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三句话,易经里最精辟的三句话

《易经》里面最重要的三句话

来源于明伦书院(微信号:minglun366),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细细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终生受用不尽。

01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 历史 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当所有中原大国之君都沉溺太平时,是秦王嬴政“内修守战之具,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西域偏僻之弹丸小邦,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之万乘大国。

终以日,金戈所向,万国俯首,自强的秦人实现了“序八州而朝同列”的七代帝王梦。

当所有江东文臣们抱头鼠窜,纷纷请降时,是周瑜一语定乾坤,西联刘备,北拒曹操。

献连环,施苦肉,使反间,用诈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自强的周瑜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秋神话。

有句古语讲:“尽人事以听天命”。

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

在困难面前,不要等待别人的援助,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挺过去。

其实,当一个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

而结果他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易经》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梁启超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亁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犹舟之航行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就是说,乾卦认为君子自我勉励,当如宇宙运行不止那样,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

自主之人,能傲立于世,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认同。

所以,做人处世,也应像天道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0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坤.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俗话讲,“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

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

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牟氏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

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

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

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

牟氏家族的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

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 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03

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荀子《劝学》里有一句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讲的就是自己能力不够,但是懂得顺天应人,发现身边利用周边大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和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推动着我们去做事,使自己事半功倍,而取得成功。

有句俗语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知世故、明人伦是顺天应人的又一重要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知人,而且还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善处人际关系,不失原则的同时,又能与人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

应人要求我们既要有责任感,义务感,知所当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在人伦秩序中的地位,来正确行动。

既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要“当仁不让”,勇于承担,尽伦尽份。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什么意思

《易经》里的三句话. 大人虎变, 小人革面,君子豹变什么意思呢?“大人”,指的是“王”,“统治者”,不必细说,“小人革面”,则忽儿这样,忽儿那样,靠着变脸讨生活的角色,我们平时间的多了,也不必细说——要紧的是第三句话。 用今天的说法,所谓“君子”,接近于“知识分子”,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立场,有品格的人——“君子”这两个字,也属于我们失忆的词语了——那么,“豹变”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话是非常形象,非常准确的。大家在动物园里或电影里见过修长美丽的豹子吗?那一身好皮,无比精致,无比高贵,可是您要是见过刚养出来的小豹子,简直没法看,皮毛黏滞混浊肮脏,像一团烂泥,那里想到长大后会慢慢生就那一身好皮。“君子豹变”就是说,你要想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你要慢慢地来,慢慢地蜕变……翻译成现在的话,大概相当于所谓“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意思吧,但这话给我们说滥了,依我看,古人许多话,远比今人说的漂亮,卓的真确,可是给今人忘记了。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1、“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 2、“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3、“正直、端方、格局要大“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而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小人为了自己上位,不惜一切手段排挤他人。

