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的是谁,诸葛亮一生的3个克星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魏明帝曹叡派大将军司马懿(字仲达)抗击汉军。司马懿抵达渭河,在渭河北岸扎下营寨。他对部将们说:“如果诸葛亮从武功出兵,顺山势向东挺进,确实可怕,要是他向西到五丈原,大家就没事了。”诸葛亮果真屯兵五丈原。
司马懿传令全军只守不战。他告诉将士们说:“让汉军耗光粮草,他们就会退兵,那时再全力追击,一定能胜。”诸葛亮几次出兵都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而退兵。他吸取教训,几年前就用木牛把大批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起来。同时,他又派出一部分士兵在渭河南岸开垦了许多荒地,种植庄稼。这些士兵跟附近的居民杂居在一起。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也都安居乐业。有了军队屯田种粮,诸葛亮就可以和司马懿相持下去。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下战书,司马懿不予理睬。他又派士兵天天到魏营门外骂战,骂得十分难听,司马懿的部将都沉不住气,几次三番要求出战,司马懿却无动于衷。
图 司马懿
转眼间,汉、魏两军已在五丈原上对峙了一百多天。这一天,诸葛亮心生一计,打发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衣服,还有头巾、钗环、胭粉等物品,故意羞辱他和妇人一样没有血性。
司马懿气得胡须发抖。他立即上书曹叡,请求出战。曹睿马上派卫尉辛毗持符节制止司马懿出兵。消息传到汉营,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一来,贼军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他上书不过是给部下看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真能打败我们,早就动手了,哪里用得着上书?”
汉军使者到司马懿的军营,司马懿热情款待,一点也不问军事情况,专门打听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情况,就像拉家常一样。使者以为这些无关紧要,就如实回答说:“我们丞相起早贪黑地工作,凡是20杖以上的责罚,他都要亲自审批。丞相的胃口不太好,一天吃的粮食没有几升。”
使者走后,司马懿对部将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心里十分着急。到了八月,他患病不起,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只好向蜀汉后主刘禅上书,禀报自己的病情。刘禅十分焦急,马上派尚书仆射李福赶到五丈原问候诸葛亮。
李福见了诸葛亮,传达刘禅的诏命,并询问了一些军国大事。诸葛亮流着眼泪一一回答。李福回去后,没过几天,又来了。这时,诸葛亮已经病入膏肓。李福难过地流下眼泪。诸葛亮强打精神,对他说:“我知道李君肯定会回来。你要问的那件事,我可以告诉你,公琰适合。”
李福点点头,满怀歉疚地说:“上一次我没敢开口,陛下的确想知道丞相的继任……请问公琰之后,又有谁?”
诸葛亮双目微睁,艰难地说:“文伟可以。”诸葛亮推荐的长史蒋琬(字公琰)和司马费祎(字文伟)都是蜀汉的大臣,他们忠诚廉直,颇得诸葛亮的信任。李福又问:“文伟之后呢?”诸葛亮却闭上双眼,不再回答了。
图 诸葛亮
几天以后,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护军姜维遵照诸葛亮的遗嘱,对他去世的消息严加封锁。他们整顿军队,不慌不忙地开始撤退。司马懿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姜维见追兵越来越近,就命令士兵们使劲擂响战鼓,又让后队变前队,直向魏军冲杀过去。
司马懿没料到汉军会有这么一着,连忙后退。司马懿回到五丈原,察看汉军的营垒。为了安抚部将,为自己坚守不出做个注释,他故意感叹道:“真是天下奇才!”
