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传是什么,易经的象传是谁写的
象传是什么
01 乾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象〕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02 坤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象〕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03 屯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大象〕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04 蒙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大象〕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节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05 需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大象〕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06 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大象〕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07 师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大象〕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08 比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大象〕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09 小畜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大象〕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10 履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大象〕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11 泰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大象〕 初九,拔茅茹,以其�,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12 否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大象〕 初六,拔茅茹,以其�,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13 同人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大象〕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14 大有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象〕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晢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15 谦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大象〕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16 豫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大象〕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17 随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大象〕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18 蛊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大象〕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19 临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大象〕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20 观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大象〕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21 噬嗑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大象〕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22 贲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大象〕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23 剥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大象〕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24 复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大象〕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25 无妄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大象〕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26 大畜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象〕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27 颐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大象〕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28 大过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象〕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29 坎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大象〕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30 离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大象〕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周易》中的“四象”,究竟是指什么?
四象是像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指的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在28星宿当中四象也被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称为四神,四灵。但在《周易》当中,四象主要指的是水,木,金,火,土是介于四象当中的一种状态,因为四象也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四象,太阳象征火,太阴象征水,少阳象征木,少阴象征金。同时四象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太阳指的是夏至,太阴指的是冬至,少阳指的是春分,少阴指的是秋分。四象在周易当中也承担着4个特别重要的数字,分别是6,7,8,9。这4个数字,太阴代表着6,少阳代表7,少阴代表8,太阳代表9。
四象的演变
在周易当中的八卦形成说到太阳生两仪就是阴和阳,其中春天从冬天而来带有阴气,但是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变化趋势,阳气不断的上涨,阴气开始消退,在春天之后就是夏天,在阳上加阳就是太阳。夏天又从春天而来,阳气不断上升,但是在秋天之后,阳上加上一阴,就为少阳,代表着秋天。冬天又从秋天而来,阴气不断的上涨,阳气开始消退,到冬日的时候,阴气为主要阳气为次要就被称为太阴。所以这一年四季的变化不仅仅是四象的一种代表,而是一切生物生命周期的阴阳变化。
《周易》
周易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代表着深刻的知识,在古代也赋予了周易极为深刻的意义。古代掌握周易的人会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等来进行预测。周易预算的每一卦其实都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其实并不只是对于某一件事情,而是对应的一类事情告诉大家到底应该怎么做,由此件事推演到另一件事情,以一件事推测出万物。
最后周易涉及到生活,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非常具有独特思维的一部的史书。
周易当中的《象传》和《彖传》是什么?
就是六十四卦中,每卦及每爻下面对应的象曰和彖曰。都是对卦的解释。《周易》中提到的“四象”,究竟是指什么?
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可以引申文为四时、四方与四国等。太极生完两仪后,在两仪上面各加一条阴爻、一条阳爻,就产生了四象。四象指的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这四象,太阳由叫做老阳,太阴又叫做老阴太阳是指阳气达到顶峰,阴气开始蕴含的时候;太阴是阴气达到顶峰,阳气开始蕴含的时候;少阳是阳气逐渐增多所达到的一种中间状态,少阴则是阴气逐渐增多而达到的中间状态。四象又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太阳就是夏至,太阴指的是冬至,少阳指的是春分,少阴指的是秋分。我们传统的历法将每个月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以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为分界点。朔月一般指农历初一,上弦月指农历初七或初八,望月则是指农历十五,下弦月则指农历二十二或者二十三。具体来说,朔月就是太阴,上弦月是少阳,望月是太阳,下弦月是少阴。春夏秋冬作为四象,又称为四时,在《易经》及其有关著作中最为常见,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说:“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他认为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则说:“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唯云四象也。”他说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问火。所以:“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震木为春,离火为夏,兑金为秋,坎水为冬。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望、朔、上弦、下弦;子午、卯、酉;东、南、西、北;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也经常被称为四象。《周易》中,《彖传》和《象传》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回答的尽量易懂点...
