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卦的来历,竹筒摇卦方法

是竹筶还是竹卦?

梯玛使用时,先焚香烧纸,口念巫词,然后执之在香烟上绕三周,掷在地上,两块俯的叫“阴卦”,两块仰的叫“阳卦”,此两种均为逆卦。一俯一仰称为“顺卦”,“顺卦”为“福卦”。此具一经做成,长期使用,有的用上几代人,平时不用,用红绸布包好,放于神案。

学佛的人可以求神问卜预知吉凶吗

不可以,求神问吉凶会破坏皈依体,相当于连佛都不信了,不老老实实修行,去关心果而不关心因。末法时代,非常混乱,求神问卦本身就可能招来不好的因缘。真正的吉凶,在《佛说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说的一清二楚,另外,认真阅读《安士全书》里面大量的真实的因果案例,熟悉了解什么因会导致什么样的果,然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改进,是从根源上改变命运,何用求神问卦。如果是初学,可以认真看看《了凡四训》。

八卦龙头一捆竹的历史

龙头八卦一捆竹壶的来历清朝宫廷很少有御制紫砂壶的记载,这与清初康、雍、乾三朝帝王都痴迷釉色华贵的瓷器,追求极致的色彩艳丽有关,因此出自清朝宫廷的紫砂传器比起当时浩若星辰的官窑瓷器来说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有记载的宫廷紫砂记录不会超过二十样;眼下这把龙头八卦一捆竹无疑就是一把极其罕见的清朝皇帝御制紫砂壶,这也是这把几乎紫砂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器杰作的真正来历;龙头八卦一捆竹的作者邵大亨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紫砂大家。青年时代已经盛名在外,紫砂泰斗顾景舟对他评价颇多,其中就有“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这样的盛赞。可见其技艺之精湛。至于这把龙头八卦一捆竹的来历则有这样一个典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道光帝成功平定了张格尔叛乱,这也是他本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功绩,当然志得意满,让内务府置办相关礼器作为此次功绩的纪念,他对内务府的出了一个难题,是“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最终,各地呈上的数百种礼器都未能满足清廷的需要,唯有邵大亨这把“龙头八卦一捆竹”将易经之中所有64个卦象全都收入一把壶中,天下乾坤一壶掌握,真正巧妙地做到了“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这一点,深的道光皇帝的喜爱——于是也就有了这把现藏南京博物馆的国宝级紫砂壶。

谋望职升并发达,许愿求神问卦发是什么意思

希望通过祈求神佛的保佑,在事业和财运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谋望职升并发达,许愿求神问卦发”意思是希望通过祈求神佛的保佑,在事业和财运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其中,“谋望职升并发达”表示希望在职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职位;“许愿求神”表示通过祈求神佛来祈求好运和平安;“问卦发”则可理解为等待神佛的指引或答案。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需要注意,这样的方式无法替代实际的努力和思考,在职业和生活中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发展。

布依族六月六的来历

布依族六月六要吃什么 棕子和粑粑等等 关于布依族的故事 布依族传说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为万物有灵。他们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树等动植物。  崇拜青蛙的由来 有一户家民,只生了3个女儿而没有男孩。一天,3个姑娘扛着锄头去刨地。三妹年纪轻,力气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太累了!谁要是能帮我刨刨地,那就太好了,我情愿嫁给他,做他的妻子。” 谁知她话音刚落,田边一只大青蛙竟后腿蹬地站立起来说道:“我可以马上帮你把这片地刨完。”三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在说话,她认为这是在潮弄自己,便骂道:“你这小小青蛙,只要我锄头一举,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还能挖地?”青蛙却笑着说:“姑娘,你别生气,你先闭一会眼睛吧。”三妹一听,又生气又好笑,果真闭上眼睛了:“我依了你,先闭一下眼睛,看你能怎么着。”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功夫,青蛙立刻把这一片地给刨好。“地已经刨好了,你该嫁给我了。”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实践诺言,做它的妻子,这可把三妹气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应,她们举起锄头,骂着追着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跳的,怎么也打不着,还是一个劲地说;“三妹,你说了话就得算数,你就该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姐妹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们背后,来到了她们家。