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和先天,先天性后天性什么意思

“先天”是指父母的遗传,那“后天”是什么?

后天是指人生下来以后所炼成的,包括身体与智慧等等。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对性格影响更大

后天的影响性格比较大。孩子的教育都是后天的。小时候是家长教育孩子,进入学校是老师教育孩子。周围人对人的性格也有影响。三个性格症,其症状稀奇古怪;第二类是反社会、边缘、演戏、与自恋等四项, 其症状富戏剧性;第三类是逃避、依赖、强迫、与明跑暗打等四项,其症状深带 忧虑。然这临床分类是否经得起实证研究的考验,也有待商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炼,其实就是返后天为先天,让人能够变得更接近自然。

先天性格和后天的影响

前两天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性格创造命运,影响性格的形成几个因素,听完感受也特别深。       文章提出的是先天形成的性格和后天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性格。 首先,先天形成,比如说生命第一密码,它是根据人出生时脐带被剪断的那一时刻老天所赐予的,你生命中的天赋以及所拥有的性格能量,当你知道你的天赋时,你可以把优点发挥到最好。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成功一定是成功,在我们的优势上,那我们的失败也一定失败在我们的弱项上,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项,让他在人生道路上发挥自己的优点,规避自己的缺点。另外生命数字没有好与坏之分,每一个数字。先天赋予不同的天赋,当我们知道自己及孩子的生命第一密码后,我们就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懂得孩子的需求。 那么后天环境的影响呢,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儿童时期“生命创伤”。 首先是从0~3岁幼儿时期,然后慢慢长大,到青少年时期成长。我们家里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呢,其实会非常非常深远的影响着孩子成长之后的生命轨迹和命运。如果一个妈妈怀着孩子的时候,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许妈妈根本就不想生这个孩子,甚至动了几次念头,想把这个小孩子拿掉。那这个小孩子呢,在母体中可能会受惊吓而产生很大的恐惧,这个惊吓和恐惧在他出生以后就变成他内心很深的伤痕,他可能对这个世界会逃避,然后呢很缺乏安全感,很依赖爸妈,甚至对爸妈很生气,成年后也许会造成他谈恋爱的关系,对人家的不容易信任,也许会回避谈恋爱的结果。另外在这个受胎时期呢,还有很重要的事就是对性别错误的期待,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你明明是一个女生,但是爸妈爷爷奶奶都希望你是男生,或者你明明是个男生,但是妈妈希望你是一个女孩子,然后呢,从小在妈妈肚子里就被不正确的期待性别方面的部分,可能呢就会造成这个小孩子他出生了最后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然后会觉得自己好像不被这个世界所接纳,日后很多情绪上的问题。所以在受胎的时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等到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0~3岁的这几年,因为小宝宝他还非常非常的脆弱,他的生理他的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其实非常需要来自于父母身上所散发的气味来刺激他的身体来提供给他这个养分,要让他的茁壮的成长,有很多人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姥姥姥爷带大,或者是被保姆带大,那就在这个当中会影响我们的性格。比如你的爸爸妈妈他们如果是稳定的脾气,小孩子从小他就会尝试着和母亲建立稳定的关系,比如说这,当他饥饿了哭的时候,就有人管给他冲奶,抱他帮他换尿布,他笑的时候就有人抱着他说,你好可爱呀,我好喜欢你啊,我好爱你呀,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子,这个小孩子从小如果跟父母一直这样正向的互动,它就会形成良好的依附关系,依附关系就是我建立和别人的关系。所以和父母的关系结合正向建立一个正向的依附关系。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喜欢发脾气,比如昨天你哭了,妈妈说宝贝啊,舍不得呀,宝宝泡奶给你喝呀,可是今天晚上在公司里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说被领导批评责备,所以回来以后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跟你说,你这倒霉孩子哭什么哭,这家都给你哭穷了,别哭了,同样的事儿给你的反应不一样,那你今天笑的时候,爸爸妈妈说你真是我的小天使,你好可爱啊,你就是上天的礼物,可是你明天笑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的心情不好,他就会说你笑什么笑,你没看到我今天心情不好吗,像这样的小孩就会形成矛盾的依附,矛盾的依附,就是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一种人际互动的相处,长大以后需要长期的心理疗愈。 在现在的生活现象中有很多亲子关系,父母都意识不到,和孩子之间沟通是有问题的。以致孩子真的出现了问题,才能发现。但我们有时候去做性格分析推广时,也会遇到很多人不以为然。认识自己是每个家长需要重视的事了。

中医所说的“先天”与“后天”,究竟是什么意思?

