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同人卦第五爻爻辞,易经有多少要多少卦

006易经第一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人生启示的故事

九五:飞龙在天①,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②也。 注释 ①飞龙在天:比喻君子处在尊贵之位。 ②造:造化无穷,大有作为。 直译 九五: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 《象传》说:“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意味着君子即将大展宏图。 详解 九五爻是阳爻居阳位,又居上卦之中位,是最尊之位,刚健中正,不偏不倚,所以又称君位,经常说的“九五至尊”就出自这里。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德已现,一跃升天以至德处盛位,万物共睹,得此位者,处世能使万物感应,决断能使天下人归心,(这里的天下指的是贤人,能辅佐自己的人)。并经历了各式各样磨练,可以做到按照天道行事,恰到好处,这就是“飞龙在天”龙德普化天下的状态。 这里的“利见大人”就是见到如九二爻那样的天下大德之人,共同成就“天下大业”,自己就君,就是领导,就是首领。 《文言-乾》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小象辞》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的本义是:往什么地方去;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就也;在这里的意思是“往什么地方去”,有拜访之意。 拜访九二爻这样的大德之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分刚柔,以同德为上,行天下之大道,图谋天下之大业,这正是九五之君所为。 九五之爻居阳位,又处于上卦中位。这一爻说明:时机已经成熟,君子只需会见德才兼备的贤人,就可处世自得,事业如日中天。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人生启示的故事。 舜在接受了各种考验以后,尧以自己年事已高,决定将自己的职权全部禅让给舜。四岳和各位臣子都拥护尧的决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黄道吉日,尧在京城南郊举行了重大的禅让仪式。文武百官穆立两厢,观礼的庶民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当尧神色庄严地把代表权力的皇杖交给舜,舜恭敬地接过权杖的一瞬间,臣民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舜接受尧的禅让后,开始代尧行使天子的权力。他并没有因自己有了天子的权力,而得意忘形。同以前一样,他尊敬四岳百官,凡有大事,总要虚心听取四岳百官的意见,他更加勤勉地为国工作,关心庶民的疾苦……没到一年的时间,舜就成为百官、万民打心里拥护的同君了。 舜还为民除害,消灭了四凶。根据许多史籍的记载,那时有四大恶人,号称四凶:一位叫共工,坏事干尽,门面装完,罪恶滔天,却迷惑了天下人民;一位叫驩兜,是共工的同伙,也是一个专行大恶,满口仁义的坏蛋;一位叫三苗,是南方的一个诸侯,以贪残庶民而臭名昭著;一位叫鲧,本是颛顼氏的后代,却不听从尧舜的命令,在臣民中影响极坏。舜对四凶一一进行了惩罚,“流共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臣服”。《尚书》、《孟子》都有这一记载。 舜就这样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二十八个年头,给天下万民带来了多少安定与幸福啊!这时,尧终因年龄太高而去世了。整整三个年头,没有一点喜庆之声,全部沉浸在悲哀之中。舜为尧办完三年的丧事,就退出尧的宫殿,跑到黄河的南边,想将皇位留给尧的儿子。 可是,谁也不把尧的儿子当天子,大臣们都跑到舜的地方来,百姓们也喂歌颂扬舜的功绩,各国诸侯也来向舜朝觐。舜在群臣百姓的拥戴下,只好正式登上了皇位。 8

周易的卦辞爻辞是什么意思

卦辞 [guà cí],说明《周易》卦义的文辞。一般认为是卜筮者的记录,与甲骨文辞同类。“卦辞是对易经全卦的断语。”爻辞 [yáo cí],《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共六段爻辞。爻辞是对各爻下的断语。”

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原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那么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飞龙在天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道;五爻和上爻代表天道。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飞龙在天的出处 原句出自于《易经》中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为乾卦诸爻当中至吉的爻,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又比作九五至尊。王弼注曰: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如鱼归大海,自由驰骋,一说为表示左右逢源。 中国人历来崇尚中、正,这在《易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飞龙在天”是重卦乾卦五爻的爻辞;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又称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大贵之位。

