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三界哪个最大,何为三界五行
《西游记》中三界指的是哪三界?五行又是什么?
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道家所说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大宇宙范围或是超宇宙超时间范围。“五行”是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包括金、水、木、火、土五大要素。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五行中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构成,五个要素的盛衰会影响到大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
通过大自然,也会影响人的命运以及宇宙万物的循环转化。
“三界”就是众生居住的地方,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
道教认为十方世界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天,三界共有二十八重天,
其中欲界有六重天,色界有十八重天,无色界有四重天。
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层“四梵天”,也就是佛教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四重天。
四层四梵天之上才是三清胜境,而三清胜境之上又有大罗天,即元始大道生化之处。
道教的思想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扩展资料: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具体内容:
1、欲界(梵kāma -dhātu),为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此界中众生贪于食、色、眠等诸欲。
2、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
3、无色界(梵arūpa-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界五行
请帮我解释一下三界五行?
您好!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三界内万事万物都在阴阳五行中我们的生命包含了肉身和灵性肉身即我们衣食住行中能看到、需要处理日常行为的肉体灵性即通常所说的灵魂灵性包含自性、秉性、习性秉性是累世不好的性情习性是这世不好的性情自性是自己本有的,也称作根性我们来到世界上是灵魂来投胎借助肉体来达到灵性的提升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其中包括肉体都是假的灵性是真的灵性是不生不灭的我们是借假修真真即真心即自性什么是真心自性即一切顺其大自然发展规律的就是真的比如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称为道遵循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成为德一个人要达到灵性上升不仅要借助自身的肉身还要借助一个媒介比如现在的工作还要借助一切身份比如在家里是婆婆婆婆有婆婆道媳妇有媳妇道婆婆违背了婆婆道婆婆就没有德媳妇违背了媳妇道媳妇就没有德在单位经理有经理道员工有员工道经理违背了经理道经理就没有德员工违背了员工道员工就没有德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之道的发展而灵性不断上升三界内有六道三恶道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每天生气就在地狱道每天贪婪就在饿鬼道等等我们的灵性借助肉身和肉身所处的身份不断化去累世的秉性和这世的习性达到自性不断上升自性不断上升突破三界的六道突破三界虽然肉体还在三界内但这个人的自性已经超出三界了所以他的灵性不再受阴阳五行的控制但是他所借助的肉体还在三界内还受阴阳五行的控制一旦肉身结束生命时他的就不会在六道中再次轮回而绝大多数人肉体结束时还要被轮回的也就是根据在世时的功过决定定你去六道的那一道
