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经典解读,易经深度解析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作者||yesuo 《易经》在乾、坤两卦之后紧跟着的是屯(zhun)卦和蒙卦,屯、蒙两卦形状上相互颠倒,称为反卦(综卦),反卦往往有所关联,所以我们把屯、蒙两卦放在一起来解读。屯,来自甲骨文的象形字,像一颗嫩芽破土而出,寓意初生艰难。而蒙就是启蒙、蒙学的意思,两卦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人从出生到求学的过程。观屯卦,印象最深的是六爻中出现了三次“ 乘马班如 ”,另外初九的“ 磐桓 ”、六二的“ 邅(zhan)如 ”,意思都是指徘徊回旋、迟疑不定的样子。屯卦上坎下震,坎为水为险,震为雷为动,风云际会、打雷下雨、万物萌生。万事开头难,我们看到了新生命的欣欣向荣,但更多的是初生者的稚嫩幼小。作为柔弱代表的屯卦,该如何自处?“ 利居贞 ”,静居守正,不要轻举妄动。屯卦的六三爻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说你去打猎,眼看野鹿就在眼前,但没人帮你,你要不要去追?“ 君子几(求)不如舍,往吝 ”。屯卦的六二、六四爻则举例说明女子该什么时候婚配。六二爻“ 女子贞不字(嫁) ”,告诫说年纪轻轻应坚守礼节,不要轻易谈婚论嫁,到六四爻的时候功成名就,心智也成熟了,这时候婚配是吉利的。蒙卦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水,山上细水长流,滋润万物,是为启蒙教育。蒙卦象曰“ 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行为果断、培育仁德。观蒙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卦辞经文中“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一句,我们喜欢以自己所知来教育孩子,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望,事实上也只有孩子真正对事物感兴趣,主动求教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另外,蒙卦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很有新意,初六爻“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zhigu) ”,启发式教育、必要的惩戒、必要的说教;九二爻“ 包蒙 ”,包容式教育;六四爻“ 困蒙,吝 ”;六五爻“ 童蒙,吉 ”。六四困在两阴之间,周围都是坏同学怎么能学好?六五下应九二、上承上九,能谦逊地向能者学习,故而吉祥。上九爻“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此爻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严厉,但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应刚柔并济,使孩子能明白御寇(做人至良心)的道理方为上策。

什么是《易经》?《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周易》讲的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远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的《连山》和《归藏》据说已经失传了,我们讲的《易经》,通常指的都是《周易》。《周易》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经文,即: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象征阴阳。《上经》三十卦,象征阳;《下经》三十四卦,象征阴。一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二是传文,是对经文的解释,称为《十翼》,即:《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等丰富的知识,古人最初是用它来预测国家大事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从中汲取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易学文化。现代的计算机二进位制,就是德国科学家根据周易的阴阳理论而发明的。什么是“易”,《周易正义》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叠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简单的说,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指的是天地万物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律,变易指的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不易指的是天地万物各自定位而不能变更的规律,三者其实阐述的都是天地万物演变的规律。《周易》就是讲述天地万物演变规律的哲学书籍。