《周易开讲》7--六十四卦的卦爻辞

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卦爻辞,是附系于六十四卦符号下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 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义;爻辞每爻一则,揭示该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故相应地系有六十四则卦辞、三百八十四则爻辞(《乾》、《坤》两卦多出“用九”、“用六”文辞,因非爻辞,故未合入统计)。卦爻辞的出现,有两大主要意义: 其一,使《周易》经部分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本来,仅有六十四卦符号,不过是一套自成象征体系的图案而已;加入文字,图文并茂,则使之具备一部特殊的哲理专著的规模。 其二,使《易》象从隐晦的符号暗示,发展为用文字表述的带有一定文学性的象征形象。如果仅凭卦爻符号,一卦一爻的内在含义颇难显明;有了卦辞、爻辞的说明,则卦爻的象征意义遂获得文字形式的较明确喻示,便于读者理解。 卦爻辞的出现,对于《周易》古经从符号走向书面文字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尽管最初出现的六十四卦符号也已经涵有丰富的哲学蕴蓄,甚至往古的哲人一看卦形符号便知其意,而不烦“文字”之阐说,但毕竟抽象的符号难以使六十四卦的学说广泛流传,且历时愈久将愈增加后人的理解难度。卦爻辞内容的主要特色: 卦爻辞内容的第一个特色,是与《周易》早期的占筮功用相一致,即用“吉”、“凶”、“利贞”、“悔亡”、“无咎”等词来表示某卦某爻所寓含的对事物、现象或褒或贬的义理。 这些揭示吉凶利弊之词,有人称之为“占验辞”。占验辞在《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中出现的频率至高,使得《周易》古经带有浓厚的占筮色彩。 卦爻辞内容的第二个特色是“假象喻意”,即借用人们生活中习见常闻的物象,通过文字的具体表述,使卦形、爻形内涵的象征旨趣更为解明生动。如《中孚》卦九二爻辞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卦名“中孚”的意思是“中心诚信”(中谓内心,孚者信也),九二爻以阳居下卦中位,与上卦六五真诚相应,象征笃实诚信的“君子”,故爻辞用譬喻性的语言说道:“鹤鸟在山阴鸣唱,其同类声声应和;我有一壶美酒,愿与你共饮同乐。”这则爻辞不但拟取生动的形象来说明爻义,而且讲究谐韵,甚至还采用了接近于“比兴”的手法。 宋代陈骙《文则》曾举此例为证,指出“《易》文似《诗》”,并称“使入《诗·雅》,孰别爻辞?”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卦爻辞中此类现象实多,令人于“假象喻意”的特色中感受到《周易》内容的文学意义。综上所述,我们从阴阳符号、八卦符号入手,简要地探讨了《周易》经部分的两方面内容——六十四卦符号和卦爻辞文字的基本状态。 在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确定的前提下,当富有哲理内含的卦爻辞撰定之后,一部兼具卦形和文辞两大要素的独特的古代哲学专著——《周易》古经,终于以完整的面目、严密的体系出现于世,一直流传不衰。

