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不易变易,易经之易的三种含义
《易经》的三大原则是变易,不易,简易。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东西不会变,这就是变易。 变易是万事万物一阴一阳变化的自然表象,坚持变易需要我们敏锐地知变应变。 一个人生下来从婴儿到少儿、青壮年、老年,时时刻刻每一天都在变,只是有的变化你看不清楚。如果一个人你一个月不见,见面后会发现瘦了好多,这就是变。 太阳也在变,上午温暖,中午大热,下午凉爽。月亮也在变,十五的月亮十六最圆,三十初一的月亮是月牙,但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月亮。 人不管从小到大到老怎么变,这个人还是你,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小麦变不成玉米,玉米变不成水稻,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但都会经历发芽、长苗、抽穗的状态,这就是变。 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无常”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 ,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它就是事物变化背后永恒不变的基本规律,是事物本来特性,这就是不易。 变易中自有不变之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这是不变的。《易经》的基本道理和一切事物的属性是不变的,这就是不易。 “不易”是《易经》的称呼,道家称它为“道”,佛家称它为“如来”,禅宗称它为“自性”、“本来面目”,哲学家叫它是“本质”、“规律”,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世间万事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物,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奥妙以后,就觉得其简单而又平易,这就叫简易。 知道简易,就明白了简化才是正道;知道变易,便知万事无常,唯变化常;知道不易,才会去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简易是“以简驭繁”,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 简易就是有智慧区别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把那些“可以改变的事”认认真真做好,并有勇气进行思维和行动创新。 同时要认识和尊重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有胸怀接受“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世间万事万物其道简易,其形变易,其规律不易。 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模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规律,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易经是简单容易之经,不懂的人才把它变复杂!
《易经》的三大原则是变易,不易,简易。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东西不会变,这就是变易。 变易是万事万物一阴一阳变化的自然表象,坚持变易需要我们敏锐地知变应变。 一个人生下来从婴儿到少儿、青壮年、老年,时时刻刻每一天都在变,只是有的变化你看不清楚。如果一个人你一个月不见,见面后会发现瘦了好多,这就是变。 太阳也在变,上午温暖,中午大热,下午凉爽。月亮也在变,十五的月亮十六最圆,三十初一的月亮是月牙,但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月亮。 人不管从小到大到老怎么变,这个人还是你,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小麦变不成玉米,玉米变不成水稻,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但都会经历发芽、长苗、抽穗的状态,这就是变。 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无常”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 ,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它就是事物变化背后永恒不变的基本规律,是事物本来特性,这就是不易。 变易中自有不变之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这是不变的。《易经》的基本道理和一切事物的属性是不变的,这就是不易。 “不易”是《易经》的称呼,道家称它为“道”,佛家称它为“如来”,禅宗称它为“自性”、“本来面目”,哲学家叫它是“本质”、“规律”,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世间万事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物,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奥妙以后,就觉得其简单而又平易,这就叫简易。 知道简易,就明白了简化才是正道;知道变易,便知万事无常,唯变化常;知道不易,才会去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简易是“以简驭繁”,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 简易就是有智慧区别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把那些“可以改变的事”认认真真做好,并有勇气进行思维和行动创新。 同时要认识和尊重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有胸怀接受“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世间万事万物其道简易,其形变易,其规律不易。 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模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规律,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易经是简单容易之经,不懂的人才把它变复杂!
简易、变易、不易
《易经》中的“易”这个字,古人总结它有三个含义:简易、变易、不易。 这三个含义是贯穿整本《易经》的总纲,也是三种人生境界。简易:简单成大美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变易:应时而进退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不易:不变是初心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周易》中的“易”字有不易、变易、易简三义,不易是指什么?
主要有三个意思!易首先有简易的意思,所谓大道至简,八卦悬象而告以象喻事;其次,易有变易的意思,事务是在不断的运行和发展的,不会一尘不变;最后,易有不易的意思,周易以几个简单的符号,蕴含了天地间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其精髓的人,才能精确预测!《易经》主要思想是什么?
; 01 《易经》主要思想讲的是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就是说《易经》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载体。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易经》可以看作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 《易经》本身有三个层面在演绎。现代社会和西方文化所认识的“变”的部份,所谓“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种认识论,只是《易经》的一个过程,不是《易经》要表达的主题。我们看《易经》都是从变的角度去看,实际上《易经》的本怀到底给我们解释了一种什么状态?到底《易经》要带领我们去到一个什么去处?这就是《易经》的“学”和“用”的一个关联。 《易经》的作用在于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易经》中“易”的三义
听书摘录:(有书) 《易经》以“易”命名,“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认为,“易”有三义: 第一个是简易。 第二个是变易。 第三个是不易。什么叫“简易”?以筷子为例。我们天天都用筷子,但却未必知道筷子中蕴含着的《易经》道理。筷子,必须成双入对,两根筷子正代表了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想想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动一根动,看准目标后,两根筷子两相配合,不动的那根是支点,动的那根来发力,轻轻一夹,美味佳肴就到手了,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很多初学筷子的老外用不好筷子,要么两根筷子都动,要么两根都不动,就是因为不懂得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的道理,最后自然也与美味无缘了。 筷子简单明了,方便携带,也没有如西方刀叉文化一般的繁琐规矩。我们用筷子吃东西,夹得起来就夹,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叉,这两招都不奏效,那就把盘子端起来,往自己的碗里拨一点。这样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简易”,就是不要把问题搞得太复杂。“简易”的道理在古代应用的非常广,比如古人用的笔——毛笔,结构简单,功能却幻化无穷。毛笔只需一只,用起来可粗可细、可书可画、变化无穷。“变易”和“不易”是相对而言的。“变易”就是瞬息万变。“不易”就是永远不变。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也有变,但变只是现象,变的背后一定有个不变,那就是自然规律。 而我们在生活里怎么应对这种变与不变呢?曾仕强先生认为,唯有站在不变的立场上来变,才不会乱变。关于变,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第一,我们会觉得世事无常,无力把握。但是《易经》告诉我们,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宇宙再怎么变,它还是宇宙。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作“一阴一阳谓之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 第二,我们总是更加重视“变”,轻视“不变”。身处“变”之中,我们不禁疑惑,“不变”真的一无是处吗?《易经》告诉我们,不是的!家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你会不安定;规则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这个社会会乱了套;世道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就没有人为我们个体的努力保驾护航了。所以,当我们在变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变化背后那个不变的原则,这个原则或者是自然规律,或者是社会准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能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以“拥抱变化”,但这个价值观应该有一个前提,在合适的尺度里去拥抱积极的变化。 第三,我们倾向于用“善恶分明”、“好坏对立”的绝对视角来看问题。小孩看电视,最喜欢问大人一个问题,这是好人还是坏人?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太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变阴、阴可变阳。所以我们要明白,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当下的困难应对地好,就可能变成成功的机会。某一个犯人改造的好,就可能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学着用变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