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2023,最新三道红线房企

三道红线标准出炉 触线房企开始积极降债

        三道红线落地,各家房企看了看自己,有的三道全中,有的全身而退,更多的是触线一到两条线的。随之而来的是央行的死命令,2023年前全部降到红线一下。有的高负债房企已经开始积极瘦身回流了。

   资产出售动作频现

  近期,房企资产出售动作频频,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多为“踩线”房企;二是出售标的经营情况、财务表现多数欠佳或非地产主业。

  9月2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国金茂附属公司金茂西南企业管理(重庆)有限公司,拟转让贵阳黔茂 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截至2023年8月31日,贵阳黔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0元,营业亏损1077.37万元,净亏损805.21万元;总资产25.68亿元,负债合计8.56亿元,所有者权益17.11亿元。

  中国金茂附属公司福州兴茂房地产有限公司,拟挂牌转让福州滨茂房地产有限公司51%股权。后者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截至2023年8月31日,福州滨茂营业收入为0元,营业亏损688.54万元,净亏损687.7万元;总资产为39.77亿元,总负债达32.8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93亿元。

  招商蛇口拟转让深圳市招盛阁置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招盛阁置业”)100%股权。招盛阁置业经营范围为自有物业租赁、物业管理。截至2023年7月31日,招盛阁置业营业收入为1142.13万元,营业利润为742.5万元,净利润为556.88万元,资产总额1.56亿元,负债总计1.40亿元,所有者权益1651.1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招商蛇口发布了多个股权转让公告。

  中南建设日前公告,拟转让南通中南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2023年6月30日,南通中南谷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954.02万元,总负债为786.25万元,1-6月净亏损133.73万元。中南建设表示,该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业。

  根据国泰君安统计,上述房企均有“踩线”情况。“三道红线”包括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短债比小于1倍。根据“踩线”的分档,将对房企有息债务规模进行差异化管控。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出售部分项目,可以尽快实现资金回笼,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同时,剥离盈利能力较弱或非地产类项目,可以获得大量资金,进一步优化整体业务结构,聚焦地产主业。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三道红线”对激进扩张的房企影响较大,降负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短期“踩线”的房企出售资产行为或延续。

   抓回款,忙融资

  随着“三道红线”政策的逐步落地,房企债务的管控要求提高,也就成为了企业运转的生命线。同时,多家房企在年中业绩会上将“抓销售,促回款”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部分房企则继续融资,“以新换旧”调整债务结构。

  9月24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第一期)品种一的发行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率4.38%。公告披露,募资将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性。9月25日,金科股份80亿元公司发行获深交所通过。该公司债首期发行金额不超过40亿元(含),期限不超过7年,募资拟用于偿债。

  但事实上,近期房企的融资规模明显缩水。自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释放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过渡期,房企发债规模虽仍在高位,但分月度看,8、9月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三季度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额为3475.48亿元,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16.1%,相对于2023前两个季度超过4000亿元的季度表现来看,三季度融资额处于年内融资低位。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一方面,主要由于前两个季度因到期,以及货币政策宽松原因房企融资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土地过热等原因,后期调控跟进,加上房企座谈会重点提及降,在面对未来具体调控措施不明朗方向趋紧的情况下,房企收紧融资。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总监房玲指出,降将成为房企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四季度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收紧,一些融资方式可能会受到严格监管。贝壳研究院认为,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在融资环境趋紧与融资需求居高的背景下,房企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保持上行态势。

  与融资相比,销售回款则是房企流转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抵御高负债,防范风险的基石。整体来看,房企近年对销售回款的重视程度提高,收效也十分明显。

  根据CRIC监测,与2023年行业销售回款率的中位数水平仅在80%左右相比,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已经高达89%。同样,2023年房企销售回款率的算术平均值仅有77%,而今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了86%。上半年,一些典型房企例如金科、旭辉、绿城等销售回款率已提升至95%,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恒大、奥园等房企营销回款率相比19年均大幅提升10多个百分点,增幅十分明显。

   “金九银十”,最后的抢收机会

  在抓回款,忙融资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提升销售才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自9月份以来,为冲击年度销售目标,一些房企纷纷加大了推盘、营销力度,以对冲融资端压力。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20日,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合计成交1215万平方米,成交面积较8月同期上涨5.6%。