司马懿又率军抄小道追赶。一直追到赤岸,才知道汉军已经进入斜谷,只好收兵回来。汉军在杨仪和姜维指挥下,排着整齐的队形,有条不紊地行进。
大军来到斜谷后,才打起白幡,发丧举哀。将士们都十分悲痛,像死了亲人一样。百姓为这事还编了一句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了,并不生气,反而笑着说:“我本以为诸葛孔明还活着,没料到他已经死了。”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一提到三国,很多人就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想必我们大家都知晓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下面为大家分享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1第一个人就是曹真。
关于曹真这个人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他本是曹操的族人,后来他父亲去世后,曹操就收他为义子。第二种说法就是曹真原本不姓曹,只是当初曹真的父亲对曹操有恩,曹操感恩其父才收养曹真,并且赐给他名字曹真。
不管怎样,曹真这个人也是相当的厉害。他的能耐可以和诸葛亮司马懿匹敌,不过曹操一直防着司马懿,而曹真则是被曹操深信。后来是迫于无奈才用司马懿,当初一直是曹真和诸葛亮争斗。曹真与诸葛亮争斗的时候,诸葛亮也没有在曹真手中占到什么便宜。
当初诸葛亮挥师伐魏,并让赵云负责攻击来吸引曹真主力,而自己则是带着主力给曹军来一个突然袭击。结果这一切都被曹真看穿,他不但打败了赵云,而且还把张郃来救援,结果马谡丢失街亭,后来更是让诸葛亮这次伐魏无功而返。
第二个人庞统。
诸葛亮号称卧龙,而庞统则是人送凤雏。当初的时候庞统原本在孙权手下干事,结果没得到重用,还弄得一肚子气。这个时候诸葛亮就赶紧说服庞统为蜀汉所用。能够让诸葛亮如此做的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而庞统就是其中的一个。论谋略,庞统也是可以和诸葛亮旗鼓相当的。
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他知道庞统的价值。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最好是让他为我所用,否则的话被对手抢先,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而且庞统归顺蜀汉的时候也没得到刘备重用,于是诸葛亮就多次劝说刘备重用他。刘备这才对他有所重用。然而这个庞统也是英年早逝,在他三十六岁那年不幸中箭,竟然要了他的命。
第三个人刘禅。
虽说当初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让他好好辅佐,还说这个刘禅不听话的话,就好好教训他。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君臣有别,刘禅毕竟是君,即使诸葛亮权力再大,他也只是臣。
当然诸葛亮对刘禅的怕不是一般人的那种怕,他对刘禅是那种担心的怕,他怕刘禅会胡来,这样的话蜀汉早晚会毁在刘禅手中。诸葛亮在的时候,刘禅还好,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就开始大肆宠幸宦官,结果朝中大权被宦官把持。一个个有能力的大将都被逼走。到最后蜀汉还是败在了刘禅的.手中,诸葛亮最怕的事情也发生了。刘禅带着大臣投降,蜀国最终灭亡。如果诸葛亮那个时候还活着,绝对会颜面扫地。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2第一个:法正。
法正原先也是刘备的谋士,自他追随刘备之后,就展现出来了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智谋无双,最擅长奇谋,他帮助刘备多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是刘备创业路上非常重要一个谋士。不过,法正这个人人品稍逊,他心胸比较狭隘,还喜欢记仇,他在得势了之后,就曾对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狭私报复,利用权势杀了好几个人。
有人看不过去,就告到了诸葛亮那里。而诸葛亮一向是执法严明,正气凛然,但是一听是法正的事情,他连忙摇头晃脑,不愿多管闲事。还对来告状的人说:刘备当初是如何窘迫,幸亏了有法正,才能站住跟脚,得以发展起来的,因此法正的功劳功不可没。来人只能悻然而且。一生执法严明的诸葛亮,唯独对法正是个例外。
第二个:曹真。
曹真是魏国的大将军,他自幼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从小由曹操抚养长大。他跟随曹操的时间非常久,四处南征北战,磨练出来了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曹真也正式上台,成为了魏国的掌权人,也成为了诸葛亮的主要对手。
在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曹真面对蜀汉的3路大军,毫不慌乱,在街亭击败马谡,在箕谷打退赵云,破了这3路大军之中的2路,使得诸葛亮铩羽而归。而且他对于诸葛亮非常了解,每次诸葛亮谋划的计谋,曹真总可以预测到,并且作出相应的对策。所以诸葛亮对此人也非常忌惮。
第三个:郝昭。
郝昭是魏国陈仓城的一名守将,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了解,而他在三国之中出现的次数也非常少,可以说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他只在陈仓之战中露了一手,就销声匿迹了。当时郝昭率领几千人的守军,在面对诸葛亮带领的10倍于自己的蜀汉大军时,丝毫不慌乱,沉着应对。
而诸葛亮亲自指挥的大军,连续攻打了陈仓20多天,竟然丝毫无所获。还导致自己的军队死伤无数,最后无奈军中粮草耗尽,魏国的大军又压近,诸葛亮只好选择退兵。
要知道,诸葛亮一生纵横沙场,少有敌手,最后却在小小的陈仓城之下折戟沉沙。而他在这20多天里,采取了各种手段,都被郝昭给一一破解了,而郝昭也堪称是诸葛亮的克星。让诸葛亮遭受了平生未有之败。
诸葛亮一生害怕的三个人3第一个人就是关羽,想必对于关羽的高傲我们都已经知晓,当年关羽和刘备都还是白身的时候参加反董联盟,而联盟内的诸侯居然被华雄吓到,此时关羽挺身而出力斩华雄。
官渡之战时颜良和文丑也让曹营将领无可奈何,可关羽对这两人的评价就是“插标卖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他们的人头。自从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关羽一直不爽诸葛亮,一直不配合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挺害怕关羽,他甚至远在益州还写信拍关羽马屁。
第二个就是刘备,别看刘备便面上是一个仁义之君,但他的心肠比谁都狠毒。曹操南征的时候刘备的新野城被攻破,而刘备为了活命居然散播曹操将要屠城的消息,煽动老百姓跟着他一起跑到荆州,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以血肉之躯阻拦曹军的兵锋。