青蛙进了门,一跳便跳到房梁上,对三妹说:“你说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块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给淹了。”父母一听,全都气坏了:“世上那有姑娘嫁给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这小小的青蛙!”青蛙一听,也发了火:“你们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它说着便吐了半口口水,立时便把家里淹了一半。这一来全家人都吓坏了,这才晓得青蛙是神通广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收回去,我们同意三妹嫁给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张一吸,一口气便把半屋子子水给吸回嘴里了。 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于是,三妹换上一身新衣服,骑上马出阁了,青蛙则在前面跳着引路。走了好一会,他们来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个石洞,洞口长满各种美丽的花草。青蛙说:“到家了,三妹你闭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闭眼睛,只觉得身子便飘忽起来,不一会儿便被人拉了去似的。青蛙让她睁眼看看,三妹刚一睁眼,只见周围一片光芒,眩目耀眼:高大、宽敞的房屋,一应俱全的用具什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把三妹看得眼花缭乱了. 更奇怪的是,当青蛙让三妹再次闭眼睛之时,青蛙这时突然摇身一变,脱去了青蛙皮。当三妹再次睁开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壮美的小伙子。三妹又惊又喜,于是,他俩当日便成了亲,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蕨菜芽的故事 生长在洼地里的蕨菜,当地人称之为“龙爪菜”。相传,有一年村里那位最善做蜡染的姑娘病了,家里几次请鬼师到家里来退鬼也不灵验,眼看着病体一天不如一天,气息奄奄了。一天,她母亲上山采回蕨菜嫩芽,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粗蛋白的蕨菜芽儿,既是菜又是药。想不到姑娘吃了后,便觉得舒服多了。母亲见女儿吃过蕨芽儿对治病有作用,又连着上山采蕨。靠着吃蕨芽儿,姑娘的病治好了。她一高兴,便把这种救命的龙爪菜画在蜡染布上,以示永远铭记不忘。别人一看,龙爪菜既美丽,又仿佛充满无穷的生命力,也模仿起来。于是,龙爪菜就慢慢变成了布依族蜡染的赏见图案了。 牛王和牛王节的传说 从前,这一带的村民穷得买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叹息道:“听祖辈说,天庭有神牛,力大无比,唉,要是真有一头神牛来耕田,可就好了。”小伙子阿牛一听当了真,他对老人说:“我一定要把神牛找来!”于是......>> 长顺六月六这个节日是为了祭奠谁,它的由来是什么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尔后,合家欢饮。隆重地欢庆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 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 。 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 *** 、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 布依族的民族历史 布依族的历史 布依族的历史本,最终于同治十八年(1871年)病逝途中,为其学术活动留下深深的遗憾。莫友芝重要的学术成就有:与郑珍合作的地方志《遵义府志》;诗词方面有《L亭诗抄》、《L亭遗文》、《影山词》等;目录校勘布依族的历史布依族的民族商机依族的历少数民族族的历史民族风光的历史民族特产历史民族库网史土特产 一、少数民族布依族概述 少数民族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少数民族布依族。 少数民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少数民族布依族与少数民族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少数民族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少数民族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布依族少数民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少数民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少数民族苗族少数民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少数民族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少数民族布依族的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少数民族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少数民族布依族地区。