同人卦的哲学解读

左图中,主卦的三条爻全是红色,表明主方当前的状态 是正常的。积极主动是正常的,主方应当积极谋求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无可非议;素质不佳是现实,缺乏经验可以逐渐积累,资金不足可以设法筹措,健康不佳可以加强锻练、补养或治疗,这些都是现实;态度强硬也是正常的,主方需要保护和获取利益,应当有坚定而明朗的态度。问题来自客方,客卦中有两条爻 不当位,以天蓝色表示。客卦下爻不当位,这是阳爻,表示客方行动也是积极主动,客方可能阻扰主方谋求利益,与主方有矛盾。客卦上爻也是天蓝色,阳爻,不当位,表明客方态度强硬,可能与态度强硬的主方互不相让,发生争执。而且,客卦上爻是对中爻的补充,上爻与中爻都是阳,表明客方素质非常好,比如说,实力非常强大,由此,主方必须慎重地处理与客方的矛盾。只有处理好与客方的矛盾,主方才可能从客方的良好素质获益。同人卦的卦爻辞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主方应当与他人联合 ,“同人于门”、“同人于宗”、“同人”“大师克相遇”以及“同人于郊”;与他人联合的时候要有耐心,“三岁不兴”;还要留给他人空间,“乘其墉,弗克攻”。与他人在门前会同,不要仅仅会同宗派内的人。部队埋伏于丛林中,登上高处,等待三年不进攻,登上了城墙而不占领它,会同他人,先是痛哭,而后嘻笑;克服了敌方抵抗,与他人大军会师。会同他人于郊野。卦辞则强调建立广泛的联合,“同人于野”,这样就“利涉大川”。下面逐条说明卦爻辞。 〖原文〗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译文〗与他人在野外会同,顺利,有利于涉越大江大河,有利于君子坚持。〖解说〗同人卦的主卦是离卦,离卦的卦象是火;客卦是乾卦,卦象是天,火光冲天,照亮四方,象征对主方有利的形势。离卦特点是光明而依附,依附于可燃物和氧气,其中心暗淡而温度较低,表明主方素质不佳,主方依附于客方的良好素质,以维持燃烧和发射光亮。火焰总是往上的,表明主方积极主动的热烈追求,这追求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然而,主方需要客方帮助,需要与客方联合,所以“同人于野”。“同人于野”是“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的前提,由于主方素质不佳,如果不与周围的人结合一起,就不一定“亨”,不一定“利涉大川”,不一定“利君子贞”。 〖原文〗同人于门,无咎。〖译文〗与他人在门前会同,无所怪罪。〖解说〗这是第一爻爻辞,阳,主方积极主动地谋取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说,创新、创业、投资、进攻、求职、示爱,等等。主方采取主动行动是应当的,但是,由于客方强大,行动不容易,尽力而为,无所怪罪。〖结构分析〗第一爻位置是阳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当位,不过与四阳不有应。当位表明主方积极主动是正确的,只有积极主动,才能获取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应当坚持下去。主方由于素质不佳,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联系,争取获得帮助,不应当受到怪罪,“无咎”。不有应表明在行动上,与客方不和谐,有矛盾,主方应当注意妥善处理与客方的矛盾。 〖原文〗同人于宗,吝。〖译文〗在宗派内会同他人,吝啬。〖解说〗这是第二爻爻辞,阴,表示主方素质差。主方的素质差,应当联系更广泛的人,争取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只联系宗派内的人,就很不够了,显得吝啬。〖结构分析〗第二爻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阴爻,阴爻在阴位,当位,又与五阳有应。当位表明主方素质不佳是现实,是正常的;有应表明素质不佳的主方有可能从客方得到补益,是对主方有利的因素。然而,如何才能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则取决于如何妥善处理与客方的矛盾,要能够广泛联系他人,包括联系客方。如果只联系宗派,则不容易得到客方帮助,“同人于宗,吝”。 〖原文〗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译文〗部队埋伏于丛林中,登上高处,三年不能兴起。〖解说〗这是第三爻爻辞,阳,表示主方态度强硬。