三界,五行,四大界
【三界】外三界:天地人 天三界:日月星 地三界:水火风 人三界:性心身 外三界:天地人 天:清轻上浮者为天,纯阳无阴,光乐无愁,有昼无夜,谓之佛世界。 地:重浊下凝者为地,纯阴无阳,光愁不乐,有夜无昼,谓之鬼世界。 人:有阴有阳,有愁有乐,有昼有夜,谓之人世界。 地之三宝:水火风。 人身三宝:精气神。 内三界:性心身 性:天赋以明性,居于脑海,散布于四肢,知痛知痒,知饥知寒,是谓良知,无所不知。 心:地府授予命,藏于心窍,心有七孔,是谓良能,无所不能。 身:父母生身,尽孝尽悌,存理载道,是行道之具,载道之器,应答万事。 三界所生,不违背三界所管:不动性,天不降灾; 心不起恶念,地府不降病; 身不妄动,不受人世间管辖。 服爱让:性得服人,不服人伤性; 心得爱人:不爱人伤心; 身得让人:不让人伤身。 三和:性存天理,要柔和; 心存道理,要平和; 身尽情理,要矮和。 三理:性理,道理,情理 性理:即是天理也,心内无有一点隔,即是推开性理; 道理:即是伦常大理,务要推至极处; 情理:事事容人,即是推开情理。 此三理不容易推开,三理要旋转无碍,其人非凡也。 三阳:性能服人是善,心能爱人是德,身能做活是功。 三阴:性不服人不善,心不爱人无德,身不做活无功。 三养:德能养性,服人;理能养心,爱人;艺能养身,让人。 修三界:性是斗,心是秤,身是尺。修性得福,修心得禄,修身得寿。 三大:性理宽,福大;心理宽,命大;身子诚,人缘大。 三灾:上火有神灾;生气有鬼灾;亏伦常有天灾。 三界分九品 性三品: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心三品:去争心,了贪心,实现良心; 身三品:去假身,了罪身,实现真身。 三界的漏 性界的漏:怒恨怨恼烦,去掉怒恨怨恼烦,补上仁义礼智信; 心界的漏:贪嗔痴慢疑,去掉贪嗔痴慢疑,补上温良恭俭让; 身界的漏:吃喝穿戴阔(吃喝嫖赌吸),去掉吃喝穿戴阔(吃喝嫖赌吸),补上勤劳工苦作。 三界分清 性界:性中没有脾气; 心界:心中没有私欲; 身界:身界没有不良嗜好。 清三界: 立志: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贼(禀性),用道理捉拿心中的贼(私欲),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贼(不良嗜好),三界自然清平。 人有三命: 天命长,宿命止,阴命了。 横超三界 :就是率性行道,正心做德,身体力行。 木性:东方甲乙木,甲木为阳,乙木为阴 木性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面长,上宽下窄,瘦而露骨,动性面现青色,声直而短,发于齿音,动转肩背耸直,脚步高压声,气度轩昂。 阴木性人 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好事难成,阳和气少,我见太深,滞塞满胸,出言撞人。 五阴质 五戒:杀。 无味:酸。 五毒:怒。 五脏:肝。 五藏:筋。 六腑:胆。 阴木性人的症状 好怒人,怒气藏于筋里,怒气伤肝,肝气不舒,肝脏气滞,头迷眼花,耳聋牙痛,两膀沉重,麻木不仁,四肢无力,胸肋疼痛,肚腹膨胀,若想好病,须自责罚,疏导阴气,拨阴取阳,找五阳质木的本质,叫性叫主意。 五常:仁。 五能:木能立万物。 五大:木的功大。 五元:木主元性,目不斜视,元性在肝。 阳木性人 有仁德心,存心正直。诸事怨己不怨人,以慈悲为怀,道心长存,正直无私,能立万物人伦之志,甲木为根 火性:南方丙丁火,丙火为阳,丁火为阴 火性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形象上尖下阔,动性面现红色,声音尖而破,急躁,发舌音,行动急而摇,气度岸然。 阴火性人 阴火性主贪,多猜疑,极虚荣,好夸张,言词束括行多妄,有始无终多事败,慌不知己短,不见人长。屡改屡犯,后悔己伤。 五阴质 五戒:淫。 五味:苦。 五毒:恨。 五脏:心。 五藏:血。 六腑:小肠。 阴火性人的病状 好恨人,恨人伤心,恨气藏于血脉里。心慌心跳,神经错乱,惊恐不眠,头晕目眩,癫狂吐血,失血症。若想好病,须自责罚,疏导阴气,拨阴取阳,找五阳质火的本质,叫性叫明理。 五常:礼 五能:火能化万物。 五大:火的权大 五元:火主元神,舌不妄动,元神在心。 