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江子天星选时造命,天星选时造命注解
七政四余天星择日法的辨伪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民间俗师不懂天文,无法推算天星,便伪造出“乌兔经”,即乌兔太阳择日法,说是杨公择日真诀,并摘录蒋大鸿《天元歌》“一卷天元乌兔经,留与人间作宝筏”之语,以示源于经典。那么乌兔太阳择日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作一简要的介绍。 起例歌诀: 「冬至坎宫起甲子, 立春艮上震春分, 立夏巽四顺甲子, 离夏至定逆轮。立秋坤上秋分兑, 立冬日在乾上遁。挨到用日止何位, 更从本起星名, 土金杰罗孛日月, 计木九星依次行。如遇日月金木吉, 土杰罗孛计凶。」起例歌诀如下 :冬至起坎立春艮, (即冬至坎宫起甲子, 立春艮宫起甲子)春分震上甲逆, 立夏巽宫从顺走,入立夏巽宫起甲子顺行)夏至离宫定逆流,(夏至离起甲子逆行)立秋坤上秋分兑, 立冬乾上走无休。九宫乾六←立冬 兑七←秋分艮八→立春 离九←夏至中五巽四←立夏 震三←春分 坤二→立秋 坎一←冬至冬至、立春、春分、立夏、顺甲子, 夏至、立秋、秋分、立冬、逆甲子。土、金、木、罗、孛、日、月、计、水九星, 由所到宫位推排(顺随节气)其法以冬夏二至分顺逆。如以「丁丑」日用事, 时在冬至节后, 则在坎起甲子, 顺推。即甲子在坎一, 乙丑在坤二, 丙寅在震三, 丁卯到巽四, 戊辰到中五, 己巳到乾六, 庚午到兑七, 辛未到艮八, 壬申到离九, 癸酉到坎一, 甲戌到坤二, 乙亥到震二, 丙子到巽四, 「丁丑」到中五。就从「丁丑」所临之中五, 起九星顺排。即在中五起土星, 金星到乾六, 杰星到兑七, 罗猴艮八, 孛星到临九, (日即太阳)到坎一, 月历即太阴)到坤二, 计都到震, 木星到巽四。则是日乌兔太阳到壬子坎方, 太阴到未坤申方, 金星到戌乾亥方, 木星到辰巽已方。故坎坤乾巽四卦十二山向方道, 皆可造葬修整。又如于甲子年八月初八日「丁丑」日作修造, 查是日系在秋分后, 乃在兑宫起甲子逆行(因夏至后至立冬属阴逆行)即甲子起兑七 甲戊到乾六, (六甲推真)乙亥到中五, 丙子到巽四, 「丁丑」到震三。就在震三起土星逆行, 视日月金木四吉星到何方。择其合者取用。传承者赞叹说:“本篇选择乌兔经,自杨公剖露以来,遵行已久,以迄于明之蒋公平阶,特著天元第五歌赞颂不已。而见毁谤于荆卿青江子,其云乌兔太阳,将十一曜截取九曜,颠倒错乱,大悖天上七政四余之理。彼实不知,此九曜与七政四余之经纬度之七政不同。噫!彼自以为通家,竟邈视杨公之真传,殊不知杨公是篇,实具易学之奥理,岂青江子所能窥!”原作者谓:“彼(指青江子)自以为通家,竟邈视杨公之真传,殊不知杨公是篇,实具易学之奥理。岂青江子所能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欲将乌兔经定位为杨公真传,殊知杨公《疑龙经》“选择篇”中分明讲周天本是十一曜,只嫌逆伏灾炎炎. 分明是十一曜而非九曜,清朝明师青江子言而有据,蒋公“一卷天元乌兔经”所云之乌兔,乃是指金乌与玉兔,即日与月也,而与彼之乌兔名称虽同,但用法却有天渊之别,蒋大鸿之天元第五歌分明是讲七政四余天星择日,非是俗师之乌兔择日法也,诸位通读天元歌第五即知。由此可知,自古以来造假者的惯用手法,就是断章取义、曲解原文,不解真经义理,却假冒商标,指鹿为马,不料真假对质,假无遁形。所以,此话应当这样讲“杨公造命法,实具天文易学之奥理,岂乌兔择日辈所能窥!”严格来讲, 乌兔太阳择日法乃后人伪托,并非杨公“周天度数看躔伏”之造命法,也不是蒋公浑天宝照候天星七政天星择日之范畴,青江子所论极是。 乌兔太阳择日法与七政四馀天星择日法分别:首先,七政四馀天星择日以天星之实际运行而定,有形体可凭,乌兔太阳之九星日,是无形无体凭空想象的东西;其次,七政四馀天星择日以各地之经纬度及用时时刻用弧角以定命宫,以山向、命宫及各星形成之角度以定吉凶,乌兔太阳则否;七政四馀天星择日乃天文推步之学,繁且难以入门,又甚难精通,须要得师授方可,乌兔太阳则否。再有,乌兔太阳择日吉星永远是吉星,凶星永远是凶星,呆板教条;而天星择日吉凶随时而定,吉凶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唯物辩证法。乌兔太阳择日法所排列之星象,并不是实际的天文星象,因为实际星体之运行有疾迟伏留等现象,而乌兔太阳择日法是呆板胶滞的。