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庚午日柱男命看配偶

国际航运业的优势和和劣势。急!

文第一部分 通过分析得出了全球经贸一体化加速了全球航运一体化的进程并促进了全球物流业的发展,从海洋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单一的传统海洋的先天不足和恶性市场竞争危及了航运业的生存与发展,向现代物流转型不仅给航运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源泉,而且极大地巩固和增强了航运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航运业发展现代物流,不仅顺应了国际航运业从传统海洋运输走向现代物流的大趋势,更有着深刻的经济政策含义:发展现代有利于降低社会总成本,提升国民经济的总水平,是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强调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必须具备现代物流的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 ;作业规范化 ;目标系统化;管理信息化 ;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等特征。 分析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面临着残酷的国际与国内竞争环境: 一.国外航运物流业将凭借在全球物流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发展物流将会具有较大的品牌效应;基于多年的物流业务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一大批国际物流的客户群体;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具有较大的资金和人才优势与品牌知名化的优势。随着政策的政策开放,将进一步完善、壮大他们在国内的代理机构,成立自己的专业代理公司,降低在国内的营运成本,并能更有效地通过并购或重组,迅速将他们的网络渗透到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和内陆地区,将物流市场的竞争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区。马士基,东方海外物流,铁行渣华等均已成功登陆中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国际公司尚须本土化过程的等一些不利因素,他们在中国发展成规模的物流服务尚需一个过程,给中国航运业抓紧时间迎头赶上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二.国内传统运输与仓储业,生产与流通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及新兴物流公司各显神通,牢牢地控制着并积极拓展各自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面临着自身的劣势:如带来规模不经济;背离物流的主旨;给主营业务带来不利;挑战原先的管理思维模式;运输网络、城市地理环境的限制;面临新的竞争者;场站、运输设备单一,管理水平落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整体人员素质距离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缺乏雄厚的后续资金。相对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有着较高的经济,,技术与法律风险。以及整体上中国物流发展的良性环境欠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国企改革举步维艰等困境。 但通过研究中国航运业的自身行业特色带来的系统优势;人员优势;国内网络优势;多元化经营优势;已有的商誉、强大的资金信息支持、码头业务等相对优势,可以知道中国航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在市场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本土物流航母的集中启航以及国外物流巨头的加速扩张,群龙无首的混战局面逐渐被重量级的对话所取代,中国航运业巨头中远,中海,中外运等本土"航运派"物流公司的现实发展,已经形成了既鼎足而立、又同时对抗洋物流"入侵"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WP=4 第三部分 分析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有利条件:即中国将成为以航运物流业为依托的世界物流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极大促进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中国西部大开发拓展了航运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会展经济创造了航运物流业的市场机会,上市制度的完善为航运物流业提供了发展资金,的市场规划导向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了航运物流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 提出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与建议:加强国际航运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加入全球航运联盟,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深入开展港口物流的运做,大力发展国内贸易物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体制改革,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现代金融和运营手段,完成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联盟或并购重组,从而构建国际国内综合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供应链管理。 结论 中国航运业顺应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全面完成从国有航运企业向现代大型全球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型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整合物流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通过兼并联合,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因此,中国航运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物流转型乃大势所趋,且时不我待,其政策含义和经济含义同样深远。中国航运业的现代物流发展必将独领中国的物流大潮之风骚,并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实现中国物流业的整体深化和迅猛发展。

国际航运业的优势和和劣势。急!

