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胜复乘辱,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示意图

气阴阳五行学说

气阴阳五行学说

气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而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来看气阴阳五行学说。

气阴阳五行学说1

阴阳学说

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

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

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

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

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

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法论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

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

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搜集整理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

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

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

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

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阴阳宅风水之气

气,在古代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论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论者认为它是客观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认为,气无处不存在,气构成万物,气不断运动变化。《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宋张载在《正蒙太和》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气,

在风水术中是一个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有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等。

气是万物之源,气变化无穷,气决定人的祸福。人要避死气、乘生气,就得请风水师“理气”。“理气”是十分复杂的,要结合阴阳五行、实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气”,有了“生气”就能富贵。因此,风水术实际是“相气术”。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无往来》云:“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一气积而两仪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机而可测,盛衰消长有度而不渝。”

这就是说,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这段话,是对《周易》“太极说”的发挥,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 风水术认为,气是无穷变化的,它可以变成水,也可以积淀为山川。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论“气机妙运”时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

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

夫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而知之矣。

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辅行龙者水, 故察水之所来而知龙气发源之始;止龙气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龙气融聚之处。”由此可知,山脉和河流都可以统一于 “气”中,寻找生气就是要观察山川的走向。

气阴阳五行学说2

阴阳五行学说背后的科学性,让全世界人震惊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阴阳五行”了,这四个字蕴含着古人经天纬地、博大精深的智慧。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01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中蕴含了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总结,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阴阳。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作“生化不息”。

《史记·天官书》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认为,阴阳是促使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本,而五行则是构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行学说是从西周的“五材”演变而来的。汉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记载,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士卒欢乐歌舞以待旦,歌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五种基本材料的看法,当是有古老渊源的。

《左传》中记载的关于柳下惠的一段话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这是最早出现的"五行”二字。

到公元前6世纪末,五行即被推广到各个方面(“五味”、“五色”、“五声”等),并被看作是“礼”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战国时人伪作的《尚书·洪范》中则进一步概括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把五行提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对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作了规定。

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

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顺着循环来,五行便会互相生发,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士…….若逆着循环走,五行便会互相克制,

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阴阳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无穷变化。

所以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又一种客观认知、观察世间万物的哲学概念,古人在长期生活与实践中发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

由此也引申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所生成的,这五种物质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五行又分阴五行和阳五行,用天干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为阳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为阴五行。

02

中国先人总结的大自然最普遍规律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阴阳学说描述了系统的发展规律,

而五行学说则揭示了系统内部物质运动的规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可以用来解释万物万物。

很多人不解,中国先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走向了系统论?而西方科学却从近代走向了还原论?

原来,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理论。中国先人认识万物的前提假设就是气一元论,

既然假定了万物归一,那么还原论在这里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万物还原到最后都是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

它告诉不了我们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物质的组织原理,它是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要正确地认识它,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哲学的思辨。

而西方科学呢?则是在原子说假设基础上发迹的,它认为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这才有必要去还原出那几个基本粒子,来找到自然规律,西方科学就一直走在这条还原分析的道路上。

一旦真正了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描述自然界任何一个物质系统的运动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发展壮大过程,来描述太阳的发光原理,描述地球的吸引力的本质;也可以用它来描述原子内部的物质运动,

来揭示质子、中子、电子的本质,甚至光子的本质;当然还可以用它来解释生物的进化,人的生老病死规律,甚至人类中各种组织的规律。

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太阳,太阳就是一个秩序发展的物质系统,太阳质量不断在增加,绝对不可能象西方科学描述的那样在减少。太阳发光的能量不是来源于自身质量的燃烧,而是来自于对银河系空间的反抗。

还有,把太阳系看成是一个物质系统,那么这个空间物质的分布就不是平均的,越接近太阳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太阳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反抗的银河系空间相平衡。

既然太阳系空间是不对称的,那么光信息在其中的传递就是变形的,当光从太阳中心向周边传递的时候就会发生规律性的红移,当光从周边向太阳中心传递的时候就会发生规律性的蓝移。

如果忽视了这种信息变形,把变形的信息当成是真的来研究太阳,注定是非常可笑的,这就象看到水中的筷子是弯的就说筷子是弯的一样可笑!