  今年以来频频大举促销的恒大,在9月推出全国 楼盘 7折促销,并提出“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冲刺1000亿元,“金九银十”期间推盘40多个项目。

  再如万科上海公司,也推出了名为“十全九美购房节”的营销活动,在9月9日到10月10日期间,花9.9元购买兑换券,即可在上海万科中兴路一号、西郊都会、莱茵半岛、翡翠铂樾等指定楼盘购房立减9999元。

  同为头部房企,碧桂园近期则把营销重心放在了线上渠道。据悉,线上购房将成为碧桂园今年“金九银十”的重要阵地。自9月20日起,在碧桂园凤凰云平台上,针对2.8万套房源推出“9.9元抵购房优惠”。另据碧桂园某区域工作人员透露,其所在区域今年“金九银十”的营销活动也主要放在线上平台“天猫好房”。

  另据机构监测,8月28日-9月25日,华南地区重点城市广州和深圳累计开盘23个,纯新盘12个,推出房源10088套,环比增长61.1%,其中刚需项目占比60.9%,仍为市场主流。而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行情同样值得期待。据统计,9月底至10月初,上海共计8区14盘拿证待开。其中,一些新盘在9月下旬火速拿证,并集中在9月27日至28日2天内开盘。整个9月份拿证总量达34盘,成为2023年前9月拿证数量最高的月份。

  对于房地产企业,今年的“金九银十”显得格外重要。

  某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现在房企越来越淡化“金九银十”概念,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销售节奏,但今年疫情影响之下,结转项目在下半年完成,因此一些房企会选择在“金九银十”冲刺一把,以完成全年任务。

  一名行业人士表示,房企到8月底完成六成的年度计划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情况下,“金九银十”期间可以完成20%的销售任务。

  由此看来,如果以“金九银十”为序幕,那么接下来的近100天将是房企今年最后的抢收机会。

房地产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2)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

(3)短债比不小于一。

三条红线房地产指的是这是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了三条红线。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剔除资本金因素,基建投资中包含预算内资金,地产投资中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预收款。

扩展资料: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意义:

1、融资管理规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

2、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央行谈“三道红线”新规:社会反响积极,将稳步扩大适用

万科郁亮:房地产行业,游戏规则已改变

文章开头,先给大家说一个最新消息。 "三条红线" 新规加码 :监管部门 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此前业内盛传的"三条红线"。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等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检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 "三条红线"涉及的三个指标: 1.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 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 "短债比"小于1 据华创证券研报显示:以2023年报数据来看,30强房企中,"三道红线"均触及的房企有9家;满足2条的有5家;满足1条的有11家; 3条均没触及的只有5家。 现"三条红线"的加码,使得未来几年, 降负债将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普遍现象。"高周转""高负债"的房企可能要慢下来了。 黄立冲 说:"降负债当然有可能导致规模的落后,但如果不这样做,他们都将奔向债务悬崖。"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 表示, "三条红线"是行业重大 游戏 规则的改变 ,这次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对所有的开发商都是挑战, 三条红线的影响力不亚于201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 面对"三道红线"的拘束,房企都在采取小股操盘、项目合作等方式去规避,是否优惠降价卖房,更被提上河南房地产闭门会议议程。 对此,购房人的热度反而也慢了下来。 据凤凰网房产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14%的网友计划购房,观望情绪浓厚。 购房者在面对楼市的不断变幻,也练就了一份 "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对于目前楼市, 众多专家大佬之间隔空"互撕", 但意见统一的有一点:刚需按需确实可以适当出手。 最后,我给4条真诚的建议。 以帮助有需求的朋友, 理智挑选到合适好房 。 1. 买房买你买得起的 ,别买你脑补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有自知之明,刮风下雨咱不知道,但自己吃几碗大米饭,咱是一定要清楚的; 2. 总价一样,选位置好的;位置一样,适合你的 。一天就24个小时,不要花3个小时在路上,这3个小时,足可以决定你的人生; 3. 买房要学会筛选信息 。面对铺天盖地的房产广告推销,根据自己真实需求去辨别。精力实在有限的,选个好的经纪人对你来说可能更合适。 4. 没有完美的房子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房子就是你稍微努力够一够,就刚好可以买的。

开发商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离婚啊我晕了,不会告诉我你不知道吧

透视三道红线体检表:17家房企保持“原档” 降负债不代表低负债_百度知 ...

