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以改变性格,怎么改变性格内向

怎么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

01改变性格的方法: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性格缺陷,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辩证的看待自己的性格;02试着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他人对你的意见,然后改变以前的生活、说话做事的习惯,觉得不好的地方,都要“消灭”。03然后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朋友·相处,特别是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阳光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也可以变得阳光,以此能够改变你的观点和做法,渐渐地就会影响你以后的为人处世,性格自然也会发生演变;04为了变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种性格,尝试去做一些跟从前做法截然不同的事,并不断地那样去做,形成新的习惯。比如以前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现在就去做一门专和人们打交道的工作。从而获得与人相处的好方法和改变性格;05但你要相信性格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积累成的 是经过环境 经验 家庭 教育等因素在一起而形成的!而想要一下子就改变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再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一点点的改变 !!从身边的一点小事或是某一些方面来改变!同时你的心里也要有改变的意识的!06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保持微笑,对生活充满希望。

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心态

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心态要为更大的目标去改变性格、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自我转移、适当我的自我宣泄、自我安慰、暂时避开、幽默疗法、广交朋友、热爱学习和工作、培养一项自己的爱好并坚持下去。

1、为更大的目标去改变性格

如果你希望更加持久、彻底地改变性格,你就需要一个更大的目标或身份认同。研究表明,价值观(决定了生活中哪些东西对你最重要)的改变往往先于性格的改变,而不是只有先改变性格才能改变价值观。

成为更好的父亲、消除贫困、分享你对艺术的热爱、发展你的城市、到海外做志愿者,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都能为你改变性格提供强大的动机。

2、学会自我控制

锻炼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自己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平时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力,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效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采取情绪转移法,当你很生气的时候,试着做做别的事情去,比如跑步或者深呼吸。

3、学会自我转移

有时,一旦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必须采取迂回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从而情绪转化。

4、适当我的自我宣泄

消除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之“渲泄”。切忌把不良情绪埋于心里,“隐藏的忧伤如熄火之炉,能使心烧成灰烬”。如果你到悲痛欲绝或委屈之极时,可以向至亲好友倾诉,求得安慰和同情,也可以去做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或者大吃一顿,发自己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

5、自我安慰

自我懊悔和自我责备都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会的是自我反思,所以自我安慰是调节自己情绪的最好选择。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对往事耿耿于怀是毫无作用的,因为你无力改变过去,重要的是吸取教训。

6、暂时避开

当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无法立即消化或者接受它时,我们可以只能是的去避开它。给自己的的心灵一个缓冲期,听听音乐,打打乒乓球,或者漫步于林荫小径,或者游泳、划船等等。

适当的改变一下环境和心情,当我们的心态感受稍微平和一些以后,再回头去看看这件事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和处理这件事情了。

7、幽默疗法

幽默与欢笑是情绪的调节剂。它能给极度恶劣的情绪一个缓冲。幽默给人以快乐,使人发笑,而笑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

假如你与父母兄妹有烦恼,可以讲讲幽默的笑话,讲讲在你们心中记忆犹新且开心的往事。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你们之间的烦恼和一些不愉快,还能帮我们之间的感情去升温。

8、广交朋友

天下最愉快的事莫过于互亲互爱,互相扶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做人,广交朋友,特别是与心胸宽阔,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朋友多了我们的眼界就会变得更广了,正如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朋友其实早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部分。

9、热爱学习和工作

无聊多愁,工作和学习则能给人以欢乐。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在身闲无聊的时候最容易受到烦恼和不快的侵袭,而忙碌的人,则往往是最快活的人。一些在事业上有卓著成就的人在回忆一生的经历时,常常觉得最快活的时光是在艰苦工作和学习的时候。

10、培养一项自己的爱好,并坚持下去

生活是可爱的。如果我们有一种兴趣并且把它坚持下去,那么我们的兴趣就会变成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任何事情都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有了一种自己的爱好兴趣,我们的个人魅力也就会升值,在生活中也会更开心更幸福。

如何改变性格?

