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大师,今生有前世的记忆

世界动画大师盘点—— 宫崎骏 (吉卜力的前世今生2)

在近藤喜文先生过劳死之后,吉卜力最终解散的命运似乎就确定了。很多人黑宫崎骏打压新人监督、培养不出新人,这个说法有些片面。首先,“打压”基本是不存在的,传的很广的细田守的事...上个图吧 出自《怪物之子》的纪录片。这是当年细田守进入吉卜力落选的时候宫崎骏给他写的亲笔信,现在还被他收藏着。他的才能获得了宫崎骏高度肯定,只是因为不适合吉卜力的风格没有被录取。有些人说写这种东西就是客套话,对谁都一样,这是一定不对的。第一,44位落选者里面只有两位收到了亲笔信。第二,吉卜力还是让细田守来做《哈尔的移动城堡》了,有这么打压人的吗?那为什么细田守又被下课了呢?大家看这个 出自《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纪录片。当时的情况是,宫崎吾朗做的分镜水准不够,得不到大家认可,铃木敏夫说:“这不能算一部电影”。宫崎骏就硬着头皮对铃木敏夫说:“实在不行,我来做吧。”细田守当时的情况个人推测和这时非常接近,只是宫崎吾朗坚持下来了,细田守没有坚持下来                另外,可能许多朋友都不知道吉卜力的”动画导演讲座 东小金井塾“这个选拔新人的活动吧?两期活动(一期举办于1995年,二期举办于1998年)分别由高畑勋和宫崎骏授课,报名者过千人,很可惜最终没有得到足够出色的人才。当然,不能说没有宫崎骏一点责任。宫崎骏对吉卜力的统治让吉卜力从头到尾都染上了他的风格,监督的工作内容和外面就有些微妙不同,对其他导演,除非是高畑勋,不是说光宫崎骏去指指点点,下面的员工都会显得心不太齐。细田守实际就是和作画班的协调不好,最终下课的。满足宫崎风格这一要求的人有三人:近藤喜文、米林宏昌、宫崎吾朗,近藤喜文和米林宏昌都是强力的作画人,能够像宫崎骏一样亲自指导原画,和宫崎骏一起干了几十年,风格上基本也融汇贯通了。而宫崎吾朗是直接抄了他爹两年的分镜然后进来的,说白了宫崎骏写剧本然后他演出就好了。这三人里面,近藤喜文的才能最为突出,一方面他继承了吉卜力的灵魂,另一方面他拥有自己的东西。米林宏昌和宫崎吾朗的才能没有那么突出,还需要作品证明。所以,近藤喜文逝世时,吉卜力的命运可以说就注定了。宫崎骏对他的死真的是抱憾终生,可以看一看宫崎骏在近藤喜文先生葬礼上的悼词。也正是如此,米林宏昌做作品时宫崎骏真的是怕了,一点都没插手。吉卜力就这样谢幕,宫崎骏后继无人,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宫崎骏的人际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有趣、争议的话题。总得来说,宫崎骏是一个有着绝对自信的顽固的人,话比较冲,媒体经常拿此炒作、显得宫崎骏四处树敌。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和押井守先生的几十年的“死对头”关系,和大家的理解有所不同。宫崎骏和押井守的私交是有的,而且还算不错。都是比较顽固的老头子,都是日本动画在国际上的脊梁,在被采访的时候谁会服谁啊,但其实相互还是相当了解的。在1985年,就是宫崎骏向公司推荐押井守去制作新的鲁邦三世,虽然最后押井守的提案被拒绝了就是了。我为大家推荐 “押井守谈宫崎峻”(《电影旬报》1995年7月16日1166期) ,你就可以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我从来没看过那么有趣的人。宫崎先生是个真正能让我信赖的朋友,但是我不能认同他,而且我也不该认同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押井守做完那篇访谈之后,宫崎骏接连搬出了《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也真是有些尴尬 和高畑勋的关系,那就相当复杂了。对于宫崎骏来说,高畑勋先生是前辈、伙伴、目标和竞争对手。宫崎骏筹划制作《风之谷》的时候,处于事业的困难期,却执意要求高畑勋作为制片人。铃木敏夫去找高畑勋商量,高畑勋嫌麻烦不想当。