主方的强硬态度是对的,不过要耐心等待时机,“三岁不兴”,不可过于急躁。〖结构分析〗第三爻位置是阳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当位,不过与六阳不有应。当位表明主方的强硬态度是正确的,持坚定而明朗的态度,便于寻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不有应表明主方的强硬态度与客方的强硬态度有冲突,主方需要有耐心,避免冲突,“三岁不兴”。 〖原文〗乘其墉,弗克攻,吉。〖译文〗登上了城墙,不占领它,吉利。〖解说〗这是第四爻爻辞,阳,表示客方积极主动地谋取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说,创新、创业、投资、进攻、求职、示爱,等等。辞义是,主方登上了城墙,不占领它,对主方吉利。客方素质良好,力量强大,当客方积极主动行动的时候,主方登上了城墙,不过,主方很难守住,主方留下城墙让客方去占领,给客方留下胜利机会,以便于保持与客方的联盟,“乘其墉”而“弗克攻”,对主方才吉利。如果不这样,就可能与客方有冲突,就不一定吉利。这里,战斗只是比喻,说主方在发展自己并取得实际利益的时候,应当给积极主动的客方留下发展空间。〖结构分析〗第四爻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不当位,并且和一阳不有应。不当位表明客方的积极主动行为是对主方不利的潜在因素;不有应表明这种对主方不利的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客方与主方有矛盾。主方积极主动,“乘其墉”,由于存在这不利因素,主方“弗克攻”,这样,主方就可能避免与客方冲突,就吉利,“吉”。不然,如果主方既“乘其墉”,又“克攻”,则可能与客方冲突,而客方的实力远强于主方,对主方将不“吉”。 〖原文〗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译文〗会同他人,先是痛哭,而后嘻笑;与他人会同的大军在克服了敌方的抵抗后会师。〖解说〗这是第五爻爻辞,阳,表示客方素质良好。这里的同人指与客方结合。由于客方素质良好,主方素质不佳,开始时,客方不与主方联合,主方行动很困难,“先号啕”;而后,客方与主方联合了,“而后笑”。“大师”指主客双方联合在一起的力量,“克”的对象是主客双方共同的敌人。这里的“师”是比喻,是指主客双方的联盟,例如商业联盟,外交联盟,朋友之间的结盟,等等,不宜狭义地解读为作战部队。〖结构分析〗第五爻位置是阳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当位,又与二阴有应。当位表明客方素质良好,这是对主方有利的潜在因素,这良好的素质可能让主方受益;有应表明这对主方有利的潜在因素真正成了对主方有利的因素,主方素质不佳,可能得到客方帮助。这里的有应是一种阴阳和谐状态,这和谐状态是以主方为阴,客方为阳,主方需要客方的帮助,而正好客方可以满足主方的需要。对于客方来说,对于阳的方面来说,这种和谐不一定有利,客方需要用自己的良好素质帮助主方,可能客方有损失。一般情况下,和谐有利于阳的方面,而对于素质来说,和谐则有利于阴的方面。所以,除了考虑和谐以外,还要考虑当位,在既和谐又当位的情况下,有利的潜在因素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对主方有利的因素。由于客方在行动上和态度上都与主方有矛盾,客方并不乐意帮助主方,主方“先号啕”。如果主方妥善处理好与客方的矛盾,与客方建立好联系,主方就“而后笑”。主方与客方的力量合在一起,就能够战胜共同敌人,“大师克相遇”。 〖原文〗同人于郊,无悔。〖译文〗会同他人于郊野,没有悔恨。〖解说〗这是第六爻爻辞,阳,表示客方态度强硬。客方态度强硬,可能有些傲慢或粗暴;主方态度也强硬,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客方宽容,与客方联合在一起,没有悔恨。〖结构分析〗第六爻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并且和三阳不有应。不当位表明客方的强硬态度可能迫使主方让步,使主方利益受伤害,这是对主方不利的潜在因素;不有应表明主方并不是以随和的态度向客方让步,客方不一定能够伤害主方,所以,客方的强硬态度不一定对主方不利。不过,主方强硬态度,可能与客方冲突,不利于同客方的联合,而主方由于素质不佳,需要与客方保持联合。因此,主方须要妥善处理好与客方的冲突。如果主方能够宽容客方的傲慢而粗暴的态度,与客方联系起来,“同人于郊”,主方就可能受益,“无悔”。

