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卦是什么意思,易经里的卦

易经64卦中的【卦】代表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卦”?“卦”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就像我们去照个相,然后用相框装起挂在墙壁上,卦的意思就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挂?因为人的眼睛是往外长的,我们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却永远看不清楚。别人脸上有灰,我们可以马上看出来,自己脸上却看不到。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跳出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宇宙万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摄影时,我们一定是站在某个位置,选取某个角度,从一大片景色中拍摄出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同样的景色,每个人取景的方向不一样,所拍到的照片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每个人的卦也会有所不同。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吉卦有哪些?

没有凶吉之分,难道对你好的就是吉吗,不好就是凶?只是相对某人某事而言。要说吉卦也只有一个,谦卦。没有绝对的凶吉。

《易经》中上卦、中卦、下卦的含义是什么?

《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其一、为什么要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在《周易》当中,是没有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的说法的。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针对一个六爻卦的构成而言的。即下三爻为一个经卦,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为一个经卦,叫上卦,也叫外卦。这显然与问题中所指上中下卦意思完全不同。但是,上赶赴主、中卦、下卦的说法,在少数预测运用中确实存在。其取意大致是说,上卦,为吉利或者大吉大利的卦。比如经:乾卦,因为其辞为“元亨利贞”,就有可能被认为这是一切通泰顺利,大吉大利的卦。被人认为是上卦。大壮卦,雷天大壮,震动,雷厉风行,有利于行动之象。但雷又为惊动不安。所以有人认为,这最多最个中卦或中上卦。习坎卦,因为讲洪水暴至,危险重重,因而被人认为下卦,甚至是下下卦。其二、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是不严密的。这种分法,用了卦象,但以周易卦辞为主要依据。卦辞、爻辞吉,则吉;卦辞爻辞凶,则凶。全吉为上,次吉为中,再次为下。这其实不是很可取的。卦辞爻辞的吉凶,分量定等,成形后,也可能成为接受者的通说或共认。但它其实是模糊的。全靠理解者的人为衡量。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有其势也,因势而施术则万事备。盖读卦解卦用卦,并非全用一个或基本上不是全用一卦之整体应象,而是究其过程与所求之事比类,得到行动的指导或提示,以使处于困惑中的求者有一点开示。当然其合理性或应验与否全看后续个人感受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是吉凶共存的。吉有大小,凶有急缓,这倒是存在。但吉凶总是互存而且互相转化。得一吉卦就吉么?得一凶卦就一定凶么?这可能造成误导。否极泰来,小来大往,大吉大利之时就可能是倒霉之时,困厄难解之时也可能是好运临头的前兆。学卦解卦不可几个字看死,否则既不符合变易之道,也可能反而使易卦失去指导作用。​后人们也发明了很多起卦的方法,比如铜钱摇卦、竹签摇卦、奇门遁甲排盘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和易经学说有着极大的渊源。那么摇卦是开始,拿到卦后我们到底怎么看才是关键所在,今天就以风地观卦为例,来教大家如何看卦,不管您有没有易经的基础,只需要按照这6个步骤,就会很轻松读懂卦意,熟练掌握后也会成为高手。第一步:在易经书上找出这个卦一个卦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要去翻开易经书,如果身边有易经卡片的就更好了。我们对照卡片上的内容,知道了这个卦的序号是什么,这其实还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比如风地观卦,风为巽,序号是5;地为坤,序号是8,那么风地观就是58号。第二步:看卦辞和爻辞卦辞是这个卦的主纲领,而爻辞代表着身处这个卦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卦辞是大概的方向,是全面的,而爻辞是细节到每一个环节,如果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比如风地观卦,卦辞是“盥(guàn)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意思是说祭祀前要洗净双手,献上祭品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恭敬和虔诚的模样。这个卦说得很显然是礼仪之道,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人际关系的来往,再深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未来的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卦的六个爻辞每一个都需要看一遍,然后摇卦的时候如果有动爻,我们需要仔细看动爻的爻辞,因为天机隐藏于动爻中。第三步:看卦象卦象,就是卦整体的象征,易经分为象数理占四门学科,而其中的象,就是看卦象的意思。看卦象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要不拘一格地考虑问题,不要墨守成规,思维保守之人看卦象就会觉得没有想法。比如风地观,上面是两个阳爻,下面是四个阴爻,阳爻在上,好比是两个大人,而四个阴爻在下,就代表了四个小孩,小孩子渴望快点长大,而大人却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彼此互相观望、互相羡慕。当然那两个阳爻也可以代表大国风范,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瞻仰大国的小国,上面的阳爻代表阳刚、君子,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着臣子、小人。第四步:看卦数卦数,就是卦变幻的规律,比如风地观卦,他的卦数是逐渐加剧的,从一开始的阴爻,逐渐转换成阳爻,这个过程是不断地变换,到了九五的时候,就真正变成了君子。第五步:看卦中的互卦和错卦学习易经,需要用乾坤两个卦来对照着看,观卦,其实就是乾卦的下面四个爻变动,也是坤卦的上面两个爻变动。乾卦最下面的爻由阳变阴,代表阴盛阳消,但是坤卦刚好相反,又是阳盛阴消,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很多妙不可言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感悟。互卦就是卦中藏卦,比如风地观,里面有艮卦,也有坤卦,还可以互出一个剥卦,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第六步:最后看动爻如果有动爻,一定需要详细地观看。卦分为上卦和下卦,上卦代表外,下卦代表内,如果动爻在上卦,则是外部的事物在发生作用,而动爻在下卦,说明内部的事物起着主导作用。

