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的原理,阴阳五行的概念

阴阳五行基本规律(治病的原理)

顿森居士:风邪太过,则发生痉挛; 热邪太过,则发生红肿; 燥气太过,则发生干枯; 寒气太过,则发生浮肿; 湿气太过,则发生濡泻。春夏秋冬,产生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变化,从而产生了风、暑、湿、燥、寒的气候。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矩。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只气化生五种情志活动:怒、喜、忧、悲、恐。 大怒伤阴,大喜损阳。冬季受寒,春天易生温病; 春天受风气伤害,夏季则易腹泻; 夏季受了暑气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 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东方对应春季,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滋养肝气,肝气滋养筋,筋柔和则养心。 在天空为风气,在地面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变化为怒。怒气伤肝,悲能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吃多了酸味能够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南方对应夏季,阳气盛也生热,热生火,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够滋养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足则生脾,心关键于舌。 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病变表现为忧,在七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为喜。喜伤心,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中央对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够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能养肺。 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胃脾,在五色为黄,病变表现为哕(yue 呕吐),在七窍为口,在五味为甘,情志变化为思。思虑伤脾,怒气抑制思虑;湿气伤肌肉,风气抑制湿气;甘味伤肌肉,酸味抑制甘味。西方对应秋天,秋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梦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 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病变表现为咳嗽,在七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变化为忧。 忧能伤肺,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北方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 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病变表现为战栗,在七窍为耳朵,在五味为咸,情志变化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够抑制咸味。所以,阴阳是相互为用,阴在内,阳在外。 若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喘促,呼吸困难;如果无汗发热,口干舌燥,烦闷,腹部胀满,是死症。 若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身体冷而不时战栗,甚至手足厥逆。倘若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是死症。

阴阳五行数字有什么说法

阴阳学说把宇宙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阴阳互转,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发生“质‘的变化,各自向对立面转化。与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数字,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解密数字的阴阳五行 文化 古人把月份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绘制河图。“1、6”代表水的阴阳两面,“2、7”代表火的阴阳两面,“3、8”代表木的阴阳两面,“4、9”代表金的阴阳两面,“5、1”代表金的阴阳两面。古人又把四季与四方联系起来,按照祖国地理,北部寒冷用水代表;南部炎热用火代表;东部平坦富生机用木代表;西部高原萧杀用金代表;中部用土代表。在绘制时按照四季的方位,冬季的“1、6”画在北方;“2、7”画在南方;“3、8”画在东方;“4、9”画在西方;“5、10”画在中央【注3】。再按照五行生数画在内,五行成数画在外的规律。“1、2、3、4、5”画在各自方位的里面,“6、7、8、9、10”画在各自方位的外面,河图就画出来了。 数字既然有五行属性,那么就因遵循五行生克的道理。应用在人身上,可通过人先天的五行属性来规避一些数字,达到转运的目的。从命理学的角度来看数字,一个人五行缺火,那么火之数“2、7”对他就很好,木生火“3、8”对他也不错,但水之数“1、6”对他就不好。若是缺火之人是男士,在电话号码、房间号码上就应该多用阳数(木中的3、火中的2)。五行缺 其它 属性的也可类推。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内经》上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其数八”,每年八月地木重,属肝的外邪。高温酷热后,接连阴雨绵绵,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需防甲肝,肝功不好的人更需注意。同理,初夏易发肾病(“北方黑色,...,其数六”);仲夏易发心病(“南方赤色,...,其数七”);秋天易发肺病(“西方白色,...,其数九”)【注4】。 至于术数的科学性,冯友兰先生 总结 得很好,姑且引用之来作为结尾。“术数在放弃了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试图只用自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科学。这些自然力是什么,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简单、很粗糙,可是在这些概念中却有科学的开端。---《中国哲学简史》” 五行与数字关系 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 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 5、6为土,5为阳土,6为阴土 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 9、10为水,9为阳水,10为阴水 五行的方位与特性 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已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木”具有生发、条直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火主礼,其性急,其情热; “土”具有生养、孕育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具有肃静、杀敛的特性,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具有清凉、向下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五行相生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次序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推荐阅读:阴阳五行属性代表什么 阴阳五行所代表的数 水:1(阳) 6(阴) 火: 7(阳) 2(阴) 木: 3(阳) 8(阴) 金:9(阳) 4(阴) 土:5(阳) 0(阴)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从数理辨认金,木,水,水,火,土。 在辨认数理时只计卜10的数,去掉十位,只留个位还原成卜10的数个位为0则计为0 例10为0 15为5 18为8。

