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六十甲子太岁,六十甲子太岁神像

太岁是什么

太岁是摄提,原始干支的别名。

太岁,即摄提,原始干支的别名。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元法为运转周期。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斗柄回寅,乾元启运。

西汉末年的刘歆根据上古资料整理出岁星在天区中停留的十二个位置,称为“十二次”;这“十二次”分别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年中天子,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太岁的信阳体系:

太岁也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实际上,早在《周礼》中便有拜太岁的记载。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可见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

在《荀子·儒效》篇中,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至今发现的考古资料都不能证明春秋时期中原确实使用过“十二次”来标记岁星的位置,《甘石星经》和《史记》里也没有提过。

古时候将太岁视为君王,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说:“帝王系命于太岁、后妃系命于岁之阴”在清代《协纪辩方书》得到一个扼要的总结:“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

”太岁为贵神,其所在之向当然也是尊贵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却因为太岁所在的方向太过于尊贵,反而必须避开,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六十甲子神" 修订间的差异简介

于 2009年5月3日 (日) 10:15 的修订 (检视原始码) Admin (对话 | 贡献) (新页面: ==由来==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周礼》《春官》篇的《冯相氏》节称其职为「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   于 2009年7月6日 (一) 11:28 的最新修订 (检视原始码) Admin (对话 | 贡献)   (未显示同一使用者于中间所作的 1 次修订) 行 1: 行 1:   + {{template:道教神仙}}   ==由来==   ==由来==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周礼》《春官》篇的《冯相氏》节称其职为「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郑玄注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由此,岁神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为观测天体和地球运动的需要而编定的。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及时辰。道教沿用此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名号。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才大将军等等。道书中的六十甲子神名与今北京白云观六十甲子神名号有异,其故待考。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周礼》《春官》篇的《冯相氏》节称其职为「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郑玄注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由此,岁神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为观测天体和地球运动的需要而编定的。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及时辰。道教沿用此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名号。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才大将军等等。道书中的六十甲子神名与今北京白云观六十甲子神名号有异,其故待考。 行 18: 行 19: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Category:道教神仙]]   [[Category:道教神仙]]   + [[en:The Sixty Daily Spirits of the Celestial Trunks and Earthly Branches]] 于 2009年7月6日 (一) 11:28 的最新修订 道教神仙 神仙学说 神仙的特点 成仙的基础 修仙的途径 神仙的等级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帅 雷公电母 龙王 雨师 风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 城隍 门神 土地 灶神 财神和福禄寿星 财神 福禄寿星 冥司神灵 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 得道仙真 观音 八仙 妈祖 关帝 吕祖 王灵官 临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开漳圣王 三山国王 目录 由来

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周礼》《春官》篇的《冯相氏》节称其职为「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郑玄注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由此,岁神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为观测天体和地球运动的需要而编定的。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以及时辰。道教沿用此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名号。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才大将军等等。道书中的六十甲子神名与今北京白云观六十甲子神名号有异,其故待考。

职能

值年太岁,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他们「率领各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国家巡狩省方,营造宫阙,开拓疆土;百姓修营宅舍,筑垒墙垣,并须回避。《月令广义》称,「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道书称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统管。殷元帅,商纣王之幼子。传称,幼遭国难,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成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荡凶院,总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明。六十甲子神即归其管辖。

起源与演变

1190年庚戌,金章宗瑞圣皇太后病重不愈,祷于丁卯元辰,病愈;乃效建丁卯圣殿于北京,中奉丁卯元辰像以纪神功。人称之为「顺星」,盖谓祷之可求流年顺利。每年正月初八日特定为「顺星节」,香火鼎盛,相沿至今已八百余年矣。

明永乐间曾敕建白云观瑞圣殿(北京),清初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改瑞圣殿为元辰殿,乃今日命名之始内供奉六十甲子神象,其中文武兼备,喜怒各异其态,各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司其事,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其后道教称太岁为「大将军」,今仍之。每农历年正月初八晚举行祭祀六十甲子神仪式,届时设坛,坛中间燃点三台,左辅右弼七星,共十三盏灯,另灯花一百零八支,跪诵北斗经及顺星诰。在道而言,能助炼性修身。在俗家则祈祷福寿,一心顶礼,致力于本命元辰。