少数民族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少数民族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历史 清嘉庆二年(1797)夏历正月初,为了反抗官府重重剥削及强征农民去镇压苗民起义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南笼府少数民族布依族农民起义。起义坚持近一年之久,广达数百里。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少数民族布依族妇女王阿崇(1778―1797,号囊仙)和韦朝元(1768―1797,号光仙,人称“七绺须”)。同年八月,清廷连派重兵镇压,起义军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韦等被俘,后被送北京,英勇就义;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185......>> 黔南布依族六月六有什么活动,主要是现在的都有哪些具体的?比如歌会,打篮球什么的,还有呢,谢谢. 六月六六月揣六布依贵阳市花溪区赛歌、赶歌会 踩歌节六月初六苗镇远县金堡乡对歌、赶歌会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贵州省贵阳市黔西县钟山乡6月初6少数民族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即将到来时,每家都要制作新衣,到过节时打扮一新。节日成为服饰的展览,服饰成为节日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节日增添光彩,渲染气氛。早晨,各家用白纸剪成纸马、纸人或三角旗,染上鸡血,插于稻田中,奉祀“白马”,插上白纸幡祭祀,是对他们的尊敬,他们自然会保护稻田丰收。布依族认为“天神”和“水神”是主宰人间雨旱的,过节这天,家家户户用酒菜、鸡肉、刀头、香纸、烛到天河边、塘库边、水沟边和稻田水口祭祀“天神”“水神”。白天,举行“议郎活动”,由寨老主持,与众乡亲商订每年保护庄稼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乡规民约,共同遵守;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布依族“六月六”之晚,老年男女将少年男女集中起来,通过“摆古”(讲古老故事),编唱民歌、使用谚语等形式,对族内少年进行族规家训教育。青年男女则成群结队邀集于旷野或寨中,进行对歌、郎哨(谈恋爱)、丢花包等活动。布依族青年男女,历来有“人人会唱山歌,个个会丢花包”的传统习惯,以包传情,既是社交活动又是文体活动的习俗。花包,是用多种彩色花布缝制而成的小包,形如四方小枕头,四角系有约20厘米的五色耍须。一个花包重约半斤到1斤,多装棉籽、豆籽、谷籽、谷糠,意味着青年男女相互的感情就像棉籽等那样在春天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开展“六月六”节日活动的地区主要有:贵州黔南州长顺县鼓扬镇、白云山镇、惠水县长安乡、雅水镇、大龙乡,都匀市王司镇、坝固镇,独山县上司镇、下司镇、麻尾镇、甲里镇、懂岭乡、黄后乡;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三岔河;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木城村;贵阳市花溪区等地。 从历史的角度介绍贵州人文风情 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 贵州环境独特貌类型山石、水景、洞穴等自风光秀丽座迷公园;贵州民族众发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构文景观百花园全省旅游资源存量、种类、品位高、布广、特色鲜明、发潜力极 一.自风光绚丽姿、贵州山、层峦叠嶂峰耸岭峻岩奇石秀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娄山耸峙梵净山雄奇构篇涛翻浪卷山海崇山峻岭间流淌奔腾着河流千条山与水奇妙合作形众激流壮观瀑布汇世界少瀑海;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相辉映构幅幅精美自风景画全省旅游自资源凸现五优势: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全省石林景观一0处具良旅游发前景黄树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水石林、奢香石窗兴义泥凼石林等二瀑布与峡谷景观壮丽全省瀑布峡谷景观一000处其著名瀑布黄树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洞瀑布等;著名峡谷马岭河峡谷、阳河、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峡谷、黄坪飞云峡谷、阳南江峡谷等三洞穴类型、数量、洞景美全省度于二000米洞河一000条旱洞数量更著名织金洞、龙宫、河潭、晴隆厂石膏巨晶洞、修文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等四森林美景比较著名森林景观梵净山林海、习水原林、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百杜鹃赤水竹海等较著名森林公园贵阳森林公园、黔灵公园、花溪公园等梵净山位于黔东区武陵山主峰海拔二5漆二米世界同纬度区原植物保存完区一9吧漆列入际物圈保留中国五湖泊与水库景观全省水库一900座已作旅游发比较著名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乌江水库等威宁草海势高、面积喀斯特湖泊面积三0平千米杭州西湖5倍 二.