《周易》中,《彖传》和《象传》二者的联系是:与《象》﹑都是《易》十翼之一,都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周易》中,《彖传》和《象传》区别为:思维取向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思维取向不同
1、《彖传》:《彖传》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
2、《象传》:《象传》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二、侧重点不同
1、《彖传》:侧重于要求人法天地的客观规律。
2、《象传》:侧重于要求人法天地的道德属性。
扩展资料:
在《象传》、《文言传》,作者实际上是把人类自身的情感、意志和道德准则赋予了自然的天、地、万物,再反转过来,用这种天地之道来为它提出的人道作自然哲学的论证。
《象传》、《文言传》从天地之道到人道的思想,从形式上看,不过是一种循环论证,表面上是从天地之道到人道,实际上是用人道淹没了天地之道。但从内容上看,《象传》、《文言传》所论述的人道原则却是极有价值的,它是对先秦儒家学派、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彖传
百度百科——象传
象传·乾·《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象传·乾 《周易》
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注释〕 对乾卦的卦辞、爻辞的解释,见本书《乾卦》。阳在下:指由下往上数的第一根阳爻。反复道:往来、进退、举动都合乎道。进:前进,进取。造:兴起,作为。盈:满,自满,骄傲。不可为首:群雄蜂起,不可自封为首领。
(施忠连)
〔鉴赏〕 《象传》又称《象辞》,简称《象》,解释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大约形成于战国后期,最晚不迟于西汉前期。《象传》一般总是以简明扼要的字句指出每一卦的卦义,这部分文字被称为“大象”,而对每一爻的解释则称为“小象”。《象传》对卦、爻辞的解释不拘一格,有些是根据卦象、爻象、爻位来解说《易经》,有些是注释字义,还有的是阐发经文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象传》主要从学和伦理学上规定每一卦的意义,儒家的思想观念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乾卦的《象传》对乾卦的卦义和《彖辞》的思想作出了非常精辟的概括,一语道明了天道和奉行天道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它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天行”就文字而言既可注为天体的运行,也可解为“天道”,然而从哲学上看,《象传》讲天体运行也是说天道。这里的“健”字即“刚健”之意,从字面上说表示天体以巨大的动能运行不已,而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它有自主运动、运行不息、生机洋溢、活力无限的含义。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熊十力曾把刚健解说为宇宙本体的开发无穷、升进不已、向上的势用,从而赋予这个范畴以本体论意义。刚健为《周易》之魂,崇尚阳刚精神是《周易》自始至终的基调,在《彖传》和《象传》解读六十四卦时,凡是卦、爻辞吉利的,或虽有险象但最终无灾的,它们都以该卦有阳刚之象来说明。可以说整本《周易》是刚健观念的展开,是刚健精神的颂歌。由于崇尚刚健观念,儒家思想萌发勃勃生机,儒家人格在保持温和谦让的君子风度的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精神活力和进取精神。
在《周易》中天人是合一的,因此《象传》认为人的精神、品质和行为应与天道相一致,刚健的天德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自强不息。所谓自强不息就是说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不依赖于外部的条件,也不屈服于险恶的环境或局势,自我进德修业,奋斗不止。君子身处富贵,心怀忧患;愈是穷困,其志愈坚。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自己的努力,总要有所作为。《象传》以“自强不息”四字来总结乾卦的意义非常贴切而又传神,因为乾卦龙的隐喻所刻画的理想人格在各种情况下所表现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小象”的断语对此做了非常清楚的说明。
《象传》对“初九”的“潜龙勿用”的解释是“阳在下也”,这是从“初九”即第一根阳爻处于最下的爻位来说爻辞,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象传》不是以“勿用”两字来警告人们不要有所作为,而是提醒人们“阳”处于最下面的位置。而“阳”是代表能动的、自主的、决定的、刚强的、向上的因素或力量。因此,这句爻辞实际上点明了这样的意思:当胸有大志的君子不受任用、身处山野之地或困厄之境之时,虽然一时不能轻举妄动,但是他们内具强大的精神生命力,终将有所作为。对于“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的爻辞,“小象”分别解释说:“德施普也”,“反复道也”,都指明了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能够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始终自励自勉、孜孜不倦、勤勉努力。“九四:或跃在渊”表明君子遇到复杂的情势,地位未定,可上可下,其一“或”字更突出了这种可进可退的情势。但是《象传》明确指出惟有“进”才“无咎”,强调前进、进取、进步才是避免灾难的正确途径。“九五:飞龙在天”的爻辞本是对连续第五根阳爻所处爻位的形容,可是以《象传》的视角来看,这正是昭示君子在大好形势下当大显身手,奋力成就非凡的功业。与此同时,在解说“上九”和“用九”爻辞时,《象传》又提醒君子在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品质,从而使自己的能动精神不至于因为胜利而松懈、削弱、丧失。
由上可见,乾卦《象传》虽然文字十分简略,但把自强不息的精神阐发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人的自觉性和主体精神,这对于发展儒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