文第一部分 通过分析得出了全球经贸一体化加速了全球航运一体化的进程并促进了全球物流业的发展,从海洋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单一的传统海洋的先天不足和恶性市场竞争危及了航运业的生存与发展,向现代物流转型不仅给航运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源泉,而且极大地巩固和增强了航运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航运业发展现代物流,不仅顺应了国际航运业从传统海洋运输走向现代物流的大趋势,更有着深刻的经济政策含义:发展现代有利于降低社会总成本,提升国民经济的总水平,是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强调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必须具备现代物流的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 ;作业规范化 ;目标系统化;管理信息化 ;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等特征。 分析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面临着残酷的国际与国内竞争环境: 一.国外航运物流业将凭借在全球物流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发展物流将会具有较大的品牌效应;基于多年的物流业务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一大批国际物流的客户群体;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具有较大的资金和人才优势与品牌知名化的优势。随着政策的政策开放,将进一步完善、壮大他们在国内的代理机构,成立自己的专业代理公司,降低在国内的营运成本,并能更有效地通过并购或重组,迅速将他们的网络渗透到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和内陆地区,将物流市场的竞争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区。马士基,东方海外物流,铁行渣华等均已成功登陆中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国际公司尚须本土化过程的等一些不利因素,他们在中国发展成规模的物流服务尚需一个过程,给中国航运业抓紧时间迎头赶上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二.国内传统运输与仓储业,生产与流通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及新兴物流公司各显神通,牢牢地控制着并积极拓展各自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面临着自身的劣势:如带来规模不经济;背离物流的主旨;给主营业务带来不利;挑战原先的管理思维模式;运输网络、城市地理环境的限制;面临新的竞争者;场站、运输设备单一,管理水平落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整体人员素质距离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缺乏雄厚的后续资金。相对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有着较高的经济,,技术与法律风险。以及整体上中国物流发展的良性环境欠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国企改革举步维艰等困境。 但通过研究中国航运业的自身行业特色带来的系统优势;人员优势;国内网络优势;多元化经营优势;已有的商誉、强大的资金信息支持、码头业务等相对优势,可以知道中国航运业发展现代物流在市场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本土物流航母的集中启航以及国外物流巨头的加速扩张,群龙无首的混战局面逐渐被重量级的对话所取代,中国航运业巨头中远,中海,中外运等本土"航运派"物流公司的现实发展,已经形成了既鼎足而立、又同时对抗洋物流"入侵"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WP=4 第三部分 分析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有利条件:即中国将成为以航运物流业为依托的世界物流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极大促进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中国西部大开发拓展了航运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会展经济创造了航运物流业的市场机会,上市制度的完善为航运物流业提供了发展资金,的市场规划导向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了航运物流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 提出了中国航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与建议:加强国际航运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加入全球航运联盟,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深入开展港口物流的运做,大力发展国内贸易物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体制改革,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现代金融和运营手段,完成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联盟或并购重组,从而构建国际国内综合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供应链管理。 结论 中国航运业顺应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全面完成从国有航运企业向现代大型全球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型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整合物流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通过兼并联合,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因此,中国航运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物流转型乃大势所趋,且时不我待,其政策含义和经济含义同样深远。中国航运业的现代物流发展必将独领中国的物流大潮之风骚,并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实现中国物流业的整体深化和迅猛发展。

海运的形势分析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热潮,而且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和跨国集团的开发都在为中国的港口建设和海运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面临大好的机遇,中国港航业自身能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缺少大型油船和大型油船码头泊位,使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中国轮承运率只占10%,不得不大量租用外轮运输。不仅需要支付大量,也失去了中国海运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的良好机遇。海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发展中国家因缺少资金,大多数进出口货物运输都不得不受控于发达国家的船队,中国也未能免遭这一厄运。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加快,这一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果解决不好,会形成不良循环。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海上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海运量不断增长,中国海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繁荣全球海运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海运业的迅猛发展,其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海运惯例接轨的海运政策法规,为海运业提供了“竞争、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海运从业者,包括来华投资经营的外商必须时刻了解、研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审时度势,掌握航向,在不断遇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得以发展、壮大。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部分国际海运需求持续低迷。2012年10月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187.72点,较上期下跌2.2%;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202.96点,较上期下跌3.6%。