宫崎骏知道之后,没说话,拉着铃木去喝酒,喝醉了大哭:“我为他付出了十五年青春,他居然不肯帮我。”铃木敏夫当时也是上头啊,找到高畑勋大吼了一通,了解情况的高畑勋随即接下了这一工作,极好的完成了制片人的任务。可以说,高畑勋是宫崎骏非常尊敬、信赖、感激的人。在自己广受认可而高畑勋似乎在慢慢走下坡路(这里指票房,不是作品质量)之时,宫崎骏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他对高畑勋的才能报以无限的认同。做《起风了》的时候,宫崎骏经常跑到隔壁《辉夜姬物语》的现场,看看高畑勋的背影,闷声回去接着画分镜。虽然宫崎骏一直在嘟囔高畑勋,说他“开始尝试不完成一部电影”,但他和高畑勋之间自四十年前相遇开始就未曾改变 关于米林宏昌,很多人指责他“背叛”了吉卜力,这一点纯粹是无稽之谈。吉卜力制作部门要解散,是很早就确定好的消息。米林宏昌在制作《回忆中的玛妮》过程中,就明确了自己要离开的想法。毕竟制作部门要解散,你留下来也没用呀,想要做作品就一定要另谋生路。在一段时间计划之后,米林宏昌最终决定再自行制作一部动画长片。为此,他和搭档西村义明(吉卜力出身,《辉夜姬物语》制片)专程拜访了宫崎骏和铃木敏夫。宫崎骏看到两小伙子来了,乐呵地去泡咖啡,坐下来一听“我要做长篇动画”,二话不说把两人赶了出去:“那你们还来这里做什么,下定决心做片子去!”你们说,米林宏昌和宫崎骏的关系是好是坏?另外,支持米林宏昌做新作的那群动画人,基本还是吉卜力出身的那一批。制作高水准的手绘剧场动画,不是你有钱就能办到的。最高水准的那一批,基本都和吉卜力有些关系。没有吉卜力的支持,米林宏昌做手绘动画根本无从谈起 和手冢治虫先生的关系,可以说是例外,那就是纯粹、不加掩饰地厌恶。众所周知,宫崎骏也是一位漫画家,而手冢先生被称为“漫画之神”。年轻的宫崎骏喜爱手冢先生的漫画,在他青年时期曾经多次向出版社投稿,却被告知“太像手冢先生”而退回。宫崎骏当时是又气又难受,明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为什么就像手冢的呢?他回去烧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从基本开始练起,誓要摆脱手冢对自己的影响。如果说到这里,宫崎骏对手冢先生尚且是有些“嫉妒”,那么之后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宫崎骏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手冢治虫是日本有限动画的创始人, 以每集50万日元的低廉价格制作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当时在东映的宫崎骏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手冢治虫的作品,震惊不已——质量实在太过于低下了。如果说手冢治虫在漫画上是“宗师”,那么他在动画领域的水准实在是不行。手冢治虫是有限动画的开拓者,内心憧憬着全动画,却对全动画概念本身混淆不清。从一位动画人的角度来看,就算宫崎骏脾气好上一些,也是绝不可能认同手冢治虫的。可以说,虽然手冢开创了廉价的有限动画时代,但是他几乎扼杀了日本高质量动画作品的发展道路。在手冢先生去世后,在举国上下的哀悼、追忆中,宫崎骏怒不可遏地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悼文,痛骂手冢治虫。在最初看到悼文时,我是很震惊的,毕竟死者为大,你宫崎骏再厉害也得给人家点面子吧?况且那还是日本“漫画之神”,那时候的地位比宫崎骏高的多。但了解了宫崎骏之后,说实在的也不感到意外了。在当下,日本业界的一些不良的新闻频繁传出,日本主流动画作品面对迪士尼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手冢难辞其咎。宫崎骏穷极一生来反抗手冢治虫的不良影响,在动画作品上与手冢治虫所憧憬的迪士尼分庭抗礼,可以说完全超越了手冢治虫自己的想象。他打破了手冢的巨人阴影和绝对权威,但终究还是有限动画统治了日本 和庵野秀明,那就更有意思了。对新一代监督,宫崎骏对庵野以最高的评价和期待,庵野也尊崇宫崎骏为老师。