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云笈七签的数据有吗,云笈七签为什么被称为小道藏
道教历史 | 55被誉为 “ 小道藏 ”之“ 云笈七签 ” 的编撰者是谁?
张君房,字尹方,公元 962-1030 年,岳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代著名道士,道学理论家。 据宋史记述,真宗皇帝崇奉道教,并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尤为重视。他发现道教早期的经典著作,有的年久失修已遭破损;有的珍贵资料被盗窃或流失民间。遂下令重新修订经藏(zàng),进一步扩充内容。为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真宗皇帝特下诏把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道书发送到浙江杭州,命王钦若统领这一工程。 由于张君房文辞华美、理论深厚,在道教界威望高、德行重,遂被这一次的修藏选定为“著作佐郎”具体负责主持这一工作。张君房接受了帝命之后,遂在各地又精挑细选了十余位道士,并结合苏州、越州、台州等地的旧《道藏》(为唐时编修),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修订、收集和整理,终于编成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藏”的《大宋天宫宝藏》,全藏为 4565 卷。其内容广博,涉及到了宋以前的道教各种经典,符图及、哲学、科技、外丹、内丹、医药、音乐、书画、农业、天文、地理……。 《大宋天宫宝藏》的修成,标志着民族文化体系的延续和继承。但由于卷帙浩繁,常人难以遍读和取阅。张君房遂又在此基础上,撮其精要万余条,编辑成一部《云笈七签》共 122卷。由于《云笈七签》为《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缩影,故被称为“小道藏”。 张君房自称“《云笈七签》,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更赞其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
云笈七签的影响
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云笈七签的流派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编者上清派思想倾向的特征。此外,收录唐代以前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在现存《道藏》中的《云笈七签》中,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可以看出“赵玄朗”信仰的出现与逐渐形成有宋一代的祖宗信仰。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此传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由王钦若编成,颁至全宋境内。翊圣,太宗时封为“翊圣将军”,真宗时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徽宗时义加封为“翊圣应感储庆保德真君”。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云笈七箓》传记类编辑其主要是为了突出上清派所信奉的谱系与元始天尊信仰的地位,并剔除了虚皇五老等信仰。为了在宋朝继续提升老子教主地位以及黄帝、赵玄朗、虚皇五老、五老君等信仰强势崛起的氛围中保存大大下滑的元始天尊信仰做出努力。而《云笈七箓》的保存也为至元毁藏焚毁以老子信仰为主的道教经典著作后占领了毁藏后老子信仰大大缺失的巨大空白,为元始天尊信仰成为明清道教主流信仰打下了基础。这与同为类书,以灵宝派为正统,收载灵宝派道书的《大道通玄要》截然不同。道教历史 | 55被誉为 “ 小道藏 ”之“ 云笈七签 ” 的编撰者是谁?
张君房,字尹方,公元 962-1030 年,岳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代著名道士,道学理论家。 据宋史记述,真宗皇帝崇奉道教,并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尤为重视。他发现道教早期的经典著作,有的年久失修已遭破损;有的珍贵资料被盗窃或流失民间。遂下令重新修订经藏(zàng),进一步扩充内容。为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真宗皇帝特下诏把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道书发送到浙江杭州,命王钦若统领这一工程。 由于张君房文辞华美、理论深厚,在道教界威望高、德行重,遂被这一次的修藏选定为“著作佐郎”具体负责主持这一工作。张君房接受了帝命之后,遂在各地又精挑细选了十余位道士,并结合苏州、越州、台州等地的旧《道藏》(为唐时编修),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修订、收集和整理,终于编成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藏”的《大宋天宫宝藏》,全藏为 4565 卷。其内容广博,涉及到了宋以前的道教各种经典,符图及、哲学、科技、外丹、内丹、医药、音乐、书画、农业、天文、地理……。 《大宋天宫宝藏》的修成,标志着民族文化体系的延续和继承。但由于卷帙浩繁,常人难以遍读和取阅。张君房遂又在此基础上,撮其精要万余条,编辑成一部《云笈七签》共 122卷。由于《云笈七签》为《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缩影,故被称为“小道藏”。 张君房自称“《云笈七签》,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更赞其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云笈七签的影响
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道藏与云笈七签的关系
《云笈七签》是道教类书。宋真宗景德进士张君房总编。大中祥符五年(1012),张任著作佐郎,奉命主持校正秘阁道书及苏州、越州、台州旧存道藏。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已亡佚);又撮其精要万余条,辑成本书122卷。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称七部。故该书《自序》有“掇云笈七部之英”以成书之语,因名《云笈七签》。其内容为有关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及赞颂诗歌、神仙传记等。大都摘录原文,分类汇集,不加论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它不仅包括了北宋以前道藏的主要内容,而且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但两者卷次和文字略异。书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作提纲挈领之阐述,是部概论性的道教著作,书内还收录了汉魏六朝至北宋初的大量道书,叙述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派修真方法尤为详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前期道教的发展脉胳和基本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