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动而天,后天转先天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是什么意思?

先民在先天时代行事,天合于人而不违人,人与自然间协调得十分完美;后天时代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先天之时天人和谐一致,后天之时天人间的相互协调则有所欠缺。

这句话出自《周易》文言传,其完整的一段话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与人乎!”

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 什么意思

无论先天地而生还是后天地而生,其都不会长久,永存可以参照【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解释

先民在先天时代行事,天合于人而不违人,人与自然间协调得十分完美;后天时代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先天之时天人和谐一致,后天之时天人间的相互协调则有所欠缺。这句话出自《周易》文言传,其完整的一段话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与人乎!”《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三易之一。儒家尊为六经之首。《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又称《易传》《十翼》,《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炼,其实就是返后天为先天,让人能够变得更接近自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是啥意思哦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语出《周易•乾•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为;先于天时而天不违背人意,后于天而人则尊奉天时。前者是说,兴人事得天相合;后者是说,人知晓天时或天理而奉行之。“先”为先于,“天”为天时或天理,“弗”为无,“后”为后于。庄氏注:“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引自郭扬《易经求正解》第478 页)。崔憬说:“行人事合天心也,奉天时布政圣政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卷一)朱燕则说:“先天不违,谓意之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天,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周易本义•文言传》)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是...

wab2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