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化了,诸葛亮的现代后人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奇才?是被过度神化了吗?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就非常精辟:“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长于治理国事和治军,但军事才能却是其致命短板。《三国演义》对他的描述,确实被过度神化了。

诸葛亮长于治理国家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成就,并不在用兵打仗方面,而是在于治理国家方面。在刘备与诸葛亮的分工上,刘备主抓军事,诸葛亮主抓内政。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期间,把益州和汉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稳定经济繁荣,使得蜀国国富民强。

诸葛亮不善用兵

相比之下,军事才能是诸葛亮的短板。刘备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故而在他生前,凡是外出征伐,很少带诸葛亮同行,而是要么带庞统,要么带法正。刘备死后,诸葛亮军事内政一把抓,全面主持军事大局。在六出祁山之战中,诸葛亮兴师动众,劳师远征,但几次远征下来,却几乎寸土未得,也未能大规模歼灭魏国有生力量。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很一般。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神化

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过度神化描述,把他描写成一个未卜先知能掐会算的“半仙”,料事如神,算无遗策,甚至于还会上演一出“借东风”的闹剧,还把许多历史上子虚乌有的情节,或者在他人身上发生的情节,统统移花接木转嫁到诸葛亮身上,比如“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桥段,都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此,《三国演义》确实对诸葛亮进行了不切实际的神化,要想知道他的本来面目,必须读一读正史《三国志》。

诸葛亮,达尔文,孔子,孙中山,哪个人是不同类的

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被神化了?

首先说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基本就等同于神,基本什么都知道,但是历史上他还说有缺点的,三国演义中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发生的,比如草船借箭就不是他的杰作。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能臣,主要的才能还是在发展内政方面,刘备刚刚进入西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军师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当时出征的时候都是法正随着刘备出征,只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总揽了权利,才开始带领军队出征,而且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成绩,一直被司马懿压制,并没有突破防线,在用兵上面太过求稳,凡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没有冒险精神。所以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妖孽化了。 再一个就是周瑜,三国演义把他描写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但是历史上他并不是这种人,反而他的心胸很开阔,喜欢音律,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基本不会在这一方面取得这么高的成绩的,三国演义对于周瑜的描述主要是突出诸葛亮的,历史上的周瑜并不是这个样的一个人。 下面说一下曹操,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曹操奸雄的一面,但是历史上的他并不是这个样子,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心向大汉的,想着拯救大汉王朝,但是之后越来越失望才走到了对立面,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争霸的枭雄,历史上所有参与争霸的领导可以说都是枭雄,没有这种心态是很难成功的,三国演义上面对曹操偏见太大。 说了曹操之后再说一下刘备,刘备在三国演义上面就是主角,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仁德,但是历史上面并不是这个样,他的前期基本就是逃跑为主,丢弃妻子的事情都发生过,这要是在现在是很难被接受的,但是却被他说的义正言辞,和我们了解的刘备差距很大。而且他的口号一直是匡扶汉室,但是最后自己却做了皇帝,这对于汉室来说也是一个悲哀。 再说一下曹操的谋臣荀彧,三国演义上面也把他的才能进行了夸大,把荀攸和郭嘉的才能描绘的很少,三国演义基本上可以说把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集中在了荀彧一个人的身上,内政方面自己抓,战略方面也是他的事情,只是没有跟随曹操出征罢了。历史上的荀彧是一个能臣,内政方面完全可以和诸葛亮媲美,曹操的后方完全靠他一个人支撑。

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资料。100字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卧龙出山是三国演义的开始,诸葛亮真的被神化了吗?

若是要从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的历史当中评选出一位最受欢迎的人物,不限年龄出身才能身份,诸葛亮的呼声绝对不低,能够位列前五,甚至能排上第一。在时间的流转中,诸葛亮的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改变,由“简单寻常”为国尽忠的贤臣良相转为奇门遁甲本领非凡的神人。草船借箭、设坛借东风、五丈原禳星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为臣,诸葛亮是标杆人物,忠臣良将以其为偶像楷模,希望能得他那样的成就风评。高超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深受后世一千多年的中国人赞叹喜爱。遍布全国的武侯祠武侯庙,让许多旅者慕名前去参观瞻仰。

进入武侯祠和武侯庙,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拜一拜,希望能得到诸葛亮一星半点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事事顺利、幸福平安。一千七百余年过去,诸葛亮已不是单纯的蜀汉功勋卓越、品德高尚的历史名臣,而是万人敬仰的神灵人物,地位较之武圣关羽更高。但是,大多数人对诸葛亮的认知并非来自正规史料,而是通过戏剧、小说、民间故事等了解的。可是无论从何处得来,诸葛亮故事大致还是按着其历史主线开始延展进行的,还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贤,不然怎么不把其他人物神化,偏偏赋予诸葛亮战无不胜、料事如神、呼风唤雨、通晓阴阳的神话色彩。

抛开个人情感和虚假名号,只观历史事实,诸葛亮不过是公元三世纪中国大陆上一位地方政权的军师重臣,身份、地位、成就、出身比他高者三国中上不知凡几。可三国中只有他一人被天下人和历史选择为百姓信奉的神灵(关羽是被满清强行加持上去,有削弱武圣岳飞之用),千古流传。三国统一于魏国,统一于西晋司马(诸葛亮是司马懿的死敌),无论是在应有的舆论、立场,还是《三国志》等正史,不贬损就不错了,别谈夸赞。但是即便如此,百信心中的诸葛亮依旧是永垂不朽、超越同时代的所有人物。