实际天象还应考虑岁差,况且实际星象之计算,非精专历法者,不能推算准确。试举月星为例,其之运行轨道与黄道有5度之倾角,与赤道之倾角则在19.5度至28.5度之间,故其之交点,我们称之为“节”,节过后逐渐西行,经18.6年,又回归原处,在18.6年内与赤道倾角有约10度不到的变化,天文上称之为章动,其结果是由岁差使球轴沿轨道有小椭圆之运动,其值约9.2秒,黄白交点退行于黄道每日约3分11秒,积67093.39日,约18.6年而运行一周,谓之正交,其运行半周时,月道方向与初期必相反,故月行每周必变其道,成螺旋形,出入黄道左右各有5度8分,影响其运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有太阳运行、出差、年差、月差等,所以计算真正的月亮位置,每一步骤均需矫正,其次,上升点与近地点又不是常数,要先求平近点角,再求月在白道上的位置,再求其在黄道的经纬度,计算相当繁复。如果要计算精确的太阴到方,则有大量的计算,必须借助三角函数,最好是借助软件。因此七政天星择日与乌兔太阳择日法计算出来的方位,有很大的差别。经考,杨益,字筠松,号救贫(另有称号叔茂),生于公元834年,卒于公元904年。杨公天资聪慧,少年悟性异常。公元854年,年方二十岁时登科第入朝为士。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为三品命官,掌灵台地理事,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以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职。试想汉唐时期天文学发达,杨公又是硕学大儒,职掌灵台天文,岂能不知星体运行之理?杨公在《疑龙经》“选择篇”中也说得很明白:“我因历数考诸天,玄象幽微万万千;星到晓时次第没,只有阳乌万古存”。诸君再细读“造命歌”也可知,该歌诀言简意赅,非深识天星者不足以语此。而<<乌兔经>>之义,先贤辨论多矣,识者一见便知,乃鄙俚野夫无知妄作也。综上所述,杨公造命法及蒋大鸿<<天元五歌>>之第五歌“选择”篇讲的就是七政四馀天星择日,非乌兔太阳择日也。言乌兔择日是杨公择日真诀者,乃无稽之谈,其理明矣。
张九阳小说完结了吗
九龙抬棺张九阳2023年12月18日完结了。
《九龙拉棺》讲述的是张九阳 的爷爷是一个阴阳先生的人,他为了张九阳做了逆天的事,他遭天谴而死。张九阳继承了爷爷的遗志,开始做阴阳先生。
男主和女主林婉在一起了,他俩是官配。主角是张九阳林婉的小说九龙抬棺张九阳和胡秋结婚了吗,按照小说一往来说,男主角最后都会和女主角在一起,所以张九阳和胡秋没有结婚。
作者简介
张九阳,壬戌庚戌丙戌戊戌生人,排天干地支八字纯阳,所以爷爷给我取名叫张知阳,又因为爷爷说我命数为九,便将我的名字改为张九阳。那一年,爷爷年龄已至八十中寿,他掐指算来,做抬棺匠人已经整整五十九载。
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朗读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以了解一斑;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这是更有可能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四月,是踏青的季节;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四月,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一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林徽因 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早年经历 1916年,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1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泰戈尔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 Phyllis Whei-Yin”。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20日,林徽因的照片出刊在上海《图画时报》第268号头版人物。