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解签宋太祖黄袍加身,第一签飞龙变化解签全解

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什么意思 鬼谷子此言有何智慧

“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很多人不理解此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是告诉世人,凡事都要掌握主动权,学会控制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控制,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一直让对方行事主动,那危险就要来临了。当然,此言在当时主要是用在战场上,不过后来也有人吸取精髓,将其用在官场。其实含义并不难理解,难的是如何实施,下面就以赵匡胤为例子,看看他是如何兵不血刃就成为宋朝开国皇帝的。

1、 公元959年,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回到了京师,他刚登上了明德门,侍卫就带着后周宰相,老干部范质和王溥来见。

彼时的赵匡胤并没有“横眉冷对”,只见他声泪俱下,痛哭流涕道:两位老哥啊,我都是被逼的啊!

侍卫们见状也乖巧的念出了早已排练好的台词:没错,赵总是被逼的,我们就是要让赵总当老板。

确实佩服赵匡胤的头脑,他这么做的好处有二,其一,让侍卫们演坏人,把锅甩给武官们。其二,给自己塑造一个弱者的形象,讲一个弱者的故事捋顺篡位的逻辑,如此一来,就名正言顺了:赵匡胤是好人、是弱者,都是被手下武将逼迫的,自己对柴家是忠心耿耿,但形势逼人,实在是迫不得已,自己也是受害者。

这一招有用吗?当然有,以至于现在还有专家坚信赵匡胤是被胁迫的。

2、 借这个机会说一说道家提倡的“道德”。请听题,在道家的逻辑里,什么样的人应该讲道德,应该守弱?

班固说过这么一句话“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阿信以为只有我个人坚持道家思想是帝王之道呢,原来班固也是这么认定的。《道德经》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认定,强者应该守弱,应该不争,这句话的本质是权术。

赵匡胤争了没?不争才怪,在陈桥兵变前夕,赵匡胤的身份是“大内都点检”,是个打工的,作为小人物凭啥不争咧?

有趣的是,千百年来,无数小人物念叨着道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口号,过上了与世无争的日子,其结果就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恕我直言,这种通透是伪装的通透。

小人物嘴里叫嚷着不争,殊不知自己根本没资格谈“守弱不争”,那可是大人物的处世宗旨,在这里要正本清源。

即便鬼谷子也嘟囔着“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这句话点破了上下关系,上级对下级,要用德。下级对上级,要效力。这无疑是打脸了在现实生活中苟延残喘,还满嘴道德仁义的小人物。

3、 赵匡胤在老员工面前,为啥又“不争”了?

因为他已经是帝王了,马上就是皇上了,历史上会给他贴个标签“宋太祖”,受万人敬仰,他已经有支配他人命运的主动权了。

用《周易》的话说,他已经是“九五,飞龙在天”了,再嘚瑟的话就“九六,亢龙有悔”了。所以,现在你能明白,为啥皇帝叫“九五之尊”了吗?不能再嘚瑟了,要低调,要守弱。

所以,什么人要讲道德?是帝王!无论其私下的手段如何卑劣,但公开的总是道德的。

这一点五代十国的那些帝王们基本上都不知道,所以他们注定成为历史的过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咱们接着讲,赵匡胤哭丧着脸,述说着自己的“不幸”,这么做如果非要说还有第三个目的的话,就是为了拉拢人心。

赵匡胤虽然“黄袍加身”,但是柴家母子两还在那呢,柴家的遗老遗少们,不识趣的“李筠和李终进”岂能善罢甘休?所以要拉拢核心成员,让老干部王溥、范质一起配合演戏。

果不其然,搞行政的脑子就是灵活,范、王二人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纷纷跪下拱手称臣,他们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了。

赵匡胤却和蔼可亲的说:放心,以前你们是什么待遇,以后还是什么待遇。

这是爱吗?

4、 首先是相权。

电影导演往往会用镜头语言表达立场,比如电影构图中,站着的演员和坐着的演员,两人的关系其实是不对等的。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赵匡胤以前,君臣上朝时都是坐着的,二者关系是“平起平坐的”。但是赵匡胤为了树立权威,玩起了“镜头语言”的把戏。

有一天,宰相范质上朝,照老规矩他应该坐在椅子上跟领导提建议。但是这一次范质刚呈上奏章,赵匡胤忽然向他招手:老范,我眼有点花,这个字念啥?范质连忙站起来,凑过去指点。等他扭身回到原处,顿时晕菜——椅子没了!

