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天定命运,天定命运说

人的命运天注定

赞同。但是这句话只说了一半,人的命运天注定,人生的路自己选。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生在富贵人家,家里广厦千间,良田万顷,家里仆人众多,出门前呼后拥,从小锦衣玉食享不尽的人间繁华。他父母对其给予厚望,尽力栽培。可是,此人虽聪明伶俐,却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只一味追求享乐。有一天,其父母过世,他更是无所欲为,千金散尽,广厦、良田一一变卖,挥霍一空。从小被人伺候惯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贵家子弟,好吃懒惰的习惯早已积习难改,最终被活活饿死了。他死后被黑白无常icon带到阎王面前,审判其生时的善恶,阎王翻阅着他这一生的命格,感叹道,一个本是命带金山、终身富贵、官至宰相的上上命格之人,怎会落得被活活饿死的凄惨下场呢?阎王传唤看护“贵人”的土地爷爷,责问他看护“贵人”不利,严重渎职之罪。土地爷爷高呼冤枉,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看护这“贵人”,费尽心力,实乃“贵人”自己不思进取,自己无法助其功成名就。此贵人幼时,读书时他已经助其开启心智,他若是稍稍努力,有一丝上进心,便会考上秀才,逐步取得功名,最后即使考不上状元,博取功名还是不难的。可是此“贵人”仗着家中财势雄厚,只顾享乐,哪里有读书上进之心?整天吃喝玩乐,违逆父母和教书先生之教诲,直至父母呜呼归西,他不但不思悔改,更是变本加厉,任意挥霍,家财散尽。当其混至不惑之年,已经穷困潦倒,命里的金银财库,也当归其所有,我想发设法的想给他,可是他太懒惰,实在无法送达。地上有个银元宝,他都懒得弯腰捡起来。给他把金山放在脚底下,他走路只要无意抬起脚,踢一下就会发现。可是他就是不抬脚,就这样直到他寿限已至,小神实在是无法给他送出去啊。对于此“贵人”,小神实在无能为力了。阎王爷icon听到土地爷爷的辩解,也只能唏嘘不已,一个人无为、无畏、懒惰至此,任何神仙都真的无能为力了。所以人的命虽然天注定,但是你若是自己不努力,神仙也帮不了你。《三世因果》里讲,人生40岁之前的命运是前世带的,即所谓的天注定。而40岁之后的命运是自己这40年的岁月里直接造就的,跟天命无关。俗话说,少年受贫不是贫,老来受贫才是贫。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人在年少时,受贫受苦都不算什么,因为前世天命所注定的,前世做了什么、为什么造成今生的各种艰难困苦,咱们都不记得了,也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今生起,从年少青春起,不怨天尤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与人为善,和谐发展自己周遭的所有关系,使自己成为对家庭、单位、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人生之路将会越来越好,自然而然地改变前世造就的天命。那么等到人至中年,40岁之后,你的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前40年里的有意为之的结果。一个人若是不懂得因果,不相信因果,从小随着环境而随波逐流,没有自觉自律,随心所欲。那么这样的人就真的被框定在前世天命里,无所谓好与坏,只是昏昏噩噩的蹉跎一生。若是一个人,自幼接受正规教育,积极向上,即使天命注定生在贫寒之家,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积功累德,改变命运。人的命天注定,人生的道路自己选择,选择正确的拼搏之路,终会中年之后,实现“逆天改命”。《了凡四训》里的了凡,就是通过行善积德,改变自己天注定的命运的最好例证。

