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五爻,周易第5卦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卦 水天需
卜卦是很多人都会比较熟悉的,毕竟他们都觉得若是想要知晓今后的运势,自然需要在卦象中去找。因此古人对于卦象方才会十分的重视,那么周易 六十四卦 第五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白话文解释 需卦:抓到俘虏。大吉大利,吉利的卜问。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需的上卦为坎,代表云;下卦为乾,代表天。云浮聚于天上,待时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可以宴饮安乐,待时而动。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坎陷当前,遇阻不进;大器晚成,收成在后。 小凶:得此卦者,时机尚未成熟,需要耐心等待,急进反会见凶。 时运:时机尚未成熟,耐心等待。 财运:资本未集,无法开张。 家宅:平安是福。
身体:调节饮食,健康有望。 【中上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周易六十四卦第5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事业: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耐心等待,事成于安祥,切勿冒险,欲速不达。自己要充满自信,临危不惧,坚守中正,必可化险为夷。情况有利时,仍得居安思危。
经商:行动之初,情况困难,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创造条件和机会,行事光明磊落,观时待变,实现愿望。事情接近成功时,更应小心谨慎,切莫功亏一篑。 求名:时机尚不成熟,应耐心等待。这时应坚定信念,不为闲言流语所动摇,努力丰富自己,再求助可靠的人便可成功。 外出:充分准备齐全后,可平安无事。 婚恋:慎重,切不可草率行事,逐渐培养感情,以诚实、热情相待,会发生变故,仍可以有良好的结局。双方都应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
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辞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要求就更高一点,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辞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萌七七0504 :你好。 【爻辞】:.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坤】卦,初爻爻辞,履霜,坚冰至。 我把周易六十四卦卦爻辞及注释边看边抄写了一遍,请问接下来要怎麽做? 5分 呵呵……看你抄了一遍挺下辛苦,就指导你一下。 光抄不应用我估计你很快就都忘了,关键是领悟了多少? 一点也没领悟,抄一百遍也只能能弄个基础扎实而已! 习易必先学卜!以占来驱动象,以象来模拟数,用数来推演不变的道理,这就是易经的象数理占! 先从预测每天的天气以及相关的其他琐事开始慢慢实践吧,在实践中应用就能很快的领悟到卦象和爻辞的关系,爻位的承乘应得中得位和吉凶的关系,爻卦和大象的联系,以及易经简易变易不易的运用。 你现在离可知往生及后生的距离或许是三年(悟性极好)或许是十年(有悟性)或许是一辈子(没悟性)。 边实践边看注释会事半功倍的。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内容简介 《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易经》中用来卜筮的主要工具是由八卦而演化出来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就是占卜的断辞,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可以很好地使人把握未来,引领人们走向成功。正是由于六十四卦隐藏着无穷的未知,所以历史上曾有无数学者以其毕生精力研究其中的,以期能占断天机,破解人生诸多谜题。在这其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秘藏绝版书《断易天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还加入了原书中没有的婚姻、比赛、天气等不同事情的预测方法,方便读者活学活用。下篇为原书的卷三、卷四,翻译了原书对六十四卦的逐一讲解,并运用大量图表将各爻、各卦在不同事情上的吉凶进行了整理,使读者查阅起来更加方便。在最后的附录中,《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还收录了原书卷五和卷六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历代占筮名家关于六爻预测的歌赋秘诀,以满足读者在了解六爻预测法之后的提高需求。 关于易经的使用方法 易经》是属于一个千古文化之谜,研究《易经》分成两个流派,一个是学者,倡导善易者不占;另一类是占卜者,利用人类对神妙文化的敬仰为人指点迷津、化解灾祸。两者都对《易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易经》的产生过程看,它来源于古代对历法等规律的社会实践的归纳与总结,揭示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势和最佳处理方式,就像《元素周期表》一样汇集了成功必不可少的各个因素。 以前对《易经》的研究都是对六十四卦单独的讲解,缺乏整体观和系统性。现在已经有了帮助人更好掌握的学习《易经》的方法,将《易经》有序的进行排列,分成六大过程,并辅助以开山入门卦和收拾入门卦,展示出一个无知涉世少年到成为一统天下君王的成长历程,将所有的卦对应到各个阶段中的发展关键点,让学习者融入主人公的角色中,伴随着个人事业的发展去掌握有关知识。同时结合西方的成功学、管理、金融投资、心理学等,并与《道德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论语》相互参照解说,使学习者能够在知识和实践的海洋中轻松遨游。 现在学习《易经》已经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六爻类:《增删卜易》、《卜筮正宗》、《易隐》、《易冒》、《断易》等。八字类:《滴天髓》、《子平真诠》、《神峰通考》、《穷通宝鉴》、《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命理探源》、《四柱预测学入门》、《易学万年历》等。风水类:《宅经》、《葬经》、《撼龙经》、《疑龙经》、《都天宝照经》、《青囊奥语》、《天元五歌》、《沈氏玄空学》等。梅花易数类:《梅花易数》。
