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指的是什么意思,易经的三种含义
什么是《易经》
易经一般指 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易经》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易经》。《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什么是易经?
在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叫做《易经》,通过学习这部经典,培养了无数的人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才,这本书的起源非常的不简单,有两句话,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作;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 孔子在编订经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贡献,孔子见到《诗经》的时候,《诗经》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说我们的后人想把三千首诗经学完,那个难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笔一挥,现在《诗经》还有多少首?对,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觉得,哎呦,这个《春秋》不行,我必须重新写一部《春秋》。他看到《尚书》,看到《礼记》,他都觉得有问题,进行修改。唯独当他看到《易经》,他有没有进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个字都没改,而且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她去解释她,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不是孔子,我们到现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读不懂《易经》了。 《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注释,第一句叫做“群经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过所有其他的经典;也指其源头的作用,中国所有的经典,可以说,起源都是《易经》;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国文化,儒释道医,每一个文化派别,它的源头都在《易经》。比如说中医,大家知道中医讲阴阳,讲辩证施治,阴阳的概念就来自于《易经》,七日来复也出自《易经》,中医开药一般都是开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宝藏”。我们会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慧的方面。 《易经》的起源非常不简单,在中国所有的经典中,有一个现象,一部经典,凡是由圣人写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须是由圣人写的才能叫做经。我们知道《道德经》很好,对不对,是老子写的,老子就是圣人,所以《道德经》非常有能量,由一个圣人写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么由很多位圣人共同写的经典会会怎么样呢?我们有一句话,“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个真经指的就是《易经》,读《易经》要比读其他一万本杂书都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易经》给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说药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说的话,一个人不懂《易经》不能当宰相,不能当统帅,这些话可以换个角度,“不知易不可言军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医生有几个读过《易经》、读过《黄帝内经》的?很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读过《易经》的,学过“蒙卦”的?很少,同样也很少。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房地产,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们怎样才能推翻这三座大山?所以听到今天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一会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轻松地解决这三座大山的问题。这是从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易经》不知成就了多少优秀的、杰出的人才。现在我们来看看《易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易经》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些,让大家体会《易经》的应用之妙。《易经》最简单的思维叫做阴阳思维,《易经》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阴阳。大家不要小看这阴阳两个字,非常有用,比如说阴阳就是白天跟黑夜,大家说,每天,是不是白天完了就是晚上?黑夜完了以后呢?就是白天,这就是昼夜更替,就是阴阳,对不对?那自然界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人身上,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大家思考一下,当你工作很难开展,领导也不重视你,群众也不理解你的时候,大家想想这是在黑夜还是在白天?如果是黑夜,那么黑夜之后是什么?一定会有白天,这就是自然规律,对不对?但是我们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会想不通,他认为我的黑夜到了,永远都是黑夜了,所以他会选择一个高楼,跟这个世界拜拜。这种人天天都有啊,天天都有这样的人,他不知道原来黑夜之后还是有白天的,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永远都是黑夜,因为他没有这个昼夜更替的概念,没有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会转换的。所以即便我们知道这一点点概念,现在每年的的几十万上百万人,只要听过我们的课,知道了这个昼夜更替的概念,我相信率最少会降低一半。(热烈的掌声) 我们也看到,在座的有男的,有女的,对不对?男人是刚,女人是柔,对不对?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什么,说明刚柔的关系,叫以柔……刚。