贝多芬的《命运》里讲的是什么啊?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为一体的最早尝试。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其作品作品 1 no 1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调作品 1 no 2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2 G 大调作品 1 no 3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3 C 小调作品 2 no 1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1 F 小调作品 2 no 2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2 A 大调作品 2 no 3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3 C 大调作品 3 (1794) 弦乐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调作品 4 (1795) 弦乐五重奏 降 E 大调作品 5 no 1 (1796)奏鸣曲 钢琴和大提琴 No. 1 F 大调作品 5 no 2 (1796)奏鸣曲 钢琴和大提琴 No. 2 G 小调作品 6 (1797) 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作品 7 (1797) 钢琴奏鸣曲 No. 4 降 E 大调作品 8 (1797) 弦乐三重奏(小夜曲) No. 1 D 大调作品 9 no 1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2 G 大调作品 9 no 2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3 D 大调作品 9 no 3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4 C 小调作品 10 no 1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5 C 小调作品 10 no 2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6 F 大调作品 10 no 3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7 D 大调作品 11 (1798) 钢琴三重奏 No. 4 降B 大调作品 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1 D 大调作品 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2 A 大调作品 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3 降E 大调作品 13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8 C 小调 "悲怆"作品 14 no 1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9 E 大调作品 14 no 2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10 G 大调作品 15 (1795) 钢琴协奏曲 No. 1 C 大调作品 16 (1796)五重奏 钢琴和管乐器作品 17 (1800) 圆号奏鸣曲 F 大调作品 18 no 1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1 F 大调作品 18 no 2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2 G 大调作品 18 no 3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3 D 大调作品 18 no 4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4 C 小调作品 18 no 5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5 A 大调作品 18 no 6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6 降B 大调作品 19 (1795) 钢琴协奏曲 No. 2 B 降大调作品 20 (1799) 七重奏 E 降 大调作品 21 (1800) 交响曲 No. 1 C 大调作品 22 (1800) 钢琴奏鸣曲 No. 11 B 降大调作品 23 (1801) 小提琴奏鸣曲 No. 4 A 小调作品 24 (1801) 小提琴奏鸣曲 No. 5 F 大调 春("Spring")作品 25 (1801) 小夜曲 D 大调 长笛, 小提琴和中提琴作品 26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2 降 A 大调作品 27 no 1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3 降 E 大调作品 27 no 2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4 升 C 小调 "月光"作品 28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5 D 大调作品 29 (1801) 弦乐五重奏 C 大调作品 30 no 1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6 A 大调作品 30 no 2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7 C 小调作品 30 no 3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8 G 大调作品 31 no 1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6 G 大调作品 31 no 2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7 D 小调 "暴风雨"作品 31 no 3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8 E 降 大调作品 32 (1805) 歌曲 - 致希望作品 33 (1802) 七首小作品 钢琴作品 34 (1802) 6变奏曲 钢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F 大调作品 35 (1802) 15变奏曲和赋格 钢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E 大调 "英雄Eroica"作品 36 (1803) 交响曲 No. 2 D 大调作品 37 (1803) 钢琴协奏曲 No. 3 C 小调作品 38 (1803) 钢琴三重奏 No. 8 (Arrangement of the Septet 作品 20)

人的命运真的早已天注定吗?

人的命真的天注定。不管你信不信命,愿不愿接受,该经历的都还是会经历,什么荣华富贵,什么爱恨离别,什么得到失去,都是上天旨意,早已在你的一生中安排好。命中注定是你有的东西,终会有;命中注定不是你的东西,终是空。也许很多人都还不相信命运,觉得自己的命就应该由自己,不能由天,在人生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去追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而去挣扎,为了不想得到的东西而去抗拒。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努力都会没有结果,反而,你的强求会让你的生活陷入更大的困境,最后,不得不向强悍的命运低头。人有祸福相依,月有阴晴不定,该是你的,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兜兜转转也不是你的。若是命中注定这东西得不到,就不要去强求,不是你的,强求也强求不来。今生的福报有多少,也要由你的前世来决定,就像人与人之间本应该是平等,但实际上,有贫,有富,有贵,有贱,,有的人生下来就在富贵之门,这都是前世留下的善根。所以,人生一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生尽己所能,得到的就拥有,得不到的就放下,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命运的内容简介

处在历史转折的焦点上,要在经济与意识形态全面滞后、历史与现实浑不相融的双重夹击中突围,当时深圳所受到的各方压力、举步之艰难程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决策者如何做决策?做怎样的决策?领导怎么做?秘书怎么做?接待办主任怎么做?下属怎么做?领导面对更上级的领导怎么做?商人如何把握商机如何斡旋各方关系?《命运》一书里各类人物都有极为精彩的表现。

命由天定,运由己造:古人告诉你改变命运的关键是什么

您算命吗?人在不景气的时刻,生活有了危机意识,可能比较容易想起求神问卜这件事。不过据报导称,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连命理师都遭到波及。小小的不景气,算命的人多,可是当景气低迷严重的时候,人们就连算命的钱也省下来了。而能够算命就是有“命运”可以预测,人真的有命运吗?

在还没有学测的年代,我参加大学联考时,考完试当天下午走出考场,随即收到神通广大补教业者所发的题目与答案卷。我兴冲冲地对着答案,竟然发现国文试卷里有两大题组全无印象,难道是我忘了写了,真糟糕!这么重要的关头,竟然发生这种不可原谅的错误!收到成绩卡时,我特意查了这两大题组,赫然发现自己题题都写,只是几乎全错,因此,我以不到一分的差距与当时心目中的第一志愿擦身而过。

这件事情我一直百思不解,既然答题了,怎么全无印象,那时候我失神恍惚了吗?可是,我并未感受到自己曾经失神恍惚!

