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阴阳的特点,易经的阴阳是什么含义
《易经》是怎样认识阴阳的
阴阳是中国古代汉族圣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那么如何解读易经中的阴阳呢?阴阳最早是指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后来古人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如山有阴面和阳面,人有男和女,月有圆和缺,自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现代科学又发现磁场有南极和北极,电子有正极和负极……这些事物虽然相对,却此消彼长,此进彼退,并且在某些条件下一方还可向对立面转化。这种动态的平衡,正是天地运行的重要规律。古人认为,世界就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对立、转化,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如果阴阳不调,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易经》就是一个由阴阳组合而成的世界,万物都可以由阴阳组成。阴阳还可以用来标注每个物体的属性,以方便了解事物之间是否达到了阴阳平衡。平衡就意味着好事,不平衡就意味着坏事。《易经》如何由阴阳构筑出世界的模型?在《易经·系辞传》中,对“易”的解释是“生生之谓易”。这里的“生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在这里并没有一个“上帝”来创造万物和生命,完全是自然不断地生长、创造才造就了现在的世界。 《易经》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混沌,表示的符号为太极;之后“太极生两仪”,就是由太极分出了阴(--)阳(-)两种基本性质;“两仪生四象”,阴阳的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生八卦”,阴阳符号经过三个一组的组合,就形成了八卦;“八卦生万物”,阴阳符号经过六个一组的组合,又可以形成六十四卦,依此类推,阴阳符号可以组成千万卦,也就是千万种事物的形态。《易经》中由阴阳构筑出的世界模型,体现了生生不息、天地造化的自然界本来面目。阴阳的对立、消长、互根、转化,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中包含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思想。
《周易》中的“四象”,究竟是指什么?
四象是像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指的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在28星宿当中四象也被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称为四神,四灵。但在《周易》当中,四象主要指的是水,木,金,火,土是介于四象当中的一种状态,因为四象也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四象,太阳象征火,太阴象征水,少阳象征木,少阴象征金。同时四象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太阳指的是夏至,太阴指的是冬至,少阳指的是春分,少阴指的是秋分。四象在周易当中也承担着4个特别重要的数字,分别是6,7,8,9。这4个数字,太阴代表着6,少阳代表7,少阴代表8,太阳代表9。
四象的演变
在周易当中的八卦形成说到太阳生两仪就是阴和阳,其中春天从冬天而来带有阴气,但是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变化趋势,阳气不断的上涨,阴气开始消退,在春天之后就是夏天,在阳上加阳就是太阳。夏天又从春天而来,阳气不断上升,但是在秋天之后,阳上加上一阴,就为少阳,代表着秋天。冬天又从秋天而来,阴气不断的上涨,阳气开始消退,到冬日的时候,阴气为主要阳气为次要就被称为太阴。所以这一年四季的变化不仅仅是四象的一种代表,而是一切生物生命周期的阴阳变化。
《周易》
周易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代表着深刻的知识,在古代也赋予了周易极为深刻的意义。古代掌握周易的人会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等来进行预测。周易预算的每一卦其实都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其实并不只是对于某一件事情,而是对应的一类事情告诉大家到底应该怎么做,由此件事推演到另一件事情,以一件事推测出万物。
最后周易涉及到生活,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非常具有独特思维的一部的史书。
简述易经中的阴阳内涵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易经》是怎样认识阴阳的
阴阳是中国古代汉族圣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那么如何解读易经中的阴阳呢?阴阳最早是指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后来古人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如山有阴面和阳面,人有男和女,月有圆和缺,自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现代科学又发现磁场有南极和北极,电子有正极和负极……这些事物虽然相对,却此消彼长,此进彼退,并且在某些条件下一方还可向对立面转化。这种动态的平衡,正是天地运行的重要规律。古人认为,世界就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对立、转化,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如果阴阳不调,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易经》就是一个由阴阳组合而成的世界,万物都可以由阴阳组成。阴阳还可以用来标注每个物体的属性,以方便了解事物之间是否达到了阴阳平衡。平衡就意味着好事,不平衡就意味着坏事。《易经》如何由阴阳构筑出世界的模型?在《易经·系辞传》中,对“易”的解释是“生生之谓易”。这里的“生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在这里并没有一个“上帝”来创造万物和生命,完全是自然不断地生长、创造才造就了现在的世界。 《易经》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混沌,表示的符号为太极;之后“太极生两仪”,就是由太极分出了阴(--)阳(-)两种基本性质;“两仪生四象”,阴阳的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生八卦”,阴阳符号经过三个一组的组合,就形成了八卦;“八卦生万物”,阴阳符号经过六个一组的组合,又可以形成六十四卦,依此类推,阴阳符号可以组成千万卦,也就是千万种事物的形态。《易经》中由阴阳构筑出的世界模型,体现了生生不息、天地造化的自然界本来面目。阴阳的对立、消长、互根、转化,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中包含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思想。两仪阴阳的三个特点?
1、阴阳的四个规律① 对立统一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气候温热,万物生长;秋冬气候寒凉,万物收藏,这是对立。同时春夏秋冬构成了一年四季,这是统一的。② 互根互用宇宙万物的阴阳属性都有一个特性,没有绝对的阴阳。太极图,阳的一半中有一个黑点为阴,阴的一半中有一个白点,为阳。男人之所以为男人,因为体内有雄性激素,但男性体内也有雌性激素。女人之所以为女人,因为体内有雌性激素,但女性体内也有雄性激素。这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两者密不可分,互根互用。③ 消长平衡太极图,当阳多的一部分,阴少一点,当阴多的一部分,阳少一点,阴阳两者不会同时增多,不会同时减少。一个家庭,当男人强势一点时,女同胞要弱一点;当女同胞强势时,男同胞就弱势一点。如果两个都强势或都弱势,阴阳就不平衡了,家庭就危险了。叫阴阳消长平衡。④ 相互转化阴阳最重要的特点,是达到一定极限,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阳变为阴,阴变为阳。在中医里,夏天风热的病人往往不是表现为热症,反而盖厚厚的棉被。冬天风寒的病人往往不是表现为寒症,而是发高烧。《易经》六十四卦有泰卦和否卦,产生两个重要的成语,叫“泰极否来”,还有“否极泰来”。讲得是,当人生达到顶峰时,不能洋洋得意,需要居安思危。如同登上泰山顶峰后,怎么往前走,都是在往下走了。这叫吉到最吉的时候,就变凶了。同样,当人生在低谷时,也不用灰心,这时怎么走,都是往吉的方面走了。正所谓:物极必反。作者:易先生说易经链接:jianshu/p/bea0c0247d94来源: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怎么理解易经中的“上下”和“阴阳”?
第一个问提,所谓阴阳,因为阴为虚为藏为纳为内,阳为实为敞为发为外。又物皆两象,所以符合这些特点的,我们人为都会把之划分为阴或阳。第二个问题,易经中,卦分内外,世间万物皆有起始,而卦之六爻起于初爻,而六十四卦本就是八卦相叠而成,有了始,才有本,才可能进一步有外延。这就形成了六爻,自下而上,内下外上。第三个问题,地天泰和天地否。这个要怎么理解,地为阴其势向下,天为阳但其势向上,又在天人地本为三才,天地有了,人在哪里?当然是在其间,泰卦,天地交势于人,泰之!否卦,天地各行其道,人所无帮,否之。第四个问题,初爻为阳,二爻为阴。实际上此处的阴阳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因为阴阳总是互现,相辅相成的。初为始,始为阳,万物开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