2012年欧洲航线传统旺季运输需求始终不振,航线货量缺乏实质性增长动力,船公司并班、停航缩减运力也未能扭转运价水平持续下跌态势,目前运价三个月内累计下跌约600美元TEU,逼近盈亏平衡点。各船运公司为揽货大打价格战,市场运价普遍下跌100—200美元FEU左右。2012年,中国航运业进入深度低迷,3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78.17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环比下降16.37点;船舶运输企业的景气指数为70.16点,环比下降17.47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其中,干散货运输企业的景气指数为58.54点,环比下降15.68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集装箱企业的景气指数为87.32点,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环比大幅下降32.08点。3季度,港口企业的景气指数为97.42点,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环比下降20.72点,港口企业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跌入不景气区间。2012年航运市场不景气已成定局,而2013年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将成为航运企业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就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中国民航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可以用8个方面概括: 1、航空运输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在去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生产量达到261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增长是15.3%,比九五期间加快了3.9个百分点,旅客运输1.83亿人次,年增长13.1%,比九五增加9.9个百分点,货运总数307万吨,年增长13.8%,与九五基本持平。十五期间通用航空生产累积33.7万小时,年均增长11.7%,比九五期间加快了7.4个百分点。 2、安全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0.29%,比九五期间降低了0.39%,通用飞行万小时事故率是0.06%,比九五降低了0.12%。2005年航班正常率为82%,比2000年的时候提高了4.6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可以说基本良好。在十五期间全行业利润总额100亿左右,比九五增长156%,在这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非典和美国9.11以后受到一些影响。05年正班客座率达到70.5%,载运率76%,比03年增长10.3%和7.7%。 4、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五期间,完成机场建设项目73个,2005年末运输机场142个,比2000年增加21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长。2005年保障飞行245万架次,比2000年增加140万架次,航油供应290万吨,储油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03年230万吨,增加了38万立方米。航线网络不断扩大,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已经通航33个国家75个城市,国际航线达到233条,在国内通航132个城市,一共1024条,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运输机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们国家航空运输机队527架,到05年达到863架,中国运输机队已经到了900多架。机队基本构成62%是波音飞机,另外空客以及其他公司的飞机占到38%。 5、科技教育取得较大的进展,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特别是中国民航业信息化八大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计算机离港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的机场,特别是在加入世贸之后,计算机服务系统怎样履行中国方面的承诺,同时进一步改善整个计算机服务系统,下一步发展和建设当中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年底统计数字,05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比较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6、管理体制平缓转型。十五期间实现行业体制改革,基本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经济性管理政策进一步放松,我们现在和国际方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一些交流,在经济监管和安全监管方面逐步在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安全监管,包括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在经济监管方面随着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在经济监管方面逐步采取放松的态势。 7、国际地位提升。运输总周转量在民航国际缔约国中的地位由9位提高到第2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地位有所提高,我国以高票当选国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航空大国地位不断确定。 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98个国家签订民航协定,与美国等国家签署扩大航权方面的协定,在利用外资方面共利用外资7.47亿美元,作为民航业是比较小的行业,外资利用力度下一步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飞机方面。 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发展进入难得的机遇,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十五期间社会、环境基本稳定,城乡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航空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振兴,中部崛起和东中西互动,全方位发展战略实施,交通运输发挥更大的作用。祖国统一大业,两岸三通不断推进,北京、奥运、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重大活动的举办,对航空运输产生旺盛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会促进中国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民航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航空运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空域资源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从初步情况来看和分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从十五期间来看是短缺的,机务人员可能需要0.5万人,机队人员需要1.5万人,现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将确保航空安全为前提,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科技促进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实施新一代航空民用系统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方向有这么几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航空运输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提高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发展,作为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可以说是量还是比较大的,美国的飞行人员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储备,通用航空方面的飞行员美国达到60万人,对航空运输有很大的支撑和后备,我们在这方面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通用航空进一步发展,为运输航空做基础,为整个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在结构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2、确保安全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民用航空的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的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民用航空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保证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的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较高的安全水平保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全面协调发展。