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掐指一算,诸葛亮算命法

历史不能被改写,但是假如诸葛亮不死,后面会怎样?

历史没有如果,但为啥许多人总会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哪?

在我看来,也并非毫无意义。起码是许多人感到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最后被累死了。扶不起的刘阿斗坚持了近三十年,蜀汉才灭亡。如果诸葛亮能够活着的话,一统天下多好呢?

我对诸葛丞相并没有偏见,无论是谁,只要统一了天下,百姓过几天好日子,豹眼都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不过呢,在我看来,即便诸葛亮多活个十年、二十年,恐怕于事无补。如果说不死,这事就没法说了。

263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举国投降。此时,诸葛亮(181--234年)如果还活着,他应该八十三岁。虽说比姜子牙(约前1156--约前1017年)渭溪垂钓时年长十岁,但年龄也不算太高。

诸葛亮掐指一算,心中早已明白,天命难违,于是隐遁峨眉山或者西去昆仑山,暂时避避风头,潜心修炼。

西晋元康八年(291年),楚王司马玮进京诛杀杨骏,“八王之乱”开始。此时,诸葛亮刚好一百一十周岁。如果这时候出山,就算干到姜子牙一百四十岁退休,还有三十年的时间。

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如果诸葛亮在这之前,抢先出山,赶在李雄前面占据成都,成立诸葛汉之类的政权。趁着司马氏的中原王朝一片混乱,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一统天下。

之后,再奋斗二十年,替诸葛瞻(如果还活着的话)或者他的子孙巩固一下基业,在一百四十岁,差不多姜子牙退休的年龄,顺利接班。或者周游天下,或者归隐峨眉、昆仑。

诸葛亮战胜不了司马懿,但把司马懿及其子孙打下的江山收入囊中,岂不快哉!

这是比较圆满的结局,前提是诸葛亮不死。

如果仅仅多活几十年,恐怕没有这么好的结果。静待天下之变,短期内不会变得这么复杂。前期有曹叡、司马懿在,后期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尽管司马氏爷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毕竟魏蜀实力相差太大,诸葛亮依然无法有大的作为。

从228年到231年,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进行了四次北伐、一次出兵对抗曹魏进攻,平均每年近两次用兵。

从231年到234年,也是三年多的时间内,诸葛亮只有一次北伐,曹魏没有发动战事。

这就说明,诸葛亮最后调整了战略思路,并不再连续地北伐。根本原因还是北伐劳民伤财,并无实质的收获。随着蜀汉政局的稳定,诸葛亮彻底掌控了朝政,也就不再利用战争状态,为服务,因而可以进行休养生息。

但毕竟益州的现状摆在这里,即便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恢复,但财力与军事力量也无法与曹魏相提并论。

了解一下司马懿重用邓艾在淮南、淮北大举屯田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蜀汉在休养生息,魏国没有战事,也在积极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正始二年(241年),邓艾在淮河南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采取许多措施,发展经济。在淮河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将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几年之后,从京都洛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此,淮河流域的水利和军屯迅速发展,魏国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可以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储备充足,又没有水害,魏国实力大增。

这就好比美国,尽管GDP增速不高,但只要有2-3%的增速,其经济增量就超过中国。因为他们的基数太大,尽管中国增速很高,但经济增量还是不如美国。

由此可知,就算诸葛亮再活几十年,蜀汉的实力也难以与曹魏抗衡,诸葛亮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

同时,随着荆州派系元老们的离世,蜀土本地豪强会逐步崛起,蜀汉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也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

而且,诸葛亮事必躬亲。看似是好事,其实这是家最大的弊病。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不能放手利用人才,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有能力的人,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掘、任用,他们也不会甘于寂寞,就会起来跟你作对。毕竟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谁都不想平淡一生。

诸葛亮的做法,也可说是只顾自己走大道,把别人的小路都霸占了,这很麻烦。

因此,如果诸葛亮不能长生不老,起码不能像姜子牙那样能够活到一百四十岁,恐怕多活几十年,不会有多么大的改变。

戏谑一下,与其说诸葛亮是累死的,还不如说是愁死的。

请问诸葛亮36计,都是哪36计,最好有详细解释的谢谢。

纠正一点,三十六计不是诸葛亮创造的“三十六计”一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如果有三千个诸葛亮,那么蜀国能北伐成功吗?

根本不可能北伐成功,因为他们就没有这样的军事实力,而且也缺少了很多的物资。

小六壬查卦按虚岁还是实岁

虚岁。小六壬也叫诸葛马前课,是诸葛亮出征打战前必卜的一卦,可知吉凶。从阳长生或阴长生的位置循地盘移动,移动的格数依人的岁数(釆用虚岁,即出生那年为一岁),最后落在的位置即为年,或年宫,此法称为行年。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

中赤壁一战,张飞、赵云都让曹操逃脱了,为什么诸葛亮单单对关羽不依不...

张飞赵云是出现失误让曹操逃跑了,而关羽在华容道完全可以杀掉曹操,却因为曹操之前有恩于他,就心慈手软的放走了曹操,两者意义不一样。对于一个将领,因个人情感而不顾局势的去做事,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诸葛亮很担心。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

《三国志》说得很清楚,就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想让徐庶叫上诸葛亮一起来,但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大才,不能随随便便呼来呼去,必须亲自前往去请才行。

这里没有说,司马徽提前为卧龙凤雏做过广告。

刘备也很听话,因为实在是想办大事,需要高明的人指点。

于是,就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掐指一算,不好,有个大耳朵的人要来找麻烦,赶紧溜。因而,刘备第一次拜访没见着。

这个事哪,诸葛亮会不会算,不好说。突然大老远来拜访,见不着也是常事。

刘备也不傻,见不着人,但总会留下一句话吧。比如,说过几天一定再来拜访。

出于礼节,诸葛亮应该回访才是,可诸葛亮没有哦。

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乐于去掺和,但也不好拒绝,最人性的做法那就是回避。

刘备二顾茅庐,还是没有见到,因为诸葛亮不想见嘛。

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

否则就是,刘备再也不会来了;将来有一天诸葛亮落到刘备手里,将会很难看;架子太大,以后谁也不会再来拜访了。

归根结底,诸葛亮还是想出来做事。至于说被感动,这不是没有一点成分在里面。但诸葛亮出山,主要还是理性的选择,而不仅仅是情感的选择。

有人说,“三”在古文里是多的意思,不具体指明就是三次。但两次及两次一下没有说三的,起码是三次以上。

陈寿是蜀汉时期官吏,尽管《三国志》成书于西晋,但诸葛亮的名望还没有凌驾于刘备之上。绝不会故意说刘备多次拜访,诸葛亮就是不朝面的意思。

有说法是,诸葛亮曾经拜访过刘备,这也不矛盾。

刘备提出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恢复回去考虑考虑,这是常理。

得不到诸葛亮的回复,刘备再次上门请教也是可能的事。

因而,三顾茅庐恐怕是真的,确有其事。

具体怎样一个细节,可以去看演义,也可以自己琢磨,史书没有交代的很细致,也就不好多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