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历算法,阴阳历算什么意思

日历上阴历和阳历分别是什么意思?

阴历就是农历,阳历就是公历,农历总是比公历慢大约一个月左右。

阳历和阴历怎么转换着算?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编辑本段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和关系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中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一般人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而名之日“农历”。 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年所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因每月天数不能有奇零,故阴历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为首,即以朔日为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为岁首。 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生日怎么算阴历阳历

1、在日历表上面,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为阳历日期,汉字表示的为阴历日期。生日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出生当天对应的两个日期则作为人的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2、人出生的那一天,阴历和阳历是同一天,但是每年阴历算法比阳历要少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当天的阴历和阳历就不在同一天了。阴历和阳历本身没有什么谁比较准,谁不准的区别,因为阴历和阳历的周期参考标准不同。3、阴历和阳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生日过阴历还是公历其实都是人们的习惯,喜欢过哪一个,习惯过哪一个都可以?,高兴的话两个都过也没什么。不过很多民众觉得阳历准或者阴历不准,显然是错误的认识。两种历法其实都比较准确,只不过一个立足于地球公转,一个立足于月相变化,得出的历法就不尽相同而已。

阳历换阴历如何换算

阴阳历转换 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日期划分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现在网上有很多在线万年历但是都不够准确,计算某些日期时会有一天或一月的误差。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绝对准确的阴阳历转换,适用范围为1950到1999年。 注意:农历的年份一律以它大致对应的公历年份来表示,也就是说,阴转阳的日期如果在春节之前,年份要选前一年的。阳转阴的结果也要这样来看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

农历和阳历是怎么算的?

1、阳历的来历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2、阳历闰年的确定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阴历1、阴历的来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2、阴历闰月的确定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

阳历与阴历是怎样换算

阳历与阴历之间没有固定的公式换算。直接翻历书或在手机的日历上就可以查到。过去一般都是近似的认为阳历比阴历早四十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