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说六十四卦只用六十,六十四卦的含义

为什么只有64卦?

先天八卦的体系为什么只有六十四卦?中国的卦学为什么只有六十四卦?这已经是一个易经后的千古之迷了。易经中没有说,易经前先天八卦中的归藏、连山中是怎么样说的,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虽然有人说他们保存下来了归藏、连山的原文解释。但是,由于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文化垄断与焚书坑儒,历代封建王朝的避讳与篡改。加上民间流传的笔误,即使有文字流传到现在,能理解其科学理论内涵的解释,在现代科学的影响下,也不是很容易的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科学理论的基础表达体系来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在这些基础理论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之后。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答案了。解答先天八卦体系为什么只有六十四卦的问题,我们还要从阴阳图与先天八卦图说起。我们在早期的文章中,只讲了阴阳图的左旋与右旋的问题。表达了两个属性体系的运动关联关系。现在,我们又讲了阴阳图的另外一种运动形式,就是黑白翻转。也就是说,阴阳图的旋转有两种,一种是左旋,一种是右旋。现代科学中称左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称右旋为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翻转呢,现代科学中有水平翻转,有上下翻转。并没有我们现在讲的这种属性翻转的表达过程。我们把河图的黑白翻转与先天八卦中的黑白翻转之所以称为属性翻转,是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属性的变更。从属性的相对性而言,上下可言阴阳,上为阳,下为阴。前后可言阴阳,前为阳,后为阴。左右可言阴阳,左为阳,右为阴。这样,属性翻转就可以划分为三类:左右翻转、上下翻转、前后翻转。也就是说,这三种翻转都是属性翻转。但是,在形貌范畴中,它只能表达水平翻转与垂直翻转,却无法进入前后翻转的表达。在现代平面图形表达的范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水平翻转与垂直翻转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它可以改变太极图的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关系。但是,前后翻转呢?它表达的是什么形貌变化呢?我们通过最近的几个属性翻转图可以看到旋转与翻转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把它归纳为:旋转运动显而易见是可以左旋,也可以右旋的。那么,旋转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翻转可以引起旋转的方向改变,旋转则是翻转可以控制其变化的一种运动。也就是说,翻转既可以引起旋转的方向改变,也可以让旋转方向不改变。所以,我们以旋为图,以翻为腾。可以建立一种运动与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表达体系。这样,旋有两式,翻有三式,形成了新的阴阳运动系统。显而易见,旋、翻是一种体系式的运动变化系统。旋无翻而有动无变,翻无旋而有变无通。显而易见,这个关联关系体系,已经超越了定动范畴中的定己动巳、定巳动己的绝对动、定内容。而进入了一种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运动状态的变与不变的新认识层面。那么,二旋三翻的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状态表达体系,对八卦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可以用阴阳图来分析一下它的旋翻变化体系。显而易见,对于左右旋转的黑白两个体系来说,有相对独立的四种形貌,这四种形貌,在三翻转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十二种变式。这十二种变化形貌。是在二旋,三翻,两属性的纽结、交织、编程中产生的。远古钟鼎文化时代把这十二种变化的形貌特征,用十二种动物的形貌属相,表达成十二属。那么,我们在前面给出的先天八卦的黑白两个体系中如何来表达它的整体体系。我们通过先天八卦的属性旋转、属性翻转,得到了内外两种阴阳八卦的六十四种图腾化表达的形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先天八卦为阴阳之图,则六十四卦则为二图的六十四腾。八卦与六十四卦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一个三焦纽结的交织、编程后图腾化认识三焦的一个理论系统。它表达了形貌、属性、数字化的一体结构性:相对、相反、相变、相通。但是,它已经完全脱离了绝对认识的动定层面,进入了动变,变通的新关联关系体系。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了。明天我们继续讲河图洛书图腾的其它属性认识层面