而且刘备临终前还假惺惺的允许诸葛亮取代刘禅,但诸葛亮明白这不过是刘备的试探,假如自己身的答应那将会身首异处。诸葛亮当即跪下磕头,发誓永远辅佐刘禅。
第三个就是曹真,他是曹操的义子也是曹操军事能力的继承人。曹真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被曹操带在身边培养,后来又被安排在曹魏最精锐的虎豹骑里面历练,曾经和曹操南征,西征,攻打汉中都获得不俗战绩。
曹丕上位时期曹真已经成为曹魏雍凉军团的都督,正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就被曹真打败。曹真的用兵以刚猛、迅速为主,只要发现敌军的破绽就会派遣骑兵把这个破绽扩大,诸葛亮就被曹真这种战术打得丢盔弃甲,曹真让他非常恐惧。
最后一个就是张郃,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部将,但因为受到排挤,官渡之战的时候带着本部兵马投奔曹操,曹操对他的到来又惊讶又开心。
诸葛亮北伐时期的主要对手就是张郃,因为张郃身为曹魏前线大将,诸葛亮好多计谋都被他以强大的兵锋化解。当年街亭之战是这样,阆中之战也是这样,张郃每次都破坏诸葛亮的好事,诸葛亮对张郃也是又很又怕。最后终于抓住一次机会引张郃到木门道,然后在这里用乱箭射死他。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
司马懿吧...不过只是演义,历史好像没有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不是演义,史书都有记载的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帝纪第一》亮卒於郭氏坞,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不敢逼。於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文化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汉晋春秋》今人常用“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来比喻人虽死余威犹在。“死诸葛吓走活...
答案:司马懿听说蜀军已退,认为诸葛亮死了,便亲自带兵追赶。突然,一辆四轮车从蜀军中杀了出来,车上坐着诸葛亮。司马懿吓坏了,以为中了诸葛亮之计,赶紧回逃。一直逃了五十多里才停下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后来得知,所见仅是木像。或:诸葛亮死后,杨仪等人按其安排,秘不发丧,缓缓撤退。司马懿亲率大军急追,追近蜀军之时,忽然一声炮响,蜀军回旗返鼓,众多蜀将拥着坐在轮椅上的诸葛亮木像,出现于蜀军中,司马懿见木像以后,以为诸葛亮未死,加上姜维高喊“中计”,便不由心胆俱裂,丢盔弃甲,狂逃五十里,并几次惊问“我有头否?”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怎么回事?司马懿真的被"死诸葛"吓走了吗?
民间一直流行着一句话,叫做“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说诸葛亮即便是死了,也能把司马懿给吓回去。这话听起来是在抬诸葛亮贬司马懿,而且这件事情被记录在《晋书》之中,其所言应该不是假的,也就是说,司马懿的确被“死诸葛”吓走过。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诸葛亮明明已经死了,却还是能把司马懿吓到,他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有一个“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民间谚语,大家相不相信死了的诸葛亮可以吓走活着的司马懿?反正鲁迅先生好像相信了,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中写道: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试问历史上有没有这一回事? 在《三国演义》中真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都说罗贯中的三国是七分真三分假,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在演义一百零四回中,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嘱咐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领诺。 司马懿接到探马来报,蜀军全部撤退了,司马懿拍着大腿说,诸葛孔明真的死了,于是带着两儿子杀向五丈原,司马懿率先领军追击蜀军,追到一山脚下,望见蜀军就在不远处,司马懿奋起直追。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看去,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司马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接着被姜维一句“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军吓得溃败而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死了的诸葛亮在演义中,真的吓走了活着的司马懿,当然罗贯中有点夸张了。不过历史上真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个谚语,此谚语典故出自《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宣帝就是司马懿,历史真有这事,不过不是木雕诸葛亮吓走了司马懿,应该是诸葛亮的智谋。 这件事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详细的描述,宣帝与诸葛亮对峙了一百多天,适逢诸葛亮生病去世,诸将焚烧营垒悄悄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宣帝出兵追击。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反转军旗鸣鼓进军,好像是要迎战宣帝的样子。宣帝认为穷寇不宜追,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过了几天宣帝来到诸葛亮的营垒,察看他们遣下的东西,缴获了很多图书、粮草。宣帝确定诸葛亮死了,说:“真是天下的奇才。”辛毗认为还不能确定。宣帝说:“军家所重视的,是军事文书和机密、兵马粮草,现在都丢弃了,难道有丢弃了自己的五脏还能活着的人吗?应该马上追击。” 关中多蒺藜,宣帝命二千军士穿着软底平跟的木屐前进,蒺藜全扎在木屐上,然后骑兵步兵一起进发。追到赤岸,知道了诸葛亮去世的确实消息。当时百姓对此事编了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跑活司马仲达。”宣帝听后笑着说:“因为我善于料知其生,不善于料知其死之故。”这是《晋书宣帝纪》中的真实记载,应该不会假,当然司马懿最后还是赢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