性格内向、缜密、敏感、胆小、柔软的人不是缺点了,而且这样的人很多,并不是少数派。其实不用刻意改变,只要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就好了。只不过,当年纪增长,见识增加,读书更多的时候,哲学修养更高的时候,自己还是自己,性格还是性格,但是手段方法成熟多了。所以,办法有两个,一是读书、二是成长。必须要通过阅历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知识的积累能很明显的改变人的性格和气场。你始终要记住“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不是为了装样子,而是真正的养成读书的习惯,你会发现你以前的想法,包括对自己的性格方面的担心,都是因为太年轻了。如果一定要给性格特点贴上好坏的标签的话,柔弱、缜密、内向,胆小并不是坏的方面啊。相比之下,胆大、冲动、粗糙、急躁在我看来危害性和破坏力更大。安啦,我们(我也是内向的人)这样的人,哲学逻辑清晰,想问题比别人更深入,做事缜密周到,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立场,在将来的社会上,占重要地位的人,绝对不是粗狂型的,缜密内向的人,才懂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外向的人发挥行动力强的特点冲在前面,是内向型人才缜密周到的布置的作用啊。古人云【人贵言语迟】。千万不要做多馀的担心啦,读书充实自己吧。

怎么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

01改变性格的方法: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性格缺陷,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辩证的看待自己的性格;02试着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他人对你的意见,然后改变以前的生活、说话做事的习惯,觉得不好的地方,都要“消灭”。03然后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朋友·相处,特别是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阳光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也可以变得阳光,以此能够改变你的观点和做法,渐渐地就会影响你以后的为人处世,性格自然也会发生演变;04为了变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种性格,尝试去做一些跟从前做法截然不同的事,并不断地那样去做,形成新的习惯。比如以前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现在就去做一门专和人们打交道的工作。从而获得与人相处的好方法和改变性格;05但你要相信性格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积累成的 是经过环境 经验 家庭 教育等因素在一起而形成的!而想要一下子就改变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再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一点点的改变 !!从身边的一点小事或是某一些方面来改变!同时你的心里也要有改变的意识的!06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保持微笑,对生活充满希望。