易经第六十四卦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求姻缘

电脑上起的卦准确率不如用3枚硬币或者铜钱手摇的卦。可以分析,但是仅做参考。女测婚此卦不吉。伏神来克飞,凶。应爻朱雀世爻白虎,吵架吵得很厉害。

《周易》笔记3,六十四卦的由来

又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背景: 炎帝,古人认为也是三皇之一,地皇,也是一个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大概对应了仰韶文化后期。炎帝大概是伏羲部落衰败之后熟练掌握了用火技术的部落首领。曾经有许多个氏族的首领,都被尊为炎帝,领导了农业革命的神农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氏族。传说炎帝神农尝百草,最终形成了汤药的体系。 中国古人的认知体系里,用先天视角(不把人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叫“先天”)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视角,是时间静态的视角,就是把人抽离出来,取一个时间点来观察事物去观察事物。这和现代牛顿科学体系里站在客观的第三者角度观察对象的思维是一致的,这叫“天道”规律。而用后天视角(人的主观因素被考虑进系统中的情况,叫“后天”)观察事物,要看整个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者也要被考虑在被观察的系统之内和被观察对象形成互动的复杂系统关系。所以用后天的视角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二生三”),这就是“人道”规律。这是中国哲学体系里独有的视角,与二十世纪发展出的量子力学中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的系统,以及现代复杂科学中的反身性现象是同样的思维方式。 古人从长年对天象的观察中归纳出规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把根本大法都叫“易”经。阴阳是有运动冲动的,阴阳会相交,相交而会产生第三因素。当第三因素被阴阳产生,或者观察者从系统外被考虑到系统中之后,会让原本静止的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后天视角体系通俗的用三个符号来代表,就是天地人三才,或者用“开、阖、枢”表达。 “天地人”通常用于描述静态系统,天地就是阴阳,代表系统原本存在的两个相对的因素,人代表阴阳相交而生成的第三因素,或者“后来”进入系统而居中的观察者,而人进来之后也把原本静态的系统给搅动了,就像鲶鱼效应。“开、阖、枢”用于描述动态系统,开就是要关门的状态,阖就是要开门的状态,开阖代表处于正要变化的阴阳;枢是门轴,代表阴阳相交的部分,也是推动阴阳转换的第三因素。用上图中的门来打比方,没有门轴,开的门就是开的,关的门就是关上的,系统是静止不变化的,这就是“先天”,只能一分为二;有了门轴,原本静止的系统就可以动起来了,开了的门可以关上,关了的门可以打开,阴阳就开始变化了,这就是“后天”,一分为三。这种思想后来就发展成儒家最核心的心法:执两用中(《尚书》),或者叫中庸。大约在神农的时候,先天思维与后天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三阴三阳”系统(称之为“”):也就是先把万物一分为二,成为阴阳,再将阴阳各自一分为三,形成了厥阴(阴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阴(阴开始释放,枢)、太阴(阴完全释放,开)、阳明(阳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阳(阳开始释放,枢)、太阳(阳完全释放,开)、六种状态。这套系统,只在中医典籍中有提及,显然是因为适合被用于描述人体的缘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利用这套体系建立的中医汤药辨证系统,使得汤药治疗的效果至今仍在新冠疫情中发挥威力(相传《伤寒论》是张仲景参考了《汤液经》而来,而《汤液经》则是从《神农本草经》而来)。三阴三阳系统与四象系统的关系如下:用八卦来占卦,毕竟太简单,很多事情远远不止细分成8种类型。远古的时候,先民可能用过八卦、十六卦(见下图,今人托名伏羲而做,邵雍称其为“十六互卦”)、三十二卦(第二图,邵雍称其为“三十二互卦”)、六十四卦等多种排列体系来进行占卦,但最后只留下了简单的八卦和复杂的六十四卦两套体系。后人也曾经推演过其他排列的占卦体系,例如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中有128卦、256卦、1024卦三种体系,西汉焦延寿的《焦氏易林》中有4096卦体系,甚至有人用三进制推演的八十一卦体系(西汉杨雄的《太玄》,下面第三张图),以及五进制的五十五卦体系(北宋司马光的《潜虚》,下面第四张图),但都因为要么太复杂,要么解释力不够,要目不符合先民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而没有流传。八卦里上中下三个爻的体系,非常符合三才的后天思维方式。将后天思维与先天思维结合:八卦可以理解成先将万物一分为三,形成天地人三爻,在这个基础上,引进阴阳再把天地人爻各自一分为二,形成了六个爻来表达的卦,就成了六十四卦的系统,这种系统和古人的认知体系比较一致: 六个爻,也可以看成上三个爻组成一个三爻卦,下三个爻组成另一个三爻卦,这就相当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再加一套八卦,就形成了64种排列,如下图: 六十四卦的系统里,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上三个爻下三个爻分别可以看做一个八卦中的卦。在《周易》里,如果用八卦的视角解读,是从上而下看,叫上卦、下卦,或者外卦、内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解读,是从下而上看,但不叫“一二三四五六”爻,而叫“初二三四五上”爻(初是时间概念,上是空间概念,表明这六个爻可以代表时间顺序,也可以代表空间结构),其中阳爻不叫阳,用数字“九”代替,阴爻不叫阴,用数字“六”代替(从数字卦传统遗留下来的)。 例如上面这个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体系里,卦名叫泰卦。用八卦视角看,上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坤卦(代表地),下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乾卦(代表天),所以就叫“地天泰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看,就是从下向上看,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注意初爻和上爻的读法与中间四爻的读法不同)。 据传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64卦。神农氏在这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当时的认知水平,把所获得知识都附会到这套体系中,用以解释当时遇到的种种疑惑,因而这套系统就成了包罗万象的皇家秘法(这与当代人希望用科学或数学模型来解释当代种种现象的内在追求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只是中国没有把实验科学和形式逻辑摆到足够高的位置,结果最终与现代科学擦肩而过)。神农又被称作列山氏、连山氏,因此他创立的这套64卦体系(包括了64个符号,名称,以及对符号做出符合当时认知水平的解读,即卦辞爻辞),就被称为了《连山易》,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易学典籍。