卜算预知棋路与胜负

后来读到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我方豁然有所悟。书中有段记载:有两人准备下棋,有位预测家把他的预测写出,并放到竹筒中封好,然后二人才开始走棋。等那二人决出胜负后,开筒一看,这位预测家不仅预测了胜负,还事先画了一张棋局图,把两人每步的棋路都事先写下,与他们的实际棋局相对照,竟然一路不差。

当时有位姓童的算卦人看见此事也不禁啧啧称奇。下棋这种事情,即便是下棋的人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每歩棋路,也就是因为下棋有着千变万化的可能,才会吸引许多棋迷,而这位预测家不仅预测了胜负,连每歩棋路都精准地测出,真是太神奇了!

才子纪晓岚倒是觉得这件事情不足为奇,虽然他并非“算学博士”,却博学多闻,读过的故事可多了。他说了唐朝人钟辂所记载的另一个类似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京师(长安)住着一位善于卜算的王生。当时有位名叫李揆的人请他卜算官运如何,王生算完后送给李揆一卷密封的纸,大概有十几张,并对他说:“等你做了左拾遗之官,才能开启来看。”后来,皇帝召见了李揆,并命大臣出题考他的文词。李揆从上午十一点,一直作到下午六、七点。皇帝看完他的试卷后,在卷子旁批注了“明天授予他左拾遗官”。

后来,李揆开启那个密封纸,里边是与他考试题目完全相同的卷子,而且李揆答卷时一共涂改了八个字,在王生密封的纸里,那八处涂改包括皇帝所批示的,竟然与真实的卷子完全一样!

如果真有命运,而且可以细腻到如此,那么所谓的“粗心”、“恍神”也许也就不那么的偶然了。可是如果命运真的可以细腻到如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周遭的人事,怎么面对冲突矛盾、幸与不幸?

纪晓岚认为明白人生自有定数之理,那些巧取豪夺,或每日营营役役,因追求名利私欲而勾心斗角的人,也该收敛了。因为命中定好了有的,就一定会有;命里定好了没有的,最终是一定不会有。

官职俸禄由天定

有些人很难接受“人的一生已经定好了”这样的观点,当然,能不能接受与事实是否如此,是两回事。不只是现代人不一定能接受,古人也未必能接受,唐朝名臣魏徵就曾经如此。

《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魏徵任仆射时,有两个主管为他办事,有一天魏徵听到窗前两人在议论。一人说:“我们的官职,都是这个老翁(魏徵)决定的。”另一个则不表认同:“都是由天定的。”魏徵听到后,就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请给此人一个好官职。”然后派那个说“翁定的”的人送给侍郎府。魏徵想证明这个人说对了,他的官职是魏徵赋予的。

隔天却发现侍郎给了“由天定”那个主管官职。魏徵追查究竟,原来,那位受指派的主管要出门时,却突然心口痛了起来,于是请求“由天定”的主管代他送信,这样一来,就让“由天定”的得了官职。明白了这一切,魏徵于是长叹说:“官职俸禄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改变命运的关键

这个故事更让我对当年因零点几分的差距未考上大学第一志愿,了无遗憾。一切天注定似乎颇令人消极,然而古人虽认为一切有命,但命运也未必全然固定,它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历史上流传了相当多这类的故事,在此举个故事分享读者。

明朝时有一个人叫项梦原,原名项德棻,才学、文笔都不错,然而多次参加乡试,也就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关,却一次又一次地落榜。有天,他睡觉时,看见自己本来在辛卯年就可以乡试中举,然而却因为他曾乘势与家中两个婢女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所以被上天削去了功名。

他看到累试不中的原因后,就立誓改过,并且广行善事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有个精通书法的朋友,便请朋友书写了某本佛经,然后刻版印刷赠送他人,年年如此。十余年后,有天他又在梦中看到一张黄色的榜纸,榜单上第八名为项姓,中间的字很模糊,最后一字为“原”字,旁边站着一个人告诉他说:这是你天榜的名次。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名由“德棻”改为“梦原”,以符合这一奇梦。

后来他考中了第二十九名举人,又中了第二名贡士,可是都与梦境中的第八名不符,心里有些疑虑。等到殿试时,他果然考中了第八名进士,这才发现前两次的榜单都是白色,惟有殿试榜纸为黄色。当年他梦见的黄色榜纸上的排名,正是他殿试成绩的排名。后来他的官职做到按察副使,官居正四品。

古人常说行善积德、为恶造业,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决定在德与业间,而行善、为恶是操之在己的。对于正直君子魏徵个人而言,有没有命运不那么重要,只要品行端正自会多有善行,并因此而有好运啊。