两人的矛盾点主要来自1997年的那场“师徒对决”:《幽灵公主》VS《EVA》。双方对彼此的作品都做出指责、互不认同。宫崎骏说“EVA是空的”“我就看了三分钟”,庵野秀明说幽灵公主看得他很难受。其实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多方的一个炒作,双方从未有“决裂”的时期。 说起来大多数朋友可能不知道,EVA里面有两集是吉卜力做的。庵野秀明当时坚持要委托吉卜力做,虽然明知道戏路上不太对头。在庵野秀明做EVA做的快崩溃的时候,是宫崎骏亲自打电话过去鼓励他。两人彼此事实上都高度认可,且心灵相通。早在1984年庵野画《EVA》原画的时候,宫崎骏光看原画就猜得出他的心理状态,(看出庵野被逼到极限之后)为他安排了特别休息。在2001年,宫崎骏在“2001年度电影旬报读者选出的十大日本电影导演获奖者访谈”中说:“动画界有许多导演,动画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变少。可我就是看不到一张清晰的“脸”。在庵野秀明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这还有啥可说的,知道为什么叫”亲儿子“了吧。到2002年,宫崎骏直接作为媒人主持了庵野秀明的婚礼。在2006年庵野秀明组建khara, 在制作EVA新剧场版的同时,参与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回忆中的玛尼》的制作,众所周知庵野秀明甚至直接给《起风了》男主配音。2012年,庵野秀明深感特摄行业的存亡危机决定做特摄展,想拍巨神兵的特摄片,托铃木去问宫崎骏。宫崎骏一口就答应下来,只提了一个条件:“别用娜乌西卡。” 其实《风之谷》代表着庵野秀明和宫崎骏思想领域上的高度一致,庵野秀明对《风之谷》漫画特别是漫画第七卷推崇至极,认为是宫崎骏的最高杰作,EVA的原型是巨神兵这点我就不罗嗦了。在吉卜力制作部门解体之后,大量手绘人才需要妥善安置。一方面,米林宏昌带着一堆原画师组建了studio ponoc,继续制作动画长片;另一方面,khara、ponoc和dwango(NICONICO的母公司)一起建立了dehogallery,将吉卜力的手绘背景人才组织了起来。在年,khara开始了“日本动画人博览会”计划。宫崎骏题词,铃木敏夫上色 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计划,展现了khara将要大力发展的意愿,也让我们看到了后吉卜力时代的希望。khara、dehogallery和ponoc妥善保存了吉卜力的制作能力,并且有效降低了原吉卜力的运营成本。所以不要说吉卜力解散了什么都结束了,在我看来吉卜力的那群动画人已经完成了涅槃,就等一个再度绽放光芒的机会。而庵野秀明对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同时,庵野的khara也确实得到了好处。khara是一家新生的、非常富裕的公司,三部EVA新剧场做下来真的赚了不知道多少,是一家底子非常好的公司。而在一系列与吉卜力的联动之后,khara已经获得了制作最顶级剧场动画的能力 2023年2月,khara的第一部TV动画《龙之牙医》(日本动画人博览会第一集的项目)正式播出。而在2023年夏,米林宏昌先生的《玛丽与魔女的花》将会上映,而宫崎骏也宣布开启了新的长篇动画计划。可以说,吉卜力虽然没有接班人,但吉卜力的种子早已四处播下,我们在未来仍可期待吉卜力等级的优秀动画作品出现。这个局面我想宫崎骏也是很欣慰的。吉卜力的牌子固然宝贵,但只要吉卜力的人在,那么就能创造下一个吉卜力。其实这也是新千年以后宫崎骏的一个态度,他认为吉卜力是所“大学”,有才能的人进来学习、感觉没有上升空间走便是结语: 宫崎骏在个人艺术创作上,无可挑剔,是日本动画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师之一。宫崎骏在延续吉卜力的努力上,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延续制作能力的方式,也算是有了着落。大大的“传奇”两字,写在宫崎骏身上。感谢宫崎骏,也祝福ponoc、khara以及dehogallery等公司越来越好