易经乾卦第五爻
孔子说:同样的语言我们就会给他应答(因为听得懂嘛!),同样的气必有所求;水流掉了,火就更佳旺盛;云随于龙(龙动则云动),风随于虎(虎动则有风)。圣人息作而天下万物观之,本来上等人和上等人是一家人,本来下等人和下等人是一家人,而他们却谁也不管谁。爻辞是什么意思
爻辞意思如下:爻辞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每爻先列爻 题,后为爻辞。爻题皆为两字,一个表爻的性质,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另一个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二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 有人认为," 爻 ",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爻"代表着阴阳气化 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 故"爻"是气化的始祖."—"性刚属阳;"--"性柔属阴。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15易经文言乾卦第五爻: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原文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①。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注释 ①睹:仰望。 直译 九五爻辞说:“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老先生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志同道合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枯的地方爻延。云围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本来是天上的东西,就自然会上升。本来是地下的东西,就自然会下坠。这是说一切事物各自依循它的类别而相聚。” 详解 九五爻几乎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九五至尊,之所以“尊”,是因为他在这个局中的最好位置。九五爻,阳爻得阳位,是得正,而且又居上卦的中位,所以是中正之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得正。 凡是得中位的,只有二爻与五爻,分别是内外卦的中位,关键还要得正,得正就是阴爻要得阴位,阳爻要得阳位,能得外卦的中正之位,也就是九五至尊之位,就是人生的顶峰,如果再高的话,就到了上爻,就是退休了。 当然,在官位上的指代九五至尊就是皇帝,上九爻就是太上皇。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九五位,从客观上讲,达到自己内心与形式上的统一,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九五。九五并不是一定要去做皇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皇帝”之位,成就你自己,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就是九五。 乾卦以龙取象,九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三栖动物,所以才可以“在田”、“在渊”、“在天”,但最能发挥其优势、展现龙姿的就是“飞龙在天”。 九五爻与九二爻都有“利见大人”,在《易经》中有很多处都出现了“利见大人”,但多数的“利见大人”都是言同义同,唯有乾卦的“利见大人”是言同义不同。 九二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见到同德之人,也指见到九五这样的大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 招揽下面的大德之人,与其共同图谋天下之事。 君子通过努力终于集君德与龙德于一身,能够真正与上下自然呼应,能够本着天地之德来利及万民,能够与天下万民相应,上下都能融人到最好的状态中,这是需要很高的境界的。很多人是言同而义不同,正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天水讼卦也有“利见大人”,那是利于见到刚健中正的大人来评评理,为什么要找人评理?那就是因为义不同言也不同。能够做到义不同而言相同的人已经是非常有忍耐心了。其实言同义不同,或者义同言不同都是观物的结果。 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书》,邵康节将《易经》之理“盈、虚、消、长”与“穷、通、变、化”的思想揉入佛家对于形成世界“成、住、坏、空”劫数之说的观念,构成了《皇极经世书》的“历史哲学”和“易学史观”。“皇极经世”的含义是: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 《皇极经世书》是以“元、会、运、世”为经,以先天八卦图64卦象为纬,以律吕声音为频率来破译天地万物的一种博大的体系,是一部预测万物盛衰生死奥秘的奇书,预测从开天辟地、人类生长到历代之兴衰。 