怎么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您的“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因为除了您之外,好多人也都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苦恼、而困惑,都在为改变自己而不懈地努力,可又苦于屡战屡败、解脱无门。今天,我们就一起由浅入深地探讨一下“人的性格之谜“,以求找到“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使更多的朋友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为了方便您阅读,我在每一小节前,加上了小标题。 习惯就是人格 若要解开“性格之谜”,我们就必须对于人的性格有一些了解。所谓人的性格,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一整套习惯,包括情感或情绪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比如,有的人就习惯于发怒、有的人习惯于忧愁,这就是情感习惯;有的人习惯于多疑、有的人习惯于幻想,这就是思维习惯。我们平常,就是凭借着这些情感和思维习惯,来判断别人的性格。比如,对于多疑的人,我们会说:“他这个人,太偏激、太幼稚”对于易怒的人,我们又会说:“他呀,性格不好、脾气不好。” 其实,我们偶尔都会有发火或多疑的时候,但是,别人不会单凭着一个人的偶然表现,来对一个人下断言,只有某种情绪、情感或思维,屡次出现,成了这个人的特征、成了这个人一贯的表现和习惯,人们才会把它和一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所以,只有那些成了“习惯”的情感和思维,才能把它归之于人的性格。 只有核心人格是独特的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形成很多习惯,或者说,人的习惯和性格会形成很多侧面,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习惯和人格。心理学把这种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人格,称做“主人格”或“核心人格”。象“大智若愚”、“含而不露”、“多愁善感”、“脆弱”、“乐观”、“忧郁”、“内向”或者“外向”,都是我们用来描述主人格或核心人格的词汇。当提起某人,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有关他或她的特征,就是我们隐约感到的那个人的主人格。当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就是指这个人的主人格或核心人格。只有主人格,才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能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的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当我们评论某人“有性格”或“没性格”的时候,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人格是否突出。 性格反应都是自动完成 人的性格具有很多特征,了解了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的性格。人的性格的第一大特征,就是自动性、或者说本能性。意思是说,凡是性格性的东西,不需要记忆、指挥、或者控制,只要有相应的环境或刺激出现,就一定会自动出现相应的情绪和思维反应。记住,是“自动出现”。比如,有一种“奴婢型人格”,由于有强烈的劣等感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不管见了谁,心里面马上就会自动想到:“她一定讨厌我,我不如他,我必须低着头。”这些反应在见面的一瞬间,就已经形成了,尽管实际上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她进行现实的比较与判断。这些反应往往与现实环境不相称。虽然有时候她也会反省一下,甚至能够发现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是不符合现实的。但是,下次,她见到别人的时候,她还是会迅即做出习惯了的自动反应。这,就是人格的自动性特征。由性格决定的反应,就是自动的、本能的、不受理智和意志控制的。 人的性格相对恒定 除了性格反应的“自动性”特征外,性格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性格反应的“恒定性”。意思是说,与性格相对应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基本上长期保持恒定不变。比如,您可能有一位非常熟悉、非常要好的中学同学,在二十年后突然不期而遇,表面上,你发现他发生了很大变化、似乎感觉很陌生,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与他饮酒畅谈,您会发现,这位同窗好友,骨子里根本没有变化,只是服饰变了、地位变了,面具多了而已。当你把他的服饰、地位和面具统统剥光之后,你才会意识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性格还是那个性格、人依旧还是那个人”。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性格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性格不随时间而明显改变,性格在一定时间限度内,是“恒定”不变的。 那么,人的性格为什么具备“自动性”和“恒定性”的特征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断言,这些特征肯定对人的生存有好处,否则,这些特征就无法通过自然法则保留至今。那么,这些特征对人有什么好处呢?若想为这些问题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去探寻人格形成和发展之谜。 生命的头5年——性格形成的关键 关于人的性格,心理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确切地说,到了5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或者说到了5岁,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其余部分,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而且,5岁以后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已经无关大局了。也许,您现在才意识到,早在童年,我们的性格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命运,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性格——父母性格的拷贝 我们知道了性格形成的时间——生命的头5年,接着,我们想知道的就是,在这生命早期的5年中,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具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有些人一定会想,那些性格变态或扭曲的人,在童年一定经受过重大精神创伤或打击,给这些人的记忆和性格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判断,有一部分是对的,即情感体验的记忆或烙印,就是一个人形成一定情感或思维习惯的基础。一个人对于环境或周围世界的看法,取决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方式。但是,某种性格的形成,往往不一定具有那么多戏剧性。它往往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慢慢地形成。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为此,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假如有一个特别爱生气、发脾气的母亲。平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发一次脾气,5年就是1800次,试问,哪个孩子在多达1800次的熏陶和影响下,会学不会发怒呢?更何况,儿童的头5年,是学习情绪反应和思维方式的最佳年龄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给您一个5岁以内的孩子,您可以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各种心理怪物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生命的头5年,之所以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塑造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头5年孩子对于双亲特别依赖、因而,也特别容易受影响。所以,孩子的性格基础,是在生命的头5年,由赋予孩子生命、其后又养育孩子的双亲,一手缔造的。这种缔造,是在与孩子长期共同生活的几万小时内、在孩子对于性格塑造最敏感的时期完成的。谁抚养孩子、谁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谁就是孩子性格的缔造和决定者。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人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那么,野兽,就成了孩子性格的缔造者,他的性格,也就具备了野兽的特征。这方面,并不缺乏实例。比如,印度的“狼孩”,由于自幼长期与狼生活在一起,导致“狼孩”无论在情绪、思维,还是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备了狼的特征,即具备了所谓的‘狼性“。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狼孩”是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狼孩”是狼。我们有理由推断,一个孩子的性格,就是父母性格的拷贝和缩影。 性格改变的惰性,来自改变者自身 出于自恋,人的性格一旦确立,就会恒定不变,自动发挥作用。人们就会本能地对其加以保护和肯定。