名胜古迹引入胜贵州古类发祥发历史悠久文化历史遗迹较特色鲜明构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全省具定价值文物四000处;已发现旧石器代文化遗址50处其式发掘二0处;土文物万余件较著名命名观音洞文化观音洞旧石器遗址命名桐梓、水城、兴义类化石贵州古墓具较高考古价值赫章等已发现处战至西汉墓群、明十八先墓等贵州古建筑布广具强烈特色著名安顺文庙、贵阳甲秀楼、修文阳明洞、镇远青龙洞、贵阳弘福寺、黎平坪风雨桥等镇远青龙洞-元禅院全宏伟悬空古建筑贵州革命文物丰富全占重要位工农红军贵州革命遍及全省陆0县、市留许重要遗址已列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三0处著名遵义议址、黎平议址、红军总部旧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四度赤水遗址等纪念民革命先烈旧址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烈士故居等外贵州酒文化、茶文化、傩文化、郎德铜鼓文化、西秀云山屯堡文化等鲜明特色 三.民族文化风格各异贵州民族文化百花园民族节丰富彩全省包括民族村寨内民族风情点四0少数民族节一000规模较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贵州民族歌舞海洋苗族歌舞飞歌、游歌古歌、酒歌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歌歌声洪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广;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舞蹈几十种歌调、调、歌、歌等;水族铜鼓舞、斗牛舞、狮舞、龙舞等亦颇特色;黔东北土家族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歌、祝福歌等民族戏曲民族风情精华主要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剧傩剧誉古代戏剧化石芦笙音乐舞蹈代表笙文化特别音乐伴奏侗族歌内外深受赞誉民族文化百花园奇葩民族服饰艳丽姿少数民族服饰游二00种款式丰富彩制作技艺精巧内涵深邃广博少数民族服饰造型优美、具特色、具代表性刺绣纺织主黔东南台江区苗族服饰;轻便、单薄特色黎平、江、榕江区侗族服饰;蜡染纺织主镇宁扁担山区挑花主贵阳花溪带布依族服饰等少数民族民间建筑式较、风格迥异各具千秋较突黔东南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干栏式住房;瑶族禾榔、禾晾;白族寺院建筑等尤侗族鼓楼、风雨桥布依族石房苗族吊脚楼具特色内外专家誉建筑艺术精华、民族文化瑰宝 ......>>

论述三峡巫术文化。。考试,在线等。

三峡巫文化 第一节 巫文化探源一 什么是巫文化关于巫文化,顾名思义,是与巫有关的一个科体系,我们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巫”?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能齐肃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则巫。”[1]巫又称祝,事鬼神。所谓“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其降神的手段是歌舞,由此可见,巫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我国古代对“巫”字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一竖能通天达地,两旁的“人”字即一男一女,男即巫觋,女曰巫,多男扮女装,为通达天地的执行者。与巫有关的科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有人概括为巫术,我们认为巫术只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从现在所知,巫文化大略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宗教,首先是流行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巫教、各种巫术以及祭祀、避邪、崇拜等;第二部分是风俗、包括巫风、巫俗、丧俗、禁忌等;第三部分为艺术,包括巫歌、巫舞、巫戏(傩)、巫画;第国部分为文,包括巫书、巫诗、神话、传说;第五部分为综合,包括巫书、文字、巫医等。正由于巫文化内容十分浩繁,中国有,世界也有,本文不准备一一论述,仅就长江三峡地区的巫文化进行初步的探索。这种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有可能,而且十分有意义,为此,也就很必要。其意义并不限于史前史的探索,而且它还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于巫文化是人类幼年时代世界观的客观反映,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从人类自身出发去判断周围世界,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形成鬼神信仰,形成独特的巫术巫俗,由此可见,巫文化的研究是史前史和上古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巫文化研究为探索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打开了一片新的领域.巫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的变迁,有着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应当历史地看待它。