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减寿,诸葛亮延寿生命为什么没成功

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火攻减寿,怎么个说法?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诸葛亮七星灯真的能续命吗?

不能续命,这是封建说法。有人说诸葛亮点燃七星灯续命其实是一个局。因为他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所以设下这个局却对外说是为了续命。一是为了故布疑阵,让司马懿摸不出虚实不敢轻举妄动,二是借机揪出了不服自己的魏延。事后,诸葛亮授权马岱出其不意斩杀了魏延就是最好的证明。

姜维等人每日都打起12分的精神,来照看点灯的屋子。眼见六天过去了,主灯仍旧明亮,他们心想只要再撑过一天便好了。却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候时刻,一向作事莽撞的魏延为报军情,直接闯进了诸葛亮的内室,行走之间把主灯给弄灭了。主灯灭,导致诸葛亮续命失败。对此,气急败坏的姜维等人准备杀了魏延谢罪。

扩展资料

七星灯又名“续命灯”或“招魂灯”,自商周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其原理在于“借阳寿”,凡是用七星灯想要延长的就是命的长度。

布阵的时候将七盏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摆好,在北极星的位置摆一盏灯作为本命灯,然后进行一场为时七天七夜的祈祷过程。如果本命灯不灭的话,就可以祈求延长寿命一纪,也就是12年。相传历史上用七星灯续命的有两个人,除了三国的诸葛亮,还有一个就是明朝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长寿呢?

234年2月,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离开斜谷进行了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固执己见,以逸事待命”诸葛亮无法对峙,急战在五丈原军病死,54岁的生涯结束了。孔子曰:“吾十以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本来50多岁是生产力比较低的古代社会,已经是“知命之年”了。《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的寿久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特别是人均寿命在20多岁的乱世三国,诸葛亮54岁时去世。根据“吕氏春秋”的说法,虽然不能说是长寿,但也可以说是长寿。这一点是“不能缩小恶。在有“不可使善变小”这一金句的《刘备敕刘禅遗诏》中,刘备还说“人五十不说夭折,六十多年来,没有怨恨,也不伤害自己”。那个时候,过了五十岁,就会成为有寿命的人。曹丕39岁、曹仁53岁、郭嘉37岁、荀攸57岁、张辽54岁、司马师47岁、司马昭55岁、周瑜36岁、鲁肃46岁、吕蒙41岁、法正46岁,与这些人相比,诸葛亮的寿命确实不算短。当然,与张昭81岁、司马懿73岁、孙权71岁、曹操66岁、刘备63岁相比,诸葛亮稍早逝,他说:“即使出征也不会切身体会,流下了很多英雄的眼泪。”。因此,据《三国演义》讲,诸葛亮用祈土法延长寿命,在帐簿上设置7盏灯,如果7天内主灯不灭,可以把自己的星球放回轨道,延长12年。遗憾的是,最后一晚,他被魏延粗心大意的主灯绊倒了,诸葛亮的延命失败了。否则,诸葛亮也能活到66岁,像刘备一样“何恢复仇恨,不再自伤”。

给诸葛亮增加一百年的寿命,他能否统一天下呢?

给诸葛亮增加一百年的寿命只能延长蜀国的生存时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蜀国灭亡一是没有大才能接替诸葛亮;二是刘禅无能,没有帝王的才能,亲信小人,远离贤能。诸葛亮死后蜀国内忧外患,内:蜀国人才极度缺乏,无良将、无谋士,导致根本无力对抗另外两国。外:司马懿能争善战,手下人才济济,诸葛亮在的时候就重挫了蜀国国力,诸葛亮一死就更加虎视眈眈。就算能让诸葛亮再活一百年,也改变不了当时的局势,蜀国颓势越来越明显,顶多能延长一下蜀国的生存时长而已。再说诸葛亮年纪老了,不像年轻时那般有精力、有体力,多活一百年也不可能让自己变年轻。刘关张三人都死了,蜀国只剩他一个人在撑着,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况且蜀国人才总是跟不上,马谡纸上谈兵之才,嘴上一套套,实操却不行,结果害街亭失首,蜀国失去了唯一的优势。又出了一个姜维本来想指望他,但他还有反心,诸葛亮多不舍也得把他杀了。诸葛亮一个人撑起一个国,这压力太大了,在厉害的人也会累的。多活一百年对他来讲都是折磨,不但不能统一,还得眼睁睁看着自己年轻时争取的一切拱手让人。最关键的是刘禅无能,无能就算了,还喜欢亲近小人,把蜀国搞的乌烟瘴气,颓废不堪。气的诸葛亮连写两份出师表,告诉他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刘禅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该怎么地还怎么地,害的诸葛亮也只能一次次出师,帮他摆平各路威胁。所以蜀国要想统一天下需要的是内外齐心,皇帝要有上进心,还要广招人才,增长经济才有望统一。

听说诸葛亮七擒孟获后折寿十二年真的吗?