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林徽因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婚礼后同往欧洲游历,考察欧洲建筑。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林徽因在《诗刊》第3期上首次以“林徽因”发表诗作,从此,林徽音成为“林徽因”。 建筑生涯 1930-1945年15年间,林徽因、梁思成对190个县2738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8]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1936年5月,林徽因身体稍有好转,就和梁思成赴河南考察。6月下半月抵达济南。[8]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卢沟桥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随营造学社先迁长沙,后于1938年1月到昆明,住在巡津街一所名为“止园”的宅院里。梁思成夫妇所开展的第一项研究就是昆明的古建筑进行调查。梁思成长年外出考察,林徽因则留守兴国庵主持日常事务,既要负责孩子的照顾和教导,又要整理大量的绘制图纸和文字资料。 1938年10月至11月,经林徽因、梁思成调查的有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寺塔、西寺塔、真庆观大殿、金殿等约50余处昆明主要的古建筑。[9]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同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 1949年初,两位代表的突然到访,表现出的对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态度,让他们消除了对的疑虑,并应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 1952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用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起名!爸爸属虎姓林,妈妈属龙姓张,九龙出生,预产期是2012,10,1...
男孩叫林梓龙,女孩叫林筱雅。七政四余天星择日法推算步骤分析
; 天星择日推算步骤是什么?在古代,天星择日法是中国择日界视为位阶最高的一种,仅在宫廷使用,所以一般民间不易窥知。清朝光绪年间的《御览天象渊源》,1-4为钦天监实务,但内容艰深即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入门。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七政天星择日在线排盘吧!
一、天星择日推算步骤 1、首先看静盘中日与月于何节气到欲造葬之山方,则于此节气内择日,如若不合,则接下一步。 2、然后依正五行论山头旺于何令,则于此节气内择日,如若不合(指山头犯煞太多),则接下一步。 3、其次依定一家择日看坐山于何月内有利,则于此月择日。 七政四余是什么意思?怎么看盘? 4、最后,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可进行第四步择日,在此月内按照天星的吉照关系来择日。二、七政天星择日在线排盘 命宫是天星择日的重点,是判断吉凶祸福的基础,是造命求富求贵的先决条件。择日家所用查个人命宫的方法,不同于子平命理家推命宫之法。择日家所用之法,是把太阳加到生时,顺数到卯,卯上即是命宫。 1、求太阳所在何方的方法一:以每月的中气为准,查万年历,凡主人生日是在交过当月中气后,则该月的处为月将,即为太阳在方;若未交中气,则仍按上个月推算太阳在方,此为简法。 2、求太阳所在何方的方法二:查看弧角星盘上的太阳在何方,更为精准。如1965年巳月小满后出生,生时为卯,申方为太阳所在方,加到生时卯上,卯上为申,即为命宫在申;如生于午时,即将太阳申加到午上,顺数到卯,卯上为巳,即安命巳宫。可以给水浒传:晁天王仗义救刘唐的人物简介?
