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可以纪月纪日吗,干支纪月纪日如何计算
古代用天干地支纪月、日、时的方法?
纪日法与纪年法一样,都是规定某一天的干支,然后60天一循环。纪月法:闰月没有干支,下面的说法不指闰月。地支: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十二月为丑。天干:看年的天干。如果年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年1月天干为丙,2月天干为丁。。如果年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年1月天干为戊,2月天干为己。。如果年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年1月天干为庚,2月天干为辛。。如果年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年1月天干为壬,2月天干为癸。。如果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年1月天干为子,2月天干为丑。。以上是简便的方法,事实上,如果规定了某甲*年(甲子年,甲丙年,甲戊年。。。)的一月为丙寅月,那么这年的二月为丁卯月,。。。,十二月为丁丑月。继续,第二年为乙*年,一月为戊寅月,。。。。。。十二月为己丑月。第三年为丙*年,一月为庚寅月。。。。。。与上边五句话所说的一致。也就是说,纪月法也是先规定了某月的干支,然后60个月(五年)一循环的。纪时:地支:23点到1点是子时,1点到三点是丑时,。。。。。。天干:看日的天干。如果日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日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日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日子时为戊子时,丑时为己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日子时为庚子时,丑时为辛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日子时为壬子时,丑时为癸丑时。。与纪月相同,上面五句话是简便的说法。如果规定甲*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60个时辰(五天)一循环,每个时辰的名称与上面五句话都相符。也就是说,干支纪时也是先规定某一时辰的干支,然后推出来的。总之,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通过独立地规定某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把天干地支都+1,作为第二年(月、日、时)的干支。。。。。。但是有个问题:既然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原理都一样,为什么只有纪月和纪时有五句话的算法,而纪年则需要知道某年的干支进行计算,纪日必须要查万年历呢?先说纪年。假如还有一个纪时单位“牛”的话,1牛=12年,那么当然可以规定甲子牛的第一年为丙寅年等等,但不存在这样的单位“牛”。而如果知道某一年的干支,比如1987年是丁卯年的话,计算1234年、1840年甚至10000年的干支都很容易。所以想知道某年的干支的话,只要知道其他某一年的干支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来。再说纪日。请问:丙寅月的第一天的干支是什么?不知道吧?这就对了,因为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每个月的天数是变化的,因此不是天干数10的倍数,也不是地支数12的倍数。因此,假如一个月的第一天是甲子日,不考虑闰月,要经过60个(大月+小月),即(30+29)*60=3540天,才有一个月的第一天也是甲子日。1984年是甲子年,一月是丙寅月,我们马上知道1989年的一月也是丙寅月,因为5年是一个循环。我们只要知道连续五年的一月是什么月,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年的一月是什么月,进而知道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月是什么月。在这120个月里,想知道某一天的干支,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就需要知道连续120个月每个月的第一天的干支。这还没有考虑闰月的情况,就已经麻烦得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了。总之,由于不是每个月都是10或12的倍数,这才不能由一个月的干支得到这个月中某一天的干支。再有,由年的天干可以知道该年任何一个月的天干,不受闰月影响。但如上所说,知道120个月每个月第一天的天干,由月的天干推每天的天干为什么要受闰月影响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1月为丙寅月,不管1月和2月中间是否有闰月,2月都是丁卯月,因此闰月对月的名称没有影响。假如1月的最后1天(第30天)是甲子日,1月和2月之间如果没有闰月,则2月第一天是乙丑日;但如果1月和2月之间有一个59天的闰月,2月第一天就变成甲子日了。不明白?那么我说的更简单一点:闰月这个月没有干支名称,但纪日的干支名称要一直排到闰月里再继续排。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阴历每个月都是30天,闰月一律是60天,那么就可以编口诀了。规定某单数月的第一天为甲子日,那么所有单数月的第一天将都是甲子日,所有双数月的第一天都是甲午日。
干支怎样纪年纪日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1、推算天干: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2、推算地支: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另:1、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2、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3、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扩展资料: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干支纪日是什么意思?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如何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若遇甲或乙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两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由于农历每个月29日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因此,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请问农历天干地支纪月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年数从甲子乙丑开始算....到癸酉后继续甲戍乙亥丙子....61年一个轮回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