优化民用航空结构,统筹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以及旅客运输与货邮运输的发展,统筹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的发展,统筹民航事业的发展,统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协调发展。统筹科技教育与生产建设的发展。 4、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资源投入、扩大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航空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航空运输的供给,通过转换机制和改进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转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增长方式。 5、实施科教兴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的战略,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民航的人才瓶颈问题。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为民航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和科技的支撑。 6、深化改革开放,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航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改革和开放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以上是民航发展基本的取向。 民航9个方面的目标:1、航空运输要快速发展。2、通用航空总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结构要趋于优化。3、基础事实建设得到加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4、体制和法制要基本完善,民航2002年改革以来,包括行政监管体制和政企分开有一个基本的雏形,不是说机场放了,航空公司脱钩了,我们有一个机构就完了,整个航运运行机制和行政监管体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游戏规则,行业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以及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基本建成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前几年全球因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指挥的问题造成空难事情是比较多,在这方面特别是中国民航业如何进一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空中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6、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7、飞行、空管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8、新的航空运输系统建设展开。9、到2010年末,中国民用航空业在国家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从未来五年的发展预测来看,总周转量到2010年达到500亿吨公里,增长速度14%,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增长速度14.4%,货邮周转量达到570万吨增长速度,13%。 到2023年做预测,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两一番,年均增长7.2%,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大,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后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3年,仍将保持11%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加强机场建设,“十一五”期间以及2023年机场布局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乐器和发展红色旅游战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当中未来五年要坚持改造、扩建和新建机场相结合,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航班运行的机场总数从05年年末142个增加到2010年年末190个,机场布局规划同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当中。民航机队的发展,机队结构要得到明显的改善,适当提高大座机飞机的比重,适应主干线客流量增长的要求。2大力支持发展货运和支线航空,根据需要配置货机和支线飞机,在飞机增加方面,包括引进的手续方面要进一步简化,特别是在货运发展方面,中国民航总局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从04年发布关于发展我国货运航空政策措施,在去年年末中国民航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政策措施,下一步关于国家的政策措施,国家综合部门会同航空部门正在抓紧研究。 2、加快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一,飞行标准试行审定,空中标准、航空保安等法规和标准建设,从民航法规体系来看,从安全监管方面和国际方面基本接轨,在经济监管方面的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补充和完善。第二,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监管体制特别是监管的框架已经形成了,民航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各省及城市的监督管理办公室,最近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监管的力度,从机构规格编制有一些支持。三是大力家加强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工作会同国家民航总局和相关的机构对航空业内机构包括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了安全审计,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安全审计方面民航总局也加大力度。 3、进一步加强宏观的建设。首先提高管制的能力,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增强气象服务,四是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气象服务方面,中国民航总局准备在这方面进一步投入和改善,特别是在整个预报系统方面,使公众尽快得到信息,飞机不好的时候,不要到机场,涌到机场,是信息没有和旅客及时沟通。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研究启动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旅客火主、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人、机场等用户方便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应用的发展,电子客票推进水平比较快,甚至有的达到70%,推进速度比较快,有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5、完善航空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最近成立航空公司比较多,作为一个市场准入制度来讲,有一定保有量,另外有一定的竞争淘汰率,将来既要有一个良好的严格的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透视我们还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总体趋向由市场进行调节,将来有一个过渡期。四是放松航空流量和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市场准入。航空燃油服务大部分机场用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负责提供保障服务,有一些机场用航油公司和外国的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石化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为机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随着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放开,特别是放松准入以后,相应的一些运营主体进入到航空燃油服务队伍里面来,另外航空地面的服务市场准入规则也正在抓紧制定,使航空公司选择地面服务代理商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有选择,使服务能够有所改善。 