但现在能看懂这本书的人,真的不多。《皇极经世书》最具代表的就是观物篇,也就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元、会、运、世”是邵康节用特殊的易学之象数和独特的数理逻辑创立的一套推算宇宙万物生灭兴衰的天体理论。 然而,什么是“元、会、运、世”呢?一般而言,这是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很能符合官方与民众的使用需求的时间区隔单位。邵康节说:“天地亦物也,亦有数焉。” 他所追求的是一个足以解释天地之奥秘的理论,他从时、日、月、年、世的进展和积累中发现有重复着的十二、三十的倍数关系:十二时辰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三十年为一世。因此,可以遵照这一规则来推出更长的时间单位,例如,以十二世为一新的时间单位,称为“运”;再往上推则是三十运为一个单位,称为“会”,最后,则是十二会为一个单位,称之为“元”,有万物之始的意味。如此,这些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则是:时积而成日,日积而成月,月积而成年,年积而成世,世积而成运,运积而成会,会积而成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元”的时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刚好与释迦牟尼佛说的一个“劫数”是巧合的。 邵康节能够靠自己的心志,观天地之万物,上通天文,下达地理,能够用元、会、运、世来分世间,并且能够从甲子黄帝开始,到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把每一年的大事预先准确地推断出来,真的是很伟大!在《皇极经世书》里面,邵康节能够把八卦的卦象重新定位,乾兑离震定为日月星辰,把巽坎艮坤定为火风水石。从邵康节的观物思想更知其伟大之处:“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万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们很难做到以天地观万物,凡事皆以我心来判断,我感觉好就是好,我认为不好就是不好,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只是“我”的感觉不同罢了,以我观物,情也。情,偏而暗。 我们且不说以天地观万物或者以道观天地,我们先尝试跨越“我心”这个层级,已经很不错了。而邵康节能够以天地观万物,以道观天地,那真的是上下皆已贯通,要不然,邵康节怎么会曾一度与孔老先生齐名呢? 若能够跨越以“我执”、 “我心”来判断事物,这样就有可能使上下由“异”转为“同”,正因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言与义都相同,所以后来孔老先生在解释的时候才说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句话是点题。中孚卦的九二爻的《爻辞》讲了:“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糜之。”其实表达的意思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老先生怕我们不明白,后面又接着解释什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这些是常识,都不用细讲,世间万物无不如此,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的流向,当然会朝湿润的地方;火也是,哪里干燥哪里就先着火,这就是万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表现。声音,声为阳,音为阴,声为天之阳,音为地之阴。上天给的声音就是风声、雷声,人属于地之物,所以我们形容自己是“五音不全”,而非“五声不全”。 “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风就代表气,云与风都是多变的。龙与虎其实是共性,我们很难描述龙,我们是龙的传人,对幻化的龙的概念已经是耳熟能详,几乎都能描述出龙的具体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神秘,变幻莫测的云如同随着龙翩飞。“风从虎”,虎虎风声,风像虎一样有能量与动力,是在进一步说明“利见大人”的言同与义同,用有形与无形的事物把内心真正追求的义表达出来了,先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已经把义和言描述清楚了,后面又进一步用常识具体来描述,让我们茅塞顿开。说孔老先生是万世师表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他能够将这些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解释清楚,让我们对“义”与“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作”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起也。圣人有所作为,天下万物都在看着,说白了,就是圣人为天下万物代言。万物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也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而万物又必须落地生根才能生长,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三皇五帝“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时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盛世。“则各从其类也”,这个“类”是自然的取象,圣人借用自然的取象来描述圣人出而万物各分其类开心生活的一种情状,同时也描述了圣人治理天下的功德。