只是文学上的夸张而已。废心力也不会减那么多寿元,而且具体废多少寿元…呵呵仙人也不可能知道。

诸葛亮为何没能长寿

蜀国丞相诸葛亮病死于征讨曹魏的途中,终年54岁(53周岁)。 诸葛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谋略家。在中国只要一谈起谁的谋略最好,大家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诸葛亮。孔孔明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我们就说一说为什么诸葛亮不长寿的问题。 我们要说诸葛亮54岁的寿命是短还是长,这个要相对来看,如果放到现在来说,那肯定是最少来说应该是不长或者说是短。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均寿命都已经到了75岁以上了。 那么回到三国,我们看一下三国时期的人均寿命是多少呢? 古代人平均寿命问题,往往是话题性比较高的谈资。这个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一些推测。 易中天教授曾经表示三国时期平均寿命为26岁。根据社科院网刊登的一则新闻中有学者认为,通过尸骨和文献综合参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平均寿命为39岁;女子平均寿命为46岁。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生活民不聊生,基本上谈不上什么生活水平的。那我们看一下那个时候的平均年龄,二三十岁三四十岁,那诸葛亮活了54岁,或者说53周岁应该来说算长寿的了,至少来说不能算是短命。 那我们来看一下和诸葛亮差不多生活水平的人,他们的生命情况。曹操、刘备等人算是比较长寿了,也只活了60来岁。倒是以前很少有人注意的司马懿,足足活了72岁,差不多是当时人均寿命的3倍。 大家看到了诸葛亮在战场上的主要对手司马懿,他确实寿命比较长,相当于比诸葛亮将近多活了20年。 可能也正因为司马懿的原因吧,大家觉得诸葛亮活个53岁,54岁是命比较短,或者说不够长寿吧。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劳动模范了。在出师表里面也说的很清楚,为了感恩于刘备的三顾之恩,他是竭尽全力的在为蜀国工作,在为刘备的事业打拼。 我们都知道刘备刚刚创业的时候没有什么谋士,只有一个陈宫,自己的智囊团严重不足。然后他最幸运的就是请到了诸葛亮出山。 自从得到诸葛亮后,真的是做到了人尽其才。放到现在就是严重剥削员工诸葛亮是全年加班。 到了三国的末尾阶段,蜀国并没有像魏国那么多有名的谋士,诸葛亮实际当中就是蜀国唯一的文臣支撑点。 如果没有诸葛亮,我以为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很难形成的,蜀国的成立很大程度上依靠的诸葛亮过人的战略眼光。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等格局在当时是很少能够有的。 对于后期的蜀国,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吧,也是为了实现他们的共同理想,诸葛亮只能够挥师北伐,这就是六出祁山。 作为丞相诸葛亮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富民强,他是消耗了多少的精气神在里面啊!你也可以想象六出祁山这接连不断的战争消耗着诸葛亮的精力,同时对于体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我们每天所摄入的营养与自身的消耗要成正比,如果摄入的少而消耗的多,长此以往身体是吃不消的。诸葛亮作为蜀国全国的秘书长,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总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公务的繁忙使他没有充裕的时间来调理自己的身体,时间一长,身体吃不消了,病患开始显现。 据说诸葛亮的胃病是比较严重的。这与他长期操劳和长期的这种出征打仗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普通的文官每天的工作比较固定,做完了就是休息时间,而诸葛亮不同于他们,诸葛亮照顾的是整个蜀国。事情操劳时饭也来不及吃,作战时,晚上也要进行部署,深夜当中也要想着作战计划。真的是应了出师表中的那句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这种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一直持续着。终于诸葛亮的身体逐渐透支了,患上了病患。加上当年的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行军的途中。医疗保障肯定是跟不上的。 事必躬亲的诸葛亮最终陨落了。战争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蜀国失败的原因就输在了诸葛亮的体力上。 上面的第2点就是对诸葛亮为什么只活了54岁,而没有像司马懿一样能够活到72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就是因为操劳过度吧。 那么民间就是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诸葛亮做了几件事,让他的阳寿有折损,本来他应该可以活到84岁的,结果呢,折寿了30年,只活到了54岁。 这个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诸葛亮自己忏悔的有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让魏延杀了刘璋一家。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让刘备彻底地掌握益州,所以才将刘璋赶尽杀绝。 第二件事,就是诸葛亮的逆天行为,向上天借东风。诸葛亮做这件事完完全全,是为了刘备中兴汉室的梦想,所以才想到了火攻这个计谋。 第三件事,那就是给关羽出谋划策了水淹七军。这个淹死的可不光是曹魏的部队,还有造成了七个郡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 有人说诸葛亮认定的这三件事是有道理的,因为和这三件事有关的周瑜、关公、魏延都减了寿。 上面是诸葛亮自己认定的三件折寿的事。那民间传说与他认定的却不大一样。 1,博望坡放火,减六年。对阵的是曹营名将夏侯惇,让夏侯惇吃尽了苦头。 2,新野放火,减六年。一把大火让曹仁丢盔卸甲败走。 3,赤壁放火,减六年。烧得曹操百万精锐死伤殆尽,虽是周瑜之举,毕竟东风乃是诸葛亮所借。同时,周瑜也减寿。 4,火杀藤甲军,减六年。直接绝了乌戈国种。 5,火烧上方谷,减六年。上天出手制止,千钧一发之际天降大雨,让诸葛亮功亏一篑。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诸葛亮最擅长的就是用火攻。 但是,诸葛亮火攻内心也是于心不忍,“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一将功成万骨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