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乾卦下坤卦,上坤下乾卦详解是什么卦
谁能帮帮忙解释下易经的乾坤两卦
乾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表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坤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六十四卦之父母——乾、坤
乾——万物之父乾的卦画:上下两个三爻的乾卦重叠成一个六爻卦。因卦图的顺序是由下向上,所以对组合的这个卦图称为:乾下乾上(下面是三爻卦乾,上面也是三爻卦乾)。因为乾的基本卦象是天,所以称乾为天。坤——万物之母 坤的卦画:上下两个三爻的坤卦重叠而成一个六爻的坤卦。卦画为坤下坤上。(下面为三爻卦坤,上面为三爻卦坤)坤的基本卦象是地,所以称坤为地。 《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为:乾是天,坤是地,有天地,万物才能化生,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所以乾、坤两卦就是六十四卦之父母。 《杂卦》说:“乾刚坤柔。”意为:乾的特性刚健,坤的特性是柔顺。 《周易》学原理讲:乾是纯阳之气,坤是纯阴之气,阴阳二气交感流通,是宇宙产生的根源,万物无不由此而生。 《周易》用一阴一阳表示宇宙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 乾坤两卦是《周易》的父母卦,是《周易》的基本构架。乾坤两卦是六十四卦的卦变的基础。
八卦是怎么排列的 ? 上乾下坤 然后呢?
在京氏易中,阴阳二气的对待深入于其各种学说。于其纳甲体系,《京氏易传�6�1卷下》云:“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 显然,京氏的纳甲原则为阳卦配阳干,阴卦配阴干,即:[/size] 阳卦 乾震坎艮 阴卦 坤巽离兑 阳干 甲庚戊丙 阴干 乙辛己丁 壬 癸 [size=3] 除纳甲外,京房还将十二支纳入八宫卦中。广义的纳甲也包含纳支。纳支遵循的原则同纳甲一样,仍是阳卦纳阳支,阴卦纳阴支。而其内在机制,卢央认为,乃是据历法及生律法纳入。具体为:从历法来看,冬至所在之月或建子之月为一年之始,而十二律以黄钟为首,黄钟又自冬至始,所以黄钟当乾之初九,纳支为子。此起点确立之后,京氏又据音律之三分损益法,按十二支来说,即隔八生律法,纳其它各支。隔八生律法即:律起于黄钟子位当乾初九爻,再从子位起算,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八位,这时林钟未位,当坤初六爻,于时为六月。再从未位起算,历未申酉戌亥子丑寅,这时律为泰簇寅位,当乾九二爻,时为正月。如此隔八相生,得出全部十二律及其支位所对应的爻位。这样,乾从初九到上九分别纳子、寅、辰、午、申、戌六支;而坤卦是阴卦,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之则,应右旋即与六阳律相反方向运转,最后得出坤卦从初爻至上爻分别纳未、巳、卯、丑、亥、酉六支。 其余六卦各爻配支的法则,按律历之相配,“十一月和五月为子午,阳支配阳卦各爻,故配长男震,……与乾卦同。十二月和六月为丑未,阴支配阴卦,故长女巽卦当之。……接着正月和七月当寅和申,又纳于阳卦,则以中男坎配之。……再接着是二月八月为卯和酉,则以中女离配之。……然后是三月和九月,当辰和戌,以少男艮卦配之。……最后是四月和十月为巳和亥,以少女兑卦配之。”�〔3〕(第127-129页) 《汉书�6�1艺文志》载:“(京房)好钟律,知音声……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由此可证,京氏确有可能据历法及生律法将十二支纳入卦体中,故卢央之说应该可信。 综合上述,京氏八卦干支排纳可列图如下:[/size] 乾 坤 艮 兑 上爻 壬戌— 癸酉-- 丙寅— 丁未-- 五爻 壬申— 癸亥-- 丙子-- 丁酉— 四爻 壬午— 癸丑-- 丙戌-- 丁亥— 三爻 甲辰— 乙卯-- 丙申— 丁丑-- 二爻 甲寅— 乙巳-- 丙午-- 丁卯— 初爻 甲子— 乙未-- 丙辰-- 丁巳— 坎 离 震 巽 上爻 戊子-- 己巳— 庚戌-- 辛卯— 五爻 戊戌— 己未-- 庚申-- 辛巳— 四爻 戊申-- 己酉— 庚午— 辛未-- 三爻 戊午-- 己亥— 庚辰-- 辛酉— 二爻 戊辰— 己丑-- 庚寅-- 辛亥— 初爻 戊寅-- 己卯— 庚子— 辛丑— [size=3]汉代之前,人们已将音乐看作阴阳和合的产物。如《乐记》云:“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地气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焕之以日月,而百化与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这就把“乐”作为天地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的产物,将音律节奏视为阴阳升降的表征。