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支干与十二生肖的换算,天干地支跟生肖的关系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生肖的由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参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一一对应关系,还有如何计算是什么年份?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0天干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2地支以地支来代之生肖:子(鼠) 丑(牛) 寅(虎) 卯 (兔)辰(龙) 巳 (蛇)午(马) 未(羊) 申 (猴)酉(鸡) 戌(狗) 亥(猪)依次对应。 天干地支纪年: 1 ~10 甲子 乙丑 础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 要是到是什么年,可以看纪年法俩字后面的地支是什么字,如是“子”便是鼠年 以此类推。 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 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础(guǐ) ;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生肖表属性代号
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 十二生肖,天干地支源于我国古代,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认识。然而我国文坛郭沫若并不是这么认为,他认为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是起源于古巴比伦。 十二生肖动物 一、天干地支是什么? 大家都听说过生辰八字,说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年份、月份、日期及时辰,可是生辰八字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说起来,这就牵涉到天干地支了。 简化后的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嗯,路人甲、炮灰乙就是这样来的~~~),表示天(天气)的五行性质“风气、火气、湿气、燥气、寒气”;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地运五气规律,也对应12种动物的生长习性。此外,两者的意义也 于树木,见一树长而知天地运转规律,故而称之为干支(树干和枝条),用于标识时间,称为“干支纪年法”。 干支与生命 二、十二生肖和地支关系 人们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为了方便记忆,后来将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对应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十二生肖。一天的开始气始消,阳气初生的时刻,这刚好是人熟睡,老鼠开始活动的时间,十二生肖就是按照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排序的。比如老鼠是夜深人静的十一点(子)左右开始出没,老虎是凌晨三点至五点(寅)虎啸森林,下午一点至三点(未)则是放羊的好时光。 虎啸森林 “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按一定规律组合(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注意不阳配),从甲子年开始,到癸亥年结束,一共六十年。然后又从头开始,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每年干支里面的支对应哪种生肖,当年的属性就是什么动物,如2023 年是庚子年,属性就是鼠。 和十二生肖 三、十二生肖的起源 很多国人以为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为我国独有,其实不是的。除了我国,日本、泰国、越南、、等亚洲都有,古巴比伦、埃及、希腊,甚至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十二生肖,只是具体动物上和我国有所不同,比如把老虎换成了狮子,鸡变成金翅鸟。 金翅鸟 十二生肖的起源,学术上一直有争论。比如和中国,都认为十二生肖是起源于自己,并且各自有自己的记录,比如早期神话《阿婆缚纱》就记载了十二生肖是神的坐骑,而我国比较完整的记载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物势》。十二生肖是起源于中国还是,国学南怀瑾就认为十二生肖是从东汉时期,随天文观念传过来的。 南怀瑾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不少文献也记载了十二生肖是 外国,如: 1、在郭沫若的《释支干》中:“支干之称,东汉以前无有也。古人称十干为十日,称十二支为十二辰。” 郭沫若题字 ——意思是说天干地支的纪年,东汉之前是没有的,后来从外国传入才有的。当然,郭沫若认为十二生肖最初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也列举了很多考证),在7000~8000年前(古巴比伦文明早于中华文明,这点确实要承认),古巴比伦就已经有了十二官的说法。 巴比伦墙上的猛虎 2、《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黠戛斯国”也就是现代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唐朝时属我国西部地区),他们是以十二种动物计算年份。 3、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写到道:“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也是认为中原地区民众和西北少数融合后,以动物纪年便逐渐在我国流传。 动物与干支 当然,十二生肖纪年法形成学术上的主流说法是我国古代各间经济文化及生活和融合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也承认了并不是起源于我国(可参考高中历史)。 四、文化发扬及承传 由于古代民众朴素的世界观,很多知识都是直接从日月运行,万物生长中总结规律,所以各大文明古国法有类似也就不足以为奇。这里插句外话,这些简单的规律总结,时至太空已经可以种菜的今日,还有很多现代人信以为典,奉为,穷其究竟,一律“不可泄漏”、“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为由,再无进展。 空间 上种的菜 回归正题,十二生肖起源于哪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哪个或将其发扬光大,并承传下来,这或许更为关键。 我国在和各国及少数中,不断吸收并融合我国自身传统文化,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比如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融合,并且结合我国乾坤、五行八卦思想,象形文字,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国学文化,影响深广,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艺术象形文字 或许不少 友并不接受十二生肖 于国外的说法(其实我也怀疑),并能找到很多论据。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思想、辩证的来看待问题。无论是别人创造的,还是自己创造的,如同现代科技的发展,能为自己所用的才是正道,“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上就是与十二生肖的代号和属性相关内容,是关于生肖的分享。看完生肖表属性代号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生肖为什么十二年为一轮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
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即常说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起源之说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
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
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
卯,兔也,盗者大面头。
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
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
……未,马也,盗者长须耳。
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
《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
……午,马也。
子,鼠刀。
酉,鸡也。
卯,兔也。
……亥,豕也。
未,羊也。
丑,牛也。
……巳,蛇也。
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
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
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
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
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
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
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
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
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参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
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
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
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
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
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
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巳”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
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
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
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生肖的意义
第一组是老鼠和牛 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
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
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
这两者一定要结合。
这是祖先对我们第一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 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
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
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
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防在第二位置上。
我看者这些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勇敢的一面。
第三组是龙和蛇 龙代表猛,蛇代表柔韧。
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接下来是马和羊 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
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
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
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再接下来是猴子和鸡 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
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
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获。
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有能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 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
如果一个人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
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
无论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
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
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
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
’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
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
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
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
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
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
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
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
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十二生肖的排列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
鼠,耗虫也。
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
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
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
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
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
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
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
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十二生肖的排列还与代表十二生肖动物的足趾数的单与双有关。
在数字1-12中,单为阳,双为阴,依次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鼠为5趾为阳,牛为4趾为阴,余类推(蛇为百足之虫为阴)。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但是,在十二生肖中,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独占鳌头,领袖群伦呢?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召集众生肖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羊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 结果一马当先占了首位,本来冠军非它莫属,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看准时机,悄悄跃上牛背,站在牛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大哥就只有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
当然,这只是传说,近年来,流行另一种较合理可信的说法,我们知道,动物的足趾有单双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数目前后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独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时,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鼠足因为奇偶同体,无法安排,所以因异得福名列前茅。
接下来是牛,足有四趾,属偶数,虎足有五趾,属奇数,免足有四趾,偶数,龙足有五趾, 奇数,蛇呢,因为无足无趾,实同偶数,马足有一趾,奇数,羊足有四趾,偶数,猴足有五趾,奇数,鸡足有四趾,偶数,狗足有五趾,奇数,猪足有四趾,偶数。
这种按足趾奇偶数来分的说法,终于为鼠老弟伸张了正义,洗刷了蒙受多年的“占位”之冤,使鼠能扬眉吐气,来年再展风采。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
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
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
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
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
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
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