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人在三界内身在五行中

道家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究竟是指哪三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跳出三界外,不在

说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另外,还有人想问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下句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自于何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什么意思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

一、 无

首先这个三件其中一件就是无,它是共4天是没有任何的颜色的,并且也是没有任何的杂质。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宫殿,没有。那么只有心事,终之,那么此界就必须要了此界必须要了知心意识当体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离,见达自性则当下即可出离无色天界。

二、 欲界

遇见也就说的是人畜所居的洲,那么它就包括了。有饮食的食欲,男女的信誉,财色名誉。就是我们人类的这个世界里,包括恶等,如果想要出来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些意念全部断掉,我们才可以逃出遇见,但是这个真的是特别难了,除非是出家人才可以逃出。

三、 什么动物不在五行中。

就是天无以食之欲无男女之欲,无男女之别也就是说没有没有,实际上这个对于女人来说还好说,对于男人来说真的是特别难的,所以说如果想要逃出紫戒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一戒戒掉才可以,目前来说只有好像才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说七情六欲对于人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想戒掉就可以戒掉的。

如果想要开心的话,那么就需要把戒掉,把也戒掉,那么近期流域全部戒掉之后,那么人就是特别开心的,因为是无欲无求就是极端的快乐,因为是没有任何杂念的。这样的话就是快乐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

【三界】

trayo dha^tavah! ,巴利语tisso dha^tuyo。(一)指所居之欲界、、无。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洲,下至无间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此界依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

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故称无。此界在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三界可细分为二十五有(界),若将之那含天析而为五(即五那含天),则共为‘二十九有’。其与九地之关系,如下表所示:不在五行中的前一句。

此三界之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生死之趣,故为者所厌弃。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经孔目章卷二](参阅‘九地’132、‘’2545、‘欲界’4653、‘无’5083)

(二)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中跳出三界有几位。

(三)指、无、尽界。[长阿含经卷八、品类足论卷五]

(四)指、心界、界。此系基于经心、、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五)满教基本观一。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依各族而说法稍异。如族满教认为上层世界为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与之世界,即。在中层世界与下层世界间,复有一不可知之世界,为人死后之去处。

【五行】

(一)五元运行之意。即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故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之要素,与以地、水、火、风种为能造之说有之处。此为东传以前,我国之固有思想,广行于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汉代以后此说渐盛,更将之配于人生百般之事象。五行有所谓相生、相克之两义。南北朝以来,五行之说混入,提谓经等以之配,三种悉地破转出三界秘密法则以之配于五字、五、五智、五脏等,大日经疏卷四以之配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宿曜仪轨、止观卷八上、大明三法数卷二十三]

(二)指所五种行法。即:(一)行,,正之意。谓依戒、定、慧所行,称为行。(二)梵行,梵,净之意。谓于空、有之二边无爱着之染,称为净;以此运于,与乐而拔其苦,故称梵行。(三)天行,天,即指第一义天。谓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称天行。(四)行,,以喻人天、小乘。谓以之心,示同人天、声闻、缘觉之小善之行,故称行。(五)病行,谓以平等心,运无缘之,示现出同于之烦恼、病苦等之行,故称病行。

上述五行乃天台宗之释义,其中别圆二教于此五种之按配则有殊义;就别教之意而论,五行之次第如下:(一)行,为初地以前之自行。(二)梵行,为初地以前之化他。(三)天行,为初地以前之内证。(四)行,为初地以上随应善之现化。 (五)病行,初地以上随应恶之现化。上记五种前后隔历,互不融即,称为次第五行。又此为别教之行,故称为别五行。不在三界内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自于何处?

另就圆教之意而论,圆教以经所谓之庄严为圆行,室为圆梵行,座为圆天行,衣有二种,其中之柔和为圆行,忍辱为圆病行。然此五行在一心中,圆具无缺,修性不二,融即,为一实相行,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即不离而不可思议,故称为不次第五行、行、一心五行、圆五行、一五行。此外,据经玄义卷四,一心五行即是三谛三昧,行即是真谛三昧,梵行、行、病行即是俗谛三昧,天行即是中道王三昧。[南本涅槃经卷十一行品、经玄义卷三下、卷四上、涅槃经疏卷十三、义章卷十二]