备受关注的降负债行动最终反映到了上市房企的业绩当中。

根据和讯 房产 整理的《2023年销售额TOP50房企的降负债情况表》,截止4月14日,已披露业绩且数据可查的上市房约33家,结果显示,相较于上半年,房企2023年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降了2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降了3个百分点,短债比维持平稳。

按照三道红线指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短债比”小于1,触及三道红线的房企数量从由5家减至2家,“零触线”房企由4家增至12家,房企降负债成效显著。

不过,凭借高杆杆撬动规模增长已经成为 房地产 行业兴盛发展的常态,要想改变并非易事,数据显示,多达17家房企没有实现降档,距离三道红线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零触线”房企新增8家 金辉蹿升三档至“绿档”

在三个降负债的核心指标上,房企压力比较大的指标是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截止2023年底,33家房企这一指标的均值是75%,比上半年降了2.7个百分点,但仍然超过了红线标准,此外,房企净负债率均值为69%,比上半年降了22个百分点,短债比均值为1.6,与年中持平。

某券商分析师对和讯房产表示,净负债率和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改善起来比较难,尤其后者,涉及到整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而短债比通过少拿地或者快销售,增加货币资金,实现指标的优化。

通过上述三个负债指标的改善,各家房企都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有8家房企进入“零触线”的绿档,该阵营房企由去年中的4家增至12家,同时,实现降档的房企约12家,占比36%。

TOP50房企中被划为绿档的12家房企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显而易见,龙头央企财务优势明显,中海、华润置地、招商蛇口(001979,股吧)始终保持“零触线”,负债压力不大,龙湖集团作为民营房企财务表现也比较自律,这四家房企的财务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负债改善方面,千亿房企和准千亿房子改善速度最为明显。数据显示,8家进入绿档的房企中,有6家房企销售额在千亿左右的房企,他们的共性是销售完成情况较好,比如,世茂集团2023年目标完成率100%。

销售之外,上述房企还通过促销售、快周转、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分拆上市等方式降减负债,以华侨城为例,公司2023年分别转让了包含重庆悦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1个项目,总成交额68.9亿元,频繁的资产交易加快回流,华侨城也得以进入绿档。

去年房企纷纷分拆旗下物业公司赴港上市,和讯房产此前统计,2023年多达16家物业公司上市,物业公司上市可以增大地产公司的权益,从而实现降幅债,代表案例是远洋服务、金科服务、世茂服务等。

对于房企的降负债表现,上述分析师表示,大部分房企还是维持在原档,很多房企可能会改善一档,这样的降负债进度,比较符合外界预期。

不过,对于降负债比较明显的房企,外界有声音怀疑数据可能被注水。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市场人士认为,降负债很考验房企调节报表的能力,不排除有一些不太严谨的公司到了年末集中调节报表,通过财务调整,把一些表内负债转到表外,不过,他强调,降负债是行业的主流趋势,只是各家节奏可能不同。

17家房企没能成功“降档” 富力、恒大仍居“红档”

虽然大部分房企的负债率都呈现下降态势,但真正实现降档并最终符合三道红线的标准,并非易事,有17家房企三道红线的档位没有实现跨越。

TOP50房企中没有实现降档的17家房企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此前,业内认为,行地产行业喊了多年的降负债没有取得效果主要是因为房企的主观意愿,但此次房企降负债意愿非常强烈。从上图可以看出,没有降档的房企中,负债降幅最大的分别是富力地产和中国恒大,前者的净负债率下降46个百分点至130%,后者净负债率下降40个百分点至159%。

富力地产李思廉在业绩会上表示,若价钱合适将继续出售资产,包括部分开发项目的股权等,截至2023年底,富力集团的库存现货有600亿,未来也会积极变现,以配合降低三条红线。