易经主要讲什么意思

问题一:易经讲是什么呢? 易经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只讲八卦图。 易经,就是讲八卦图。原易经中,前象后辞。可以认为,易经就只八卦图的注解。 易经,是用哲学来解释天地四方,古往今来。你也可以把他说的对象看成是人本身。 易经,经过阴阳结合,一共推演出64种大的状态,又经过各卦象结合,没个打的卦象有6个小卦象。所以一共是384种卦象。者384种卦象,对应一切事物的运行状态。 所以,易经就是八卦图,是一本从哲学方面记录事物运行状态的书。具有很高的价值。 易经与算命。 八卦,是伏羲发明的。流传几百年后,夏朝,商超都对其有改动。当时的周西伯倾其毕生所学,一为避难,一为讲自己的所学传于后人,一为提醒朝廷,一为造反,便修改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后至孔子作象辞。而成为完整的著作。这也是易经书中有很多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周西场位于虎穴,不敢直言。一共经历了2500年左右,为我们今天看见的易经最终形态。又流经了2200多年才到今天。 其中,无数高明人士对其注解,增加新的血液。在汉朝时,易经,分为术数合易理两部分研究。术数,即是算命之类的。 因为易经中记录的是各个状态,只要能够定位你现在的状态当然能够指导你的行为,所以它能够算命,是正确的。 问题二:《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 》是一个复杂的哲学系统,现在流传的《易经》中的大部分内容,传说是由周文王所著,所以称为《 周易 》,通俗的说法一般认为《易经》是基于 六十四卦 的占筮用书。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其内容涵盖了 哲学 、 、 历史 、 军事 、民俗等诸多方面。是 儒家 和 道教 的重要 典籍 。 在古老的《易经》中,只包括六十四个卦象符号,其后的注解传说是文王所写。而《季传》的作者传说是孔子。在古老的传说里,《周易》只是《易经》的一个部分,完整的《易》还包括《连山》、《归藏》等。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 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现在一般认为是 战国时期 或秦汉时的著作。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其中的内容基本反映了 周朝 时人的观点。 内容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 《易传》:又称十翼,是对《易经》得注释,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周易用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象征各种事物。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或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卦。 问题三: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概述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金乌,大日,生命;2、变易、变化;3、简易,化简为易;4、日月为易。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就是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的书。它涉及三项内容:修行学、哲学、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理解和应用。 是古代人对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总结之经验。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足,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一下,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变,圣人修易传于文王,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传至现世。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连山、归象、归藏无传。 中华易经网 zhyj01/ 问题四:易经主要讲的什么意思? 《易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精华的经典总结,集、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之大成。传说成书于周文王,后经演《易》者专撰,独向“卜筮”发展,强化成一部专门进行预测的工具书。《易经》主要讲的是“阴阳”二者“生生不息”的变化及规律。 问题五:《易经》主要讲的什么? 《易经》概述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易经》与三《易》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及编写鲁国史书《春秋》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后因《乐》丢失所剩书籍即:《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易经》成为六经之首。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 问题六:周易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鼎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就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人的易场力作用于铜钱,使之按照感应易场发生运动,于是铜钱的变动就反映了相应事物的阴阳变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乾坤辟阖,阴阳为道 《周易》开篇即为乾、坤二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要素,乾坤为阴阳的总根源和代表。《周易・系辞》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意谓在阴阳的交互作用下,乾坤定位,万物化生,宇宙间变化万千错综复杂,都是基于乾坤开合,阴阳运化的结果。孔子在《系辞》中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宇宙万物的生化模式,与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十分相像,揭示了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化生过程十分相似。老子的一,相当于太极,二就是两仪(阴阳),三者,为阴阳之和。孔子和老子的宇......>> 问题七:浅谈什么是易经,易经主要讲什么 《易经》,易就是变化,万物是动态有联系的发展的,易经的64卦,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古人理解这个世界的智慧《易经》开篇揭示了“阳”元素的特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易经》里面的经典语句

路是自己选择的,不是别人算出来的。哈哈。易经是科学,是打开宇宙奥秘的一把钥匙。理,是象和数结合起来的一种规律。要后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世上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阴阳所产生的。很多还是要自己去慢慢领悟,我也只看了一/二集,看的不多。兄弟觉的不够的话自己慢慢进去领悟。谢谢。

《易经》: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易经》作为一部值得日日、时时研读的经典,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宋人叶采也曾讲“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足见《易经》对后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著作浩如烟海,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深含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易》难看,不比他书”,同时又说“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 君子平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观自然现象联系其上的辞,然后在生活中应用他的变化就是筮了。 平常居所之内研究文辞,需外出或有动作则观其变化而品味其中的凶吉。如果事物没有变化的时候可以学习其中的道理,如果事物变化了里面的规律也可以预测变化。世事无常,每天都是崭新的世界,不是简单的重复,昨天的答案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下一秒就有可能推翻此时此刻的结论。所以要对崭新的世界抱有一切皆有可能的热忱,随时刷新世界观接受惊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