6、加快科技和教育培训。一是大力加强民航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民航的人力资源的平静2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得到缓解,比如飞行员从多方面渠道解决紧缺的问题,民航的院校,培训的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同时我们也利用其他境外的资源,比如说航空公司送到国外的飞行机构进行培训,最近采取了吸收外籍飞行员加入到中国民航队伍中来,几个方面缓解人才方面的压力。二是构建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 7、积极开展对新的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一是应对市场对我国民用航空系统更高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速度,最近新航行系统列入国家863计划,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前一段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组织美国七部门研究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解决未来发展问题,中国民航业也在抓紧研究这个问题,到2023年,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的发展和运输的量可能回答道美国现在的水平,中国民航业整个系统,包括监管机构,包括我们的航空营运,包括我们现在运营机制和现在的基础设施,能不能满足和支撑发展需求,我们能尽快在这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二是在空管和航空气象系统率先启动新的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方面首先要率先在这方面加快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统的建设,从“十一五”开始,现在研究工作在十五末期已经开展了,特别是民航总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美国相应航空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在中国怎样率先启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气象系统的建设。 8、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航空开放。三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和国际接轨。四是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商参股国内民航企业改组改造。航空公司通过境外上市IPO吸收一些外资,机场方面有一些合作的项目,总体来讲项目不是特别多,都停留在一般的合资合作和利用国外贷款方面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包括把基础设施逐步推向资本市场,把航空运输企业进一步重组,吸收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民航企业改组和改造。 从现在起到2023年,是我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起步时期。我们民航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改造和优化,提升现有民用航空体系,使我国航空运输不仅在质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一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瓶颈制约,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由民航大国向强国坚实迈进,真正做到由大到强的发展。

中国航运业面临哪些结构性变化的挑战

航运业面临四大结构调整的挑战航运业向来是高风险的业态,对于现代航运业,更大的风险在于供求关系变化所导致的运价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务盈亏的剧烈变化。魏家福认为,当前,航运产业面临四大挑战:——航运业供需矛盾突出的挑战。随着航运贸易需求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开始萎缩,加上新船交付高潮的来临,当前航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运力严重过剩。虽然在各家船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撤单、推迟、拆解旧船等多种方式,避免了运力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但是由于集装箱、油轮、散货船队的订单占现有船队的比例仍分别高达36%、29%和60%。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运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难以缓解,竞争风险将仍是航运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航运业波动周期缩短的挑战。以往国际航运市场的运价水平经常呈7年左右的周期性波动,现在已经缩短至5年左右,未来几年航运市场的波动周期可能缩短、波动幅度将加大。航运市场的强周期、运价的大波动,将使航运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得极不稳定,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航运业盈利模式脆弱的挑战。航运需求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航运业对国际贸易量依赖性强。经济不景气,外贸量萎缩,加上国际油价持续高企,航运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与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矛盾表现日益突出,使得航运业绩严重滑坡,航运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航运发展所需巨大资金规模的挑战。航运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来更新和发展船队,因此,整个行业对金融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当前利率和汇率波动明显,而船舶投资从建造到投入营运、投资收回需要漫长的周期,若对利率和汇率的变化趋势判断失误,将严重影响投资决策,导致船舶投资风险的加剧。

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就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中国民航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可以用8个方面概括: 1、航空运输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在去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生产量达到261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增长是15.3%,比九五期间加快了3.9个百分点,旅客运输1.83亿人次,年增长13.1%,比九五增加9.9个百分点,货运总数307万吨,年增长13.8%,与九五基本持平。十五期间通用航空生产累积33.7万小时,年均增长11.7%,比九五期间加快了7.4个百分点。 2、安全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0.29%,比九五期间降低了0.39%,通用飞行万小时事故率是0.06%,比九五降低了0.12%。2005年航班正常率为82%,比2000年的时候提高了4.6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可以说基本良好。在十五期间全行业利润总额100亿左右,比九五增长156%,在这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非典和美国9.11以后受到一些影响。05年正班客座率达到70.5%,载运率76%,比03年增长10.3%和7.7%。 4、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五期间,完成机场建设项目73个,2005年末运输机场142个,比2000年增加21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长。2005年保障飞行245万架次,比2000年增加140万架次,航油供应290万吨,储油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03年230万吨,增加了38万立方米。航线网络不断扩大,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已经通航33个国家75个城市,国际航线达到233条,在国内通航132个城市,一共1024条,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运输机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们国家航空运输机队527架,到05年达到863架,中国运输机队已经到了900多架。机队基本构成62%是波音飞机,另外空客以及其他公司的飞机占到38%。 