梁山泊好汉排座次 1 晁天王一、晁天王:英雄难过义气关《水浒》中,有两个天王,一个是晁盖,另一个是多少跟他也有些关系的大名府兵马都监李天王李成。书中说李成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未见其人出手,不知高低。这里只说晁天王。说到托塔天王晁盖,我老是会忍俊不禁地想到《智取威虎山》里的那句著名的土匪切口:“天王盖地府,宝塔镇河妖。”晁盖绰号天王,而他的成名,又跟宝塔紧密相连。当然,这是闲话。晁盖原是郓城县东溪村的地主兼保正,为人仗义疏财,好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书中有一段唱词说他:“威镇边陲不可当”,可能只是在炫耀他的声名之盛。不过,这里的“威镇边陲”四字颇有些费解:因为,倘若从地理方位角度来看,这处于山东腹地的、济州府治下的郓城县,怎么说也算不上是边陲。而考察书中所交待的晁盖的履历,似乎也并没有到边陲从军的经历。倘若将金人盘踞的曾头市视为边陲,那里正是晁盖的铩羽之处,更谈不上“不可当”了。因此我以为,这“威镇”两字还是改为“威震”,似乎更妥贴些。名声在外,因此像刘唐这样的血统可疑的“赤发鬼”来投奔他,也就可以理解了。对于晁盖威望的评价,我想晁盖他们一伙在劫取了生辰纲、事情败漏后投奔梁山,随后火并王伦,大家要推举一位新的首领时,林冲所说的一番话,应该最具权威性:“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这段话,因为主要是对晁盖他们一伙七个人说的,不存在虚张声势的浮夸,因此估计对晁盖的这番高度评价,兑水的成份不大。不过,林冲这里提到的“智”,显然是有些勉强了。因为书中唯一能明显见到晁盖之“智术”的,只是他在解救被雷横在灵官殿捉拿到的刘唐时,让刘唐诈称是他的外甥那一段。而晁盖在书中最为出彩之处,还是以一付洒脱,豪爽,慷慨大义的兄长形象,为江湖好汉们所尊重的。因此我觉得,这“智”字应改为“义”字,才算更得体。至于那“勇”字,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怀疑的。虽然天王在书中真正出手的时候只有三次:劫取生辰纲事败后,边战边退上梁山泊;挺身上江洲劫法场救宋江;力排众议率军攻打曾头市。在这三次战斗中,晁盖几乎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而不是像宋江每次指挥作战时那样,装模做样地回头问一句:“谁人出马力斩此贼”,或是手中鞭子一挥,大家一拥而上混战一通。我们从曾头市晁盖一马当先杀向敌阵时,手里攥着的是一支钢枪来看,那应该是他的趁手兵器了。看来,他除了在梁山泊下斗济州军马与江洲劫法场时施展的精锐的步战之外,马上功夫也是十分了得的。而最能体现晁盖神勇的,便是他的绰号的来历:当初西溪村闹鬼,村民听信游方和尚的建言,打造了一尊石塔,镇在溪边,要将鬼赶到东溪村来。晁盖火了,趟过溪去,硬是将那尊石塔,托到东溪来,镇在河边。此后江湖上便称他为“托塔天王”。——像这种不同寻常的壮举,是很容易通过茶馆酒肆,在江湖上传扬开的。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既是尊镇鬼石塔,总该也有千斤重吧,不然的话,那石塔摆在那里,多少显得有点寒碜和滑稽。这样看来,晁盖的气力,其实并不下于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了。武松的气力,《金瓶梅》头回中写道,西门庆见了他,称他身上“有不下千斤的气力”。而在沧州牢营时,武松为了向施恩炫耀武力,玩耍起插天王旗的青石礅,将它掷起来一丈多高,那石礅是五百斤左右。而晁盖则是托着石塔趟过溪水,也可见神力。因此,晁天王出手的机会虽然不多,但他的武功,却不能不让人侧目。有意思的是,像晁盖这样一位有财有势的大男人,却终身不娶妻室,看来是不愿意受到家庭的羁绊了,或许有其它的原因。梁山好汉们似乎大都不近女色,有了妻室的,也不大垂怜关顾,比如卢俊义,也是整天在练武场上打熬气力的。这几乎成了当时江湖上的一种时尚,——如果不说它是一种男人们的游戏规则的话。像周通,王英这等缠绵于胭脂阵中的货色,精气不敛,自然在拳脚上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而像宋江,卢俊义,杨雄等人,有了妻室或外室,也都是有名无实的,自然难免要红杏出墙了。从这点来看,我以为晁盖还是比较明智的。酒色两字,江湖上的好汉是只认酒,不认色的。