请问真的有前世今生的轮回么?我很想知道!

没人给你正确解释 因为从来没有人体验轮回 对未知的事情保持敬仰之心 足够了

MCC大师级教练的前世今生

2023年4月10日有幸参加 拓思顾问与教练机构 主办的精品课程《MCC大师级教练的前世今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ICF认证MCC大师来自美国的Pat Mathews,听Pat老师讲述19年的教练生涯之路是如何成长的。       Pat老师出生于美国,初期的工作是一名医护人员,后来从自己做事情转变成教会别人做事情,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coach是机缘巧合,在企业做顾问的时候,她发现人们再学习了很多知识后,没有吸收也没有产出,这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助人成人的教练,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以前总担心没有专业背景如何做好一名专业教练,听完Pat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也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人们感受着爱并爱着,帮助更多的人成长,助力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Pat老师强调,了解被教练者的意愿度很重要,其次要保持对被教练者的好奇心,清楚对方的问题在哪里,才能做出专业的判断。Pat老师现场10分钟的教练演示,也惊艳了全场。 * 观人于微,关注被教练者的状态,能即时反馈被教练者的表情变化; * 听言于细,现场无记录的情况,能反馈出被教练者同样内容重复5次; * MCC大师的气场绝对是无为而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Pat老师对全球教练行业的发展与未来的趋势展望也比较乐观,同时Pat老师也建议成为一名专业的教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有ICF资质的平台进行系统的学习成长。想到吴导常说的一句话:可以慢,不可以停。我想ACC成长之路也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停不下来的学习。我暗自窃喜2023年结缘 拓思 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不断去学习,不断去练习,孰能生巧地将教练技术进行到底,实现自己人生每一阶段的目标。 最后,感谢拓思平台给我们创造成长的机会。❥(^_-)(*^^*)

人世间真有前世今生,因果循环吗?

有,三世因果经说今生的富裕与贫穷都是前世修来的。六道轮回,因果循环!