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文化的科,它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禅、中医、宗教,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科技术、艺术文,推动了华夏文化的成长。巫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入古代经籍中占有重要份量。研究巫文化对于我们探讨对古代先民的思想、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艺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它应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采取批判的态度,使之更好地为我们今天服务。同时,巫教、巫术、巫俗在当前不少后进地区和部分老百姓中还有市场,要削弱、消除巫教、巫术、巫俗在群众中的影响,必须对其深入的了解,好对症下药,破除。二 三峡巫文化的定位我们所说的三峡巫文化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滚滚长江水以浩浩荡荡、气吞万里之势,贯穿四川盆地而奔流向东,在渝东、鄂西地面衔接处切断巫山山脉,形成中外闻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它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这种地域的定位能大致界定出三峡巫文化生长发育的空间范围。巴文化与楚文化是这个范国之内诞生的主要文化对象,三峡巫文化也主要是讨论巴楚文化中的巫文化因素。基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三峡巫文化的讨论界定在宗教、风俗、艺术、文和技术范围内,以求各专家者指证。三 长江三峡——巫文化的摇篮长江三峡,这块充满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土地上,具有深厚的原始文化积淀,这使巫文化的产生有了良好的土壤。巫山猿人的发现,将我国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200万年以前,建始猿人,郧阳猿人,郧西猿人,梅铺猿人等一系列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以及南方古猿纤细种——人类的直系祖先和巨猿——人类的旁系祖先的发现,无可辩驳地证明这里是中国和亚洲人类的起源地。古代人类活动的链条此后在三峡也从未终断,长阳人、奉节人的发现,填补了早期智人的空白;丰都水井湾,桂花村等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清理发掘,丰富了当时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容;奉节兴隆洞发现的带鸟头图案的剑齿象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人类艺术作品;同洞出土的骨质哨形埙则是人类最早的乐器。[3]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三峡地区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奉节“河梁人”及其石器的发现,填补了三峡晚期智人的空白,铜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九龙坡区马王场遗址,丰都烟墩堡遗址皆是重要的发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奉节鱼复浦遗址发现了有规律排列的12个烧土堆,里面有烧骨、烧石,成带状分布,根据民族资料,这完全可能是一处原始宗教的活动遗迹,是初期巫文化的一处典型例证。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三峡地区已度过洪荒阶段而呈现出一种相对繁盛的局面,氏族村落比比皆是,活动遗址星罗棋布,仅考古文化则有以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有奉节老关庙遗址命名的老官庙下层文化,有忠县 井沟哨棚嘴遗址命名的哨棚嘴文化,以及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巴族的早期文化等等。有了人,我们才有了历史,才有了由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三峡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是三峡地区各种原始文化丰富多彩的前提条件。三峡地区成为巫文化的摇篮除上述之外还在于此处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盐和用以疗病的丹砂。上古三峡地区三条自流的盐泉: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泉、彭水县郁山镇伏牛山盐泉,以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西的盐水,这是古代先民最容易利用也最先利用的三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宝源山盐泉,此盐泉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文选?蜀都赋》:“于东则滨以盐池。”刘逵注曰:“盐池出巴东北井县,水出地如涌泉,可煮以为盐。”