《管子�6�1地员》与《吕氏春秋》皆对音律之“三分损益”法,或“隔八生律”法进行过描述。如果卢央之京房依历法与生律法纳支之说成立,那么,京房便将天干地支按其隐含的阴阳属性细致入微地纳入到其八宫卦序中。这样,纳甲说的背后乃是一幅阴阳对待、流行图。 京氏易的建候积算体系也反映出一种阴阳对待关系。对于建候、积算,徐昂云: 建月六辰,分配六爻,建始一辰受气,中间经历四辰皆积气,末一辰成象立体……每爻历一月两节。凡由某月节到某月中者为十二节,由某月中至某月节者为十节。〔4〕(第175页)� 但徐昂认为京氏于有些宫、卦,特别是巽宫、兑宫之建候积算错乱,而以其本人之意正订之,卢央也认为建候积算“在京易中这是较为混乱的一部分”。��〔3〕(第146页)�笔者以为不然。尽管目前我们于京氏建候积算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及其有明显的错误之处外,我们仍能看出其建候积算依阴阳二气的对待与流行及隔八生律法而建构的较强的原则性。 黄宗羲在其《易学象数论》中概括京氏建候和积算云:曰“建”,以爻直月,从世起建,布于六位(惟乾坎从初爻起)。乾起甲子,坤起甲午,一卦凡六月也。曰“积算”,以爻直日,从建所止起日。〔5〕 今据《京氏易传》及陆绩注,列八宫六十四卦建候之表如下:[/size]求解卦 乾下坤上
乾下坤上为地天泰,巽下坤上为地风升!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升卦初六:允登,大吉。从爻辞来看应该是吉祥之卦,办事顺利,大胆行动,不用担忧!上卦乾卦下卦坤卦是什么卦
否卦:还天地以自然。
上乾卦和下坤卦组合的卦可以生火?
否卦上卦为乾卦,乾为天,下卦为坤卦,坤为地,所以否卦的全名叫做天地否卦。乾为天为阳气,上升,地为阴为阴气,下降,且否字即不口,不能沟通,所以整个卦的卦象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不良,阴阳之气无法交流,上下不交,万物不通。来看一下否卦的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卦违背了天地运行的规律,违背了人们的需求,故否之匪人;环境不好,小人当道,不利君子,尤其不利于君子在此恶劣环境里与小人直面抗争。大往小来对应泰卦的小往大来,天地不交于世造成了否的局面。来看一下否卦的爻辞:初六爻,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拔茅茹,以其汇,跟泰卦初爻一样,都是在强调要团结。也就说,不管保泰还是去否,初期都要团结志同道合的人。但泰卦后面说征吉,是说团结大家一起向上求发展;而这里说贞吉,因小人当道,而初爻位置低不当位环境很差,大家团结守正,而不显山露水,才能亨通。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承,包容承受,因为小人当道,君子只有忍辱负重才能躲过灾难。二爻阴爻居柔位,得中得位,柔顺安稳,很容易被当道的小人拉拢,这时候小人就会被拉拢走做官了,君子不为所动,安于闭塞,也就是小人吉,大人否,这样就能吉利。六三爻,包羞。六三爻不当位,不中不正,代表小人处在不属于他的位子上,必然招致羞辱。九四爻,有命,无咎,畴离祉。有命就是有君王的授权,畴指众人、大家,离指附丽、依附,祉就是福祉。 四爻到了上卦,就在逐渐扭转否的形势了,九四爻是五爻君王的近君大臣,得到授命清理小人,君子们可以依附他,同受福禄。比喻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忍,运气逐渐转好了,可以开始一展身手了。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休否,大人吉,否卦闭塞不通的局面结束了,君子们得以吉祥。 其亡其亡,看行文方式好像一句歌谣,其实这是君子们的座右铭,意思是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将要灭亡,不久将要灭亡”,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才能系于苞桑,像系结在一大片丛生的桑树上那样牢固,安然无事。否卦到这里,其闭塞、小人当道的局面彻底结束了。有德行的大人物获得吉祥,重新当政。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自满的情绪产生。上九爻,倾否,先否后喜。闭塞不通的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起初闭塞不通,后来顺畅通达,皆大欢喜。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塞必然转为通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