按照通常的理解,“先天”是指自然的本然原则,是天生的、天赋的,有时也指宇宙本体,万物本源;“后天”则与“先天”相对,指非天生的、出生以后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人的成功,是源于其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或者说某人的长寿,是因为他先天体质好,后天又勤于锻炼,等等。

不过,古人在具体运用这一对概念时,含义则是多种多样的。

先来看迄今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先天”、“后天”,即《周易·文言传》在阐释“乾卦”第五爻辞中的“大人”时所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对这里的“先天”、“后天”,也有多种解释,比较常见的为唐孔颖达疏:“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指后于天时而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也就是说,大人的行事不论先于天,还是后于天,都与天相合。

但是,后世易学中通常所说的“先天”、“后天”,意义又有所不同。人们主要用其来指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两种图式——先天图(伏羲八卦方位)和后天图(文王八卦方位)。

这种学说始于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在邵雍看来,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存在着逻辑的联系,其在《观物外篇》中说:“乾坤纵而六子横(先天图),《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后天图),《易》之用也。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认为后天之学是先天之学的应用,二者是体与用,心与迹的关系,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此外,像清代学者刘沅还利用先天、后天之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即认为心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心以天理为内涵,也就是性;后天之心受外物、欲望等的影响,或明或暗,不常不真,表现为情。其说既强调先天之心与后天之心的区别,又要求制情复性,通过修养,由后天之心向先天浑然之性转化。

而在古代历法中,“先天”、“后天”又另有所指。

例如,古代四分历回归年误差短期内并不明显,但年代一久,就会比较显著。10年的话只差0.077日,但100年就差了0.77日,这时人们便比较容易发现,常常在四分历推算的冬至时刻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是正午表影最长了。

这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晚的现象,古代称为历法后天;反之,那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早的现象,则称为历法先天。

再来看古代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学说。其用“先天”来指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东西;而用“后天”来指有形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东西。

比如人体三宝“精、气、神”,都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后天的“气”指的是呼吸之气;而先天的“气”则指元气、真气,写作“炁”。后天的“神”为思虑之神,称为“识神”;而先天的“神”则称为“元神”——

有学者认为,古代内丹学的这一学说,可以给现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划定一个界限,即后天的意识都可用人工智能来模拟,而先天的意识则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如何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天”与“后天”的概念是有所界定区分的,先天指的是一种自然原则,也是对宇宙本体的一种本源,后天则对比而言是指在出生后的,并非天生所带的。在古人运用于传统文化中,二者的概念与含义则是不一样的。

一、先天与后天的区别

从历史文献的查询中得知先天与后天的出处最早源自于《周易》,先天是与天时所合,后天则是奉命于天时,不违背其,近乎于人神之间的。先天是与天时不违,与天合大人也。后天则是对天时的奉顺,依据天时做事。二者的中心思想都是在于与天时的相结合。后世易学中对先天与后天的认识则是从逻辑联系上来说,认为后天之学是在先天之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者是心与迹的关系,中心思想是先天为主体,后天为所用。

二、意义所在

先天与后天之说之于我们的意义在于以先天之心为里内涵,后天之心为物、欲所影响,在先后之分上对自己的性情有所认识,通过修养自己的天之心向将自己的性格转换于谦和之间。

古代内丹学认为人分“精、气、神”三体,后天,呼吸之气;先天,人之元气。也就是说人的后天创造是无限的,且是有迹可循的,是容易模仿的。可先天之神是本体的独特存在,是无法被模仿超越的。于人而言,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加足自己的学习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对先天和后天的定义是站在玄学角度的,古人对天象的研学将其放至于对人的心性分析上,这其中的思想是极为超前的。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借后天之名去学习与先天相通之问,属实是一种大智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