婚姻四大吉卦是哪四卦

《易经》是一部集大成的书籍,八卦乾坤,无所不包,无所不含。诸葛亮懂《易经》的数理,所以鲁迅先生说他“状诸葛之多智近乎妖”。至于《三国演义》有没有神化,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诸葛亮的师父是易经大家,诸葛亮神机妙算正是熟练运用《易经》数理,能看天象,能卜先知。中国文化,哲学,医学,宗教,天文学,数理学,堪舆学等等,都来源于《易经》六十四卦。今日,乾乾就来说一说,《易经》六十四卦包含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乾乾最喜欢的“地天泰卦”,隐藏的夫妻相处哲学。八卦中,“一”代表阳爻,三个“一”就是乾卦,“--”代表阴爻,三个“--”就是坤卦。总所周知,八卦的两个基本卦就是乾卦和坤卦。乾为天,坤为地。在人身上,乾为男,坤为女,夫妻关系上,乾为夫,坤为妻。“地天泰卦”为后天八卦,由先天八卦乾卦和先天八卦坤卦,交互组成,也成复卦。后天八卦,从下往上看,下面为主卦,上面为客卦。“地天泰卦”,乾卦为主卦,在下,坤卦为客卦,在上。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这是个吉卦。《易经》六十四卦中,所有卦都有吉有凶,有得有失,唯独“地天泰卦”和“地山谦卦”是两个大吉之卦。乾为主卦,在婚姻中代表丈夫,却位于下方,坤为客卦,在婚姻中代表妻子,却位于上方。因此,婚姻中,要想天地交泰,以财成天地之道,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必须恪守本分,脚踏实地,放低身姿。将妻子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而妻子要以丈夫为本的同时,不忘记提升自己,把自身的修养放在第一位。夫妻上下交而志同,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婚姻才会和睦。家和,所以万事兴。在婚姻中,大男子主义不可有,妻子地位卑微,对丈夫唯唯诺诺不可有。一旦丈夫太独断,大男子主义,事事以自己为重,忽略妻子,打压妻子,地天泰卦的主卦和客卦位置就要变了,就变成乾卦在上,坤卦在下。这个时候就不是地天泰,而是天地否。天地否卦:天地不交,否。上情不能下达,下情无法上达,闭塞不通,就是“否”的状态。这个状态里,本来能够得到的富贵,反而得不到, 夫妻之间就容易出现矛盾。也就是应了老祖宗的那句预言“泰极否来。”然而天地否卦是可以化解的,只要主卦丈夫坚守正道,放低身姿,更加尊重妻子,也就变成了地天泰卦。也就是老祖宗说的“否极泰来”!