5、科技教育取得较大的进展,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特别是中国民航业信息化八大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计算机离港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的机场,特别是在加入世贸之后,计算机服务系统怎样履行中国方面的承诺,同时进一步改善整个计算机服务系统,下一步发展和建设当中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年底统计数字,05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比较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6、管理体制平缓转型。十五期间实现行业体制改革,基本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经济性管理政策进一步放松,我们现在和国际方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一些交流,在经济监管和安全监管方面逐步在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安全监管,包括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在经济监管方面随着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在经济监管方面逐步采取放松的态势。 7、国际地位提升。运输总周转量在民航国际缔约国中的地位由9位提高到第2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地位有所提高,我国以高票当选国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航空大国地位不断确定。 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98个国家签订民航协定,与美国等国家签署扩大航权方面的协定,在利用外资方面共利用外资7.47亿美元,作为民航业是比较小的行业,外资利用力度下一步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飞机方面。 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发展进入难得的机遇,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十五期间社会、环境基本稳定,城乡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航空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振兴,中部崛起和东中西互动,全方位发展战略实施,交通运输发挥更大的作用。祖国统一大业,两岸三通不断推进,北京、奥运、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重大活动的举办,对航空运输产生旺盛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会促进中国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民航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航空运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空域资源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从初步情况来看和分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从十五期间来看是短缺的,机务人员可能需要0.5万人,机队人员需要1.5万人,现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将确保航空安全为前提,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科技促进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实施新一代航空民用系统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方向有这么几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航空运输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提高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发展,作为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可以说是量还是比较大的,美国的飞行人员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储备,通用航空方面的飞行员美国达到60万人,对航空运输有很大的支撑和后备,我们在这方面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通用航空进一步发展,为运输航空做基础,为整个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在结构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2、确保安全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民用航空的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的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民用航空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保证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的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较高的安全水平保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全面协调发展。优化民用航空结构,统筹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以及旅客运输与货邮运输的发展,统筹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的发展,统筹民航事业的发展,统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协调发展。统筹科技教育与生产建设的发展。 4、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资源投入、扩大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航空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航空运输的供给,通过转换机制和改进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转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增长方式。 5、实施科教兴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的战略,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民航的人才瓶颈问题。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为民航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和科技的支撑。 6、深化改革开放,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航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改革和开放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以上是民航发展基本的取向。 民航9个方面的目标:1、航空运输要快速发展。2、通用航空总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结构要趋于优化。3、基础事实建设得到加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4、体制和法制要基本完善,民航2002年改革以来,包括行政监管体制和政企分开有一个基本的雏形,不是说机场放了,航空公司脱钩了,我们有一个机构就完了,整个航运运行机制和行政监管体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游戏规则,行业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以及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基本建成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前几年全球因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指挥的问题造成空难事情是比较多,在这方面特别是中国民航业如何进一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空中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6、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7、飞行、空管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8、新的航空运输系统建设展开。9、到2010年末,中国民用航空业在国家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从未来五年的发展预测来看,总周转量到2010年达到500亿吨公里,增长速度14%,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增长速度14.4%,货邮周转量达到570万吨增长速度,13%。 