范质疑惑地瞅瞅皇帝,皇帝却一脸无辜地瞅着他,二郎腿得意地抖动着。现在,大殿上唯一的一把椅子,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正在皇帝厚实的屁股底下向他传递着不屑和嘲弄。

从此,朝堂之上只有一把椅子——龙椅!

还记得前面赵匡胤给王溥,范质的承诺吗?其实领导的承诺往往是有期限的,而赵匡胤的这一份期限是三年。

花了三年时间,赵匡胤在龙椅上坐稳了,就意味着王溥、范质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他们会怎么样呢?

答:下岗!

5、 接着是兵权。

公元964年,赵匡胤的智囊心腹赵普上位,当上了宰相,开始了文官主政的时代,那么出生入死的武将呢?

这里需要交代两个细节,第一个:虽然赵普是心腹,但赵匡胤依然安排了“副相”协助赵普,所谓协助,你猜是不是牵制呢?

第二个:我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和“石守信”们除了是同事,是拜把兄弟之外,其实赵匡胤还是做了一笔交易,其一给予众将敛财权,用金钱收买。其二与众将联姻,结成儿女亲家。

比如赵匡胤嫡长女下嫁给王审琦的儿子左卫将军王承衍。王承衍本来已有一个乐氏妻子,宋太祖让他与妻子离婚,迎娶公主。再比如赵匡胤的次女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这个石保吉的亲爹叫石守信。

亲上加亲,那些拜把兄弟一转身就成了皇亲国戚了,这笔生意怎么算都划算。这也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想,“杯酒释兵权”绝非历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赵匡胤一定是开出了让众将领无法拒绝的条件,笼络了人心。众人无法拒绝,因为拒绝的话,恐怕兄弟是做不成了。

曾经一起大江山的兄弟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赵匡胤早早的给他们找了一条出路:

退休!

6、 最后是安全。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借“都点检”的实权“黄袍加身”的,有读者朋友问:既然“都点检”的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撤销这个职位呢?

事实上,大家想到的,赵匡胤也想到了,他第一时间废除了“都点检”这个职务,并将保护皇帝安全的部门,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相互独立,也称“三司”。有趣的是,“三司”只有“带兵权”,而没有“调兵权”。也就是说,即便一不小心再出一个“赵匡胤”也最多能“带兵”,却不能“调兵”。“调兵权”掌握在文人掌控的“枢密院”手里。

武将需要听从文官支配,由不懂行的支配懂行的,这是最大的矛盾,所以文武双方自然会相互竞争且牵制。更高明的是,

“三司”和枢密院的管理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生怕这样还不够保险,于是乎赵匡胤还加了一份保险,负责带兵的“三司”,只任命平庸的将领担任“三司”统帅,从根本上弱化了武将的实际地位。

你能明白吗?有时候,在职场上,并不意味着能力强的人能够得到提拔。当领导认为你的存在会威胁其地位时,往往会选择提拔一个“二傻子”,因为手下低能,领导才能睡得香。所以笨人怎么了?有时候,精明的管理者就喜欢用笨人,有时候,笨人也有大用。经过赵匡胤的部署,虽然能力不错,忠心耿耿的慕容延钊也必须,

下放!

7、 心太软的人成不了大事,牢记鬼谷子这句教诲,人生早晚混出头。关于用人观,司马光说“用人如器”,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所谓人才,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所以人才最终沦为棋子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主动权游戏的必然结果,

毕竟谁会对“棋子”有感情呢?

只可惜,在创业中,大多数人的资源和天赋本来就平庸,但是他们对兄弟、对朋友、对同事,总想着如何与人为善,处处为别人着想,生怕得罪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获得成功。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心慈反倒成了事业的牵绊。你们必须要明白,

人,只是利用的工具啊!

本文由鬼谷道原创出品!

第一签:天开地辟结良缘,日吉时良万事全。若得此签非小可,人行中正帝王...

灵签之曰:天开地辟。结良缘是天地开创之象。为大吉大利之象也。日吉时良。万事俱全顺遂之命。能蒙神指示为此签之人。非小可也。劝君必行中正帝王亦宣言曰。如能行之正直。积善。修身时。必能持之恒久。如宋太祖。赵匡胤之黄袍加身。急速非速言来时值观音降事报与君之者。

请高手帮我解签!!