不过,由于富力地产和中国恒大负债率较高,即便降负债力度很大,依然没有降档,仍然位于“红档”。按照中国恒大的规划,截止2023年6月30日,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截止2023年12月31日,短债比将达到1以上;截止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将降至70%以下,届时,“三道红线”全面降档在三条绿线以内。

此外,其余15家房企也没有实现负债率降档,龙头房企碧桂园和万科赫然在列,究其原因,业内认为,这主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节奏有关,降幅债的前提是保持业绩稳定,逐渐从依靠负债增长过渡到向经营要增长,各家节奏不一样,以碧桂园为例,2023年碧桂园拿地总金额为1512亿元,居行业第一,力度有所加大。

万科管理层在日前的业绩会上表示,剔除预售帐款的负债率是70.4%,距离70%有0.4%的差距,非常有信心在一季度能够回到绿档。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新力控股,它是TOP50房企中唯一一家由于短债比不达标,从“黄档”升至“橙档”的房企,新力控股首席财务官许进业表示,有信心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内达到绿档要求。

降负债不意味着低负债?

“三道红线”虽然旨在降负债,但负债水平也不是越低越好。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业绩会上表示,万科并不追求过低的净负债率,40%这条线是过去相当长时间坚守的,但是我们并不追究过低,如果有的时候低一点,那是万科为了等待机会。

无疑,供地两集中就是机会,郁亮表示,供地变化对于资金来说要求很大弹性,如果资金方面没有很大弹性,面对集中供应土地来说遇到很大压力,万科净负债率18.1%,有可能是等待市场变化的机会。

郁亮强调:“我们并不一定有意保持这么低的净负债率,保持合理净负债率就可以了。”

目前,碧桂园有两个负债指标保持着安全线,尚有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略高,处于黄档水平。碧桂园的降负债节奏并不急促,其管理层表示,公司整个负债规模会在2023年、2023年逐步下降,有信心在2023年6月30日前达标回绿。

像万科和碧桂园这样的房企还有不少,在高负债房企忙于降负债的同时,债务结构合理的房企则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正如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所言,未来行业的资源越来越会朝着优秀、稳健的企业倾斜。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463宗,同比增加10%;出让金总额为7765亿元,同比增加18%;平均溢价率17%,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

负债结构合理的房企正在抓住机会积极布局,根据中指院发布的《2023年1-3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在TOP10房企中,除融创中国和滨江集团(002244,股吧)之外,其余房企均为国企或者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发展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中指院

依靠负债的规模增长时代已然落幕,叠加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的“内卷”已经悄然开始,业内认为,行业分化正在加剧,资金充裕的房企可以抢占核心城市的地块,实现优质资产的快速周转,而负债较高或资金能力弱的房企无疑会逐步边缘化。

2023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房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绿地控股(600606)、华侨城A(000069)、龙湖集团(00960.HK)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行业重点政策汇总、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

行业概况

1、定义

房地产业是指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及产业房地产。住宅房地产是指用以居住的地产,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产业房地产是指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型房地产形式。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环节市场庞大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一个城市GDP增长的基础上,房地产产业链上相关产业也随之壮大。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房地产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供应、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三个环节;中游产业链包括工程咨询(规划、勘察、设计等)、施工建设、房地产开发三个环节;下游主要包括装饰装修、物业管理两个环节。其中,上游的土地供应环节由部门主导。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规范调整期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完全推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门,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的影响愈发不容忽视。我国房地产市场自发展以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78-1998年)。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虽然当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效果不大。

(2)起步发展阶段(1998-2002年)。1998年标志着我国福利化分房制度的彻底结束和住房制度改革市场化的正式开始,至此,我国住房制度发生本质性变化。金融业改革和国外资本介入为房地产行业带来资金支持,同时外资流入带来对写字楼和办公楼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一步扩大。

(3)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2003年房地产业被列为我国经济性支柱产业,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房价上涨。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在此时期的一些表现,国家逐渐加强房地产信贷控制,灵活调整房贷利率等促进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频繁调控阶段(2009-2013年)。针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国家频繁出台相关调控政策,进一步强化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非首套房的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国八条和新国五条出台,各大城市相继颁布限购限贷政策,企图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5)调整规范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提出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指明方向。2023年提出“房住不炒”定位。2023年强调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3年楼市“新禁令”提出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供需双方规模,避免炒房行为抬高房价。一系列政策表明,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规范阶段,将是一个长期的国家策略,也是未来很多年的一个长期的制度顶层设计。

