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详细知识,十天干的含义秘密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是什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读作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科普知识: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十天干含义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十二地支科普:含义子,孳也,谓阳气至子,更孳生也。万物孳生萌子。丑,纽也,言阳气在上而未降,万物厄纽,纽芽于丑,未敢出也。寅,引也,万物始生螾然也。卯,茂也,冒也,言阳气生而孳茂,万物茂于卯。辰,震也,万物经震动而长。巳,阳气之已尽也,阳气盛之尽,万物盛于巳。午,阴阳交,故曰午。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身也,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犹也,已老也,万物皆犹缩而熟于酉。戌,灭也,谓此时万物衰灭也。万物毕而入戌。亥,刻也,此时阴阳刻杀万物,阳气藏于下,万物收藏。另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并称为:十二地支

河图·十干化合之理数

甲与乙合化土, 乙与庚合化金, 丙与辛合化水, 丁与壬合化木, 戊与癸合化火。 这是十干化合的理论,提出这个结论的人认为各以本干起子,从辰而化。 甲己起甲子,顺数至辰,得戊辰,戊为土,所以甲己化土。 乙庚起丙子,顺数至辰,得庚辰,庚为金,所及乙庚化金。 丙辛起戊子,顺数至辰,得壬辰,壬为水,所以丙辛化水。 丁壬起庚子,顺数至辰,得甲辰,甲为木,所以丁壬化木。 戊癸起壬子,顺数至辰,得丙辰,丙为火,所以戊癸化火。 其所以从辰之天干而化者,因辰属龙,龙善变,所以达辰则化。 以上的这种理论固然是有所道理,但并非其根源。 十干化合,这是因由河图变体而演变出来的理数。 河图·八卦五行天干图河图·八干四维十二支二十四向圆图河图·八干四维十二支二十四向·方图河图之数,水土本同根,天地与人身,其初本是水,渐渐凝聚成土,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论述( 河图·五行·宇宙·缘起 )。 水土既然是同根,就会有易位的道理,一六易五十居中宫,而五十居一六之位,于是河图一六壬癸水,变为五十坤艮土,这是由于南北相对合成二十四点,东西相对也合成二十四点。 这二十四的数,不止对应: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地有二十四方位, 人身左右右二十四经脉, 背、肢和头颈共有二十四骨节,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 而且十干化合之理数,也是因此而判定得出的。 我们尝试将十天干一流行的顺序,配河图变体的数,得出: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 于是甲一、己六居于中宫,得中央五十合成之数,减十得五,五为土,所以甲己化土。 戊五癸十居北,得北方一与成之数七,七为火,所以戊癸化火。 丙三辛七在东,得东方三八合成之数十一,减十得一,一为水,所以丙辛化水。 丁四壬九居西,得西方四九合成之数十三,减十得三,三为木,所以丁壬化木。 乙二庚七在南,得南方二七合成之数九,九是金,所以乙庚化金。 假如水土不易位,那么甲一己六在北,当化为火。而其何以化土?这是因为水土易位之理也。

十天干,十二地支各指什么?用这种纪年法,2005是什么年?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 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八字十天干相合意义详解,甲己相合代表什么

;     十天干是哪十个?八字十天干相合代表什么意思?在八字当中,所谓的十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即为我国传统历法当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以及癸。十天干的各自含义为:甲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丙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指万物丁壮;戊指万物茂盛;己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指万物可揆度。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八字天干相合意义解的相关内容吧!一、有哪些1、天干相合的含义      天干相合又叫做天干五合局,所谓的合局是指干支某种五行力量的集结。天干相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合而能化,而第二种便就是合而不化,具体是指只有相合的现象,而没有相合的结果。2、八字十天干相合分类      八字十天干相合分类有5种:甲己相合为土,乙庚相合为金,丙辛相合为水,丁壬相合为木,戊癸相合为火。      八字十天干相合中,相合者的五行在阴阳上刚好相反,譬如,甲己相合当中的甲木属阳,己土属阴。又譬如乙庚相合当中的乙木属阴,庚金属阳。      八字中,天干相合在五行上属于相克关系,譬如,甲木克制己土,庚金克制乙木等。二、八字天干相合意义浅析1、      八字十天干当中,阳木甲与阴土己相合,象征日主性格宽厚,秉性纯良,志存高远。2、      八字十天干当中,阴木乙与阳金庚相合,预示日主内敛,仁慈,为人处世具有刚正,情义之意。3、      八字十天干当中,阳火丙与阴金辛相合,象征日主充满朝气、精力充沛、积极进取、无私奉献。4、      八字十天干当中,阳水壬与阴火丁相合,是智慧与财富的结合,表示日主夫妻和睦恩爱。5、      八字十天干当中,阳土戊与阴水癸相合,预示着日主沉着厚重,拥有极强的容忍力,并且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荐八字十天干相合和八字天干相合意义的相关内容。天干相合是八字地支关系当中的一种,共有5种关系。点击查询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十天干详解甲乙木 十天干甲乙木简单介绍