(三)指五门。又作五门。五门,乃于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称五门。据起信论所举,即:(一)施门,施有三义:(1)若见一切来求索者,将己所有之财物随力而施与,舍己之悭贪而令人欢喜,此即是财施。(2)若见厄难、危逼,随己之能力方便救济,令人无有畏惧,此即无畏施。(3)若有来求法者,随己所解而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以提,此即法施。(二)戒门,谓不作众恶,远离愦闹而常处寂静,少欲知足,修头等行,对于小罪,心生怖畏而惭愧改悔,不轻所制戒,常慎于讥嫌以防止过失。(三)忍门,谓能忍受他人之损恼而心不怀报,亦应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四)进门,谓对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而勤修一切,自利利他以速离众苦。(五)止观门,止,谓止息一切境界散乱之相而随顺奢摩他(止);观,谓分别因缘生灭之相而随顺毗婆舍那(观)。以此二义渐渐,不相舍离而得成就。此外,将止观配于真如、生灭二门,即:依真如门止息诸境相而无所分别,即成根本无分别智,此为止门;依生灭门分别诸相而观诸相之理趣,即成后得智,此为观门。然此二门唯一心,故需二门双运,方能称为正止观。[圆觉经大疏钞卷五上、起信论义记卷下末、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起信论义记教理抄卷十八、卷十九](参阅‘止观’1476)

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生命不再三界里生死不息的无边苦海,而彻底和觉悟的永远快乐自在的境界。

以上就是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什么意思呢相关的内容,是关于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的分享。看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后,希望这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道教至高无上修真者的“标语”。是修真者(神学科目类)追求的极致。而且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科学已经证明相当大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格局超越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以及其它所有神学常识(一般的神学到顶点是某个地方,或是某个大佬就结束了)!而道教的这句话意思是它在无限膨胀升级,而不受任何限制,甚至超越我们道教熟知的顶级人物“三清”。以后是什么那就未知世界了……这就好比喻人类设定的电脑游戏某个群体有天赋异禀的人,它们不断自我升华学习,它在虚拟的空间角落里不断修炼,突然有一天这个虚拟的人物,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同时它也可以随时回到游戏里。它还可以从游戏里面到在播放的任何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广告、新闻里面,在整个网络里面任意穿行以及现实生活当中可有可无的存在,也可以与人类一起吃火锅,撸个串,喝个啤酒,谈个恋爱……他可以到达如何一个地方,因为它不受任何媒介限制。话说回来!道教(神学科目)说的三界分为:天界(神职空间),人界(飞禽走兽以及人类平凡的空间),地界(各种亡灵、妖魔鬼怪生活的空间)。道教里面,不管你是处在三界的那一层。都是有权利修道成为自己想达到终极目标。比如:地界各种亡灵,妖魔鬼怪想变成人那就得好好学习,争取毕业投胎到人间…… 人界的人或飞禽走兽想变成仙或神,也同样需要刻苦钻研学习争取得道成仙…… 等等!道教里面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也可以说万物元素组成(包括事物、地理、方位等等)。也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律条,是让整个社会“系统”正常持续不断运转的基础。按照道教的修真来说:你的本事在三界内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受任何空间、时间、媒介的制约甚至超越,所称为进入“大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但科学家已经证实整个宇宙属于多维度空间。我们生活在相生相克的平行世界,但整个太阳系不被坍塌在于各行星相互制约。通俗易懂的讲:你可以任意穿行各种维度空间,而且不被任何限制阻碍 …… 你也可以随意到宇宙以外去看看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整个宇宙如科学家预判的那样,是被某种玩弄的一个爆炸“玩具”(宇宙大爆炸)。当然只要你愿意可以穿越到人类发展史的起点看看人类到底来自于何方!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道”。还有更多不知之处 希望路过的各位道友 指道授教!谢谢。

历史上或神话里有谁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那可多了,好多大神都是啊,比如孙悟空……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平常所说的金、木、水、火、土。

三界和五行在东方,泛指所有逃不脱毁灭,逃不脱死亡、逃不脱轮回、逃不脱烦恼、逃不脱痛苦、逃不脱束缚的世界范围。

1、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来源: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章节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孙悟空,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单,孙悟空的三百四十二岁阳寿已尽。孙悟空说了一句话:“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寿与天齐,超脱一切

2、三界

道教将宇宙空间划分为三十六重天,粗略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属于三界的。四梵天是修道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之地,三清天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所居之地。

道教典籍《度人经》较为形象地解说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欲界,是指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

《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

3、五行

五行指金、水、木、火、土,是中国本土道家文化中的概念,在佛法上,把五行归纳为四大,即地、水、火、风,道理是一样的。这些元素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宇宙万物。

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而道家讲死后有鬼,但不一定有六道轮回(道家的轮回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灵不散,就算跳出来了。