奉祀

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有「星宿殿」,供奉六十甲子神。每逢岁初春节期间,道教信徒都要到星宿殿为自己的本命神烧香、叩拜、送上奉献,比肩接踵。特别是逢到自己出生的干支之年,俗称「本命年」,更是必须朝拜自己的岁神,祈求健康平安,逢凶化吉,因为相传「本命年」是「槛儿年」,此年为人处世必须如同迈过门槛一样小心谨慎,以免摔交。

《周礼》 《明史、礼志》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道教的六十指的是什么

道教六十是指六十甲子。也就是俗称的太岁。按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神。

六十甲子神的职能

值年太岁,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他们「率领各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国家巡狩省方,营造宫阙,开拓疆土;百姓修营宅舍,筑垒墻垣,并须回避。《月令广义》称,「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道书称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统管。殷元帅,商纣王之幼子。传称,幼遭国难,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後乃得道成神。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荡凶院,总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明。六十甲子神即归其管辖。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的起源很早,殷王以干为名,殷人以干支纪日。以干支纪年,则始于王莽之后。以十干配十二支,甲与子,乙与丑依次组合,六十为一周期,称为六十甲子。在古代,干支不仅是纪时符号,也是天地万物终始之象。干支的先后不是简单的先后次序,而是通过象征事物的发生、成长繁盛、衰老、死亡、再生而体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因而干支也广泛应用于中医、堪舆等领域。有学者认为,六十甲子来自土、木、水三星。天象研究发现,六十年恰是土、木两星的会合周期。木星绕太阳一周12年,土星绕太阳一周是30年,两者最小公倍数是60年。水星是59年回到原方位,所以60年是土、木、水三星的会合周期。而此时有可能造成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道教 太岁是啥

太岁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实际上,早在《周礼》中便有拜太岁的记载。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可见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在《荀子·儒效》篇中,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至今发现的考古资料都不能证明春秋时期中原确实使用过“十二次”来标记岁星的位置,《甘石星经》和《史记》里也没有提过。古时候将太岁视为君王,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说:“帝王系命于太岁、后妃系命于岁之阴”在清代《协纪辩方书》得到一个扼要的总结:“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岁为贵神,其所在之向当然也是尊贵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却因为太岁所在的方向太过于尊贵,反而必须避开,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太岁并不是凶神,而是守护神,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1881-?)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太岁星君清代《协纪辨方书》也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太岁”原为星纪元,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才附会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犯太岁顺星拜太岁就是拜自己六十甲子所属的“太岁神”,太岁主管人一年的流年祸福。据道经记载,太岁神主管人的“本身生命之灾”和“流年临犯之厄”,也就是说人一生的吉凶祸福,是由太岁神主管的。人们经常说:“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便指的是“犯太岁”。冲太岁、害太岁、临太岁、刑太岁凡是在自己的“本命年”,或者自己的属相与“值年太岁”相临、相冲、相害、相刑的时候,容易导致灾.难的发生。若是属相与“值年太岁”相临,称作“临太岁”,主伤害、易破财、防盗贼、感情挫。若是属相与“值年太岁”相冲,称作“冲太岁”,主凶险、运势乖、易损财,意外伤。若是属相与“值年太岁”相害,称作“害太岁”,主疾病、财物慎、犯小人、事业顿。若是属相与“值年太岁”相刑,称作“刑太岁”,主刑灾,犯口舌、碍工作、慎出行。“冲太岁”、“害太岁”、“临太岁”、“刑太岁”统称为“犯太岁”。拜太岁原因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人人敬而畏之,为避免得罪太岁,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太岁符”,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趋吉避凶。 拜太岁流程一般“拜太岁”的流程)有:步虚韵、诵天尊号、慢澄清韵、臣香文、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化“二十四解厄符”、拜“九皇(本命星君)、三台星君”、说禀文、宣表文、诵“斗姆宝诰、顺星宝诰”、小赞韵、高功熏表、高功拜表(踏罡步斗)、开光(太岁护身符)、香花送韵(化表)、出坛(诵“消灾延寿天尊”)至“元辰殿”、化普表、随坛信众拜自己所属“本命太岁”、回坛谢神等。

太岁是什么?

这几天中央十套《走进科学》有太岁的专题报道,我今天看的,给出的解释是太岁是一种粘菌复合体。 有时间你可以找出这几期《走近科学》看看·我认为是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比较好! 记得采纳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