行业政策背景:频繁调控,保证健康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确立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历经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控。总体来讲,房地产刺激与打压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相应地形成激励与遏制的作用,即房地产的供给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调控效果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国务院等部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又称“老国八条”等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各类政策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频繁调控期。

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国家、地区的各项规划与政策中也在强调要“房住不炒”的定位。

2023年,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企提出三道红线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短债比大于1。按照监管要求,到2023年6月底,12家试点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必须全部达标,2023年底所有房企实现达标。

行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增速有所减缓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调控,从开发投资规模的增速上来看,2010-2023年期间,增速总体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反弹,2023-2023年期间,增速有所回升;由于疫情及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等原因,2023年及2023年增速开始下降。截至2023年8月份,2023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为9.1万亿元。

在开发投资规模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房企也面临较大销售和资金压力,加之“保交付”等政策影响,房企新开工意愿持续下降。2023年1月至8月,房企新开工面积规模为8.51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7%,与2023年同时期相比下降39.2%。

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规模上升减慢

总体来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在2010-2023年期间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突破13万亿元。2023 -2023年期间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均维持在较高区间,其中销售面积的上升幅度较小,销售金额保持一定的上升规模。截至2023年8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79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8.6亿元。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3年期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年突破80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之中,由年77%的负债率上升至2023年80.7%。

4、房地产景气指数有所下降

从房地产行业总体景气度来看,2023-2023年,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023Q1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不断回升,2023Q4为118.2%。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2023Q2为98.5%。

5、2023年共10家房企暴雷

在近几年宏观调控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依旧处于高速扩张之中,没有及时调整好经营规模与扩张速度,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宣告暴雷。目前共有30家房企宣告暴雷,其中,2023年9月恒大出现危机拉开了房企集体暴雷的序幕,2023年共有15家房企暴雷,其中包括恒大、正荣、富力等上市房企;截至2023年10月,2023年共10家房企暴雷,包括世贸、融创等龙头房企。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与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领先

国家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31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其中,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上海同比增长为正,2023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2%,安徽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7%;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同比增长为负,2023年广东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同时可以观察得到,城市之间商品房销售面积梯级分布较为明显,如2023年排名第十的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80万平方米,与江苏省相差14671万平方米。

2、企业竞争:各环节竞争者众多

房地产行业拥有着复杂的产业环节,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通过计算该环节企业2023年营收占该环节所有上市企业的营收总和来得到市场份额占比。中游环节中,在工程咨询方面,太极实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华建集团,为11%;在建设施工方面,中国建筑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其次是上海建工与陕西建工;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由于该环节市场竞争者众多,因此龙头企业的绝对地位不明显,前三名分别是绿地控股、碧桂园与万科A,其中绿地控股市场份额为8%。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与转型升级

自2023年第一次提出“房住不炒”的理念以来,国家层面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发展目标及方向。其中,有部分地区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行业规划了具体目标,例如江西省在《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江西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黑龙江提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5平方米;部分地区对房地产行业的规划了发展方向,例如福建省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进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窗口期,低碳经济将成为各行各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而房地产行业作为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尤其是目前正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期”,低碳发展无疑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经济发展长线逻辑,更将成为突破行业困局的全新机遇。在“双碳”政策的助推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向低碳发展转型,无疑将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新风口,是实现告别“高、高负债、高风险”的“旧三高”模式,迈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的“新三高”发展关键所在。

2、预期2023年房地产市场逐渐修复

2023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以及前期调控政策对市场传导作用的滞后显现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继续下行。在市场景气度加速下行背景下,为防范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维稳信号,将“保交楼”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和重组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及困难房企救助等纾困工作等,但“房住不炒”仍为政策主基调。

在房地产政策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9·2023)》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增速回落,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增长0.8%,住宅开发投资由正转负,下降0.2%;在土地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均价将保持小幅上涨,全年增长2.8%。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