而在梁山泊,你要想坐第一把交椅,没有妻室,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筹码,不然头领们便要怀疑你革命的决心,——这几乎就像“投名状”一样的严格。试想一下,当大家都在厅堂上畅叙平生本事,大碗喝酒,较量拳棒的时候,你却“女曰鸡鸣,士曰未旦”的,躲在温柔乡中缠绵,众多头领们还不焦躁起来?!不定等你下了山寨去征战的时候,像“小霸王”,“矮脚虎”之流的角色,却乘醉摸入你家的销金帐,也未可知。这是闲话。以江湖上的标准衡量,晁盖算得上是条堂堂正正的好汉。但是,正是那个要命的“义”字,却将他拖入了死亡之途。在江湖上,很多人都是为了一种信仰或者准则活着的,他们把这种信仰或准则看作是自己规范游戏规则的出发点,因此,他们经常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去维护它。晁盖便是这样的人。前面说过的,晁盖是个仗义疏财的人,就是因了他要维护“仗义”这一江湖上最重要的游戏规则,他把自己卷入了一场对他来说,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劫取生辰纲的弥天公案,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说,好人难做。出了名的好人更难做!显而易见,晁天王既是个疏财之人,自然不会当真垂涎那笔生辰纲,将那十钱财看觑在眼里(尽管原先他的仗义疏财,也不免有像宋江那样放长线钓大鱼的嫌疑)的。当然,他之所以要冒大逆不道的罪名,去打劫这笔不义之财,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劫富济贫”。——众所周知,历史上真正履行“劫富济贫”这句冠冕堂皇口号的,实际上并没有几个人。这句话更多的时候,只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后来白胜和三阮分了应得的那一份回去了,而留在东溪村的晁盖,吴用,公孙胜三人,在事发后逃向梁山泊时,还让手下挑着六,七担金银财宝,看来他们并没有将钱财拿去“济贫”。这里顺便说一下,像阮小七说的那句著名的“若是有识得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的”的豪言壮语的前提,其实也就是“能够受用得一日”的游戏人生,醉生梦死的一种粗俗的平民意识,而不是要行天道。当然,你如果将它牵扯上革命性的行径,那么自然就有它的别开生面的闪光点了。因为革命是个极端混乱的概念。因此,晁天王之所以愿意冒着身家性命,去趁这趟浑水,纯粹是出于一种基于“义”字准则的游戏心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游戏规则:人家既然要冒死给你送来一套富贵(这可以看出“济贫”之虚妄了),那显然是将你当作知交了。你倘若不受理,便要吃天下好汉的耻笑,尽管这套富贵在由信息灵通者传递上门的时候,连八字都还没一撇,但是晁盖还是忍不住喝彩一声:“壮哉!”,便欣然笑纳了刘唐、公孙胜前后送上门的两张空头支票。从这一点来看,晁盖也算是被逼上梁山的。只是逼他上梁山的,是那个重若千钧的“义”字。在接下来劫取生辰纲的策划和行动中,晁盖成了这个抢劫团伙实际上的领袖和整个行动的灵魂人物,虽然其中大多数的布局,都是不得志的私塾教授吴用安排的。作为师爷,吴用对命运的选择余地,远要比领袖人物大得多。这是闲话。晁天王在被扶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后,他的形象,有点像如今的以色列,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国的总统一样,是形同虚设的元首,被架空了。他的手里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他的过于坦率的“义”性,与内敛的、薄弱的领导能力,致使善于看风使舵的投机秀才吴用,最后决定转而投向宋江,勾搭成宋吴两人的铁杆配档。还道村中乍然一现的九天玄女娘娘,在授予宋江三卷天书时,就曾明示该书“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这是在意识形态上对晁盖的架空。连上苍都不惠顾晁盖,那么,他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授的权力。