阴阳五行关系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 十二地支与阴阳及五行的关系 子---阳水 丑---阴土 寅---阳木 卯----阴木 辰----阳土 巳----阴火 午---阳火 未---阴土 申---阳金 酉---阴金 戌----阳土 亥---阴水 子含癸顶支含干,干支非常辩证法、博大精深。 阴阳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阴阳五行与“精”,“气”,“神”三者有何关系 精神气,是指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 哲学前提: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 关于有形与无形、与主观关注点相关: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 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波动状态的基本粒子。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 神,泛指精气之活力,比如基本粒子的形态功能变化。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比如: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显然是由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的一套自组织自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作。 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 *** 时所射出的 *** 。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拧4幼中紊峡矗抛值紫滤牡悖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能简单通俗的解释一下吗? 五行各分阴阳 甲木少阳胆经为阳 乙木厥阴肝经为阴 丙火太阳小肠为阳 丁火少阴心经为阴 。 。。 八卦里面包含的有阴阳五行 阴阳家和道家有什么关系? 阴阳家是早年从到家中分离出来的。 阴阳五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阴阳五行 大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耽,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

在周易入门中,八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我在此整理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介绍 阴阳五行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时候他们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可以颜色区分,可以味道区分、以五脏、以五情、等。每种事项都能够呈现出五行。本期我就为大家讲解八卦与五行的关系以及八卦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而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比如说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的顺序则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那时候没现在这么科学,所以五行就被当时的人成为是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一种理论。 八卦两面代表阴阳,那时候古人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的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叶子的正面为阳,背面为阴。女人属阴,男人属阳。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饰物不同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对应的五行分别是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据《黄氏逸书考》本)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此种观点,在易学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为宋易将汉易的宇宙生成论转为本体论提供了方法。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知识拓展: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释义 一、河图之象 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五行原理是什么?

