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方位图,十六方位图
八卦六十四位是哪些方位
通行本《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与他经不同之处,即是先有卦象,而后系以卦、爻辞。清胡渭在《易图明辨题辞》中说:“古者,有书必有图,图以佐书之不能尽也。凡天文、地理、鸟兽、草木、宫室、车旗、服饰、器用、世系位诸之类,非图则无以示隐赜之形,明古今之制。故《诗》、《书》、《礼》、《乐》、《春秋》皆不可以无图,唯《易》则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其图矣。”针对《易经》而言,的确,历来人们就把六十四卦的爻画本身视为“易图”,而不就卦、爻辞的文字意义画出什么“图”。这《易经》的六十四卦爻画图象,就是《易经》本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易图”,几乎全是针对《易传》有关文字而画出的图。虽然六十四卦图象是“易图”,但是却是属于《易经》的图。《易传》本身全是文字,人们陆续作了一些“图”,目的也是为了 “佐书之不能尽”。“看图识字”,图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既然其他五经的文字需要“图”,则《易传》的文字也需要用图。所以,片面强调《周易》“无所用图”,是胡渭出于他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发的议论。事实上,胡渭之后,人们还在用图,甚至还在不断地画出新的“易图”。《易经》有六十四卦图,的确可以“无所用图”,《易传》全是文字,需要“用图”佐其不能尽。宋人郑樵在《通志》中说:“《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得总言易类乎?”又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植物也;书,动物也,一动一植,相须而成变化。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正因为如此,人们就《易传》文字作了一些“易图”,也是情理中事。至于所作之图的“水平”,自然是有高亦有低。关键则在于“学者”如何“为学有要”,有选择地索象。《易经》之有图,当在有文字之前,卦、爻辞是系于六十四卦图象之后的。《易传》之有图,也很古老。绝不是如同清代四库馆臣所说,是“至宋而象数中复歧出图书一派”。事实上,只不过是宋代人所作“易图”较多,并且能大量保留下来而已。有关《易传》之图,当然是先有文字而后出图。至于有的古人认为《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圣人则了什么“黄河”所出之图与“洛水”所出之书而画卦,那只是他个人的理解而已。我们“为学有要”,就是要通过对“易图”的研究和分析,弄明白古人的图和图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第一图:易经本图我们把《易经》中的文字去掉,就会得到六十四卦的“易经本图”。又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则上经可画出十八个卦象,下经亦可画出十八个卦象。这样一来,就会得到上面所列的图。该图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中孚、小过、既济、未济。因为《易传》中的《序卦》是就《易经》六十四卦的这一次序而系的文字,所以后人就称此图为“序卦图”。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来说,去掉《易经》中的文字,只留下六十四卦图象,这样的图是最早的“易图”,是早于通行本《易传》文字的图。《序卦》的文字是后出的,虽然其叙述卦义依照了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但是“图”却是《易经》中早已存在之图,并非是依照《序卦》文字所出之图。所以,称之为“序卦图”是有商量的。第二图:《易传》本图《易传》有十篇文字,通常称作“十翼”。“十翼”之名,当附为《易经》羽翼之义。“传”学为注解“经”学而作。传说“十翼”出于孔子,所以其地位很高,就一直与《易经》合为一体,而称作《周易》流传下来。《易传》全是文字,我们所谓的“易传本图”,其定义是:《易传》中的有关文字是据有关之图而写出。也就是说,先有了有关的图,而后方有有关的文字。这样的图,我们目前只能找到一幅。这就是《说卦》中一段文字所表达的“易图”。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言: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我们从《说卦》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可知,八卦是有方位属性的,而且是在《说卦》成文之前就有这样的方位布局。有卦画图象的方位布局,就是一幅图。其次序是震(东方)、巽(东南方)、离(南方)、坤(西南方)、兑(西方)、乾(西北方)、坎(北方)、艮(东北方)。《管子·四时》曰:“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南方曰日,其时曰夏;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北方曰月,其时曰冬。”《说卦》所言八卦方位,震居东方,为春季,所以“万物出乎震”;离居南方,为夏季,所以“万物皆相见”;兑居西方,为秋季,所以“万物之所说”;坎居北方,为冬季,所以“万物之所归”。《帛书·要》曰: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从孔子这段话中可知,他是就一幅八卦方位图说话。《益》下震上巽,自初爻上行到上爻,是自震顺时针右旋,自春季流行到夏季,故有“春以授夏之时”与“长日之所至”之说;《损》下兑上艮,自初爻上行到上爻,是自兑顺时针左旋,自秋季流行到冬季,故有“秋以授冬之时”与“成夕之所至”之说。显然,孔子这里就《说卦》所言八卦方位图说话,就说明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是早就存在着的。宋人依据《说卦》有关文字,画出了这样的八卦方位图,并命名为《帝出震图》,只不过是把原图复原而已。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的人提到了这样的八卦方位。