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流牛木马,十个诸葛亮也不如一个司马懿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真的存在吗?原理是什么?为何它会自己走
木牛流马是真的存在的。原理就是原理。
动力: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扩展资料: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
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
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牛流马
诸葛亮是否造出了木牛流马?
诸葛亮确实造出了这个木牛流马,在山谷运粮食的时候就已经制造出来了。
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故事是什么,木牛流马到底是不是永动机?
诸葛亮发明了肚子里能藏人的木头马将其丢弃在战场上,敌人以为是战利品,就拿回了城,结果夜晚趁敌人不备的时候打开城门,放诸葛亮军队进来战胜了对方,而且木牛流马不是永动机,它是底下有轮子的,只可以被人推着走,不可以自己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否纯属传说,不然为何至今仿制不出来呢?
“木牛流马”在史书上多有记载,并且后人祖冲之曾经仿制过此物,所以并不是传说,也不是说仿制不出来。众所周知,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家,他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如孔明灯、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锁等等,甚至有人说馒头都是他发明的,今天我们来讲讲他其中一个发明——木牛流马。关于“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多有提到,如“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又如“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在《三国志.后主传》中也曾记载“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有更详细的描述,就不一一细说了,他同时对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做了做详细的描述,是被认为是最接近木牛流马真相封制作方法。现代人按照罗贯中小说中描述的制作方法曾做过,但最后做出来居然发现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板车加上方形箱子,并没有特别奇异之处。也许这大概是罗贯中他老人家自己在写小说时自己杜撰的。难道真的就是普通的四轮车和独轮车吗?祖冲之则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技艺高超的自动机械,“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按照祖冲之说来,他把木牛流马改进后造出的机器更是神奇,只可惜,也没留下任何草图或者实物,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怀疑木牛流马的真实性。宋朝时,宋人高承在《事物纪事》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近代史学家范文澜、郭沫若等皆认同“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后来现代史学家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安装在四轮车上的齿轮组传动的绞盘索道系统,在四川有同时代的这类系统还在使用,而且存在机扩。那么,如此简单的系统为何一直没有仿制出来?其实,祖冲之已经仿制过,他所处时代与三国时期接近,估计当时还能得到设计图,甚至是实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战火的侵袭,我国古老文献损毁无数,没有具体的参照物,仿制的难度可想而知。幸好的是,随着近几年对木牛流马研究的深入,民间有接近于祖冲之描述的“不劳人力”模型仿照,但还是无法达到“运四百斤行二十里”的水平。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专家有没有弄清楚它的原理呢?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路途不便而发明的。《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诸葛亮一代奇人,发明的木牛流马自有奇妙之处
我也对木牛流马感兴趣,所以几十年就研究了木牛流木,经过无数次实验,我发现木牛流木是利用其重心左右摇摆,带动四条腿向前移动的运载工具。木牛流木上驮上百斤重物,下有四腿支撑,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结构,稳定的结构也就允许其左右摇摆,只要左右摇摆辐度不超出三十度,木牛流马就不会向一则倾倒。
诸葛亮就巧妙的利用其左右摇摆而不倾倒的特点,在木牛流马腹内置一可右右移动的重物来改变牛马重心,重物由两条绳索控制,一头连接重物,一头从木牛流木鼻孔穿出,牵在驱动木牛流马的义仔手中,义仔拉左边绳索,木牛流马腹内重物偏向左边,木牛流马连同所驮重物的重心偏向左方。
整个木牛流马由左边两条腿支撑,而和重心联动的驱动没圧力的右边两条腿前移,马牛流马便向前移出一步,义仔拉右边绳索,马牛流马重心移向右边,木牛流马又前进一步,所以我研究的结果是,义仔牵动从木牛流木鼻孔中插出的两根绳索来改变木牛流马重心,带动重物联动的四条腿,来驱动木牛流木载重物前进。
诸葛亮之后,如此神奇的发明为何鲜有人再使用
也鲜有国家在学习。现时仅见于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些记载,但是其余吴国、魏国似乎都没有特别的文献。后世之中也多见于民间传说,而缺乏更多官方文献的直接描述。
后世试图复制之人无数,但真正成功的似乎没有,即使近代有些人号称复制再现了,其真实效果也让人怀疑,好像都是一些民间的报导,并没有实证,这些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发明的这个东西真是有用。
木牛,取其能负重,力大如牛
估计是重型二轮以上车辆,平地可挽,坡地也有、绞盘、齿轮组等简单机械帮助上升;流马,取其轻捷,单人就可以驾驭,估计是小型独轮车辆。只有操作启动、维护修理都应科学简单,运输效率高,有效地保障后勤,减少民夫徭役征用,才会具有实用价值。
诸葛亮除了是一位家、军事家,本身也是一比特聪慧的机械发明家,除了木牛流马,他还发明了诸葛连弩,有效提高了蜀军战斗力。他的诸葛连弩,曾得到魏营著名科学家马钧的肯定,并在它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和升级。可见,中国古代战争除了人力的使用,经济实力的比拼,也十分注重军事科学科技得开发和运用。
木牛流马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诸葛亮发明的主要原因是啥?
三国时期的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是为了运输粮草而发明的运输工具。可是木牛流马真的存在吗?它的运行原理是什么?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由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木牛流马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分为“木牛”和“流马”两种。从使用时间来看,很可能先有木牛,而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失传的《诸葛亮集》中的一段记载,描绘了木牛的形状和流马的部分尺寸,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南北朝时期,据说祖冲之造出了木牛流马。
《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但是这一记载揭示出三国时期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经很常见,所以木牛流马应该是运用齿轮制作的自动机器。
史料记载,当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地方,就是今天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根据当地老人的描述,就是木头做的马头,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的身体,再组装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的后面有一个扳手,操作的时候压一下走一步。
但是北宋的陈师道有一段关于木牛流马的文字记载,“蜀中有小推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的高承也在《事物纪原》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这样的记载似乎木牛流马就是独轮小推车。然而宋代的记载离三国时期也有两三百年,可信度有待商榷。
后来旅澳学者康弘对木牛流马有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木牛流马是齿轮组传动的绞盘索道系统。因为在云贵川的深山里,同类系统还被使用着。但是对于三国时期的科技水平来说,要制造出翻山越岭的自动机械,也存在质疑。
无论如何,木牛流马的存在不容置疑,是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至于真实面貌,还是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