美国天定命运观是什么

天定命运论(Manifest Destiny)是惯用措词,表达美国凭借天命,对外扩张,散播民主自由的信念。昭昭天命最初为十九世纪时的警句(catch phrase),后来成为标准的历史名辞,意义通常等于美国横贯北美洲,直达太平洋的领土扩张。天定命运一直是笼统的观念而非一个特定的政策。如果再加上领土扩张主义,此词也包含美国卓异主义、罗马式国家主义、与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等信念。许多白人在论说天定命运时专注于最初的美式扩张主义,其他人则认为该词表达拓展疆域为美国对这个世界的‘使命’,其使命的内容在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恩斯特李图弗森(Ernest Lee Tuveson)总结这些各式各样的可能意义,写道:“天定命运”一词内涵括广阔繁复的观念、政策、与作法。彼此间既无预期般的兼容,出处也各自不同。’‘天定命运’一词最初由1840年代杰克森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传兼并今日的美西地区(奥勒冈属地、兼并德州、与墨西哥割让)。该词于1890年代复由共和党支持者用以在理论上作为美国介入北美洲以外事务的理由。昭昭天命曾是人物的惯用语,但许多评论员相信,其观念在廿世纪持续影响美国观。本条目并非美国领土扩充史,或拓荒者西向垦殖美国边疆的故事。昭昭天命是对西向扩充运动的一种辩解或理由;又或者是一种促发其进程的意识型态或学说。本条目为昭昭天命此一观念之沿革,及其对美国对外扩张之影响。词语的起源这个用以表彰显而易见(或无可否认)的命运之词句由纽约市记者约翰·欧苏利文(John L. O'Sullivan)于其‘民主评论’(Democratic Review)杂志1845年七—八月号刊杜撰而出。在一篇名为"‘兼并’(Annexation)"的文章中,欧苏利文呼吁美国将德克萨斯并入联邦,他写道:‘吾等尽取神赐之洲以纳年年倍增之万民自由发展之昭昭天命。’(原文:"our manifest destiny to overspread the continent allotted by Providence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our yearly multiplying millions.")论战之后不久,兼并德州成真,但欧苏利文首次写出的‘昭昭天命’一词并未引人注意。欧苏利文之第二次使用此词则变得极富影响力。他于1845年12月27日在其‘纽约晨报’论及与大英帝国在奥勒冈国持续不断的边界纠纷。欧苏利文论断美国有权主张索求‘奥勒冈全境’:而该主张乃据吾等昭昭天命之义,尽取并支配神赐之洲以大行托付于我之自由权利与联邦自治。(原文:And that claim is by the right of our manifest destiny to overspread and to possess the whole of the continent which Providence has given 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experiment of liberty and federated self-government entrusted to us.)也就是说,欧苏利文相信上帝(神赐之洲,Divine Providence)赋予美国广布共和民主遍及北美洲之使命(大行自由权利,"the great experiment of liberty")。对欧苏利文来说,既然大英帝国不会利用奥勒冈以广布民主,不列颠对这块土地的权利主张可以忽视。欧苏利文认为昭昭天命为道德观念(天条,"higher law"),足以盖过一切顾虑,包含国际法与国际协定。欧苏利文原来对昭昭天命的构想并非强取豪夺以扩充领土。他相信美式民主的拓展势不可当,会随著白人(或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迁移各处而出现而无需涉及军事行为。欧苏利文不赞同于1846年爆发的美墨战争,然而他相信战争的结果将惠及双方。欧苏利文并未始创昭昭天命的概念;其措词虽为此一于1840年代颇得人心的情怀提供有力的称号,其概念自身并非新创。且欧苏利文虽为鼓吹此种思想的先锋之一,其他许多作者曾使用不同的词句来描述同一概念。美国报业于1840年代的成长,尤其是煽动性的八卦报刊(penny press),是昭昭天命等概念广为散播的重要因素。当时欧苏利文自己并不晓得自己创造出了新的警句。此词由辉格党引用以反对执政的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总统后,广为流传。1846年1月3日,罗伯查尔斯·温梭普(Robert Charles Winthrop)众议员于众议院内嘲弄这个观念,他说道:‘我想,除了全洋基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散播昭昭天命之义。’对于昭昭天命的拥护者们引用‘神赐之洲’来为基于俗世利益的作法辩护,温梭普是众多的批评者中的首位。民主党不顾这些批评而接受该警句。它迅速流行,其出于欧苏利文杜撰一事终为人所遗忘。欧苏利文于1895年默默无闻地撒手人寰,约当其警句为人复用之时。直至1927年,方有历史学家确定此一警句出自欧苏利文之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