诸葛亮的前半生

印象中的诸葛亮是气度不凡如圣、一袭灰白出尘、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书生儒士,事实上诸葛亮不算是“标准”的儒生。诸葛亮像是生活在汉武帝之后的西汉君臣,内法外儒、外王内霸的时代弄潮儿。诸葛亮,字孔明,出生在东汉时期的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先祖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曾得西汉年间得汉元帝赏识提拔,官至光禄大夫(秩为比二千石,掌论议应对,诸大夫中地位最尊),荣宠一世,不过没过多久就因弹劾朝廷重臣被贬逐为庶人。此后诸葛家一直名声不显,直到东汉末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海内巨儒,任职兖州泰山郡丞(不大不小的一个官)。

因此《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完全是自谦之语,大家不用太当真,人家曾是家世优越的官宦之家。即便如此,诸葛亮的童年仍然不算幸福圆满,因为东汉末年乱象已生,盗匪贼寇、农民起义、黑暗,诸葛亮幼年就在这样的时代,为了躲避战乱不断迁徙。地方豪强优渥的生活和普通百姓食不饱衣不暖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各路军阀、官军和义军的混战,在诸葛亮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记。

诸葛亮八岁丧父,让原本不易的生活变得更加难以维持,幸好有束缚诸葛玄接济帮助,才到豫章(今江西南昌)生活,勉强活得下去,无性命之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但时间没过多久,诸葛玄无端端地被朝廷免职,诸葛亮一家只好跟着诸葛玄去往荆州刘表处讨生活。建安二年,诸葛玄离世,诸葛亮定居隆中。北方的战乱动荡未波及南方太多,荆洲一带局势比较平稳安定,诸葛亮就在这里静心读书、交友谈论、“躬耕于南阳”(亲自下地干活是真是假一直没有定论)简单维持生计,有十年之久。十年时间里,诸葛亮博览群书,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观念,结识了一群有着类似志向的青年才俊。

《三国志-诸葛亮》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从此处不难看出,诸葛亮此人的确与寻常才俊英杰不同。天下局势缘故,许多名门望族、巨儒才俊定居荆州,诸葛亮因此建立起一张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如下图所示)。荆州本土和外地的集团,与诸葛亮都有关联,正因为得到这些人的帮助,诸葛亮才声名鹊起、知晓天下变化。

诸葛亮的后半生

建安十二年,司马微、徐庶的极力推荐接连兵败已成丧家之犬的刘备去寻找诸葛亮的辅佐。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的规划深得刘备肯定,诸葛亮被其热情邀请下出身辅佐。这一年诸葛亮27岁,三国演义正式开始,而前面发生的事都是序幕。蜀汉政权建立期间,诸葛亮在外交和政务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从诸葛亮出山到刘备驾崩白帝城,大约十五年时间里,诸葛亮一般是家角色,极少在前线出现。对外征战,诸葛亮留守成都稳固后方,补充前线的粮草兵员和协调各方不至于拖后腿。刘备入主益州无东部之隐患,与诸葛亮出使江东和东吴缔结盟约息息相关。正如史书所记,刘备在世,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文臣家。

刘备临终前留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感激涕零,承诺一生将“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辅佐幼主。诸葛亮做到了。蜀汉在夷陵惨败损失大量人口、物力、财力、土地等,先帝刚逝陷入主少国疑局面,南方蛮夷以联合国内郡县长官和世家叛乱,东边盟友孙吴已成国敌,北方曹魏虎视眈眈。诸葛亮收拾这些烂摊子,独自承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大责任。三年时间不到,本是亡国之兆的蜀汉焕然一新,有了北伐强魏的资本。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后一次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统率的魏军对峙,诸葛亮被活生生耗死。临死遗言还在为国家思虑,安排自己安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不让国内因自己的丧事产生动乱。

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化了?

历时一千八百年,诸葛亮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后世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多而且精彩,那么诸葛亮是否被后人过度神化了?

答案是肯定的。《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正史书籍。《三国演义》中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都把诸葛亮神化了,其中至少有五个故事是把诸葛亮神化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三国时期确实发生过,不过这个计谋的主人公是东吴的孙权周瑜等人而不是诸葛亮。

空城计在历史上确实有人用过,不过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诸葛亮当时对司马懿大军用过空城计。

七星灯续命更是将诸葛亮神化过头了,明眼人一看也能知道这是杜撰出来神化诸葛亮的。

棺材南抬绳断就葬,这个故事据说是诸葛亮临终前交代刘禅办的,不过这个故事也没铭文记载,很可能也是后人虚构出来神化诸葛亮的。

另一个神化诸葛亮的故事说的是明朝的挖开诸葛亮的坟墓时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唯伯温到此"。这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生前就已经料到一千多年后的将会挖他的墓,像这种故事其实是很侮辱智商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神化诸葛亮的故事呢?

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本身是比较偏向于蜀汉的,又为了增加小说的精彩性,杜撰了一些情节。

另一方面是因为后世有不少人是认同蜀汉在三国时期的正统地位,所以情感上也更偏向于蜀汉这边的人物。

总之不管出于哪个原因,诸葛亮被神化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在肯定诸葛亮才能的同时也应当理性看待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各种传说,这样才能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诸葛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