你求的事业,我就用白话解释了。解:意思是说,你这次事业的开头要出趟门是最好的的了。但是不能让人知道你的行动。就是说“行藏”。就是说你最好在自己好好的去考察一番的意思。考察事情的时候要对人有礼貌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你对人说的话要讲信用,不可有不讲信用的作为。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一定要回忆下自己有没有做了什么不讲信用的事情。如果没有,那自然是“静澈”。只要心里没有什么,那就不用管它。就顺其自然的继续坚持。到最后就是事业好比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的正中一样。------------------------此签只能算个‘概签’。它用话概括了你今后事业,却并没有说你的事业有什么具体的害处。所以我建议你再去求个‘实签’。但是也不一定求的到。所以我建议你直接去问,而不求。此签唯一提到的一点是‘行藏’‘静澈’。其他什么信用忠良都是很普通的戒曰。所以,你得此签,就要做到,行动小心,善于考察和静心养思,思如泉澈。做到了这两点,你才能到最后的“光明红日正当中”。-------------------------------这个解签还有个秘密,一般人都不知道。是上会我去‘博能寺’一个叫正明的大师告诉我。就是一般签的首字和最后一个字有着重要的意义。上面是应你要求我给解释,我解签的经验也不下7年。下面我要说的是我自己也把握不准的话。但是我既然给你解签,我就会给你彻底的讲个明白。此签首字为‘行’,末字为‘中’。‘行中’是什么意思?我查了下资料,这行中的意思可能是飞龙在天的意思。刚开始叫‘潜龙勿用’,最后叫‘群龙无首’。这行中是‘飞龙在天。’我估计你的事业被你的内心拔的太高了。所以,就这‘行中’两个字。我给你的建议是:请缓慢行事情。好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发消息给我。

观音灵签第一签求财运

第一首:宋太祖黄袍加身 上上  天开地辟结良缘,日吉时良万事全 若得此签非小可,人行中正帝王宣  此签有”谋事在人”之意。提醒当事人,未雨绸缪。会成功的人,除了本身的努力进取之外,对将来的一切,也早已预先考虑且准备周详。成败操之在己。平日稳扎稳打、厚实基础,为将来预作准备。凡事深谋远虑、从长计划,对于身边亲朋好友的建议,不妨虚心接受。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亦是准备充足之时,自可从容不迫,满载而归。

求解签,桂林乐满地1号签

你可去看一下《周易》,里面有很详细的文字和解释。给你个文档也可参考一二。如无法下载,请往下方看。

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

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注释】①彖(tuan团去声),《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②乾,天。元,始,犹言创始。③资,凭借,依赖。④统。统率。统天,犹言统属于天。⑤品,品类。这里用如动词,有繁殖义。品物,繁殖万物。流,这里引申为赋予。流形,赋予形体。⑥大明,高亨说:“《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甚是。终,谓日入;始,谓日出。”⑦御,《集解》引苟爽曰:御者,行也。”上古神话,日乘着六条飞龙拉着的车子,以羲和为御,运行在天空。⑧保,保持。合,调整。大和,大读为太。太和,指自然界的一种普遍调顺谐和的关系。利,施利。贞,中正。《彖》、《象》释贞多用此意,与经意有出入。⑨庶,众。庶物,犹言万物。首出庶物,当指天的功德超出万种物类。咸,皆,周遍。

【原文】《象》曰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

【译文】《象辞》说:天道刚健,运行不已。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注释】①象,《易·乾》疏:“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后人用文字以释万物之所象,故曰象。”《象》,易传名,十翼之一。它主要是依据卦象、爻位对卦辞、爻辞进行解释,评价,推衍。其内容贯穿着儒家伦理思想。②行,王引之说:“行,道也。天行谓天道也。”君子,指德才兼备的人。《象辞》释卦辞,通常将卦象所表示的自然现象与人的品德行为勉强地联系起来加以阐发。

【原文】

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

初九:潜藏的龙,无法施展。

《象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因为初九阳爻处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压抑难伸。

【注释】

①初九:爻题。易卦的爻题,以“九”标示阳爻,以“六”标示阴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标示从下至上各爻的顺序。就各爻在全卦中的关系而言,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而二、五又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初、四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下位,三、上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上位。《文言》还将二看作地位,五看作天位,三看作人位。阴爻、阳爻在这些位置上的分布构成了一定的爻位关系。爻位关系是分析各爻意义的一种重要依据(详见各爻分析)。②潜龙勿用,比喻君子压抑予下层,不能有所作为。

