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行六运,七运属于什么五行

什么是五行

古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五行属什么呢?

一、在万年历查询你的生辰八字:年、月、日、时——每个由两个字代表,加起来就是八个字,简称“生辰八字”; 像出生在今年农历七月三十日的,就是如下的八个字:丙戌 丙申 甲申 ××(少两个字,是少了出生的时间——你没有说); 二、这八个字,各自代表不同的涵义:丙戌——火土、丙申——火金、甲申——木金、××--不知道; 从表象上看,你说的这个生日包括“金木水火土”中的火、土、金、木了,就是五行还缺少“水”,就是五行缺水,最好在名字中能含有“水”字,或者含有水、三点水的汉字; 三、如果要卜算命中五行问题,需要进一步查询八字:丙戌 丙申 甲申 ××;这八个字的涵义分别为:丙戌——屋上土、丙申——山下火、甲申——砂中金、××——不知道; 可见,出了表象上说的“五行缺水”之外,他的命中只有“屋上土”、“山下火”、“砂中金”,明显还缺少“木”; ——所以,此子按照出生年月日(不包括时辰)得到的命中缺水缺木……因为不知道出生时间!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1、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2、五行归类 祖国医学中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和体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按其属性、形态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五大类,其关系简列如下表: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心包) 脾 肺 肾 六腑:胆 小肠(三焦) 胃 大肠 膀胱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志:怒 喜 思 忧 恐 五神:魂 神 意 魄 志 五窍:目 舌 口 鼻 耳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主:色 嗅 味 声 液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嗅:臊(膻) 焦 香 腥 腐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呼 笑 歌 哭 呻 五荣:爪 面色 唇 毛 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谷:麻 麦 稷 稻 豆 五菜:韭 薤 葵 葱 藿 五果:李 杏 枣 桃 栗 五畜:鸡 羊 牛 犬 猪 五时: (年)春 夏 长夏 秋 冬 (日)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常(天):风 热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说到五行的基本概念,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气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行分别代表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

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呢?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均离不开五行。五行之间相互依存对立转化,相生相克。        不同的五行有不同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木具有生发、发达的特性; 金具有清净、收杀的特性; 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         到汉代以后,古人又把六亲关系用五行表示。即: 生我者为父母, 我生者为子孙, 克我者为官鬼, 我克者为妻财, 同我者为兄弟。 但这仅仅是从男人的角度讲五行,在占卜中,以女人的角度来讲五行是这样的: 生我者为父母, 我生者为子孙, 克我者为丈夫和财, 我克者为官鬼。         各种预测占卜术的基础理论也包括阴阳五行。中医更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典范。     味道也可以用五行表示。古书《洪范》有记载:咸属水,苦属火,酸属木,辛属金,甘属土。     到战国时期,古人又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即: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形成一个循环稳定的模式。     金可断木,木可以破土而出,水来土囤,水能灭火,火能溶金。这是相克的现象。     用水浇灌树木,树木能长大;火有了木头作为燃料才能着起来;火燃烧最终形成了土;土中蕴含各种金属矿石;矿石中总能渗出水。这是相生的现象。     金克木,木就要生出火来克金;火克金,金就要生出水来灭火;水克火,火就要生出土来防水;土克水,水就要生出木来破土;木克土,土就要生出金来克木。这是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联系。     五行除了生克之外,还有相乘和相侮。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使五行系统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     一般相乘有两种情况: 1.被乘者本身不强大,乘袭者趁其虚凌其弱; 2.乘袭者亢进不受其他行的制约,恃强而克其应克之行。 被乗者就是被克者,乘袭者就是克者。比如:水克火,如果水旺火弱,那么水就是乘袭者,火就是被乘者。 相侮就是被克的反方向,即:反克。 一般相侮也是两种情况: 1.被克者亢进,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 2.克者软弱,被克者因其弱而反侮之。     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 在五色来讲“青、赤、黄、白、黑’’, 五脏为“肝、心、脾、肺、肾”, 五常为“仁、礼、信、义、智”。     金,代表所有的金属器具和尖锐的物品,它代表了猴子和鸡,申、酉。     水,代表洗手间,鱼缸。如水太多,则洗手间、空调可能出现漏水的情况。     木,代表木门,木床,木器,木柜,木地板,图书等。。木旺时还可以代表吸尘器,新鞋,花草树木等;衰落时则代表不穿的旧鞋,枯萎的花草树木、是非、官司。     火,代表炉灶、主妇、桃花、灯光、充电器。其中黄色的灯光适合要火的人,白色的灯光适合忌火的人。     土,代表杂物,陶瓷,尤其是杂物,是风中大忌,但只要把杂物放入柜中,便能消减其不利。       五行与五方的关系如下: 木,性喜温暖,向阳,而东方为阳初生之地,所以木居东方。 火,性炎热,盛长,熟南。 金,性凄凉肃杀,苍凉稀疏,属西。 水,性寒凉,位居冰雪寒冷的北方。 土,性浑厚适中,利万物生养,利于四方,置于中央。     木命的人往东方最有利,往南往北也可以,但不可西行,往西木被金克。       火命的人向南最有利,往北则犯水。       金命的人最宜向西,往南受火制。       水命的人北行最有利,置于中央之地则不吉。     四时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与四时有很大的关系,旺是“旺盛”,相是“次旺”,休是“休息,停止”,囚是“衰落,被阻止”,死则为“被克制而无生气”,每一个季节都有一个五行处于旺,一个处于相,一个处于休,一个处于囚,一个处于死。 即:春天,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春天属木。 夏天,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夏天属火。 秋天,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秋属金。 冬天,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东属水。 儒家以五常之德配四时五方, 春季有东方之德,主仁; 夏季有南方之德,主礼; 秋季有西方之德,主义; 冬季有北方之德,主智; 四季月有中央之德,主信。 我们一般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但是在与五行相对应时,每个季节的前两个月为它本来的季节属性,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则被归入了“四季月”。这里的季是“孟,仲,季”的季。就是每个季节的第三个月,且均属土。土也有“位居中央,支援八方”之义。 (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为孟月,第二个月为仲月,第三个月为季月) 每个数字也有五行,分别是: 1、6属水;2、7属火;3、8属木;4、9属金;5、10属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