六十四卦

上面讲的这个八个卦,又叫八经卦。经,就是经纬的经,表示最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八个卦是基本单位。 既然有基本单位,那就有衍生单位,这就是六十四重卦。重卦,就是把把个基本卦两两重叠,而衍生出了六十四种组合方式或者说是六十四个类别,这新生的六十四卦,故而又叫别卦。 六十四卦排序古来就有很多种,每种都反映了一种理念。我们先来看通行的卦序版本:如图。 为了记忆方便呢,宋代的朱熹编了一首《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bì ,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kuí , 蹇 jiǎn 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现在通行本周易就是根据这个卦序来解说爻辞的。但是这个卦序对于我们现在的六爻占卜体系来说用处是不大的,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不用背诵此卦序。 与占卜关系直接的是另一种卦序,叫做八宫卦序,如图。 这幅图之所以与六爻占卜体系关注重大,是因为我们将来要根据这个宫位图来确定一个六爻卦的五行属性。 比如乾宫的五行属金,那么他这一宫里的八个卦的五行都就属金了。同理,坎宫里面这八个卦的五行属性就都是水了,震宫里的八个卦五行属性都就属木了,等等等等以此类推,都是这么个道理。那位说,这要干什么?现在呢您就先记住这一点就行了,将来用到的时候您就明白了。 有朋友又问了,八个宫里的卦是怎么来的呢?或者说这么安排是个什么原理呢?他的排列规则是根据京房十六卦变而来的。咱们一乾宫为例。 乾卦六爻,初爻变就是天风姤卦。 再往上二爻变,就是天山遁卦。 再往上三爻变,就是天地否卦。 再往上四爻变,就是风地观卦。那位说,爻变不是不能突破地三爻吗?是的,那是在三爻卦的情况下,现在是六爻卦,那就得以六爻为整体为全局来看。 再往上五爻变,就是山地剥卦。 下一步再变,就不能变第六爻了。要往回往下变。那就是火地晋卦了。 至此,我都好理解。但是下一步很多朋友可能就看不明白了。为什么乾宫最后一卦就成了火天大有了呢?这还得从六爻十六卦变说起。如图。 这幅图上的骸骨、棺椁、冢墓等等是怎么回事儿,现在咱们先不展开,等后面学会排卦后,咱们再来说。重点要说两点。 一,绝命卦。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这个我们还得返回到前面,把那个洛书卦图拿过来。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乾离、坤坎、震兑、巽艮是两两相对的位置,这种状态在易理上叫做对冲,寓意是相对立的两种状态。所以古人对于绝命卦给出的解读是: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啥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互不兼容呗。 二,游魂卦和归魂卦。 乾卦的第十变就成了绝命卦离卦了。这就是易理“用九”的原则,超过九变,卦就会出现相对宫位的卦,乾卦的相对宫位就是这个离卦。也就是说这个第九变是一个分界点,以前的还属于本宫,以后的就不属于了。 但是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第十变之前,有两卦与其他宫位相重合了,这就是火山旅卦和火风鼎卦,那么我们就不再把这两卦视作乾宫的嫡系部队了。 这样乾宫的嫡系部队就只有八个卦了,分别是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而在旅、鼎二卦前后的火地晋和火天大有两卦就并称作游魂卦和归魂卦了。就好像一个人叛变一样,在火地晋的位置心思就动摇了。到了火山旅的时候就跑出去了,到火风鼎的时候又要往回跑,到火天大有的时候,又跑回来了。 所以,游魂卦和归魂卦,虽然都还属于本宫嫡系部队,但是他们心思都不在本地、本宫位,都有摇摆不定的意思,用一句俗话形容比较贴切,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要记住,将来断卦的时候会用到。就比如你想要出门旅游,想要占卜出门是否安全。如果遇到归魂卦,出门是否安全就先不要考虑,要先考虑很可能会因为其他事情束缚你的心思而去不了。当然最终决定因素还得看卦象里面的爻变情况。 而这个八宫卦序表,我们也得记住。我总结了这么个记忆方法。 乾宫八宫: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总结这么句: 天狗遁,不干不净,大有可为。不干不净谐音“否观剥晋”。 