【原文】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①。

《象》曰:见龙在田,德普施也。

【译文】

九二: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象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喻指君子走出了压抑的低谷,正开始谋取能够广泛施予德泽的社会地位。

【注释】

①见,读若现,出现。见龙,系“龙见”的倒装,犹言龙出现。在田,犹言出现在大地上。王弼说。‘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王弼对于《乾》卦整体结构的解说颇为有理。本卦阳爻,由初爻而升到上位,爻辞以龙在地下,人间,天空各个层次的变化来比拟这一爻象,从而附会出人在人生的不同际遇中的自我作用和命运。见龙在田,爻辞以龙出潜在田,表示初九阳爻升进一步,居于下卦中位。此位象极佳,比喻君子挣脱了压抑的处境,开始步予社会生活,创造建功立业的条件o

【原文】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①,夕惕若,厉,无咎②。

《象》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文】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象辞》说: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意思是反复行道,坚持不舍。

【注释】

①乾乾,勤奋努力。②惕,警惕。若,助词,无义。厉,危险。无咎,没有灾难。本爻为阳位,居下卦之极。根据《系辞》“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的理论,可见本卦九三之爻,象征着君子处于既可大有作为而又充满凶险的处境之中,如能倍加勤勉戒惧,可以没有灾难。

【原文】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①。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文】

九四:龙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

《象辞》说:龙也许跳进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为而没有灾难。

【注释】

①或跃在渊,九四阳爻居上卦下位,根据《系辞》“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的理论,可见本卦九四之爻,象征着处于进可取誉,退可免难的转折时期。爻辞以龙跃深渊为喻,龙跃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进退有据,潜跃由心,喻指君子处境从容,故无灾难。

【原文】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①。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②。

【译文】

九五:龙飞腾在空中,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象辞》说: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注释】

①飞龙在天,喻君子处尊贵之位。②造,朱熹说:“造,犹作也。”大人造,犹言,(九五爻象表明)尊贵的君子大有所为,大有造化。九五之爻,居阳位,又处于上卦中位,可谓性象相合,所处得当,喻指君子处世得意,其事业如日中天。

【原文】.

上九:亢龙有悔①。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

上九: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

《象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这是警戒人们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注释】

①亢,王肃说:“穷高曰亢。”子夏《传》:“亢,极也。”悔,《系辞》:“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亢龙有悔,以升腾到极高处的龙,喻指身居崇高地位的统治者,脱离臣民,孤高无辅,必遭灾祸。因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尽头,在本卦系统中,乃是孤立无援之象。

【原文】

用九①: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群龙出现在天空,看不出首领,吉利。

《象辞》说:六爻全阳,纯阳纯刚正是天道之性,至高无上,不可能再有别的首领。

【注释】

①用九,《乾》卦特有的爻题。汉帛书《周易》作“迥九”。迥,通。用九即为通九,犹言六爻皆九。属阳性,表示全阳爻将尽变为阴爻。②用九天德,因《乾》卦六爻皆为九,属纯阳纯刚之性,这正是天的品德的最为集中的反映。

【文言】

【原文】《文言》曰①: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②。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四德者,故日。“乾。垂、亨、犁、客。”

【译文】《文言》说: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众美的集合。利,是义理的统一。贞,是事业的主干主。君子履行仁义就足够可以号令大众,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义,利人利物就足够可以和同义理,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事业。君子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所以说:“《乾》卦具有这四种品德:元、亨、利、贞。”

【注释】①《文言》,十翼之一,专释乾、坤两卦的义理。②嘉,《说文》:“嘉,美也。”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①,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②,闲邪存其诚③,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⑤,可与言几也⑥。知终终之⑦,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惰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初九爻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就是说民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说:“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九四爻辞说:“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有时处在上位,有时处在下位,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不是什么行为邪恶的缘故。有时奋进,有时退隐,本来就是应时变化的,不是什么喜爱离群索居的缘故。君子致力于培养品德增进学业,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全力以赴,所以没有灾难。”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注释】①遯,本作遁,逃遁。闷,烦闷。遯世无闷,犹言甘心隐居,无所烦闷。②两庸字,李鼎祚说:“庸,常也。”庸言、庸行,犹言日常的言行。③闲,《集解》引宋衷曰:“闲,防也.”④善世而不伐,善,这里用如动词。善世,獬青明导世人向善。伐,夸耀。不伐,犹言不自称其能。⑤知至至之,前至字,名词,发展。后至字用如动诃。⑥今本无“言”字。阮元曰:“古本足利本与下有言字。”《集解》本亦有言字。依文意有言字是。今据补。几,《系辞》下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即今所言事机、征兆。⑦知终终之,前终字,名词,结果。后终字,用如动词。