因为再不完善的性格,也会被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固定的适应环境的模式,有总比什么都没有安全。大家一定要牢记,再糟糕的性格,也对人有某种好处。所以,人们会围绕着从小形成的性格,建立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人生哲学体系,并且,象保护生命一样,坚定不移地保护自己的人格,无论那些人格在外人看起来,是多么的扭曲、低效。比如,多疑的人信奉的是“怀疑一切”;具有负罪感的人相信“因果报应”。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就会有相应的模式与之配套。比如,“肛欲期人格”,非常守时、守约,办事循规蹈矩;“口欲型人格”贪得无厌、为所欲为。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人格体系和人生哲学,为自己相应人格的合理性,寻找很多理由。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围绕着一个人的人格大厦,还修筑了许多辅助设施,有“保安处”负责保卫自己性格的存在、有“律师处”负责为自己的人格辩护,甚至还有食堂和动力车间,为自己的人格补充能量。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人格被触动或需要进行改变的话,是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与本能的自动性和恒定性相抵触、必然会遇到本能的全面抵抗。因为人们对于改变性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遭到进攻,危险!”所以,阻力是强烈的,而且,是步步为营的。这种阻力的关键来源,就在于人本身抗拒改变的本能,和面对改变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无论我们在理智上多么愿意改变自己,我们的潜意识,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各种阻抗。人性,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拒绝改变和革新的。每当我们提出一个改变的理由的时候,脑子里马上会有一百个反对的理由等在那里。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一定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据此得到一个初步观点:“改变人的性格,是一件非常难于达到的目标”,因为它会遭到来自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人性的强烈抵抗和反对。 性格改变——错过佳期的努力 除了我们内在的抵抗之外,人格难于改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错过了人格改变的最佳期”。大家都知道,学习体操,是有一定年龄限制的,超过了一定年龄,韧带的柔韧性差,就无法进行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了,也就失去了练习体操的机会了;同样,人格也是在5岁之前最容易塑造,过了这个年龄段,因为很多情感的“神经反射弧“已经固定,改变起来,将难上加难。有些持有极端观点的心理学家,甚至干脆断言:“人的性格不可改变,那些所谓人格发生了变化的人,也是因为他的人格,原本就具备了可变性。”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有限的调整”。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心理医生,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年龄和潜力是性格改变的资本 性格难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经过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发生积极变化的。性格的改变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是年龄制约。性格的可塑性,与年龄成反比例。年纪越大,越难改变。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大概在42-47岁。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极个别人在70余岁的时候,还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调整。性格改变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最初的性格是否具备改变的潜力。衡量性格改变潜力的指标,有以下三方面:一、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即是否“自我失谐”;二、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即是否拥有足够的“力必多”;三、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即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 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最佳雕塑师 在年龄适宜、具备一定的改变潜力的情况下,性格的改变自然会发生。性格发生改变的核心机制,就是“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之下,通过环境刺激、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换句话说,性格的改变,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雕塑师。这还可以分为自然经历、心理治疗经历、宗教体验等几方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自然生活经历与体验。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经历。生活经历,还可以被分为日常体验和超常体验。所谓超常体验,就是强度超常的、接近人的忍受极限的体验,比如频死感或死亡体验、极度冷热、孤独、饥饿、危险体验等等。有一少部分人,就是在极度超常的生活体验的刺激下,改变了人格、改变了生活态度、改变了人生观。日常体验,就是普通人每天的自然体验。日常生活的体验,对于性格的塑造效果,必须天长日久,才能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人的性格的变化,就是一个经历和时间的函数。心理治疗经历和宗教体验,只是人的性格改变的小插曲,是性格改变的催化剂。在理论上,一个科学的心理治疗,应该能够促进人的性格的改变。但是,无论心理治疗还是宗教体验,都不是人的性格能否改变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人本身的改变潜力、改变欲望和改变能力。 “彻底改变人格”——徒劳无益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性格改变的限度、性格改变的途径。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所谓的“改变性格”,是要改变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想把我的性格全部改变”,“我想洗脑”。其实,世界上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性格,每种人格,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没有任何一种人格需要被彻底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只是矛盾、不适应、于己于人不利的那部分人格特征。我们不是要重建人格,我们是要修改、重新搭配和组合人格。只要一个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足以证明,他人格中的大部分,是健康和适应的。“彻底改变人格”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改变性格的三大要点 改变的要点有三,首先是,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暂时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自责和自卑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益处。况且,性格缺陷不是自己的错,它是父母亲的杰作,我们只是命运的承受者和改变着。 完全接受了自己之后,就是冷静的分析自己性格的所长所短,尽可能扬长避短。 第三点就是学会等待和寻找机会,所谓等待,就是充分意识到,“改变是一个时间函数”,有时侯,听其自然,就是最佳的改变方式。所谓机会包括超常的生活经历、心理治疗、等外界的帮助。机会总是出现在准备好了的人面前。 索长海朋友,我觉得,生活中没有绝对好的人格,也没有绝对的希望。无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每种性格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伴随着与性格相应的希望和可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性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有限的人格限度内,寻找适合自己人格的希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怎样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改变性格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家平时在生活之中所做出的一些事情,或者是形成的一些观念都跟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所以大家想要改变性格,那肯定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怎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