请大师解挂《易经》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根据卦象离之旅,我想告诉你你们的关系要走到尽头了。你和他的相遇本来就不真实,即没有爱情基础。不过,你在下月或今年十月应该遇到新的缘分。

《易经》:卦与八卦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卦,筮也。――《说文》。按,所以筮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易·说卦》。注:“象也。” 卦字解释: 卦字左边为两个土字,合起来念gui,圭是古人用玉做的测量长度尺子,右边为卜字,卜的一竖,表示的是古代一个长八尺的杆,上面拴一个红色的绳子,合为卜字。古代人把这根杆子放到太阳下面,用圭来测量太阳在地面上的影子,推断时间、节气、年运等。《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八卦歌诀的具体内容如下: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代表的含义: 乾三连:乾卦符号是三根实线。 坤六断:坤卦符号是三根断成六截的虚线。 震仰盂:震卦符号像一个倒置的钵盂。 艮覆碗:艮卦符号像一个倒放的碗。 离中虚:离卦符号中间一条线断裂。 坎中满:坎卦符号中间是实线,两边是虚线。 兑上缺:兑卦符号上面的实线中间缺了一截。 巽下断:巽卦符号下面的实线中间缺了一截。

《易经》:何为“卦”?读完涨知识了

据《易辞》的说法,八卦由包牺氏所创,并推演成《易经》这一套系统。 那么,何为“卦”呢?或者说,包牺氏推演八卦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所谓“卦”,据《说卦》的说法,即: 大意是说,“卦”指的是挂起来之意,其目的是给人看。 进一步的说,在上古包牺氏所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于是人们只好用结绳的方式来记事,正如《易辞》中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一样。关于结绳记事,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如此谈到,即:郑玄认为,在上古时期,人们在绳索上通过系结的方式来记事——有大事就打个大结,小事则打个小结。言外之意,古人记事的方法就是结绳,并将结好的“绳结”用表示各种“物”与“事”,以方便人们对于不同之物与事进行识别。 而带有“绳结”的绳,就称之为卦,若有八条这样的绳索,就是八卦。 甚至可以说,“卦”这种方式是上古时期使用,而后世之人则将其简化为“书契”,这就是“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道理。所谓“书契”,就是在木片上书写(文字)或契刻记号(图形)——上古时期,由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只好将结绳的方式抽象为符号,后来由于图形与文字的出现,才开始刻在竹片或木片之上,而把这些竹片或者木片用绳子穿起来,也就成了册。 由此可见,无论是“书契”还是“册”,都是古人用于记事的工具,都是从结绳记事演变而来——“卦”其实才是“书契”与“册”最初的形态。所以,“包牺氏始作八卦”这一说法,至少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八卦”图形,包含有从上古人们结绳记事以来认识天地万物的经验,二是“八卦”是包牺氏对于“王天下”之后的实践总结。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八卦”才能成为《易经》的源头。 因此,所谓“卦”,经过历代先贤的推演与完善之后,早已不再是上古时期时,仅用于记事那么简单了,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说,“卦”其实是上古以来,诸多经验与智慧的高度总结。而这才是我们今天为什么仍需要研究“卦”的真正原因,也是“卦”这一概念的真正本义。 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