关于同人卦爻辞的小知识

重温同人卦。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的内容~~ 同人卦是第十三卦。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刚出门口的时候就要跟别人会同,这样就没有遗憾。门口表示开始,就是说刚开始走入社会的时候就要有会同之心。和合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是从一开始就要具备的价值观。       “又谁咎也”就是“又咎谁也”,要是一开始就有和合的价值观,别人怎么会责怪你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宗”是跟自己同宗族的人,也就是志向一致的人,跟他们的会同是“吝”,是有小遗憾、小灾祸的。六二爻是同人卦里唯一的阴爻,是阴性事物,所以比较狭隘、小气。只跟同宗族的人会同,这种会同是小同,不是大同,所以就会有小灾祸、小遗憾。       “吝道”,是由于气量太小了。对于跟自己相同的人会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能局限于跟自己相同的人会同,那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要跟不同的人会同。六二爻就是告诉我们要打开心胸、胸怀广阔,走出狭隘的宗族主义、宗派主义,要有会同天下的抱负和胸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军队潜伏在草丛里面,升到高山上去察看,三年都不能兴兵作战。这是说对于不同的人的会同,虽然一开始也有进攻的意向,但是最后发现还是不能打,对自己不服的人也不能打。       为什么不能打?因为“敌刚也”,敌人太刚强了。为什么“三岁不兴”,三年内都不能打?“安行也”,是为了创造平安的局面,这就是和同。对于强大的敌人,我们不能打,要想办法和同,这时候要用以柔克刚的方法,不能以刚对刚。九三爻是下卦到头了,如果把上面当作敌人的话,九三爻上面全是阳爻,一根爻对三根爻,力量当然是不足的,所以这时不能用攻打去会合,而要以柔克刚去会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乘”是占领,“墉”是城墙,占领了城墙,还是不能去攻打,这是吉的。九三爻和九四爻都是讲对于跟自己不是同类的人怎么会同。九三爻是说面对强大的敌人,要退让,不能打;而九四爻是力量够了,已经很强大了,已经占领城墙了,也就是说已经到了上卦,是上卦的第一爻,但还是不要去打。 《象传》解释了九四爻为什么力量够了还是不要去打,因为“义弗克也”,按照道义是不应该去打的。“其吉”,为什么吉呢?“则困而反则也”,对方在自己强大的攻势下已经感到窘迫,那就要让他迷途知返,让他回到会同的正道上来,这时不能再施加强大的力量,而要用怀柔的方法,用道义的力量。“反则”的“则”是法则,“反则”就是返回正道。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九五爻是同人卦的关键之爻,也是和同、会同的最佳时空点。“先号啕而后笑”,先号啕大哭,然后大笑。“大师克相遇”,“大师”是大部队,最终胜利会师。为什么先号啕大哭而后大笑呢?实际上是为攻打而大哭,为和同而大笑,先是攻打,克敌制胜了,然后还要会同才能大笑。用武力打败了敌人,是破坏了和谐会同的局面,不仅别人会哭,我们自己也会伤心大哭。       “以中直也”,用又中又正的品德来跟别人会同,自己的能力和品德都很优秀,又居尊位,这时要登高一呼,让敌人来响应。意思是不能光用武力征服敌人,还要用中正的品德安抚敌人,让敌人从心里降服、信服,这样才可以达到和谐的局面,才可以开怀大笑。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于郊,无悔”,在荒远的郊外与别人会同,不会后悔。同人卦第一根爻是“同人于门”,第二根爻是“同人于宗”,最后一根爻是“同人于郊”,先是门口,然后是同宗族的人,再然后是郊外,而卦辞是“同人于野”,野外比郊外更远一些。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会同的开始是“同人于门,无咎”,最后是“同人于郊,无悔”,只有去同人,才能无悔无咎。同时,这个过程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近处开始会同,然后逐渐扩大,扩大到郊外,扩大到整个野外,也是说自己的心胸要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无怨无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