到2023年做预测,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两一番,年均增长7.2%,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大,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后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3年,仍将保持11%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加强机场建设,“十一五”期间以及2023年机场布局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乐器和发展红色旅游战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当中未来五年要坚持改造、扩建和新建机场相结合,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航班运行的机场总数从05年年末142个增加到2010年年末190个,机场布局规划同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当中。民航机队的发展,机队结构要得到明显的改善,适当提高大座机飞机的比重,适应主干线客流量增长的要求。2大力支持发展货运和支线航空,根据需要配置货机和支线飞机,在飞机增加方面,包括引进的手续方面要进一步简化,特别是在货运发展方面,中国民航总局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从04年发布关于发展我国货运航空政策措施,在去年年末中国民航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政策措施,下一步关于国家的政策措施,国家综合部门会同航空部门正在抓紧研究。 2、加快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一,飞行标准试行审定,空中标准、航空保安等法规和标准建设,从民航法规体系来看,从安全监管方面和国际方面基本接轨,在经济监管方面的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补充和完善。第二,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监管体制特别是监管的框架已经形成了,民航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各省及城市的监督管理办公室,最近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监管的力度,从机构规格编制有一些支持。三是大力家加强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工作会同国家民航总局和相关的机构对航空业内机构包括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了安全审计,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安全审计方面民航总局也加大力度。 3、进一步加强宏观的建设。首先提高管制的能力,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增强气象服务,四是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气象服务方面,中国民航总局准备在这方面进一步投入和改善,特别是在整个预报系统方面,使公众尽快得到信息,飞机不好的时候,不要到机场,涌到机场,是信息没有和旅客及时沟通。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研究启动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旅客火主、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人、机场等用户方便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应用的发展,电子客票推进水平比较快,甚至有的达到70%,推进速度比较快,有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5、完善航空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最近成立航空公司比较多,作为一个市场准入制度来讲,有一定保有量,另外有一定的竞争淘汰率,将来既要有一个良好的严格的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透视我们还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总体趋向由市场进行调节,将来有一个过渡期。四是放松航空流量和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市场准入。航空燃油服务大部分机场用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负责提供保障服务,有一些机场用航油公司和外国的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石化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为机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随着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放开,特别是放松准入以后,相应的一些运营主体进入到航空燃油服务队伍里面来,另外航空地面的服务市场准入规则也正在抓紧制定,使航空公司选择地面服务代理商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有选择,使服务能够有所改善。 6、加快科技和教育培训。一是大力加强民航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民航的人力资源的平静2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得到缓解,比如飞行员从多方面渠道解决紧缺的问题,民航的院校,培训的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同时我们也利用其他境外的资源,比如说航空公司送到国外的飞行机构进行培训,最近采取了吸收外籍飞行员加入到中国民航队伍中来,几个方面缓解人才方面的压力。二是构建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 7、积极开展对新的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一是应对市场对我国民用航空系统更高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速度,最近新航行系统列入国家863计划,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前一段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组织美国七部门研究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解决未来发展问题,中国民航业也在抓紧研究这个问题,到2023年,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的发展和运输的量可能回答道美国现在的水平,中国民航业整个系统,包括监管机构,包括我们的航空营运,包括我们现在运营机制和现在的基础设施,能不能满足和支撑发展需求,我们能尽快在这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二是在空管和航空气象系统率先启动新的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方面首先要率先在这方面加快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统的建设,从“十一五”开始,现在研究工作在十五末期已经开展了,特别是民航总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美国相应航空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在中国怎样率先启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气象系统的建设。 8、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航空开放。三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和国际接轨。四是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商参股国内民航企业改组改造。航空公司通过境外上市IPO吸收一些外资,机场方面有一些合作的项目,总体来讲项目不是特别多,都停留在一般的合资合作和利用国外贷款方面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包括把基础设施逐步推向资本市场,把航空运输企业进一步重组,吸收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民航企业改组和改造。 从现在起到2023年,是我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起步时期。我们民航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改造和优化,提升现有民用航空体系,使我国航空运输不仅在质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一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瓶颈制约,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由民航大国向强国坚实迈进,真正做到由大到强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