《前世今生》摘录

《前世今生》摘录1.    许多研究宣称,一群灵魂会一次又一次的降生在一起,以许多世的时间清偿彼此的相欠。 2.    我们是如此忧惧于自己的死亡,有时候甚至忘了活着的目的。 3.    你对刚才过去这一生有什么想法?我应该更有宽恕心,但我没有。我并未原谅别人对不起我的地方,我应该要原谅他们的。我并未宽恕,我把怨恨和怒气吞下藏了好多年。 4.    我在不同的时候去过不同的空间,每一层都是更高的意识,会去哪一度空间视我们进化的程度而定。进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必须和别人分享我们所知道的,我们都拥有远超我们平常运用的能力,有些人比别人早发现这一点。 5.    你来到这里之前,需先去除自己的恶习,若是没有,你将带着它一起到下辈子去。只有我们自己能去除掉在尘世具有形体时所累积的恶习。大师无法帮我们去除。如果你抵抗而顽固的不改,就会带着它到另一生去,若我们能掌握一切外在的问题,下一生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6.    我们还要学会去接近那些磁场和我们不相同的人,具有相同磁场的人互相吸引是很自然的,但是这样还不够,你必须走向那些磁场和你不同的人,帮助这些人是很重要的。 7.    我们都具备直觉能力,该顺应着它不要抵抗。抵抗的人可能有危险,我们从每个空间来并不具备相等的能力(修行不同,福报不同),有些人比较强些,因为他从其他空间累积了能力,人并不是生来平等的,但最后都会到达一点,在那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 8.    在一世过后的光束中,人们可以决定要不要再转世,这取决于他们有没有未完成的德行。如果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便可以直接进入灵魂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回来,有些人则必须回来,因为还有功课没学完。 9.    死亡的过程就是灵魂离开了身体,飘了起来。往下看别人忙着急救的情景,最后却会看到明亮的光,或者远方发着光的“灵魂”人物,有时是在隧道的尽头。感觉不到痛,当他们知道肉身的任务并未完成,必须回去时,马上就进到自己的身体里,重新有了痛觉和其他感觉。这也就濒死体验。 10.  我们能选择生和死的时间和方式吗?我们能选择自己的处境吗?我们能选择再转世的时间吗?是的,我们可以选择何时来到肉体的状态,以及何时离开。我们知道何时目的算是完成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是终点,接下来便是死亡。因为你知道这一生不能再多得到些什么了。当你来此休息使灵魂重获能量时,便得以选择再回到肉身的时间和形式,那些迟疑而不回来的人,可能会失去使他们完满的机会。 11.  每个人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我们在有形体的状态下都有东西要学。有的人学得比别人快些,施与,希望,信心,爱。。。。我们都必须了解这些,而且要了解的透彻,并不是只有一种希望,只有一种爱,很多事情中都包括了它们,有许多方式可以呈现它们,但我们只触到皮毛而已。。。。有宗教信仰的人离这个境界比我们近,因为他们立过服从与纯洁的誓言,他们付出许多却不求回报。其余的人则计算得失,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合理的借口,回报就在于去做,不计得失成果的去做,无私的去做。 12.  耐心和适当的时机,每件事在该来的时候就会来。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那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人有许多阶段,时间不是我们所看的时间,而是一节节待学的课,凡事会在该清楚的时候清楚,但你得有机会消化。(时机未到就是未到,就像种子没有发芽,老天自有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你的终究会来,不是你的怎么拼命都没用,不要小看老天爷的剧本,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注定的,都是无法逃脱的,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需要到最终你才会明白冥冥中的一切和老天背后的安排) 13.    如果我们知道生命是无尽的,所以我们不会死,我们也从未真正的出生,那这个恐惧就可以消除。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曾活过无数次,将来也会再活无数次,不知会觉得多有保障。要是他们知道灵魂会在身边给予帮助,而他们死后也会加入这些灵魂,包括他们所爱的故人,不知会觉得多安慰。要是他们知道“守护天使”真的存在,不知会感到多安全。要是他们知道对人的暴力和不公都得偿还,可以少掉多少愤怒和报复的欲望,如果真的“我们借由知识接近上帝”那么财富和权力又有什么用?它们本身即是目的,而不是接近上帝的方法,如此一来,贪婪与嗜好权利变得全无价值了。14.    大多数人都在他们的教堂,寺庙里诵读着经文,那些经文也记载着灵魂的不朽,但是仪式一结束,他们又回到互相竞争的轨道里,依旧贪婪,喜好操纵,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性都会阻碍灵魂的进步。所以信仰还不够的话,也许科学可以帮上点忙。 15.    我们为什么要回到尘世里学?作为灵魂不能学吗?那是不同层次的学习,有些是必须在血肉之躯里学的,必须让我们感受到痛,成为灵魂是是没有痛的,那是一个更新的时刻,你的灵魂会恢复元气。