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求师,诸葛亮师出何处
诸葛亮从师的故事
传说诸葛亮小时候是水镜先生的弟子。先生隐居在襄阳城南水镜庄,院里喂了一只花颈公鸡。这只公鸡每天晌午总要叫三声,水镜先生一听鸡叫就下课。诸葛亮听先生讲学入了迷,_到鸡叫就打心眼里厌烦。于是,他在裤子上缝上一个小口袋,每天装上几把米,看到那只公鸡要叫时,就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米,等鸡把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唤时,下课已经晚了一个时辰。水镜先生知道了这个顽童竟敢捉弄师长,便把他送回家了。诸葛亮走了几天,师娘给他讲情:“小诸葛亮喂鸡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次吧!”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但是收还是退,还要看看他的品行如何,就派了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书童回来向水镜先生讲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冬天怕冷,诸葛亮上山割来水晶草铺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暖一会儿,再让母亲安睡。二是诸葛亮家离水井边隔两畦菜地,他人小个头矮,挑水时生怕水桶碰着人家的蔬菜,每次挑水都多走许多路,绕过山脚边再往回拐。三是诸葛亮曾经到附近向一个青年人请教,后来,虽然他的学问超过了这个青年人,但仍虚心待人。水镜先生听罢这三件事,点头说:“小诸葛亮日后必成俊杰!”当下就催书童带路,亲自到隆中接诸葛亮回来。水镜先生看到诸葛亮品德优良,就将平生的本事全都传授给了他,使他成了一位杰出的家和军事家。来源:小读者之友 (2023年11期)
...第41回 凤鸣山赵子龙杨威 天水郡诸葛亮收徒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国演义里的这一回,讲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老当益壮担任先锋,斩杀魏国猛将韩德父子,攻打天水郡时诸葛亮降伏姜维并收为弟子。
诸葛亮拜师 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两件事。一、诸葛亮设计巧拜师;二、孔明辱师终出徒。先生的脸色发紫,是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却受了诸葛亮的侮辱,气愤难当。后来又哈哈大笑是因为幡然醒悟,原来诸葛亮的行为是为了应对自己的考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衷的高兴。诸葛亮拜师读后感200字
读了《诸葛亮拜师》,我受益匪浅。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老道人治好了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诸葛亮便拜老道人为师。后因诸葛亮被美色而误,老道人对他进行一番说教,使诸葛亮学习更加勤奋,终于学有所成。每当我读到“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这个句子时,我体会到诸葛亮对学习非常渴望,也很努力,从不错过学习的一丝机会。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如,张海迪虽然残疾了,但她还是努力学习,从没放弃过,一直努力着。我们学习也应该像诸葛亮和张海迪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每当我读到“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这个句子时我体会到诸葛亮已经被美色诱惑,无法专心学习。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如,有些中学生逃课去游戏厅玩,使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这就是迷恋某种事物的后果。我们千万不要迷恋某种事物而坏了我们的前途! 每当我读到“‘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好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这个句子时,我体会到了老道人很看重诸葛亮,临别时告诫他做事要谨慎。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如,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不要马马虎虎;考试要细心,做题要细心,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做每件事都要细心,是我们的忠旨。《诸葛亮拜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坚持不懈,细心谨慎,不要因为迷恋某种事物而坏了前途!! 求采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手摇鹅毛扇,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拿着鹅毛扇吗?_百度知 ...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真的拿着鹅毛扇的,对于诸葛亮鹅毛扇的故事有以下几种典故。