[4]前引《说文解字》释“巫”时,其中还专门提了句“古者巫咸初作巫,”就是这位巫的始祖就与盐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以上下也。”[5]对此,今本《巫溪县志?附录》有比较好的解释:“以‘巫咸’名国,这‘咸’就与盐有关。《说文》云:‘盐,咸(咸)也。’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备注?说盐》:“咸字古原作咸,加心,为感觉之感,加水,味则减,为减退之减。故可设相,咸即古代表示食盐之字。巫溪盐泉,古亦称‘咸泉’。《舆地广记》即曰:‘故北井县(今巫溪)有巫溪咸泉’。由此可知,巫溪咸泉所在地的今巫溪县在唐尧时为巫咸国本土,巫溪咸泉所出之宝山(登葆山)即巫咸国首会所在地,看来巫盐开发始于巫咸国之时。”[6]登葆山就是宝山,也就是今之宝源山。巫咸国历史悠久绵长,其历代首领巫咸为神农时巫、黄帝时巫、帝尧时医、 殷中宗大戊时巫,其子巫贤为大戊之孙,殷王河禀甲之子祖乙时之相,此已近商代中期,从母系氏族公社的神农到商代中期已绵延几千年,宝源山之泉盐开发也就有几千年。盐对人类,甚至每个生物都是十分必需的,因此不仅人类,连动物都有趋盐性,哪里有盐,人类就会聚集和生存在哪里,这是为什么三峡地区远古人类的发现那么丰富,石器时代遗址那么密集,原始文化那么灿烂!宝源山这座人类的圣地,虽为巫咸国据有,但其泉盐资源却是大家共享的,故前引《山海经?海外西经》曰此处是“群巫之所上下也。”在地理概念比较模糊、地理知识尚不完备的上古时候,今渝川鄂湘陕相交这一大片山地都称巫山,为别于今巫山县,我们称为大巫山。《山海经?大荒南经》曰:“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郭璞注:“帝药”云:“天帝神仙药在此,”即神仙不死之药,亦即丹砂。丹砂即硫化汞,人们对它的认识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当时用它来作颜料和涂料,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它的医疗作用被发现了。内服可镇心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闷,杀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亦可用于外治。因此《神农本草经》称丹砂为药之上品。远古先民认为它是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甚至起死回生的仙药。正因为古代巫山盛产丹砂,故又称为“丹山”。[7]由于大巫山有盐有丹砂这两大人类的必需品,故这里氏族、部落云集,对此《山海经》多有记载。其《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内西经》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药以拒之。”另外《大荒南经》载有“巫臷”,《世本?氏族篇》曰“廪君之先,故出巫诞。”故有个巫诞,以上共有十六个巫。《大荒西经》所谓之灵山即巫山,《说文解字》曰:“灵,巫也,以玉事神。”灵的繁体字“灵”与巫,古本一字,故袁珂先生校注《山海经?大荒西经》时直截了当地称“灵山即巫山”。由上述所引,我们可见巫山诸巫具有多重意思。首先,他们是巫山地区诸氏族部落的首领,同时又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巫师,是酋长兼神巫之类的人物,而且还是一批掌握了“不死药的神医”,可谓一身而三任焉!他们或上下于天,宣达神的旨意,或奉天帝之命用不死药救活无罪而被杀的窫窳。其次,诸巫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大巫山这些氏族、部落,并在其后加以“国”字,如巫咸,又称巫咸国,巫臷又称巫臷国。作为十巫之首的巫咸,是有史以来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巫师,故《说文解字》云“古者巫咸初作巫,《世本?作篇》亦云“巫咸作筮,”[8]足见他是巫文化的鼻祖,巫咸国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三峡是巫文化的摇篮。第二节 宗教一 巫 教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远古时期的南方在炎帝、蚩尤的先后统领下,其思想意识很长时期停留在部族群体意识上面,蚩尤及其后裔部族倡导的“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平等思想,形成了比较民主、富于幻想的巫文化思想意识,进而发展为巫教。三峡地区的巫教众多,这里以巴楚之地为例,例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1)鬼教。今川东南这一大片地方,在巴族进入以前,是鬼族所建的鬼国的中心区,鬼国的都城——、经济和宗教、文化中心在今丰都,即古之平都。鬼国的宗教——鬼教除盛行于鬼国,而且由于鬼国在商代时是现在西南的一个大的方国,因而鬼教传播范围要大得多。鬼教是一种极粗浅的原始宗教,系由巫师们举行一些巫术而已,故又称为巫教。巴族夺占这个地方建立巴国以后,鬼教便成了巴族部民笃信的宗教了。正因为如此,巴国统治者对丰都给予了别都——陪都的崇高的地位,这在巴王陵寝所在的枳——今涪陵都未得到的。 (2)娘娘教。也称为“美女教”,为旧时沅湘之间流存的留有母权制残余的一种巫教。从名称及其所祀神主、神符来看,这是一种古老的以妇女神为标榜的原始宗教的遗存。湘鄂黔桂边界民间信奉的女娲神、花婆女神、萨神(或称“萨嫲”)、嫲神婆、春巴嫲妈(均可称为“娘娘”,如女娲娘娘、花婆娘娘等)是各自民族(或地区)的始祖,也是“娘娘教”当之无愧的神主。(3)苗教。湘西苗族地区旧时称由汉人传去的宗教为“客教”。本民族的宗教自然就是“苗教”了。他们备有自己的巫师和祀典。其巫俗称“苗老师”、“客老师”。“苗老师”做小法事,多穿便衣;只有举行椎牛、椎猪等重大祀典才戴冠穿袍,所用法器为黄蜡碗、铃铛、筒、短剑等。