其实,即使圣人不出现,万物也一样生长,但是世界是全息同构的,我们很难去论证如果是无德之人当政,天下就会风不调雨不顺民不聊生,要不然,为什么所谓的盛世也会出现朝代更替呢?反过来讲,即使是圣人盛世的时候,也有天灾与人祸,但如果是仁君,能够像九五爻这样为天下百姓天下万物着想,万民与万物就会与君同心,共同尽全力抵抗灾难。这里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有没有达到我们内心的九五至尊呢?能不能达到我们人生的“飞龙在天”呢?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自己口出的言与内心的义相同呢?这里以物与物的相互感应引申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以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值得我们深思。 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一共有六龙,实际上是同一条龙在六种不同的时位制约下的六种表现形式。九五的爻象是“飞龙在天”,象征着这条龙经历了初之“潜”、二之“见”、三之“惕”、四之“跃”四个阶段,飞上了蓝天,圆满实现了自由翱翔的理想。这是比喻一个具有为君之德的领导人才在经历四个阶段的磨炼之后,逐步跃升到九五之尊的君位,最终克服了有德与无位的矛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龙的角度来看,蓝天只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外在条件,自由翱翔才是理想的内在本质。对于一个真正具备龙德的君子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形。九五之尊的君位并非理想本身,而是作为一个外在条件,便于发挥领导的功能,创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丰功伟绩。 1�3؈��
006易经第一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人生启示的故事
九五:飞龙在天①,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②也。 注释 ①飞龙在天:比喻君子处在尊贵之位。 ②造:造化无穷,大有作为。 直译 九五: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 《象传》说:“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意味着君子即将大展宏图。 详解 九五爻是阳爻居阳位,又居上卦之中位,是最尊之位,刚健中正,不偏不倚,所以又称君位,经常说的“九五至尊”就出自这里。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德已现,一跃升天以至德处盛位,万物共睹,得此位者,处世能使万物感应,决断能使天下人归心,(这里的天下指的是贤人,能辅佐自己的人)。并经历了各式各样磨练,可以做到按照天道行事,恰到好处,这就是“飞龙在天”龙德普化天下的状态。 这里的“利见大人”就是见到如九二爻那样的天下大德之人,共同成就“天下大业”,自己就君,就是领导,就是首领。 《文言-乾》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小象辞》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的本义是:往什么地方去;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就也;在这里的意思是“往什么地方去”,有拜访之意。 拜访九二爻这样的大德之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分刚柔,以同德为上,行天下之大道,图谋天下之大业,这正是九五之君所为。 九五之爻居阳位,又处于上卦中位。这一爻说明:时机已经成熟,君子只需会见德才兼备的贤人,就可处世自得,事业如日中天。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人生启示的故事。 舜在接受了各种考验以后,尧以自己年事已高,决定将自己的职权全部禅让给舜。四岳和各位臣子都拥护尧的决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黄道吉日,尧在京城南郊举行了重大的禅让仪式。文武百官穆立两厢,观礼的庶民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当尧神色庄严地把代表权力的皇杖交给舜,舜恭敬地接过权杖的一瞬间,臣民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舜接受尧的禅让后,开始代尧行使天子的权力。他并没有因自己有了天子的权力,而得意忘形。同以前一样,他尊敬四岳百官,凡有大事,总要虚心听取四岳百官的意见,他更加勤勉地为国工作,关心庶民的疾苦……没到一年的时间,舜就成为百官、万民打心里拥护的同君了。 舜还为民除害,消灭了四凶。根据许多史籍的记载,那时有四大恶人,号称四凶:一位叫共工,坏事干尽,门面装完,罪恶滔天,却迷惑了天下人民;一位叫驩兜,是共工的同伙,也是一个专行大恶,满口仁义的坏蛋;一位叫三苗,是南方的一个诸侯,以贪残庶民而臭名昭著;一位叫鲧,本是颛顼氏的后代,却不听从尧舜的命令,在臣民中影响极坏。舜对四凶一一进行了惩罚,“流共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臣服”。《尚书》、《孟子》都有这一记载。 舜就这样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二十八个年头,给天下万民带来了多少安定与幸福啊!这时,尧终因年龄太高而去世了。整整三个年头,没有一点喜庆之声,全部沉浸在悲哀之中。舜为尧办完三年的丧事,就退出尧的宫殿,跑到黄河的南边,想将皇位留给尧的儿子。 可是,谁也不把尧的儿子当天子,大臣们都跑到舜的地方来,百姓们也喂歌颂扬舜的功绩,各国诸侯也来向舜朝觐。舜在群臣百姓的拥戴下,只好正式登上了皇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