一种说法说这羽扇是水镜先生给的。因为一开始诸葛亮读书时没能悟出先生的真谛,先生一怒之下,烧了生平著的书,把诸葛亮赶下了山。但他却又让夫人送去两件东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当诸葛亮再回到山上求师,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就会顿觉神清气爽,心头豁亮,一边扇,一边想,便悟出了水镜先生讲的深奥道理。后来他布阵行兵,只要羽扇一摇,便可计上心来。
另一种说法是说羽扇则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送给他的。说是黄承彦爱养鹅,又家藏古今奇书。黄员外把女儿许嫁给诸葛亮时,只给了他很多书作为陪嫁。诸葛亮如饥似渴地读完那些书,又和黄夫人经常研究阵法兵法,终于博通文武,闻名遐迩。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黄承彦宰鹅设宴为他饯行,用鹅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给他,告诫说:“鹅性最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它便知动静。你将鹅毛扇带在身边,便可时时提醒自己机警谨慎。”
还有一些传说,羽扇更成了神话中的宝物。这又有各种说法。一个说法,说是王母娘娘给的。诸葛亮本是天上的文曲星,玉帝要他下凡,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因为刘备势单力薄,曹操兵强势大,怕打不过,王母娘娘便从自己养的白天鹅身上拔下羽毛,做了扇子,让他带到凡间。据说,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这把羽毛扇。
还有说法,则说这扇并不是鹅毛扇,而是鹰毛扇。这鹰一说就是诸葛亮的师傅。他修行一万八千年,化作老人,来到卧龙岗。诸葛亮十分尊敬他,见他学识广博,便很想向他求教。这一天,他悄悄跟随老人来到深山,却不见老人,只见一只老鹰蹲在树上,原来就是那老人。老鹰说,你就是我的弟子。我有一颗智慧红豆,你把它吃了就会足智多谋。我马上要死了。把我身上的羽毛留给你,做成扇子,遇到急难摇起扇子,就会有办法的。羽扇就是这样来的。又一说,这鹰并不是诸葛亮的师傅,而是一只害人的鹰子精。这鹰子精口里有一个宝珠,已经修炼三百年,还要再修炼。为了炼珠,鹰子精一到春天就要把方圆百里的麦苗吃光,吸吮万亩春苗的精汁,并每隔三天要到隆中醉酒一夜,以吸收千担秋谷的精浆。这就害得这一带百姓常常颗粒无收。为了为民除害,诸葛亮趁鹰子精醉酒时夺了它的宝珠,使鹰子精失去道行顿时死去;又用它身上的羽毛做成羽扇。从此,这一带不再闹鹰怪,春粮年年丰收。这把羽扇也伴随诸葛亮烧新野、取西川、出祁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计谋高超的诸葛亮,他都拜过哪些人为师?
三国演义罗贯中将诸葛亮的才能吹得神乎其神,草船借箭、硬借东风、空城计戏弄司马懿等戏份都是被艺术化、小说化的东西,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没有这么神。三国正史陈寿写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确实是牛人一枚,他为三国蜀汉政权的建立、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匡扶刘氏政权恢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首先是一位卓越的家,然后是军事家。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画家。诸葛亮有能如此优秀,除了个人天资比较高之外,也是受到了高人点拨的。
诸葛亮的正式老师是谁在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其他的史料当中可以做出一个推断。诸葛亮三岁丧母,8岁丧父,之后一直是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他长大。他的启蒙教育估计是在叔父的指导下完成的。诸葛玄被袁术封为豫章太守,诸葛亮随叔父到达了荆州地区。诸葛玄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已经16岁了,诸葛亮正直少年,口无遮拦,平时爱好读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但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在吹牛。只有徐庶、崔州平是他的终极粉丝。荆州地区的高人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有识人之明,精通奇门遁甲、道学算学,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向刘备极力推荐此二人。
史书上记载了庞统向司马徽求教,但没有记载孔明向司马徽求教的事迹,但不能说孔明没有受过司马徽的调教。还有一种提法是称孔明为卧龙的是荆州襄阳名士庞德公,庞德公是诸葛亮二姐的老丈人。庞德公可谓是跟水镜先生司马徽一样的高人,平时耕耕地,夫妻相敬如宾,唯一的娱乐便是弹琴、读书。我们从诸葛亮出山之前他的隐居生活就可以看到他本人深受庞德公的影响,也是深居简出,在地里面干活,其他时间都是用来读书弹琴的。
诸葛亮跟司马徽和庞德公有师徒之分,但是没有正式拜师。元代有教的非常经典的书籍叫做仙鉴。是一个道士所写,其中有一篇内容讲的就是诸葛亮拜师,内容还是可信的。里面记载,司马徽认为诸葛亮天资太高,他本人是教不了的,带领他去到了汝南灵山求教于酆玖。此人暗熟韬略,可谓世外高人。诸葛亮见到酆玖以后,毕恭毕敬,一直干着洒扫庭除的事情,待了好多年,酆玖见诸葛亮为人诚恳,这才拿出三本秘籍,都是关于谋略战术的,传授给了诸葛亮。酆玖还将诸葛亮引荐给了武当山的北极教主,在北极教主的精心调教下,诸葛亮可以说是将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战术韬略全部学到手,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