当你在血肉之躯里,会觉得痛,会受伤,在灵魂形式里则没有感官,只有快乐,幸福。。。但它对我们只是一段恢复的时期,人在灵魂形式时,彼此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在肉体状态时你可以体验人际关系。 16.    你从刚才那一生学到了什么?它为什么重要?个人延伸。。。我们从这一段关系中学到了什么?我们从这一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我们从这一生中学到了什么? 17.    我们不需要肉体?我们在肉身状态时会经过许多不同的阶段,从婴儿变成儿童,再由儿童变成成人,由成人迈向老年,为什么我们不再跨过一步,摆脱成人的身躯进到精神层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不会停止成长。进入精神层次,我们仍继续在那成长,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我们必须经过一个更新阶段,一个学习阶段,还有决定的阶段,我们决定何时回去,回到哪里去,以及为了什么原因?有些灵魂选择不再回去。。。这些全是成长和学习,持续的成长,肉身只是在尘世上的工具,能永久长存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18.  在精神状态下学习快得多,但我们得选择好什么是需要学的,如果我们需要回去经历一场关系,那就回去,如果结束了,就继续。在灵魂的形势下,你一样可以和那些肉体状态的人接触,只是看有无必要。 19. 你现在要学的是什么?这一生对你来说最重要的,能让你持续进步的收获是什么?信任。我必须学习有信心,也要信任别人,但是我没有。。。我认为每个人都想害我,这使我对许多不该回避的人和状态都刻意疏远。 20.我们都有必须偿还的债,要是没有还完,就得带着这些债到下一世去。。。好让它们还掉,你在还债中能得到进步,有些灵魂进步得比其他的快些,当你在肉体状态还清了债务,就结束了一生。 21. 如果我们没有改掉恶习,将来还要带着这个特性到下一世中去(外加另一个)。负担就更重了。你过完的每一生若是没有偿清这些债,下一生就变得更难,要是完成了,就会有容易的来世,所以等于是你自己选择会过什么样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自己过的生活都是自己选的,要为自己负责。 22.  人们并不了解自己所经历的是什么。(个人解读:在三维空间里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目前所经历的是什么,只有在四维或者更高的维度才会明白) 23.  如果能真正悟到这一切,我们就能完全的享受生命,不再受阻于什么,能拥有快乐和满足感,不再害怕疾病或死亡,生命对我们是有意义和目的的,我们可以身心平衡,与自身的关系良好,有一种内在平静所散发的光芒。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转移到教为人性关怀和非功利的方向。我们变得更有耐心,更富同情心,更能爱别人,我们更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因为我知道,到头来皆会付出代价,一报还一报。 24.  智慧是很慢才能得到的,因为容易吸收的知识,必须转化为情绪的或者潜意识的知识。一旦转化好了,这种印象就是永久的。这种反应的必要催化剂就是行动,没有行动,观念就会萎缩和褪色,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应用是不够的。(关于改变:改变的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改变,是神经元的改变,是河流刻成槽的改变,必须要有足够的行动参与进来才能达成。头脑的“知道”是没有用的,要“做到”才有用) 25.  快乐根植于单纯。思想和行为的过度倾向只会减损快乐。过度会掩蔽基本的价值,宗教人士告诉我们快乐来自心中有爱,信仰和希望,行善和散布友爱,他们的确是对的,若有这些态度,平衡与和谐也就不远了。(幸福不是关于得到什么,而是我们的一种存在状态。如果没有得失,没有买卖,你的内在仍然能平和喜悦吗?) 26.  若人的某部分是永恒的,并有足够的证据和历史支持这一点,为什么我们还做这些坏事呢?为什么还要践踏别人以谋私利?实际上是毁掉了我们的修业,最终我们都要到同样的地方去(死亡),只是速度不同,没有什么比其他人伟大。 27.    想想这些教训,理智上答案都已经在那里,只不过它们需要身体力行来完成,变成潜意识中永久的印象才是关键所在。光是知道没有用,只有空谈没有行动也没有价值,读到或谈到爱,慈善,信心是容易的,但是去做,去感觉它,都几乎需要意识的改变,不是酒精,药物或者一时情绪的短暂改变,恒久的改变是靠知识和了解,行动和实践来维持的,必须把它转化成日常生活的习惯。(那些你亲自验证过的才是你真正相信的,而不是脑袋空空的“相信”,好比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不怕死亡的。)

联系一位可以算出前世今生的大师,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个感觉而已。希望...

真材实学的大师至少现在没有,其实生命是由许多偶然的因素的.但是与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说白了前世今生是不存在的,只是由人杜撰出来的.有的时候别人说什么科学解决不了的,算命大师可以说明白,其实任何东西科学都可以解释只是现在的科学不够发达罢了,希望这些能够帮到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