二 巫 术什么是巫术?目前尚无权威性的解释,张紫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巫术》一书中指出:“巫术是人类企图对环境或外界作可能的控制的一种行为,它是建立在某种信仰或信奉基础上,出于控制事物的企图而采取的行为。也就是说,它是人类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外界自然)与想象的鬼灵世界所使用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实际功效是不可验证的,只有当人们失去有关信仰以后,它的蒙昧特征才会被认识,所以它是人类的原始特征,而非文明的表现。……巫术是幻想依靠某种力量或超自能力,对客体施加影响与控制。严格地说,它并不把要被施加影响的客体神话,向其屈服或求告,而是用人的主观行为力图对其施加影响和控制。”[11]宋兆麟在其著作《巫与巫术》一书中引述前苏联者沙利?安什林所说:“巫术这是许多行为总和,它起源于世界的同样的重复,并表明对联想或模拟的能动性的信仰”后指出:“巫术是史前人类或巫师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和,是一种信仰的技术和方法。是施巫者认为凭自已的力量,利用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响、控制客观事物和其他人行为的巫教形式。”[12]巫术是指民间巫师的各种技能活动,它是源于某种神秘信仰的一套实用行为,在原始思维指导下而产生的原始人类利用咒语、魔法试图控制神秘的自然、复杂社会及人事而施行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宗教,因此,巫术与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又与宗教相区别!宗教以信仰为目的,巫术却是对不可知力量进行积极的预知和控制作用。巫术具有模糊的“超自然力”的观念,幻想依靠“超自然力”对客观事物强加影响和控制,于是也产生了一些至今使我们无法理解或没有认识的现象。三峡地区自古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尤以巫山、楚地为主,巫风弥漫。1.巫山地区(主要是巫溪)的民间巫术从远古到近代,直至流传现今的有跳端公、告阴状、化九龙水、请七仙姑、请桌子神等多种形式。民间巫术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形式分散,以个人流散活动为主。(1)跳端公。楚地称为“过刀桥”,过去曾用于替小孩过“关煞”,或为成人做特殊法文。所谓“刀桥”,是将两尺长的刀每隔一两尺远缚在两根竹竿上,共绑十多把刀,为显示其“法术”,端公常叫主家自己把刀磨得十分锋利,然后用桌椅扎成一两丈长的桥头,将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桥身”,刀口向上。端公赤脚踩着刀口而过,口中念念有词。在锣鼓的伴奏下,很扣人心弦。(2)告阴状。将某个你仇视的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地址写在纸上,揉成团塞进即将下葬的死人口中。不久,那人便会被“阎王”绳之以法,呜呼哀哉。有的地方男女订亲八字,男方将其藏在隐稳的地方,则两人白头偕老。一旦婚约被解除,女方便要想方设法弄到那张八字,否则,女方的灵魂就会被男方随意搁放。(3)化九龙水。分为小九龙水和大九龙水两种,小九龙水只化石、骨、鱼刺,大九龙水可吞吃铁钉、碗渣、寸长的尖竹筷,其符咒各不相同。(4)赶白虎。白虎是湘北土家族的图腾。但认为“坐堂白虎”是家神,“过堂白虎”是野神。如果经白虎过了堂,就会死小孩,民谚称“白虎当堂过,无灾必有祸。”小孩久病不愈,如果土家巫师占卜是犯了“过堂白虎”,就得赶白虎、钉白虎。在门口屋檐下竖一树桩,上缚一公鸡,巫师拿着桃树枝到处乱打乱赶,口中念咒,乱撒五谷,直到公鸡大叫一声,巫师就说把白虎赶走了,家庭便可太平。(5)占卜。龟卜、筮占等通神明的法术,在先秦时代即是知天命、定犹疑、趋吉避凶的手段,也是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占卜法术的思想根源是兆验和前逻辑思维。进入文明阶段后,占卜法术一方面与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前逻辑思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深化,而与宇宙图式、哲思想等高级思想形式和成果相互渗透、影响,从而渐趋精致和玄化。楚巫文化中,占卜择吉据有重要的位置,据史料记载,楚王择太子、任命官员、确定战争等都要靠占卜消除疑惑,预测凶吉。楚地民间占卜之风更甚,人们婚丧嫁娶,求子问病,岁时劳作,出门远行都要进行占卜。(6)招魂。此习俗产生于人类对自身的生理、病理、生死规律缺乏认识的古代。它曾普遍流行于世界各民族中,是一种自发的习俗。同样也流行于三峡地区,以楚国为甚。招魂要念招魂词,招魂词各个地方不同,但大体内容都相同。2.土家族的巫术在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是古代巴族的直系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他们承继了古代巴人崇鬼尚巫的传统,巫术活动非常盛行,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对此作了全面的介绍:[15]自古以来,土家族地区巫术法事极为盛行,主持巫术法事活动的巫师,在土家族各地称谓常有不同,主要有“梯玛”、“土老师”、“端公”、“老司子”等。有的主持单项的巫术法事活动,有的则主持大型祭祀活动,所以巫师也有等级之分。如梯玛,按巫术的高低分为两种,一是主持大型祭祀活动的“掌坛梯玛”,二是地位稍低些的“帮师梯玛”;从祭祀活动中司职不同也可进行细分,背运法具的叫“骡马梯玛”;采用祭品的叫“蜂子梯玛”;主祭“三月堂”的叫“打猎梯玛”;物色人祭对象的 “抢人梯玛”等。