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运六气壬寅年疾病,2023年的五运六气分析

五运六气是如何为中医学提供疾病参考的?

本 期 导 读: 每年气候、季节变化,会导致哪些疾病多发?

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上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测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大致情况

1、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一般情况的推测

从五运来说, 木为初运, 初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大寒节开始至春分节后,相当于每年的春季。

由于木在天为风,在人为肝,因此每年春季在 气候变化上便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中便以肝气变化较大、肝病较多为其特点。

火为二运 ,二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清明节至芒种节后,相当于每年的夏季,由于火在天为热,在人为心,因此每年夏季在气候变化上,便以 逐渐转热 ,在 人体也以心气转旺、心病较多为其特点。

土为三运, 三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芒种后至处暑节后,相当每年的夏秋之间,由于土在天为湿,在人为脾,因此每年夏秋之间在气候变化上便以 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在人体中,也以脾气较旺、肠胃疾病较多为其特点。

金为四运, 四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处暑后至立冬节后,相当于每年的秋季,由于金在天为燥,在人为肺,因此每年的秋季,在气候变化上便以 较为干燥 ,在人体中也以 肺气较旺、呼吸道疾病较多为其特点。

水为五运, 五运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立冬节后至大寒节前,相当于每年的冬季,由于水在天为寒,在人为肾,因此每年的冬季在气候变化上也以 比较寒冷 ,在人体也以 肾气较旺、骨节方面疾病较多、容易感冒为其特点。

从六气上来说,基本上与五运相似,主气的 初之气为厥阴风木, 时间包括大寒至惊蛰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初春,其一般气候变化也以多风,疾病流行也多以肝病为其特点。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 时间包括春分至立夏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其一般气候变化,也以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也以心病较多为其特点。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 ,时间包括小满至小暑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夏季,其一般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也以天气甚热、心病暑病较多为其特点。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 时间包括大暑至白露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其一般气候变化,也以湿气较重,发病情况也以脾胃病较多为其特点。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 时间包括秋分至立冬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秋冬之间,其一般气候变化,亦以燥气较重,发病情况也以肺病较多为其特点。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 时间包括小雪至小寒四个节气,相当于每年的严冬,其一般气候变化也以严寒,发病情况也以关节疾病较多、容易感冒为其特点。

所以,每年气候一般变化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每年一般的发病情况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五季轮转,周而复始,各年情况大致相同。

2、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特殊情况的推测

各个年分有时也有它的特殊变化和表现,比如说,夏热冬寒,这是一般情况,任何一个年份都是夏热冬寒,绝对不可能变成冬热夏寒,但在夏热冬寒的这个大前提下,各个年份也并不是绝对相同的,往往可以出现相对的差异。

比如说:夏天都很热,但这年夏季的热就可能比那年夏季的热重些或者是轻些;冬天都很冷,但这个冬季的冷就可能比那个冬季的冷重些或者是轻些;春天都主风,但这年风的变化比那年风的变化有大小不同;长夏都主湿,但今年湿的变化和去年湿的变化也可能有轻重各异;秋季本来主燥,但这年秋季却表现出了湿的变化;春天本来主风,但那年春季却同时表现出了燥的变化。

疾病的流行也是一样,春天本来多肝病,但这年的春天吐泻病却很多;秋天本来多肺病,但那年的秋天心病反而多发。诸如此类,如果与一般情况相对来说,那都是属于反常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殊情况。

各年自然气候和疾病流行的特殊情况,古人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根据各年值年大运和各年值年的客气变化规律加以推测 (这里相对不好理解,下期可单独分解)。

二、为预防疾病及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每年气候和疾病流行的情况都可以推测,那么在预防疾病及临床诊断治疗方面,当然也就可以以之作为重要的参考。

在预防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各年气候和疾病的大致情况,从面作出各种预防措施。

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的气候和疾病的变化及流行情况来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分析。

比如说:在庚子年对于疾病所属的脏腑方面,应多考虑心、肺、肝,在证侯性质方面,应多考虑热和燥;在辛丑年对于疾病所属的赃腑,我们便应多考虑肾、脾、肝,在证候性质方面,应多考虑寒和湿,其余类推。

其它如运气中所谈的各种内容,如太过、不及、平气、天符、岁会……等等,都无一不与预防、诊断、治疗密切相关。

以上仍不理解,没关系,可以报名答摩的2023壬寅年《五运六气看 健康 ,通调虚实身无恙》课程,范英志老师将化繁为简,讲解壬寅年气候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多发病及对应的调理方案。

五运六气预测新冠何时结束

五运六气预测新冠何时结束有关内容如下:

自2023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出现,至今已经快要三年了。老话说的“大疫不过三年”在现代社会真的适用吗?

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创新》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在文章中它给出的预测结论是:新冠大流行将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根据其预测,到2023年11月新冠大流行结束时,全球确诊病例总数将至少达到7.5亿人。研究团队也指出,尽管预测结果显示,大流行将于2023年11月结束,但这是基于当前大流行发展情况作出的预测。

我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新冠疫情将于今年年底时结束。

2023年为壬寅年,大运为木运太过,司天为少阳相火,在泉为厥阴风木,整体来看,全年木火偏旺。木旺则侮金,火旺则乘金,都容易造成金弱。而新冠病毒侵袭的主要是肺。肺属金。显然,在肺金偏弱的2023年里,很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的侵袭。

从秋分节气开始进入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当令,客气变为太阳寒水。有客气为寒水,会缓解湿热疫毒的热性;燥金会缓解湿热疫毒的湿性。显然,新冠病毒会在这段时间毒性减弱,进入一定的缓解期。推算来看,这段时间感染者的死亡率会持续下降。