如《周髀算经》:“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见日光少,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而入乾,见日光多,故曰暑。”他如《黄帝内经》、《神异经》、《十洲记》、《淮南子》、《易乾凿度》、《易通卦验》、《春秋考异邮》等等,都有关于这样的八卦方位的描述。今见唐代的铜镜实物(藏陕西省博物馆),其背面就有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案,而《重修宣和博古图》载隋十六符铁鉴和唐十二辰铁鉴等,其背面也有这样的八卦方位图案(见下图)。《道藏·洞真黄书》(自说出东汉安帝元年,公元142年)所载二幅《八卦九宫图》,其八卦也是这样的方位布局(见下图)。自宋代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见《观物外篇》)之后,人们作出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的八卦方位图,并有人称之为“先天八卦方位图”,于是《说卦》所言的这幅八卦方位图,就被有的人称之为“后天八卦方位图”。从图出世的时间上说,却是“先天八卦不先,后天天八卦不后”。至于邵雍称这样“震兑横而六卦纵”的图为“文王八卦”,则是因为他把“乾坤纵而六子横”图称之为“伏羲八卦”。在邵雍之前,并没有什么“文王八卦”的称谓。我们以上所列“易经本图”与“易传本图”二图,完全是从《周易》开卷之后得出的易图。虽然一是明显的,一是隐含的,但却都是《周易》原本应该有的图。有人说,《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段文字,也是说的一幅“八卦方位图”。这其实是宋代邵雍的意见。他说:“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见《观物外篇》),于是就有了“乾坤纵而六子横”的八卦方位图。然而,他又说:“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如此,“乾坤纵而六子横”的八卦图就不能说是一幅二维平面图,而应该是三维立体图。“乾坤定上下之位”,即是乾上坤下的“天地定位”,而不是“乾南坤北”的“天地定位”。“乾坤纵”是说上下的方位,“六子横”是说平面的方位。正确理解邵雍这一段话,原来平面上只是有六卦(震对巽为一横,坎对离为一横,艮对兑为一横,是为“六子横”)。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所列《伏羲八卦方位》图说“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并不是邵雍的原话,是朱熹间接引用他自己所理解的邵雍“本意”。我们今天不能把这一引用断句作:“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关于朱熹对三大易图的改造问题,我们在以后的讲座中会涉及到。)
易经五行八卦
易经中五行八卦 五行是指 金木水火土 八卦是指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五行有生克之说,八卦也有对应的象,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去百度下,然后把这些记下来,可以当做常识。我在初中时就把这些都背下来了。这些也都是古人的规定,没什么好解释的,这门学问就是这样制定的。 阴阳、八卦、五行、易经之间的关系 阴阳、八卦、五行、易经,他们是4个独立的学问吗?阴阳、八卦和易经是同一个东西。易经就是讲阴阳八卦的。五行是另一种学说。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 那个最先出现?应该是易经出现得早。五行出现于战国晚期。 他们究竟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方法。 易经和五行、八卦有联系吗? 《易经》一本书,阐述自然阴阳之道,讲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趋势。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天地间的五种属性, 八卦是 八种符号代表各个方向,把事物分八种类别来概括。 易经是个宏观的理论归旨,五行和八卦可以当做一个工具。 有没有人懂五行八卦和周易方面的。 你有什么事么?我对五行、八卦略知一 、二 易经五行八卦哪个方位代表人男主人的直肠 由易经演化来的算卦方法很多,没有1000,也有800种,各种算法不同,每个经卦代表的意义也不是全部相同。 所以你问的问题相当的笼统,无法做出具体的回答。 易经八卦方位图 这个是后天八卦方位图。 只能插一张图片,去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先天八卦图了。 一般算人事用后天八卦,参悟天定什么的就用先天八卦了。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在《周易・说卦传》中有显示关于八卦图卦位具 *** 置的图腾属性说明,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如果将上述八卦图图腾属性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巽,鸡股;坎,豕耳;离,雉目;艮,狗手;兑,羊口。”八卦的图腾属性就相当清晰和具体化了 (二)乾(qian钱)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三)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四)坎(ka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五)离(li)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六)震(zhe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七)巽(xun驯)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弗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八)艮(gen去声)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九)兑(dui对)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六十四卦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易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图,所谓研易,即推演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此图外面是圆图,里面是方图,取外圆内方之义。