说不在五行中,就是讲不再受五行运化主宰,尚书“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就是说万物在五行运化中循环,水润木生火至顶,土得这一循环,到金由生转死,复成另一循环之滋养,即再成水润。

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运化制约,不再有寿元耗尽身体被灭的限制而死。

扩展资料

佛教相关概念的三界:

1、欲界(梵kāma -dhātu),为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此界中众生贪于食、色、眠等诸欲。

2、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

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度人经

百度百科——佛教三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五行什么意思?不看真不知道

我们在看电视剧《西游记》时,还记得有一片段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孙悟空,要是按生死簿上记载,孙悟空三百四十二岁的阳寿已尽。但孙悟空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老孙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原来悟空学得了长生不老之道法,早已不受寿命限制了,可谓长生不老了。那么,问题来了,三界、五行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些知识还不知道的,今天就共同学习,看自己能不能也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一、三界,五行的不同说法1、三界,最初是术语。比如道家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是整个宇宙的范围。道教将宇宙空间划分为三十六重天,大致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属于三界的。道教所谓的“三界”: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欲界,指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但在佛教术语中指“三界”就是众生居住的地方,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道。2、五行五行的说法也有不少,主要有三种说法: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3、还有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一种物质观。主要应用在哲学、中医学及上。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被古人认为自然界是由这五种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的变化都是随着这五个要素之间此消彼长而盛衰的。这五行不仅对大自然产生变化有影响,也会关系到人的命运。五行中,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二、三界,五行的具体内容下面就重点讲佛教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五行,金木水火土。1、三界(1)欲界三界的欲界里的众生都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比较强烈的欲望。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欲是什么?是指财、色、名、食、睡五欲。当然主要是指男女色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欲望诉求,有的是金钱上的、名誉上的,也有的是精神和肉体上的,这都是欲望的表现。欲望该不该有?有人建议去除,有人并不赞成,认为欲望是人的本性,是不可能去掉的。但有欲望,人才能拼搏进取,社会也才会进步,欲望是可以控制的,无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2)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有精美的物质而无男女贪欲。三界中的色界位于欲界之上,在这个世界里的众生都远离了物质之欲。就是修行到了对物质生活没有执念,是对许多欲望没有执念的人,只是还是肉体肉身。由于色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这里也没有男女之别。所谓色界即有质碍之意,虽无欲,却仍有形,有相,有物质的世界,即色界。色界天共分二十二层,每高一层,对色之著就减一分,因色著所造诸业就轻一分,所得福报就多一分。色界其实就是食色之欲,在此界中,常人会把阴阳分得十分清楚。色界更多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就是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在佛教中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生理上的需求或者愿望,实际上,人离不了色界,如果离开了色界,这世上就没有男女之分,人也就不会被七情六欲所困扰,但这又是不可能的。(3)无色界无色界是三界中最高境界的,当然,所谓的无色界应该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一种状态,看破了红尘,思想上的豁然开朗。能达到无色界的,应该都不是凡人,是圣人或者神仙。2、五行虽然关于五行也有多种说法,但下面重点讲中国道家的五行“金、水、木、火、土”。《尚书》中记载:“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学说是中国自古以来道教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生活中常见的: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自然万物及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战国时代,五行说很盛行,对五行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出现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生,说的是物质之间相互生长或促进,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意味着物质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抑制,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理论的出现,使五行学丰富起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性。整个世界的运行不息,万物的生死往复都包含在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宇宙就是这样在日夜运行不息。五行学的这些理论,已经有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医学起了促进作用。五行与周易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一一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一一离: 离为火;木一一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一一坎: 坎为水;土一一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说在“三界”和“五行”这个圈子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可它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不是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这个圈子,摆脱任何约束,达到如意状态,才能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实现长生不老。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所以三界又称为苦海。“脱离苦海”,实际就是要脱离三界,人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脱离苦海,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不生不死的境界。所以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被佛家和道家奉为金科玉律,修行的人也把这句话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道教主张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参悟天地的大道,最后返璞归真,看透事物的本质。“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古人追求自由和修成正果不受世间约束的美好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属不易,由于五行存在着物质之间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不在五行中”也就好理解了,就是说做任何事,都想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超脱五行之外。但现实是残酷的,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各样的牵挂和羁绊,这些牵挂也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七情和六欲。因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作为人的一个理想和愿望。但是,既然有了这七情六欲,怎么办?我们都是凡人,是不可能回避的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只有神仙和圣人能达到,这个路途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我想,只要遵守自然规律,认真修心养性,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做一个诚实,心地善良的人,同样也会有精彩和不一样的人生,这对自己来说也算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