从洪荒远古到近现代,梯玛世代承袭,口耳相传,延绵不断,他们既是祭神祀祖、赶鬼驱邪、招魂治病、还愿求雨等宗教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在农耕渔猎、婚丧生育、卜居迁徙、节庆歌舞等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土家族梯玛文化。举行法事活动时,梯玛有特殊的法衣法器。常见的是梯玛头戴凤冠,身披法衣,外系八幅罗裙。凤冠也称“五佛冠”,用硬纸制成,下端平整,上端呈五瓣莲花状。莲花瓣上绘有神像。法衣用大红布缝制,黄布镶边,胸前绣有太极八卦图,左肩写有“千千天兵”,右肩写有“万万神将”,下摆开钗,衣袖不长。八幅罗裙系在法衣之外,用赤、橙、黄、绿、青、蓝、白、紫八种颜色的八幅布料拼缝而成,裙下摆吊八枚铜钱。做法事,除了梯玛的全身穿戴之外,还有一些固定法器的运用。梯玛往往是手持八宝铜铃,吹牛角,挥司刀,唱神歌,跳巫舞,行动癫狂,如痴如醉。这种神秘的表演,使人对其能通鬼神而笃信不疑。八宝铜铃是用黄铜铸制而成,外圆中空,传说其中装有8颗砂石,分别系在长约30厘米长的一根杂木棒两端,上端刻有马头,系五色布,下端为尾。舞动时要头朝上,尾朝下,不能颠倒。牛角是用水牛角制作,安有口哨,能呜呜作响。梯玛家中一般安有神坛,夜里吹响牛角,将神坛关押的众神放出;天亮时再吹响牛角,号召诸神回坛安歇。司刀用铁打制而成,刀柄上刻有南北星斗字样,柄上连着大铁圈,铁圈上又套无数小铁环。梯玛做法时,司刀叮当作响,节奏鲜明。梯玛举行的法事活动,主要有“服司妥”、“杰洛番案”、占卜等。“服司妥”,土家族语记音,意为还愿,俗称“做土菩萨”或“还神愿”旨在酬神、谢神、为人消灾除病和赐以子嗣。还愿活动时间一般从农历八月十五开始(开天门),到十月十五(关天门)结束。一般以户为单位请梯玛主持操办,规模较大,有“掌坛梯玛”和“帮师梯玛”多人参加,需杀牛羊、办酒席,通常要持续三天三夜。祭祀内容颇多,仪式繁杂。祭祀时所唱神歌按祭祀程序分为49节,每节又有许多具体仪式。如“洛神”一节,土家语称“麦日里日,”意为制天劈地,为表现制天劈地的艰辛场景,梯玛时跪、时蹲、时站、时坐、时唱、时跳,场面生动,梯玛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另如“腊月堂”一节,有安堂敬神、述情求卦、拖磨子、求卦、拖魂、敬酒勾账等七项内容。其中拖磨子为招魂术的一种,作法是:在堂屋里铺一床晒垫,掌坛梯玛仰卧其上,肚皮上放一个簸箕,簸箕上放一扇磨子,磨子上再放一小木厢,内装“失魂者”的衣帕,绳子穿在磨眼里,帮师梯玛绕晒垫不停地拖之,口中念诵咒语,众人亦帮忙呐喊。拖毕,翻开磨子,打卦占卜问是否拖着了魂。“杰洛番案”,土家族语记音,意为解邪,主要是赶鬼驱邪,规模较还愿小。凡遇事不顺、精神恍惚、久病不愈等,土家人都认为是“中邪”、“失魂”,需请梯玛来作法解邪。通常只请一个梯玛执事,不杀牛不办酒席,一般只杀只羊作祭品,形式也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规模稍大的要踩“地刀”或上“天刀”。前者作法是在横放于地的树筒上安装12把刀子,刀刃朝上,梯玛一手拿着刚割下的羊头,另一手拿着一块“生死岩”(占卜法具的一种),赤脚踩着刀刃而过,然后再边唱神歌边甩岩占卜。上“天刀”是将安装刀子的大树竖立于地,梯玛头戴凤冠,披法衣,口含神水,不停地喷向刀锋,名为“封刀口”,向上攀至梯顶,然后象征性地带领患者攀登几步,表示鬼怪纠缠之害已除,将平安无事。占卜,用作预测吉凶祸福,了解鬼怪意愿,便于驱邪,逢凶化吉。凡遇出行、建房、生育、疾病、婚烟等人生、社会大事,都要请巫师进行占卜。最简单的是请阴阳先生“卜卦”。占卜的法具甚多,梳子、筷子、铜钱、刀剑、岩石等均可占卜,使用最多的是司刀和竹蔸卦。司刀,为在饰以五色布条,径为数寸的带把铁环上,串着9、11或13个大小可以相套的铁圈。梯玛晃动司刀后,出现大小铁圈相套、相隔的不同形状,以此来判定决断吉凶。竹蔸卦是将竹蔸劈成两块蔸片(称为卦),边念咒语边执卦于地,视其落地的状况来判断主人的祸福,如果连打三卦都是“胜卦”(两块竹卦一翻一覆),就认为是无灾无病,百事顺遂;如果都是“阳卦”(两块竹卦三次均`翻地),就认为有小病小灾,但可以治好,不出大问题;如果连打三卦都是“阴卦”(两块竹卦三次均扑于地),则认为有大祸临头,非得请巫师许愿求神不可,然后“还愿”。另一种打法,是由主人跪于巫师面前,向巫师“喊卦”,巫师打卦,如打准主人所喊之卦,就一次成功;如果未卜到喊卦,就由巫师丢卦。另外由巫师主持的下阴也是问卜中的一种。下阴的人选可男可女,但一般选未婚姑娘。下阴前要请诸神,如四官菩萨、地脉龙神、土地神、七仙女等。请神完毕,让下阴者坐在堂屋椅子上,双眼用黑丝帕蒙住,双脚并拢,脚尖触地,脚跟踮起。双手抱一柱燃香于胸前,脚跟处还要闷烧一小堆棉花籽,烟雾缭绕。下阴者渐渐入境,即被“发”起。只见其口水、眼泪流淌,身体摇摇晃晃,双脚打颤,嘴里呜咽有声。在巫师的导引、暗示下,下阴者的行为变成了神灵的行动,旁观者有事皆可求问,下阴者的回答则是神谕。可问年成,问屋场,问病痛,问命运等。问卜完毕后,巫师要举行“送仙还阳”仪式,将附在下阴者之身的“仙”送回天庭。神仙走后,下阴者才能还阳。请七姑娘也是流行于土家族女性中的一种问卜活动,有的叫“车七姑娘”。土家族妇女,在古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之夜,相聚一堂,由仙娘(一年长妇女)导引主持,选一未婚姑娘,装扮成“七姑娘”,即神话中的七仙姑。用黑丝帕蒙住眼睛,双手放于膝盖,端坐于堂屋中,脚前放个竹筛,筛里点清油灯七盏,供有糖果食品。众妇女围坐四周,此时仙娘手摇纺纱车,唱“车歌”,将“七姑娘”送上天庭,会见天庭中的六位仙娘,领授法旨,为众妇女占卜吉凶祸福,指点前程。当纺纱车一摇,“七姑娘”也哼唱起来,其内容为登入天庭的所见所闻,仿佛已经成仙,俗称“登仙”。此时,众妇女便争着询问自己逝去的亲人、祖先是否安好,并卜问自己将来的命运等。最后由仙娘摇纺车,唱退车歌,将装扮七姑娘的姑娘接回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