坎宫八卦: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总结为:屯水节,挤挤隔风,明易湿。屯字挪到句首,成屯水节,因为有个著名的泼水节嘛。 艮宫八卦: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总结为:山火喷,大畜(chù)损,李逵终不见。意思是山火喷射,大个的畜生都受到了损失,但是旁边的李逵就是视而不见。 震宫八卦: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总结为:雷雨天,解横绳于井台,大过随身。意思是雷雨天在井边玩绳子,是有大过错的。 巽宫八卦: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总结为:小畜家人益,勿忘这一股。意思是,平时要养成积蓄小钱的习惯,这样对家人是有益的,不要忘了这一桩事儿。 离宫八卦: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总结为:火驴顶飞机,梦幻送同人。意思是一头火驴头顶一架飞机,梦想着送人们旅行。 坤宫八卦: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总结为:伏林泰,大壮,怪脾气。意思是伏尔泰有个兄弟叫伏林泰,长得个高又强壮,还有怪脾气。 兑宫八卦: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总结为;吃口脆咸菜,牵过小妹手。 以上是我的一个记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您也可以自己总结适合自己记忆的方式,总之一点,那就是必须得达到一看某卦就得知道是某宫的卦才行。 下面咱们再简单介绍一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这幅图的排卦规则是这样的。 咱们先说这个内部的方图:从右下角乾卦起,分别向上和向左,按照“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的顺序重卦。向上这一组,上卦为乾一直不变,下卦分别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向左这一组,下卦为乾一直不变,上卦分别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图上出现的那八个三爻经卦,其实也应该是六爻卦,但是为了显示其在横竖交叉位置的特殊性,故而标注成了三爻卦。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那个三爻兑卦吧。他的横行是下卦兑卦不变,上卦从右向左逐一重的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他的竖行呢?上卦兑卦不变,下卦从下向上分别重的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再说外圈儿的圆图:外圈儿的圆图从上端开始排乾卦。逆时针旋转,从右向左先排中心方阵的最下一行,排完后接着排下数第二行,依然是从右向左。一直排到复卦后,先天八卦图的阳仪“乾兑离震”就算排完了。 再从上端乾卦的右侧顺时针排“巽坎艮坤”系列。从巽卦一行最右侧姤卦开始,从右向左依次排列。直到坤卦排完。 关于此图的来历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那就是此图最早也追述到是陈抟传出的,陈抟传给了一个叫穆修的,穆修又传给了李之才,李之才又传给了邵雍。但史料显示,邵雍只是得到了一张干巴巴的图,至于此图要表达的意义却是一无所得。所以邵雍“多其所自得者”,也就是其中的道理,都是他自己参悟出来的,据此写出了《皇极经世》一书。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了,那就是邵雍自悟的这些东西,全对吗?还是有一部分对、有一部分错?哪一部分对?哪一部分错?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我在这里提这个疑问,丝毫没有对先贤不敬之意,而是希望咱们在研究学问的时候,都要带着怀疑的目标去研究,不要古人、名人,更不能盲从任何一个人。

卦象止64卦吗?

楼主,您好,这个不一定吧,因为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 思维思想更不一样 所以 你如果是借鉴的话 可以先看看书 学习一点基础然后在 看别人断卦 就会明白了,一切以实践为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