易经最精髓的三句话,易经的精髓就是四个字

最精髓的三句话 中最普通3句话,蕴大智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其内涵博大精深,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之中,无所不包,无所遗漏。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枢纽。被视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古往今来,都有学习的高手,不单纯是占卜、算命、看风水等,是大智慧学。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能真正理解的内涵,掌握点皮毛的东西,是一种华而不实肤浅的表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未知的事态进行分析,总结预测规律理论的一本科学书籍。 《》更具有大智慧的3句话,是的精髓,人们看过的都知道,但真正能参透没有几个,你要是有悟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太极图中的鱼,旋转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自然。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博大的哲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由的相互转化衍生出了道。 天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成功为阳,失败为阴,兴盛为阳,衰亡为阴等等。 一阴一阳生出了道,道是无形的,道可以衍生出万物。在《》中说得很精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阳平衡构成的,是天地结合构成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是宇宙的一分子。家讲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学习,让我们更加豁达乐观地看待人生。 之道处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们使用的筷子来说,一是扮演一阴一阳的角色,互补配合默契,才能把饭菜夹到嘴里。不论是什么事情,都有。事情有好就有坏,有健康就有疾病,要想达到平衡,就要靠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一个人工作太过疲劳,就失去了平衡,这也是偏离了“道”所造成的。一个家庭夫妻都阳刚,小则会吵架,大则会离婚,因为失去平衡,更好的婚姻是一阴一阳的性格,这样才长远,家庭才能幸福。 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做到平衡,就能真正体会“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用这条大智慧去衡量万事万物,就能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人生就变得不平庸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每当食物发展到了极限,物极必反,就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变化才能疏通,事物发展不受阻塞,发展越来越快。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断发展的事物中,不要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改变现状,进行,关键环节才能畅通无阻。 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都说“人生就是一场”,《》告诉我们要“变”,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是万物之灵,在处在困难时期,要勇于改正错误的行为,纠正偏离的状态,让其达到的状态,重新平衡,变化后使自己在整体上有一个全新的提升。 懂得了变通的道理,我们会积观地直面人生,遇到挫折时,也会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大道无形又有形,道的正负数是相辅相成的,有多大挫折,后面就有多大的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看见“道”赐予的曙光。就怕半途而废,在黎明的前夜放弃希望,那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而复始地运行着,无休无止,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的气势浑厚温顺,君子应该增厚自己的美德,才能容载万物。这句话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才能合。 首先君子要自立自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加强自身建设,勤奋学习,打好基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另外做人要厚道、友善,心胸宽广,要有大的格局和气魄,学习大地风仁慈宽厚,包容万事万物的品德,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语有言 “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只要修善积德,他日必会有吉庆之事。所以说修德的更好办法是日行三善,即言善、心善、行善。多善才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启人生的精彩篇章。 以上《》经典智慧的3句话,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光明的方向,我们只要能悟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国学大观园 以上就是与最精髓的三句话相关内容,是关于国学的分享。看完的精髓就是四个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想要日子越过越顺,就牢记这3句增福口诀,哪三句呢?

《易经》:一个家庭,要想福气越来越多,想要日子越过越顺,那就牢记这3句增福口诀

1、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易经》里讲:厚德载物。

怀揣着善良,心存着善念,多做善事,无形中就会为你避开很多祸事,让你享受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拥有他的财富与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你能有宽容厚德之心,那就相当于在为自己的后代积福,当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难的时候,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来帮助你。

2、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在《易经八律》就有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动声色

意思是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气动怒,反而还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对待。

成大事者,是必须要做到能克制自己情绪的。

古有韩信受得胯下之辱,才有了往后的辉煌成就,倘若韩信当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很有可能就没有以后的成就了。

《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当拜上将军。

3、恩之重,施恩须忘记,受恩当谨记

《易经》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孔子也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也就是说但是我们接受别人的恩赐,已经要谨记于心。

古人云:“《易经》之重,在于包罗万象,点透世人。”

《易经》里藏着的人生大智慧,读懂,足够受用一生。

就连高考、公务员国考命题,也对《易经》情有独钟;去年《易经》与预测学还被纳入中科院博士生招生计划。

纵观古今中外,只要是成大事者都读过易经!

曾国藩床前、案头都放着《易经》,至少通读5次;

毛从小就读《易经》,直到晚年,依旧很爱读;

马云多次公开推荐《易经》,并忍不住感叹: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

这,就是《易经》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整部《易经》看似深奥复杂, 其实全篇的内容只讲了3句话,是什么呢?

整部《易经》看似复杂难懂, 其实全篇的核心只有这3句话

《易经》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包括到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易经更是六经之首,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中易经的核心观点就是阴阳辩证法的观点。

阴代表的大地、柔弱,而阳代表天空、阳刚,当阴阳交织在一起,就会生成万事万物,这么来说,万事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阴阳。

《易经》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自然的法则息息相关,人顺应自然法则,就会如沐春风,事事都会得到大自然的“青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必会咎由自取。

《易经》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可谓是实至名归,历代很多学者著书立说,思维体系皆是来源于《易经》。

马云行商数十载,《易经》从未离身,他说,重大决策问《易经》。

诸葛亮精通易学众多分支,创作“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鲁迅曾说,不读《易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生存的道理。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纵观全本《易经》虽然复杂难懂,其实其核心内容就只有3句话。

一、

顺天应人,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