(底下很多人回答“以柔克刚”)如果没有听过我的课,大家克就克了,听完我的课之后,我希望在大家的脑海里,能把“以柔克刚”这个词永远的忘掉。因为《易经》的观点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相伴的,刚柔是相济的,所以说明刚柔关系的这句成语,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柔济刚”。我们女同志比较细心,男同志就比较粗心,这正是你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之处,所以你不要老是说你的爱人:“你怎么这么粗心,怎么就不能跟我一样细心?”因为他就是这个特性。我们男同志比较勇猛刚强,力气大,勇敢,所以家里半夜如果有人敲门,不知道是不是小偷,不知道是不是坏人,这个时候男同志要勇敢地去开门,你不要躲在床上,吓得要命,说:“老婆,赶紧去开门,我害怕!”(场下观众大笑)刚柔是要相济的,是互相弥补的。抬东西很重,一般都是男人抬,对不对,男同志要主动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这个刚柔相济对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满世界的人都不懂刚柔相济,只知道以柔克刚。(全场笑声和掌声)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刚柔相济的道理,家庭就会变得更加温馨,要和谐很多。老公很晚回来,你应该关心他,“老公,是不是工作很累啊,我倒杯水给你喝,我帮你打洗脚水,好不好?”是不是?你要去帮助他,你不要乱想,“哼,这么晚回来,是不是又跟哪个小蜜去哪里了?”(场下大笑)这就是克的思维,老是去想坏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人基本上是这样,这就是刚柔之用。 这种应用还有很多,有动静之用,有大小之用,有善恶之用,因为时间不允许,不能一一的去讲,但是大家听一听就会感觉到这种阴阳思维的作用,对我们就是很有帮助,而《易经》不仅仅是阴阳思维,他的思想是八面的,叫八卦思维,一个人如果有八卦思维,应该说是很有智慧的。我们下棋的人知道,假设你下棋能够看到三步到五步,大家想想,他下棋是很厉害的,对不对?如果能提前看八步,可能南宁市的冠军都是你了,我们很少人能够看到那么多步的。我们每一个人,代表的都是八个方面。我自己是一个面,我的敌手是一个面,我有妻子是我的一个侧面,我有孩子是另一个侧面,还有我的朋友是一个侧面,所以对于每一个人,首先你的正方就代表四个方面,你的反方同样有四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方面解决不了,可以找其他方面来解决。这个八卦思维的思想我们好人经常不会用,但是坏人很会用。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有个坏人去行贿,找到,不理他,他会找谁,他会找太太,太太又不理他,他马上会找谁,找的孩子,找的朋友。这个方面坏人很会用,但是我们好人可能反而不行,要解决问题,找,不同意,完了,走不下去了,这就是不懂运用,不会灵活运用。我希望好人能够更加会运用这个八卦思维,坏人最好不会用。这个八卦思维很有用,我为什么知道毛主席很懂《易经》呢?毛主席有一首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这个八是很有意思的,懂得三八,很了不起,我们的累积法也是三八,三大纲领,八项原则。毛主席编的这首歌,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的就是三八原理。我们以后在别的地方看到有三八的,要小心,这个人肯定是懂《易经》的,你不懂的话要好好跟人家学习。更多内容访问空间。什么是易经?
潘守宇先生在中国首届象数理占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 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为了使您的事业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占卜、讲天干地支。易经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也是一本辩证法哲学书,它阐述了天地的世间万象。原本有《周易》、《归藏》、《连山》三部易书,但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归藏》和《连山》都已经失传。
扩展资料:很多人以为《易经》是《周易》,《周易》是《易经》,其实不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易经》和《周易》是从属关系,《周易》是《易经》里“三易“的其中一部。《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之称。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易经什么是易学,《易经》是什么?
《易》:是《易经》的简称。多指根据万事万物的变化过程,提炼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易》是一种宇宙中相对性因果循环。易是指易经里“易”的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易经》基于河图洛书,历经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释)而成书。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谈》中,阐述《易经》有可能存在200万年以上《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易”字由日月组成,上面是“日”代表阳,下面的“勿”是月的变异代表阴,合在一起指阴阳更替。简介《周易》是中国最早的卜筮专著。它以特殊的体系和表达方式,为中国术数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周易》产生的年代,过去许多学者一致认为是在商末周初, 由于商末周初时的卦有数字卦和画卦两种, 基本上可以确定《周易》诞生的年代,最早只能在周昭王之后,或西周中晚期,而绝不可能是在商末。《周易》记载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数字卦及画卦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有两个:“—”和“--”,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带有繇辞的卜筮书。现在通行的周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易经,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第二部分称为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个题目十篇文章。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一是现通行本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