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用天干地支代表什么,十二月对应天干地支
23年正月初一天干地支是什么
2023年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对应的日地支是"辰",干支是"壬寅兔年 癸丑月 庚辰日",日天干为"庚"。
天干地支的意思。
说天干,可能有人不知道;要是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估计大家都知道,其实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是十天干。说地支,也有的人不清楚。要是说12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没有不知道的。其实这12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12地支;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用10天干、12地支配合成60个花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两个字前面的是天干,后面的是地支称作干支。
如何快速推算每月初一的干支
1、推算日辰干支必须首先熟记每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及立春的日子时辰、以及每年的小月、闰月(至少必须熟记80--100年)、请参看并背熟百年诀。2、熟记百年诀后以每年正月初一天干地支为准,天干不变,用逢双(月)冲、逢单(月)对的办法来定每月初一的干支。“冲”是指推算时与日辰地支的六冲,“对”是指与日辰地支相同的地支。意即:天干不变,在所推月份都是大月的情况下,凡逢双月均以冲正月初一的地支来定双月初一的地支,凡逢单月均以与正月初一相同的地支来定单月初一的地支。因推算时是以30天为一个周期来定日辰干支的,故凡逢所推月份前面有小月,则需在所推月份的初一上加上前面小月少去的天数,有几个小月就要加几天,加1就是初二的干支,加2就是初三的干支,加3就是初四的干支,依此类推,须知初一是什么干支,只需从所推出的日辰干支倒推至初一即可。3、遇上有闰月的年份,闰月本身及闰月以后的双月作单月推,单月作双月推。所以,有闰月的年份须着重记忆,否则会出现推算错误。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代表基本单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其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用于纪时,也用于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 2、现今出土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存有大量用干支纪日的记录,特别是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单位,可能是当时的日历。同文和金文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用字。因此,天干地支的出现时间不会晚于商朝,而且当时已被广泛用于纪日。 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十二地支来纪月。西汉时又采用十二辰加时制度,后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五代用干支纪月。北宋时用干支配合来纪时。至此干支全部可以用于纪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的由来。干支纪时法在中国一直使用至今,从未间断。从初一日到三十日,干支记日分别是什么?
干支纪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请问农历某天的天干地支(比如初一是丙寅,初二是丁卯)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干支纪日是怎么推算出来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传说是大桡作甲子,但如何作不知道!另一种说法是上古的土圭上圆下方,圆为天坛上布十根天干;下方地坛上布十二根地支。天干是用树的树干直立;支是用树的支横摆。天干用于测天象;而地支用于测方位。而十根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条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十天干分别测十种天象:甲为雷;乙为电,丙为太阳,丁为星,戊为北极,己为北斗,庚为霜,辛为月亮,壬为雪,癸为雾。用十二地支指示天象出现之十二方位……这是远古的巫师在祭坛上用天干地支记录天象用的六十甲子记日法。具休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在最早的甲骨文尚没有记载。不过六十甲子记日法,是商巫的占卜日记。用于祭祀占卜,是商王祖甲发明十旬祭,天干是代表商王的庙号;地支是祭祀的牺牲………但为何如今日是癸丑明日是甲寅,那是天干地支相配得出来的。显然商巫用不用纯数字记录日子,而是用六十甲子干支纪日是有天象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