【原文】 “潜龙勿用”,下也①。“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②。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译文】 “潜伏的龙,无法施展”,是说有才德的君子压抑于底层。“龙出现在大地上”,是说君子暂时隐伏等待时机。“终日里勤奋努力”,是讲君子刻苦修身自强不息。“也许跳进深潭”,是讲君子投身社会自我考验。“龙腾飞在天”,是讲君子获得地位治国治民。“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是讲事业极盛必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是讲天下安定。

【注释】①沙少海先生说:“‘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且与下文‘时舍也’、‘行事也’等句结构方式不同;‘下’字上疑脱‘处’,字。王弼注:‘潜龙勿用何乎?必穷处于下也。’似王本原有‘处’字。”②穷,极限,穷极。穷之灾,犹盲事物发展到极限,必遭穷困之灾。

【原文】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①。“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②。“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③。“亢龙有悔”,与时偕极④。“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 “潜伏的龙,无法施展”,初九阳爻居下位,象征万物蛰伏,阳气潜藏。“龙出现在大地上”,阳爻上升一位,象征万物发生,大地锦绣,风光明媚。“终日里勤奋努力”,阳爻再进一位,象征万物蓬勃,与时俱进。“也许跳进深潭”,阳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阳气更盛,天道发生变化。“龙飞腾在天空”,阳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时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圆满完成。“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阳爻上升到极限,象征阳气极盛,将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阳爻依位次而上升,阳气依时节面旺盛,六爻全阳,将尽变为阴爻,从而体现了天道运行的原则。

【注释】①文,纹章,此处讲草木生发,大地锦织有文采。明,明媚。②革,变化。乾道,天道。③位乎天德,九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此位又称天位。此爻是全卦之主爻,集中体现了天的品德属性。④偕,《说文》:“偕,俱也。”与时偕极,犹言阳爻依次上升,阳气依时旺盛,一同达到了极限。⑤天则,天的法则。 ’

【原文】乾元亨者①,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②。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文】《乾》卦的卦辞:元、亨,是讲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谐之美。利、贞,是讲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乾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满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伟大呀!伟大的上天!真正是刚强、劲健、适中、均衡,达到了纯粹精妙的境地。六个阳爻发挥舒展,广通天道、地道、人道。阳气的结晶——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飞行,分布着云彩,降洒着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注释】①王念孙说:“乾元下亦当有亨字。”此说是,今据补。②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犹言周流错综于六个爻位之问的阴阳之爻,发动舒展,沟通反映出天道、地道、人道的情状。

【原文】君子以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①,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②,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③;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君子以养成自身的品德作为行为的目的,每天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潜”的意义在于,隐伏而不显露,当自身修养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易经》说:“飞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就是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的含义是指,九三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也没有占据地位,还须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不过处境虽然险恶,还没有灾难。九四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又没有占据地位,也没有占据人位,所以有“也许”的说法。“也许”这个词就是表示迟疑。但没有灾难。九五爻辞所讲的“大人”,他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合,生成万物,他的光明与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与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赏罚与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行动先天而发,但上天不会背弃他,他的行动后天而发,那是依奉天时行事。上天尚且不背弃他,更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亢奋”这个词意思是,自以为自己的事业只会发展不会衰败,只会存在不会消亡,只会胜利不会失败。也许只有圣人才能了解进退存亡的相互联系,恰当地把握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做到这一点,恐怕只有圣人吧!

【注释】①重刚而不中,九二阳爻为刚,九三阳爻为刚,所以说“重刚”。九三不在上下卦的中位,所以说“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卦中位即第五爻为天位,下卦中位第二爻为地位,九三之爻即不处上卦中位,又不处下卦中位,所以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田,即指地位。②中不在人位,下卦上位,即第三爻,为人位,九四之爻固不在人位。③合,配合,一致。

龙上垅上来,借问之贤才,中心居正位,伦定喜财来?

解签:飞龙在天本意一名惊人之意,指你求的这段姻缘顺心顺利,大吉大利。 借问大贤财,中间阡正穴 ,财喜必定来。姻缘中也指你要找到一个或者得到一个双方都认为德高望众的人来做中间人,给你订下这门喜事,那么你的婚事必定能够得到成功。(希望能帮到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