他必须被赶下梁山的领袖位置。晁天王仅有的两次率军下山作战,都是出于一个“义”字,也可以说是激奋。像他这样以“义”为胆的豪杰,眼睛里哪里容得下一粒沙子?!前者,他是为了上江洲法场解救宋江,后者,则是要讨伐曾头市,想出一口鸟气,同时给点颜色让众头领看看,他晁盖的“托塔天王”可不是浪得虚名。没想到,却竟然出师不利,出征曾头市,竟然成了走麦城。曾头市的那伙女真民族地方武装,不但蔑视了梁山泊好汉群体,也公开不将晁盖他个人放在眼里。而更可能的触发动机是,他早已窥透了宋江对他的声望,日渐构成的强大威胁。因此,“锦毛犬”段景住要将偷来的宝马献给宋江、而不是他,以及曾头市对梁山泊公然提出挑战时,实际上正好触及到他深藏的那根敏感不安的神经。——他一直以义待人,但是,他的最亲密的朋友,却将他的“义气”严重地兑了水!于是,一向神定气闲的晁天王怒气干云,他不顾出师折旗的忌讳,断然拒绝了众头领的规劝,——这些规劝中,不乏一些虚情假意,——决意出征。在金沙滩上,众头领劝告晁天王偃旗息鼓,罢兵回寨时,我想,天王肯定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他可能想到了,在梁山众头领的心目中,他是担当不起统帅的作用的。只不过大家想借用折断旗杆的预兆,来奉劝他知难而退。这一点,可能让天王极为伤心。这就像一只猛虎,被劝告回到猪圈里去一样。因此,他才要冒死也要去曾头市走一遭。这一次,晁盖是真的生气了。他想从权力掌握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但是,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宋江的羽翼已经丰满。讲究的是快刀斩乱麻。晁盖缺乏的,正是这种强厉的眼光。实际上,悲剧在晁天王挑选将领时,便已经宿命般地开始了。大家来看看下山头领的名单,就可以瞧出一些端倪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这些头领中,真正会倾力帮上天王一把的,可能只有林冲,刘唐,阮氏三雄。呼延灼是投了宋江的,杨雄,石秀当初上山时,差点被晁盖砍了头。像杨雄这般连自己的老婆都能解剖得下的人,他还会倾力相助晁盖吗?!而当年劫取生辰纲的八人小组当中,只有吴用和公孙胜这两个智商偏高的人,却莫名其妙地落选了,或者干脆就是他们知难而退,悄然地躲到了一边。这是让人相当寒心的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细节!我想,晁天王在断气前,定然是不会原谅他的这两位最初的亲密战友的!吴用至少知道晁盖是有勇无谋的,此时,真正能在死神面前拉一把晁盖的,也只有他了。但是,他选择了退避。或者吴用在想,借刀杀人,是除掉晁盖的最微妙的方式。他跟宋江的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摒弃晁盖。现在机会来了。而晁天王的阵亡,恰巧也在反面给宋江增色了不少:大家看看,跟晁天王相比,还是宋某厉害吧?!俺战无不胜,可是晁大哥呢?!可以看出,这个世界不是属于率真的正气的,强者也未必便是才能出众的人。世界的阴暗面,跟它的正面一样,同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合理性。因此,天王在临终前对宋江留下的那最后一句话:“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便很有份量了。晁盖说出这话时,虽然显得气若游丝,但是却意味深长!人生难得糊涂,不过,更难得的是一时的清醒!晁盖在临终前,才明白所谓的“义”字,是多么的沉重。宋江是一刀笔小吏,没什么惊人的武功,晁盖认定他是捉不住史文恭的,因此当众留下此遗言,分明是不想传位给宋江,也是想让这个处处暗算着他的把弟,好好地难堪一次。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宋江有吴用这么个铁杆军师在一边出谋划策,虽然费尽周折,他毕竟最终还是坐上了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不知晁天王在天之灵,当作如何之想!他所认定的游戏规则,未必就适用于另一种游戏规则。这可能是他生存的最大悖谬!诗曰:“威镇边陲不可当,梁山寨主是天王。最怜率尔图曾市,遽使英雄一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