1、天干甲乙春生 甲乙木生正、二月,木专旺,喜金火为用,用金则木成材,用火则木火通明。木日火透行南方运清贵。用金不宜见火,用火则不宜见金水,是金水与火相战也。水土处休死之地,难为用神。甲乙日得亥卯未木局合曲直格,荣贵。若无亥有卯为木之本气入类象,虽无金火,亦可功名。如甲木遇申、庚,柱中有巳、酉、丑、辛字,扶其金旺皆吉。 2、天干甲乙夏生 甲乙夏生四五月,火旺土相,有金水相生且有根,食伤与财为用,如火、土不露,只是金、水,运行金水得宜。如甲用庚、壬有根,行东则吉。专用丙丁、不遇金、水,柱有比肩,行东大发。如戊己透干,更无水佐,行西虽云向禄,以不吉论。乙见壬、庚,两露干头,行西富贵。若是火透,行东,发。遇火元水,反焚其主。故甲乙二日生在夏,比肩旺,用火土,不宜见金水。用金水,不宜见火土。甲生三月与夏间,以丙、戊、壬为用神,行西地,何禄本吉,岂知是壬、丙、戊败死之地,有此为用运行其中,皆不作吉论。若日干衰弱,又行火土运则为平常之人。 3、天干甲乙木秋生 甲朩秋生,不宜金多,取印为用,不宜水多,适可为吉。乙朩不忌金多,得印则贵。俱忌火土伤官、坏印。甲生八月正官,忌丁、卯火局,运顺行无妨,贵。柱有壬癸、子辰之水,有火不忌,行南亦吉。 4、天干甲乙木冬生 甲乙冬生,水旺,本印,无金、火、土,则不足持印之美,柱中多申、酉、庚、辛、丑乃拟杀印、官印格,作上命论。如甲只得一辛,乙只得一庚,干支别无金透藏,又不行金地,官露无根,虚名虚利。如得丙丁戊己,身、伤两旺,行东南运发达。若壬丙、丁癸相战都不吉。甲生冬月,印旺,遇金土则吉,柱有辛、庚、已、酉、丑一字,行酉方发达,名利双收。乙生亥月,印绶。如乙丑日、丙戍时,天干三奇,地支丑引、戍从,作大贵看。

风水知识全解:十天干喜忌详解

十天干之甲木: (1)甲木无须乙木的帮助; (2)甲木喜欢以辰、未为根基; (3)倘若水分过多时,喜好丙火,但排斥丁火; (4)喜湿泥(己土、丑土)的滋扶; (5)木强盛时则喜庚金的砍凿。

十天干之乙木: (1)喜阳支(如寅、辰)生根; (2)忌壬水泛滥; (3)不喜金砍伐; (4)弱时喜甲扶持;强时喜丙泄秀; (5)运行南方时,忌火太旺;行西方运时则怕土和金过重。

十天干之丙火: (1)丙火几乎不接受他干的生克作用;遇壬水反有日照江湖之用; (2)太强时易成燥命; (3)出于天干时,可以救助浮木(壬水太多的甲、乙木); (4)不透天干时,则不能防止湿泥(癸太多之己土)之害; (5)过于虚弱时,遇甲反而有害; (6)湿木不能生火,反而晦火。

十天干之丁火:   (1)丁火和丙火是互不相干的火见日反而夺其光; (2)强时能锻铸庚金; (3)喜干燥的甲木扶持;湿木则无用; (4)与戊土有相互调整的作用。

十天干之戊土: (1)有强根可抑制壬水; (2)月令盛衰很重要; (3)强时以庚、辛金泄之,则胜过用甲木克制; (4)在诸根(辰、戌、丑、未)中,跟辰关系密切,因为辰中有水分调节; (5)太虚时喜戊土帮身,己土无甚作用。

十天干之己土: (1)以辰、戌、丑、未四者为根; (2)本身弱而水、金旺时,则喜火(丙)或木(甲)的资助; (3)强时才可以生金或埋金; (4)湿土泄火力强; (5)喜戊土相助。

十天干之庚金 : (1)性质刚直,喜怒无常,惟喜丁火控制,忌癸水接近; (2)水太多,会沉金; (3)春木不能见庚金; (4)戊、己土能生金,但过量则会埋金; (5)最忌土或水过多的状态。

十天干之辛金: (1)辛金似珠玉,喜不过强的丙火、壬水; (2)强时也不喜丁火克制; (3)弱时喜湿土相生; (4)木火过强时,宜西北地支的救助; (5)水冷金寒时,则要丙、丁取暖。

十天干之壬水 : (1)壬水太强,易进难退,惟宥顺其势; (2)遇己土对自身有伤害; (3)与两火有良好关系; (4)戊土可作堤岸,对壬水有抑制作用; (5)壬水与癸水之间,有互助效果。

十天干之癸水: (1)癸水强度跟通根和季节有密切关联; (2)无根则弱,不喜财、官过强; (3)己土可控制癸水; (4)有壬水相助,则成江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