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经推荐书,什么人不能学易经
《易经》入门该看哪些书?
《周易译注》,《易经杂说》,《简易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评价:
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
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为什么会有人说学易经没好下场)
周易
一个学生的父亲禁止他再继续读关于易经方面的书,学生不解的问,为什么?结果父亲回答:学易经没好下场,学生很不理解的问我,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
记得当时有一位同窗跟教授专攻《易经》,同学都笑说他已入古董仙班,与我们仿佛绝尘而去,难见其踪影,从此大家一听《易经》、老子等古籍都视为天书,莫不望书兴叹。可话说回来,不懂《易经》又不象学文的人,但没有人指点,《易经》实在不好看懂。
一是它神秘,二是它艰深难懂,读它需要大智慧。 唐代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信这一句,曾仕煌教授也说过,包青天断案如神,这与他善演周易也有很大关系,诸葛亮、耶律楚材、这些历史上名相,哪个不擅长演周易呢?当然,我们读易经不为王侯将相,只为了解古人智慧,怡情解颐罢了。
二《易经》又名《周易》,被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 。其实它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由于未进入学校教材,始终给国人造成最难懂的假象。本书艰深难懂,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知识,为了理解周易基本知识,须由易到难,从易入手:今人多把易经当作算命书来研究实是大谬。
周易
易经描述的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其主题思想是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再到孕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观察春夏秋冬,做出春耕秋收,夏劳冬休的行为。从观察十二时辰,做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息的习惯。从观察一个人的八字、风水、精气神、品德,而推测出一生人的富贵贫贱,人生际遇。 简单来说,观察事物,得出运行规律,做出适当的安排,达到较好的结果。
易经阴阳思想的积极意义:
一、在这个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中国人比较能够从变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客观事物。例如对自然现象讲“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对人生经历讲“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二、中国人通过阴阳交替认识到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必然性,又进而认为“驾驭阴阳”、“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把握转化的契机与苗头。因此强调“机者,动之微”,讲“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狂风起于青萍之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求人们能够“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善于“洞烛机先”,“识微观复”,以恰当的措施来适应变化乃至利用变化。
三、以阴阳思想为哲学指导,中国人在人事处理中总是重视中和、中庸,对人对事强调“和而不同”,不强求一致,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主张“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以求保持平衡,实现中和。
总之,不论待人处事,都应有适当的度,不可趋于极端;趋于极端,就意味着将要走向反面。
易经成为经典,不是靠算命算得准。而是其中的哲理被人所认可,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什么样的人学习易经其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易经三圣
孔子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孔子教学生学习易经是针对性的学习,不是什么样的人都用一种方式去教的。有些人学习易经是为了修身,有些人学习易经去算命骗人。学习易经后的下场如何要看个人的修为。
我国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易经。
自古很多种智者和领袖都研读过易经,并将易经中的哲理利用到治国或者经商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希望学习易经的人能用正确的观念看待易经,学习易经中的哲理,学习易经中的智慧
谁说学《易经》没有好下场?古往今来,那个易学大师没有好下场呢?
历史上,只要是易学大师,那个不是赫赫有名,三圣就不说了,张良,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邵雍,朱熹,程颐,这些人,那个没有好下场呢?
人之命运,万有不齐,确实会有不好的遭遇,但是这跟学《易经》有什么关系?学习《易经》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孔子说,“乐天知命而不忧”,“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这些对于《易经》的描述,哪一个不好呢?
所以说所谓学习《易经》没有好下场,多是故意玄化,让后人望而却步;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态度,学习《易经》就去坑蒙拐骗,去害人,这种人我们怎么可能希望他们会有好的下场呢?
周易入门读什么书比较好?
易经入门必看的十本书是:1、张廷生《易学入门》;2、南怀瑾《易经杂说》;3、刘大军《纳甲筮法》;4、余世存《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5、曾仕强《易经管理的智慧》;6、江涛《用易经的观点读懂红楼梦》;7、傅佩荣《易经入门》;8、邵雍《梅花易数》;9、(清代)陈梦雷《周易浅述》;10、(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典籍,相传是上古时期的伏羲所著。原来的易经有《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部,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都没有存本,而《周易》则经过孔老夫子的编纂而流传后世。所以现在说的易经一般是指《周易》,易学则是专门研究探讨易经的一门学术。有人说学易经没好下场,这样的说法哪些理论依据?
因为普通人接触易经,大多和算命、占卜等联系到一起,在科学上来说这是不成立的,容易误人子弟。我想学习周易,请问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
1.《易经》16589字。
2.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
《易经》是汉族最为古老的古典文献之一,为古代中国巫师运用六十四卦以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卜筮书,自汉代开始尊奉为“五经”之一;《易经》用一套符号形式系统描述事物的变化,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符号(卦象)代表世间万物的运行状态。
卜筮者向神明问事,求得卦象,借此预测事情(例如:战争、政事、农收等等)的成败吉凶。作为卜筮之书,《易经》的影响并不限于占卜和术数,大凡古代中国的哲学、宗教、、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皆可见到阴阳变化的思想寓于其中。
《易》据说有三种:《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有传至后世的文献。相传《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秦简“易占”与辑本《归藏》相符,推定为《归藏》古文再现。
三易唯《周易》传世,因此《易经》通常就是指《周易》。《易传》则是早期儒家学者对《周易》“卦、爻辞”所作出的系统性解释,展现了先秦儒家把《周易》当作君子道德修养指引的诠解方式,共有十篇,通称“十翼”。
后人对《易经》及《易传》作注解的版本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义》。
学周易入门看什么书
建议;看周易本义 孔子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