所抬头。进入本世纪,国学更是大有东山再起之势。然而什么是国学?仍然莫衷一是。一般的说法是“一国所故固有之学问”或“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虽然概念是模糊的,但是目的却是清楚的,就是“为了继承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欲以儒家思想再度一统天下。“ 盖五四比年以来,文化为之断层,道统为之不传。”什么文化产生了断层?什么道统为之不传?无非是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之类吧?所以所谓国学,目的在于国而不在学也。五四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成立以来,中华文化是得到了光辉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产生了断层?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传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不作讨论。但是国学要能让广大民众所接受,就不能光靠耍嘴皮子。由于现代科学的各个学科,溶合了全人类的学说成果,四书五经中的精华部分,已经抱括在哲学,文学,史学,等等各个学科之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单独学习四书五经,知识系统既不完整,更无实用价值。于是现代国学家们就要找现代学科中没有包括的东西,例如风水八卦,奇门遁甲,星相,特异功能,私塾收徒,下跪磕头,祭神拜鬼,等等。把这些东西贴上国学的标签,兴风作浪。至于恢复繁体字,让小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不过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朱自清早就说过,食古不化,徒然摧残了孩子们的精力和兴趣而已。如今的国学家和老的国学大师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崇洋。有人既能峨冠博带作古正经地祭孔,也能西装革履讲性解放,包二奶,打高尔富,吃肯德基,过圣诞节。一会儿全面复古,一会儿盘西化。机关大楼要用白宫的圆顶,门口却又摆上石狮子。要说鸟巢大裤衩之类的房子,那可真的是与中华文化彻底断层。可是鸟巢里面照样跳击缶舞,在大裤衩里面照样讲论语,也不知孔老夫子看了这一出出滑稽戏会作何感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