一句话,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一通百通的学问,一旦把它现代化了,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用它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神秘现象,

用它还可以指导人类系统的建设,指导人生。如果说这样的科学体系不伟大,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学了!

03

科学范围,在中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二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所以,中、纠正阴阳失衡时,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脚,而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中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

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被科学地认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随之产生,它不仅能够使中国科学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

而且还能够证明中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合理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有这样的成就,世界人能不震惊吗?其实,预言上早就说了: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

0 4

阴阳五行学说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整体关联、和谐平衡、相互连结、动态发展、遵循规律、师法自然,

集中体现为统一性、完整性与自我调适性,而一旦出现了某一行过强或过弱就会引起五行运行的乘侮异常反应,事物将失去动态平衡性,从而影响事物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立足我国国情,凸显中国特色,汲取我国传统文化营养,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挖掘并探索其教育教学价值,突围并重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是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 山东昌乐英才实验学校的五学范式为例,图说阴阳五行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研发与使用。

其含义是阴与阳分别代表师与生、教与学、教书与育人等绝待、对待关系,包含了和而不同、教学相长、学学半等思想理念。所谓教学相长,意思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共生共长。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彼此成就;二是之教师自身的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三是指学生自身的学与教的相辅相成,这里的教指的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或我们常常说的小先生制。正如《学记》所说的那样:“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知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

具体地说,是指这个范式既重视学生五大学习方式及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这些学习方式所承载的五德涵养,即志德、敬德、群德、诚德以及省德,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键品格的培养。

这些课堂隐性价值不仅符合国家提出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课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和同原理以及五学相生道理,

也体现了学科教学之间的多元性与同一性,体现了学校教育既要有通用的范式和共同的价值,也要有学科个性、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极好地解决了学校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摘录】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 和相克关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 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协调平衡被破坏 后的相互影响。这就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作用(图1、图2)。图1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 1即资生、助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末^、土、金、水之间^在着有 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因此•对相生的关系.不能误解为五行 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资生的关系。五行之间依次递相资生的次序是: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复生火。循环不息,亦即木火土金 水.依次相生。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 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因此五行相生 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 故“我生”者为土。因此,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木和火是母子关系,火和 土也是母子关系。相克 又称“相胜”。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 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关系。因此,对相克的关系,也不能误解 为五行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 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复克土,循环不已。即木火土 金水,隔一相克。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 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故《内经》把相克称为“所胜”“所 不胜”关系。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木,土为木之“所胜”。由于 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之间正常关系的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无生 则生化无源,无克则亢而为害。相生与相克的对立统一,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协调 平衡。此外,就五行生克的关系而言,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例如: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而木又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而水乂能生木•火又能 生土。如此按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次序,依次为生,生中有克,隔一为克,克中 有生,生克制化,无有穷尽。故《类经图翼•运气上》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 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相乘 乘,凌也,即以强凌弱之意。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 过度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 乘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所致的相 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 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 况下,木克土,若木气过于亢盛,对土克制太过.土本无不足.但亦难以承受木的 过度克制,导致土的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木乘土”。不及所致的相乘■是 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 更显虚弱。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才能制约土,若土气过于不足,木虽然 处于正常水平,土仍难以承受木的克制.因而导致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 更显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土虚木乘”。•‘相乘”与“相克”尽管在次序上相 同,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关系,相乘则是 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故又称“克”而谓之“乘”。 相侮 又称反侮,侮有欺凌、欺侮之意。五行相侮丰某一行对其所不i 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 土,土侮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侮的原因,同相乘一样,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 方面。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 仅不能来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如木气过于亢盛,其所不胜一行金不 仅不能来克木,反而被木所欺侮,出现“木反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这就称为“木 侮金”。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 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一行的“反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 度虚弱时,则不仅金来乘土,而且土也会因木衰弱而“反克”之。这就叫作“土 侮木”。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均为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引起,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出现,相侮则是 逆着五行相克的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现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 同时发生相侮;在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实际上相乘和相侮是密切相 关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五行相克的规律