圆图为时间,方图为空间。用此图表示宇宙的时间和空间。 伏羲之十四卦方圆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陈抟说:“易学,意、言、象、数四者缺一不可。其理具见于圣人之经,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谓《先天方圆图》也,以寓阴阳消长之说,与卦之《生变图》并非创意所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他的意思是,学习《易经》只要有这一个就可以了,因为它包括了易学约意、言、象、数和阴阳消长之说,又后于孔子的巜系辞》所述。 圆图 方圆图外面的圆图,其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重卦与三划卦相同,乾、坤分居上下,离、坎各列左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数,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行。自然地将六十四卦分成了八宫。左半圈从复卦到乾卦,共三十二卦,一百一十二阳爻,八十个阴爻,阳由少渐多,为“阳升阴消”过程。右半圈从姤到坤,也是三十二卦,是一百一十二阴爻,八十个阳爻,阴由少浙多,是“阴升阳消”过程。其它卦皆生于复、姤两卦。“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所以此图又称“复姤父母”。《观物外篇》说:“无极之前,阴含阳乚。有象之后,阳含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女而为垢,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这个说法是获得易学研究领城广泛认同的。圆图的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封次序,从乾卦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 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 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天体是顺时针而行的,这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方向正好相反。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相反,使得古人与今人的认识结果是一样的, 天体左旋,正是地球右迁。方图 我们再来看方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图是先天六十四卦次序的倒图。易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个图是对《说卦传》“天地定位”一节的解释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中间巽、震、恒、益为第一个层次。其外十二卦以坎、离、未济.既济为四隅是第二层。再外二十卦以艮、兑、咸、损为四隅是第三层。最外二十八卦以乾、坤、泰、否为四隅为第四层。 从大方图来看,从西北角至东南角是条斜线,以先天八卦的次序排列着八纯卦一 ——乾、兑、离、震、巽、坎、艮、 坤,这样就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两半。四层对角的卦象相反,第一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第二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相射”:第三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最外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因此可以看成这是一个古代大地的方位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代表天,方图代表地,所以“方者静而为地”、“天圆地方”、“天动地静”。 朱熹说,圆图“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即天与地、阴与阳在图中的相交。方圆图的“内方外圆”之理,是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也和道家的“内外清静、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的真人、神人、至人境界是一个道理。此外,方圆图的圆通无碍(具足自觉觉他),更是佛家明心见性至普化群生,以达到佛心圆满的至美之道。 过去的周文王大概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才以乾卦文辞的“元亨利贞”四德,来含括易卦的内外圆明之道。周易八卦对应东南西北
坎 央北乾 西北兑 西坤 西南离 中南巽 东南震 东艮 东北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易经六十四卦卦象图
提起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六十四卦卦象图,另外,还有人想问周易除了八卦图还有什么图,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六十四卦与五行的关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六十四卦卦象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邵雍的先天图中六十四卦是如何来的?
是指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我们现在所有人、动物、生命转世之后又按照现在一样的关系投胎一次。
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