易经有言:木为少阳之象,火为太阳之象,金为少阴之象,水为太阴之象,土为大地之象。这就是五行的真面目。阴阳学把太极八卦图的圆线称为天道。天道就是太阳地球运行的轨道。因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都是一个圆周。太极图因此用一个圆线代表。阴阳学根据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远近定大地上的冷热。把天道分为四份: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五行学为了解释说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的功能作用,就用当时人们最熟识的物去象征比喻。五行就是用来比喻说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不同功能作用的象征物。阴阳日历也是以先天八卦为依据创立。把阴阳学的少阳名之为春。因此春属木。把太阳名之为夏,夏因此属火。把少阴定为秋,秋天因此属金。把太阴定为冬,冬天属水。先天八卦图的中央是大地,大地属土。少阳对生命的作用是木,木的功能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太阳对生命的功能作用是火的作用,火的作用就是夏天的作用。少阴对生命的作用是金的作用,金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太阴对生命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水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大地对生命的作用是土的作用,土的作用就是物质的作用。这就是五行本来含义。五行有四行是指四季阴阳。因此五行又叫阴阳五行。五行生命学也就是阴阳生命学的发挥。没有天上的太阳就没有地上的阴阳,太阳是五行的统帅。五行的原理是:太阳统五行以生万物。太阳是君主,五行是替君主行政施令于万物的臣子。五行加上太阳就有六位执掌万物生死权的大人,因此易经说:五行六位。夏朝以太阳统五行以生万物为依据,开国立朝。封五侯替君主掌管一方。五侯就是金木水火土。根据五行原理秦前的皇帝称为天。天即太阳。根据阴阳学原理,太阳生阴阳,阴阳直接生万物。因为地上阴阳为太阳所生,所以阴阳为太阳的儿子。太阳古名天。阴阳因此称为天子。皇帝是直接管理作用万民的统帅,与阴阳相同。汉后的皇帝不称天而称天子。天子就是阴阳。现代人把天子解释为上帝、玉帝、天帝之子该属无知。上帝、玉帝是西方佛教,天主教的玄虚说法,与阴阳的天子根本不同。阴阳日历书上说:木行春令,火行夏令,土行中令,金行秋令,水行冬令。行令就是行使政令,命令。五行创建于象形文字时代,那时候的字是物之形,言语表达方法是用象征和比喻的方法。五行就是把金木水火土比喻为政见不同的五位大臣。这五位大臣在太阳这个君主的统领下,轮流行使政令。因此名之为五行。五行者五大轮流行令官也。木行使春令,完全春天任务后,有火行夏令。夏令任务完成后交土行中令。中令交给金行秋令,金又交给水行冬令。水行完冬令后又交给木行春令,周而复始。五行有相生相克同属比。相生是父母生子的生。水生木是说春木是在冬水里盈育产生。相生的意思是父子或母子关系。相克是互相克伏。秋天到了,金行令,与金相对立的木不能露面,被埋伏下来。金秋无春色和春意。到了春木行令的春天,与木对立的金就要躲避,潜伏。春天里无秋色秋意。在一定的时间里,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又在一定时间里和一定条件下,木克金,土克木,水克土,火克水,金克火。这样反回克伏,中医名之为晦。相克的意思是敌对关系。金克木有水在其中间,金水相生,水木相生。构成了以水为中心,团结金木为一个组织体。这就是同属。同属的意思是指组织关系,组织结构。金与金、木与木为同类。同类为比。比指兄弟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同属比是说明自然生命界,物质界,人类社会中的必然地存在着的四大关系。五行最喜中和。中和就是不强不弱,不亲不疏,不敌不我,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各尽其能,一视同仁,一概平等。天上的太阳为君主。太阳让木行春令三个月,又让夏火接着行三个月的夏令,夏火又让给金秋,金秋又让给冬水。大地属土,一切生命所需的物质尽在大地中,太阳之君让土专门供给生命营养物质。一视同仁各行其令。太阳受给金木水火土的权力有限度。春夏秋冬的热度有最低和最高的限度。春天的热度高于或低于限度就不是春,木就失职。夏天的热度高于或低于限度就不是夏,火就失职。秋冬也一样,土对生命的营养供给也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高于限度和低于限度就违规。五行的中和实际就是:各自的健旺相等,功能作用平衡,工作协调,之间关系和谐,生命就正常生存,无疾病。统帅节制金木水火土功能作用和关系的是太阳这个君主。君主节制有力中正则五行中和,君主不正五行必歪。五行一歪,必然失衡、失调、失和。三失一产生,体内病态就生,三失达到极限就死。这就是五行的生命原理、病理。五行学原理是自然的总结,因此能反解于自然和自然万物。后人一直以五行原理为标准以五行为模式和方法认识解释自然万物。古中国因此成为五行之国,常见的五行有:正五行、三合五行、玄空五行、双山五行、化煞五行、斗首五行、人体五行等等。

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先哲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总结、思辨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想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

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古人“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又结合人事,逐渐地,创造出阴阳五行的一套学说,可分为“阴阳”与“五行”,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正所谓“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作为事物的两面,既矛盾又互为依存;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形态,它强调整体概念,五行包含相生相克的各种关系。

五种基本物质运动的形态,加上阴阳的元素,立即就演化出许许多多复杂的模式。形成了古人看待事物的一个模式,或者说思维方法。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甚至无端斥之为“”。然而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无数国人,为研究阴阳五行的精髓不惜付出毕生精力,力求弄明白里面的一些思维原理和推论。许多智力高超学识渊博的著名人士也都在阴阳五行这些学说里面吸取养分,民间一些故弄玄虚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些学说“准确预测一些事情”。

与其将阴阳五行归入“封建”,不如用其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和社会生活。就是现代科技的一些发展,也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启示。比如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起初长期冥思苦想,想不出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直到后来看到我国传统的八卦图形,里面的用“阴爻”与“阳爻”来画出一些图形(卦),推导出卦象,表达一些意思。由此,冯.诺依曼发明了二进制,计算机就采用二进制来处理各个数据。

所以,不管怎么样,阴阳五行的理论早已经深入人心,植根于国人的记忆中,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总可以看到这些思辨方式。所以,她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阴阳五行非但不是简单的,还是思维哲学的大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