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什么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情,意味着畅顺、吉祥。如: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好比战争,彼此敌对。据《白虎通义》载:五行所以相害相克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工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谁知道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规律?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因为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众胜寡,故水胜火也;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 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因为土能防水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学说认为 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 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 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1) 五行相生相克 相 ,有相互滋生 促进 助长的意思; 相克 有相互制约 抑制 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巳午 火 申酉 金 丑辰未戌 土 方位\五行\四季\地支(分别相互对应) 东 南 中 西 北 木 火 土 金 水 春 夏 秋 冬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五行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五行胜复规律示意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 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 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 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1. 控制疾病传变: 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这是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和确定预防性治疗措施。至于能否传变,则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藉以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而辨证施治,切勿把它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2.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 谁能告诉我五行相生相克规律? 谁能告诉我五行相生相克规律?tgs 孤单北京,北京孤单 孤单北京,是因为你自己孤单,你可以交些朋友。 北京孤单,其实北京可不孤单,繁花得很! 五行相生相克法则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常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五行中,如何界定相乘相侮,相生相克。 《归藏易》关于五行相生记载 五行相生: (1:瀛鸯2:鸠烛 代表金)金生(5:蝎夔6:介P 代表水)水, (5:蝎夔6:介P 代表水)水生(3:蛊羽4:犀婴 代表木)木, (3:蛊羽4:犀婴 代表木)木生(7:丝咫8:雾餮 代表火)火, (7:丝咫8:雾餮 代表火)火生(9:赉渫0:能 代表土)土, (9:赉渫0:能 代表土)土生(1:瀛鸯2:鸠烛 代表金)金。 现代人对五行相生的理解: 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在《连山易》关于五行相克记载 五行相克: (1:紫嵇2:ae代表金)金克(3:4:翟艽表木)木, (3:4:翟艽表木)木克(9:斗饕0:萤觚代表木)土, (9:斗饕0:萤觚代表土)土克(5:6:翰道代表水)水, (5:6:翰道代表水)水克(7:爝8:^代表火)火, (7:爝8:^代表火)火克(1:紫嵇2:ae代表金)金。 现代人对五行相克的理解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有矿的土地不长草);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中国的老祖先自古以来就对五行有研究,五行说的道理就是万物相生相克,不管什么都有相互克制的现象,也有不同的规律,下面来看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吧。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1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规律 所谓相生,是指五行之间是相互资生、促进、助长,说明事物有相互协同的一面。 相生有一定的规律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顺次孳生,循环不已。从这相生规律,可见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以火为例,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火生土,则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木、火、土三者的关系是:火之母为木,其子为土。又如土生金,金生水,土为金之母,水为金之子,可以说五行的相生关系是“母子”关系。 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抑制、克服,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五行相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克与五行相生一样,是循环不已的。 在五行相克规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和“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我的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五行相克关系又称“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以木、土、水三者的相克关系来举例:木克土,木对于土来说是“所胜”方,土对于木来说是“所不胜”方,土克水,则土对水来说是“所胜”方,水对于土来说是“所不胜”方。 从以上生克关系举例可以看到,五行中每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生克关系,以土为例:生我者(母)是火也,我生者(子)是金也,我克者(所胜)是水也,克我者(所不胜)是木也。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发展。因此,事物间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运行不息。 如木克土,但土生金以制木,木有金制,就不会对土克之太过,反之,土有木制,就不会对金生之太过。古人就曾有:“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的见解。 概括而言,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是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顺序,同时又以木、土、水、火、金的相克顺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不断运动变化。 五行生克关系失去协调发生异常改变时,便会引起事物反常的发展和变化,出现“相乘”和“相侮”两种生克异常的表现。 所谓“相乘”是乘虚侵袭之意,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的约制程度,是事物间的关系失却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例如:木气偏亢,而金又无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亢盛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更虚。 相侮,是恃强凌弱之意,相克的反向,又称“反克”或“反侮”即被克方强于克方,而反过来产生对克方的抑制。例如:正常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反过来侮金。 五行学说在气功中亦被广泛运用,掌握好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对于正确运用不同的功法,以祈达到疗病强身的目的,大有裨益。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2 1、相生规律: 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 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 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 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 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 乘,是乘袭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5、相侮规律: 侮,是欺侮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与相乘一样,同样属于病理的反常现象。但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相乘、相侮的两个规律,都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产生,例如,水气有余,便克害火气(图所胜),同时又会反过来侮土(所不胜)。如果水气不足,则土来乘之(所不胜),火来侮之(图所胜)。这都是由于太过和不及出现的反常现象。 五行相生克相乘侮的规律3 五行生克乘侮 (1)五行相乘 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又或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所以克制它的一行显得相对的增强。 (2)五行相侮 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非常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 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五行生克乘侮关系 1、相乘与相侮皆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 2、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 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 3、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如木过强时,既可乘土,又可侮金;金虚时,既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 1、相乘 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2、相侮 木火刑金、土虚水侮。 3、五行相乘 克制太过,太过或不及,例木乘土,土虚木乘。 4、五行相侮 反向克制,太过或不及,例木反侮金,木虚土侮。 5、五行相生的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6、五行相克的规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摘录】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 和相克关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 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协调平衡被破坏 后的相互影响。这就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作用(图1、图2)。图1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 1即资生、助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末^、土、金、水之间^在着有 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因此•对相生的关系.不能误解为五行 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资生的关系。五行之间依次递相资生的次序是: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复生火。循环不息,亦即木火土金 水.依次相生。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 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因此五行相生 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 故“我生”者为土。因此,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木和火是母子关系,火和 土也是母子关系。相克 又称“相胜”。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 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关系。因此,对相克的关系,也不能误解 为五行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 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复克土,循环不已。即木火土 金水,隔一相克。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 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故《内经》把相克称为“所胜”“所 不胜”关系。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木,土为木之“所胜”。由于 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之间正常关系的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无生 则生化无源,无克则亢而为害。相生与相克的对立统一,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协调 平衡。此外,就五行生克的关系而言,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例如: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而木又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而水乂能生木•火又能 生土。如此按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次序,依次为生,生中有克,隔一为克,克中 有生,生克制化,无有穷尽。故《类经图翼•运气上》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 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相乘 乘,凌也,即以强凌弱之意。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 过度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 乘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所致的相 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 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 况下,木克土,若木气过于亢盛,对土克制太过.土本无不足.但亦难以承受木的 过度克制,导致土的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木乘土”。不及所致的相乘■是 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 更显虚弱。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才能制约土,若土气过于不足,木虽然 处于正常水平,土仍难以承受木的克制.因而导致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 更显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土虚木乘”。•‘相乘”与“相克”尽管在次序上相 同,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关系,相乘则是 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故又称“克”而谓之“乘”。 相侮 又称反侮,侮有欺凌、欺侮之意。五行相侮丰某一行对其所不i 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 土,土侮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侮的原因,同相乘一样,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 方面。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 仅不能来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如木气过于亢盛,其所不胜一行金不 仅不能来克木,反而被木所欺侮,出现“木反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这就称为“木 侮金”。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 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一行的“反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 度虚弱时,则不仅金来乘土,而且土也会因木衰弱而“反克”之。这就叫作“土 侮木”。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均为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引起,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出现,相侮则是 逆着五行相克的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现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 同时发生相侮;在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实际上相乘和相侮是密切相 关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五行的生克乘侮

如何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发展变化趋向,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内经》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表述的,现在... 论述五行的生克,乘侮,子母相及的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前者太盛影响后者为乘,例木盛火旺, 相克后者太盛反压前者为侮,例木盛侮金。 相生前者为母,后者为子。 前者多少变化影响后者为母及子, 后者多少变化影响前者为子及母。 乘侮和子母相及的先后影响顺序判断则较为复杂 生胜乘悔是什么意思 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五行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五行胜复规律示意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 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 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 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1. 控制疾病传变: 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这是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和确定预防性治疗措施。至于能否传变,则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藉以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而辨证施治,切勿把它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2.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 谁能论述一下中医理论与阴阳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 中医中的五行主要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应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一脏损必然会牵连其他,而且此消彼长相互依存。 五行相克五行相生 求顺序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