从小雪节气开始进入六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木主升发,会影响寒水的闭藏,这会造成今年的冬天成为一个暖冬。而暖冬最容易化生温疫。事实上新冠疫情之所以在2023年底及2023年初爆发,其根本原因亦在于暖冬。

2023年为己亥年,六之气的客气为少阳相火。客气相火叠加于主气寒水,造成暖冬,暖冬则阳气不能闭藏,造成阳根下拔,虚火上浮,天之虚叠加于人之虚,更兼天地之间湿浊弥漫,这是疫情产生的根本原因。

《内经》也已经明显告诉我们:“己亥之纪也,……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在2023年的六之气的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暖冬会造成人的阳根下拔;另一方面己亥年整年都处于木火升浮的状态,容易让人阳根下拔。二者叠加,即会导致人的体质会下降,促成人之虚。

风木主动,与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性质相应。当下所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是偏于风性的,虽然毒性减弱,但其传染性甚强。借客气风木之势,疫毒会更方便发挥其传染性。当前的变异株可理解为风与湿的结合体。风则易于传染,湿则伤脾。由此说,六之气可能疫情还会持续不停。

进入2023年,为癸卯年,大运为火运不及,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整个年份以燥热为主。燥则胜湿,要消除新冠病毒所带的湿毒,从而让新冠病毒失去核心毒性。换句话说,在燥金的影响下,新冠疫情会趋于消失。

再者,按大运来看,火运不及则金旺、水旺。由此说,本年度肺肾旺盛,肺旺不受新冠病毒之侵袭,自然不容易患病。

按时间来看,要到2023年1月20日,这天为大寒,天地之间开始进入癸卯年的初之气,意味着新冠疫情要结束了。

壬寅年五运六气

丁壬合化木,壬九为阳:木运太过 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主客气: 初之气  大寒-春分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二之气  春分-小满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三之气  小满-大暑  少阳相火    少阳相火 四之气  大暑-秋分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五之气  秋分-小雪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六之气  小雪-大寒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易经预测2023壬寅年,2023壬寅年乙山辛向择日

提起预测2023壬寅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3壬寅年乙山辛向择日,另外,还有人想问2023年壬寅年喜水木的好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3年五运六气预测年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壬寅年乙山辛向择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以前是什么运

2023年壬寅年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的基础要点五运的「符号」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六气的「符号」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古人以天干和地支为推算的基础:五运是由天干配合五行合化而来,甲己合化土运,乙庚合化金运,丙辛合化水运,丁壬合化木运,戊癸合化火运,统称五运;它是以阳干代表某种五行太过、阴干代表某种五行不及,来说明每年的气候变化。这里必须明确一点:五运的「木火土金水」与天干本身的五行属性,是不同的概念,一定不要混淆,比如:甲,五行属木,己,五行属土,但是五运中,甲己合化土运。(详情见下图)六气,同样的逻辑,十二地支相配,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得出六气。再通过仰观俯察、取象比类,更迭演绎出的一套自然现象和气候的学问,这就是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预测新冠何时结束

五运六气预测新冠何时结束有关内容如下:

自2023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出现,至今已经快要三年了。老话说的“大疫不过三年”在现代社会真的适用吗?

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创新》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在文章中它给出的预测结论是:新冠大流行将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根据其预测,到2023年11月新冠大流行结束时,全球确诊病例总数将至少达到7.5亿人。研究团队也指出,尽管预测结果显示,大流行将于2023年11月结束,但这是基于当前大流行发展情况作出的预测。

我从五运六气来分析,新冠疫情将于今年年底时结束。

2023年为壬寅年,大运为木运太过,司天为少阳相火,在泉为厥阴风木,整体来看,全年木火偏旺。木旺则侮金,火旺则乘金,都容易造成金弱。而新冠病毒侵袭的主要是肺。肺属金。显然,在肺金偏弱的2023年里,很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的侵袭。

从秋分节气开始进入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当令,客气变为太阳寒水。有客气为寒水,会缓解湿热疫毒的热性;燥金会缓解湿热疫毒的湿性。显然,新冠病毒会在这段时间毒性减弱,进入一定的缓解期。推算来看,这段时间感染者的死亡率会持续下降。

从小雪节气开始进入六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木主升发,会影响寒水的闭藏,这会造成今年的冬天成为一个暖冬。而暖冬最容易化生温疫。事实上新冠疫情之所以在2023年底及2023年初爆发,其根本原因亦在于暖冬。

2023年为己亥年,六之气的客气为少阳相火。客气相火叠加于主气寒水,造成暖冬,暖冬则阳气不能闭藏,造成阳根下拔,虚火上浮,天之虚叠加于人之虚,更兼天地之间湿浊弥漫,这是疫情产生的根本原因。

《内经》也已经明显告诉我们:“己亥之纪也,……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在2023年的六之气的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暖冬会造成人的阳根下拔;另一方面己亥年整年都处于木火升浮的状态,容易让人阳根下拔。二者叠加,即会导致人的体质会下降,促成人之虚。

风木主动,与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性质相应。当下所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是偏于风性的,虽然毒性减弱,但其传染性甚强。借客气风木之势,疫毒会更方便发挥其传染性。当前的变异株可理解为风与湿的结合体。风则易于传染,湿则伤脾。由此说,六之气可能疫情还会持续不停。

进入2023年,为癸卯年,大运为火运不及,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整个年份以燥热为主。燥则胜湿,要消除新冠病毒所带的湿毒,从而让新冠病毒失去核心毒性。换句话说,在燥金的影响下,新冠疫情会趋于消失。

再者,按大运来看,火运不及则金旺、水旺。由此说,本年度肺肾旺盛,肺旺不受新冠病毒之侵袭,自然不容易患病。

按时间来看,要到2023年1月20日,这天为大寒,天地之间开始进入癸卯年的初之气,意味着新冠疫情要结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