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战六败,诸葛亮六出什么意思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败的

志在北伐的老年诸葛亮,唐国强演绎的相当到位 三国演义从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开始到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用了14回的篇幅讲了诸葛亮的六次北伐,这六次北伐又被称作六出祁山(其实不是每次都过了祁山)。但是各种缘由导致诸葛亮的六次北伐都已失败告终。 第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从大的战略格局上来说,是历次北伐最好的。一方面与东吴修好,另一方面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采取怀柔政策安抚了蜀国南部。这两个大招使得蜀国没了战略上的威胁。另外,在北伐之前,诸葛亮还有反间计,使曹睿皇帝罢了司马懿的官,这一招使得诸葛亮去除了最大的对手。诸葛亮可以开始安心的北伐了。 在一切准备完备,诸葛亮上了一篇千古名篇《出师表》后,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放弃了魏延提出的出奇兵直取长安的计策。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一切进展顺利,魏国节节败退。在魏国换了几次主将都无效的时候,毅然启用了司马懿。 司马懿出山,诸葛亮自然小心应对。结果出了一个大昏招,安排马谡守街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的粮道被断,腹背受敌。蜀军只能撤退。第一次北伐失败。撤退的过程中,有一出精彩的空城计。 第二次北伐 这次出征,诸葛亮上了《后出师表》,同样是千古名篇。这个《后出师表》很多人认为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后出师表比前出师表的文采弱了很多,而且也没有前出师表那种大胸怀大格局。这次北伐,刚开始就不利。在进攻陈仓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啃的主:郝昭。诸葛亮打了二十多天都没能攻克。陈仓是从蜀地进攻中原最佳路径,当年刘邦也是这么干的。力求速战速决的诸葛亮,自然消耗不起,在取得几场小胜之后,蜀军军粮用尽,诸葛亮不得不撤退。第二次北伐失败。 第三次北伐 这次北伐刚开始高歌猛进,一切都蛮顺利的。蜀国只诸葛亮一个顶用的谋士,诸葛亮类病了,在听到张苞去世的消息之后,直接吐血。诸葛亮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了。蜀军悄悄撤退。第三次北伐失败。 第四次北伐 这次最可惜。蜀国连年大熟,军粮问题解决。诸葛亮的身体也调理好了。进攻也是很顺利。还弄死了魏国大帅曹真,曹真在世的时候,曹真可是大帅,司马懿只是副帅。但是,蜀国出了叛徒,被魏国利用。弄了一出反间计。魏国造谣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后主刘禅急召诸葛亮回川。无奈,诸葛亮只得撤退,回去澄清自己。第四次北伐失败。 第五次北伐 这一次跟第四次的过程差不多。结局也是被自己人害了。蜀国督粮官李严因为筹措军粮不利(其实,诸葛亮此时已在陇抢了人家刚成熟的麦子),就给诸葛亮发消息,谎称东吴进兵。诸葛亮被迫撤退,以应付东吴。撤退过程中还杀了魏国大将张郃。第五次北伐失败。 第六次北伐 这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之前,其实蜀国和魏国的谋士都看的很清楚,大格局上魏国是有利的。司马懿甚至说:诸葛亮是在凭着自己的智商在逆天而行。估计诸葛亮自己也明白,只是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在出征之前,诸葛亮特意去祭拜了刘备。 为了解决运粮麻烦的问题,还造了自动化设备:木牛流马。虽然进展顺利,还差点烧死司马懿。无奈诸葛亮的大限已到,五丈原病逝。第六次北伐结束。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无果而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对诸葛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葛亮从谋略上也胜过司马懿。我觉得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诸葛亮的个人素质与北伐的形式不符。蜀国劳师远征,务求速胜。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偏偏不喜欢冒险,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恐怕是造成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蜀国耗不起。

六出七擒分别指什么?

六出七擒分别指: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曹魏政权的嚣张气焰,给蜀国带来了有利因素。其实如果要具体分析诸葛孔明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何意义这个问题,还应该看到诸葛孔明六出祁山的主要军事动机。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这是写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详细解释如下: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今湖北荆州和四川成都),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排八阵: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诸葛亮的八阵,又并非前人的八阵。他是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成。

六出七擒:指六出祁山和七擒孟获两大事件,诸葛亮在北伐时曾六出祁山,故有此说;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六出祁山是哪六次?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六出祁山二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六出祁山三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六出祁山四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六出祁山五出祁山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什么?

都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六出祁山,东和东吴,占领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据曹操,排八阵图。这句话出自: 出自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的武侯祠对联,是一幅古联。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挥师北伐,六出祁山为何全部失败?

曾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在诸葛亮的谋划下,蜀汉政权慢慢建立,与曹魏和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曾六出祁山讨伐曹魏,但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诸葛亮错用人失误,错用马谡丢掉了街亭,使蜀汉军队陷入被动。而且蜀汉每次出征后方粮草保障不足,延误战机。不仅如此,蜀汉后继无人,有才能的将领屈指可数。而随着曹魏的实力越来越强,蜀汉彻底失去了与之抗衡的力量。

诸葛亮六次远征北伐皆失败,真的是因为粮草不足吗?

三国时期,蜀国富饶强盛,但这些强盛只是指蜀国的百姓,蜀国的国力相比于其他两国,依然很弱,甚至连仗都对不起。打仗最终的不是士兵,而是粮草,没有粮草是打不了仗,蜀国可以安居一方,却不能征战天下,只因粮草短缺。即使是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诸葛亮又是靠什么六次远征?粮草问题如何解决?

诸葛亮六出祁山,六次北伐战争都因粮草供应短缺而失败,诸葛亮虽然智谋超群,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中无粮,诸葛亮也没有办法。诸葛亮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他想的方法与日本侵华时很相似,当初日本侵略我国,也考虑过粮食短缺问题,所以第一战就打着我国产量重地东北,以此作为后勤补给地。诸葛亮也是如此,只不过他打的是隆石的主意,不惜绕路行军五百公里,也要先拿下隆石,以此当做自己后勤补给地。

隆石是当时产量重地,诸葛亮不需要完全打下来隆石,只需要占据陇右地区,就能保证粮食无忧。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只要能安稳占据这个地方,就能与魏国抗争,但他忽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两国的军事实力。虽然诸葛亮是一代神人,但他仍然是人,即使智谋超群,也无法与大势相争。六出祁山,六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虽然有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但也有两国军事实力相差过大的原因。

诸葛亮的策略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想法十分超强,没有什么就从敌人那抢什么,但他却忽略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到底能不能打赢。诸葛亮六出祁山,每一次都是气势汹汹,但每一次诸葛亮心中也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连五成的把握都没有,每一次诸葛亮都在赌,赌自己能赢。诸葛亮的心太急了,国内外的形式把他逼急了,自己身体也让他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诸葛亮战败也是理所应当。

总的来说,诸葛亮之所以战败,原因有很多,明面上是因为粮草短缺,但实际上是因为诸葛亮没有稳扎稳打,不继续发展实力,而是想着对外扩张,羽翼虽然丰满,但只能保一方安定,守家有余,进攻不足,诸葛亮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因此六出祁山,皆以战败告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