阳火性人 光明磊落,明礼克己,动容周旋,表度有方,三省四悟,高瞻远瞩,明理达时。 土性:中央戊己土,戊土为阳,己土为阴 土性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土性人的面容丰厚,动性面现黄色,声音重实迟钝,发于鼻音,背隆腰厚,态度稳重,行动诚实。 阴土性人 阴土性人无信实,思想简单,万物不生,行无信言,气量窄小,不向外观,孤陋寡闻,近于愚顽。 五阴质 五戒:妄 五味:甜 五毒:怨 五脏:脾 五藏:肉 六腑:胃 阴土性人的病状 好怨人,怨气藏于肉里,怨人伤脾,脾胃虚弱,上吐下泻,膨闷胀饱,四肢浮肿。若想好病,须自责罚,疏导阴气,拨阴取阳,找五阳质土的本质,叫性叫信实。 五常:信 五能:土能生万物 五大:土的德大 五元:土主元气,四肢不妄动,元气在脾。 阳土性人 信实,能容能化,能生万物,慈祥,兼收并蓄,各有所长,任重而道远,大度有方。 金性:西方庚辛金,庚金为阳,辛金为阴 金性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金性人圆脸,眉目清秀,动性面现白色,声音洪亮,发于唇音,行动灵便,气度活泼。 阴金性人 多诡诈,好分辨,喜变更,性善嫉,得权乱世,忘恩寡徳,习于谄骄,奸凶刻薄,无理争三分,祸患来魔。 五阴质 五戒:盗 五味:辛(辣) 五毒:恼 五脏:肺 五藏:皮 六腑:大肠 阴金性人的病状 好恼人,恼人伤肺,恼气藏于皮肤里,肺痨胸痛,肺结核,痰喘咳嗽,若想好病,须自责罚,疏导阴气,拨阴取阳,找五阳质金的本质,叫性叫响亮。 五常:义 五能:金能分万物 五大:金的义大 五元:金主元情 ,鼻不嗅恶味,元情在肺。 阳金性人 主义气,能应万物,片言折狱,调理详明,有谋善断,豁然贯通,饱经忧患,忠诚无私。 水性:北方壬葵水,壬水为阳,癸水为阴 水性人的外表及形色声音 水性人面主多肥,漫圆脸,下稍宽,粗眉大眼,动性面现黑色,声音漫长而低,发于喉音,行动缓慢,态度柔和。 阴水性人 愚鲁,好生闷气,性好退缩,好生回头气,自被受气,行动多愚拙,言行失据,又多愚语,不能独立。 五阴质 五戒:酒 五味:咸 五毒:烦 五脏:肾 五藏:骨髓 六腑:膀胱 阴水性人的病状 好烦人,烦人伤肾,烦气藏于骨髓里,腰腿多病,肾虚劳,遍身疼痛,小腹胀痛,遍身浮肿,病若沉重,瘫痪痿症。若想好病,须自责罚,疏导阴气,拨阴取阳,找五阳质水的本质,叫性叫柔和。 五常:智 五能:水能养万物 五大: 水的缘大 五元:水主元精,耳不听邪音,元精在肾 阳水性人 聪明活泼,沉稳雅静,智慧多谋,精通技术,中外科学,哲学。 志达佛界,意通天堂,心思苦海,身坠地狱,地狱返天堂,苦海化莲邦。以志为体,以意为用,以身心两界做补助。 志界人:无有说,谓之无心人。 意界人:常知足,谓之净心人。 心界人:好找理,谓之操心人。 身界人:好生气,谓之糟心人。 无心者:谓之佛,佛:恒定不动的志;净心者,谓之神,神:常乐无忧的意; 操心者:谓之人,人:苦海无边的心;糟心者,谓之鬼,鬼:万恶阴极的身。 志界夫妻:淡轻,生佛子佛孙。 意界夫妻:感情,生孝子贤孙。 心界夫妻:争情,生逆子。 身界夫妻:搅情,生败子。 四大界家庭 志界家庭:净底 意界家庭:清底 心界家庭:混底 身界家庭:脏底 唐衣分销"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哟?
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传说各个界都有主管。据说分别是玉皇、阎王、和人间的君主。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三种世界的基础物质,几种物质之间互相生克,缺一不可,包括人身也需要这几种物质特性的物质构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身在三界之中,但是不受这种基础规律的制约。脱离这些物质规律的生克规律,不受控制和约束包括各界的主管。三界是那三界,他们有什么区别
【三界】 梵语trayo dha^tavah! ,巴利语tisso dha^tuyo。(一)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色界(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五行“分别指什么?
天地人,三界.金木水火土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