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真的很容易讲的什么,易经真的很容易有用吗
《易经真的很容易》
这是我阅读的第一部关于易经的书籍。从开卷到阅读完,大约经历了一个半月。喜欢研究这本书的人,年龄段大概是在40岁以上,那么我为什么会有想了解《易经》的念头呢?我读完之后又是什么感受呢?接下来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简单的阐述一下。 为什么想了解《易经》? 1.小时候在家里看到算命,求签,风水,看相,等东西很好奇,这几样东西就像是给我蒙上了一块面纱,不断的诱惑我去揭开她。 2.出来广州没多久,但是接触了一位忘年朋友,他鼓励我去看易经,当然除了易经之外还有其他传统文化的书籍。只是他给易经的评价很高,而且比较认可曾仕强老师的讲解观点。 在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就萌生了想看阅读易经的念头,于是打开电子书,找了原版的但是发现自己看不懂,后来就找到了入门级别的《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阐述简洁明了而且有图解,里面讲的东西我刚好能接受,于是就决定先从这本书入手了解易经。 我读完是什么感受呢? 1.易经是一门科学不是类的学 2.真正是来自大自然的智慧 3.里面很多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是真理 4.对现在的人类,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的有影响力。
易经教会了我们那些人生哲理?
周公总结的《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的起源。但也听说研究《易经》容易让人走火入魔, 进入信天由地、算卦的误区,因此也不敢轻易涉猎。可看过《易经》就被《易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折服。 一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易经》中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讲“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指“天、人、地”。我们本应该说“天地人合一”的,但为了简 要起见,就习惯地说成“天人合一”。本来《易经》以阴阳学说为主,“天”为阳,"地"为阴,可是中间 要再加一个"人",所谓“天”易变,“地”不易变,但“人”夹在中间是最难受的,变也不是,不变也不 是。本来分析“人”字的这个结构,是左右两个人,一男一女,一阳一阴,互相依靠,互相支撑,所谓“ 人”者,要顶天立地,头顶上是天,把阳刚之气撑起;两只脚下稳踏大地,敛起阴柔的一面。所以说,做 “人”,真得很难,做一个比较“正”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阴阳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观点。早在《易经》中,我们的祖先就阐明了“世界是发展变化 的”这一观点,譬如“否及泰来,乐极生悲”等诸多说法。阴阳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种东西一定是阳, 或者一定是阴;但阴阳也不是对立的,阴阳之间应该是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诸如我们称天为阳,地为阴 ,但无法判定天和地哪个更重要。天和地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天气多变化,体现为时变,而地 少变化,体现为稳定。而正是因为地的稳定,牵制了天的变化。大地一直很沉默,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于是上天总是很听大地的话,始终被大地的引力所牵制。试想,如果有一天大地喋喋不休,要跟上天争高 低,那整个世界将陷于一片混沌。这使我们想到到家庭里夫妻两人的关系,结过婚的男女应该多研究一下 易经,尤其是作为妻子的,如果能从易经中多悟出一些道理,整个家庭、及至世界,都将是和谐的。
易经真的很容易和易经的奥秘区别?
缘起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国学大师南怀瑾易经与《周易》的区别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文王三才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太极生两仪阴阳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卦象就是数学公式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单个气候模型预测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关于预测的准确性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易经教给我们什么智慧?
现代社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才能走向成功人生的方法论实在太多,甚至有人专门花大价钱去学习。其实,古老的智慧典籍《易经》早就把我们人生方方面面的道理都讲清楚了,真的可以“一通百通”。今天,我们分享《易经》给我们的4条智慧启示,期望转变你的思维,让你的人生无往不利。1.用九用六,刚柔并济在《易经》里面,凡是用“—”(阳爻)表示的,代表用九,凡是用“- -”(阴爻)表示的,就代表用六。用九阳刚,代表创造的力量;用六阴柔,代表配合的力量。整本《易经》就是在讲用九跟用六的变化及智慧。一个人如果能灵活领悟这种智慧,为人处世就能圆融无碍。依据九六,刚柔的变化,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人是应该刚的时候他柔,应该柔的时候他又刚,这种人处处碰壁。第二种人是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就是要刚到底,硬到底。这样的人,就叫刚才(钢材)。而且这种人经常英年早逝,因为环境不许可他这样。第三种人是自始至终柔到底,那就太软弱了。第四种人是能刚能柔,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的人。在这四种人里面,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刚柔并济的那种人。该硬的时候,比谁都硬;该柔的时候,比谁都柔。这才是真正懂得用九、用六深意的人。所以,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当中,需要有这样的思维,就是该用九的时候,就要用九;该用六的时候,再用六。每个人都要训练自己这样的素质:该我做决定的时候,我就当仁不让;该我配合的时候,我听从人家的,不耍个性,全力配合。当一个人能够刚柔并济,调整得很合适的时候,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能走得长远,无往不利。2.元亨利贞,无往不利《易经》中,无论是卦辞、爻辞,经常有四个字出现,这四个字就是元亨利贞,被孔子称为“四德”。一个人具备“元亨利贞”的智慧,无论人生还是事业,就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做大、做强、做久。什么是元亨利贞呢?在《易经·文言传》中,孔子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元者,善之长也”,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使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才对得起老天给我们的这一口气。“亨者,嘉之会也”,意思是,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需,不要当乡愿,不要过分,不要贪得无厌。“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如果利能够很合理,大家就比较和谐,尤其是中国人,合理的就口服心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许不敢、不方便或者不愿意说什么,但是心里有数,到时候就找你麻烦。“贞者,事之干也”,贞就是正的意思,经得起利的考验的人就叫贞。所以,贞就是不但自己很正直,也会替别人想,外圆内方,到哪里都受欢迎。更难能可贵的是,元亨利贞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刚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贞下起元,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然后一圈一圈不断壮大,整个人生、整个事业就会宏图大展。3.既济未济,危机与信心并存《易经》六十四卦最后两个卦,前面是既济,最后是未济。请问大家,为什么不是先未济,再既济?这是《易经》非常高明的地方。告诉我们,成功是失败之母,失败也是成功之母,这叫作互相互相。《易经》总是给我们警示的同时,也透过各种途径给我们希望。此一时彼一时,做人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永葆信心。当你成功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后面那一关是很难过的。当你失败的时候,不要泄气,因为还可以东山再起。现在可怕的是,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成功了,简直不得了,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后面你就知道了。有一个人,好不容易从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回来,最有前途了。谁也没想到,大家一起出去登山,前面那个草是虚的,他一脚踩下去,一刹那就没有了。为什么几个人一起去,别人都没有这样?就是因为他不知天高地厚:我是美国的博士,前程似锦,洋洋得意。结果就没有了。老天是公正的,但是它不公平,也不会公平。你自作自受,他怎么公平?记住,只有公正,不可能公平。个人要走个人的路,个人要替自己负责。《易经》既济、未济也提醒我们,人生的结局不过是不了了之。可见结果如何,实际上并不是十分重要。孔子告诉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人生在世,凡是应该做的,就要尽量去做,不能因为担心结果,便无所作为,那才是虚度光阴,毫无长进。4.上止正,做人要顶天立地《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它讲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上、止、正。| 第一个字: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 第二个字:止。“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就是“止”,适可而止。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什么叫止?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三个字:正。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终结就是一个“正”字。这个正就叫作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上、止、正,这三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面那一横叫作顶天,下面这一横叫作立地。我们中国人这一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易经真的很容易的图书内容
易经是天人合一的学问,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是精确定位的学问,达成“新旧接轨,中西定位”的目标。可以说是未来变化的学问,把定位和时间的变迁合起来想。是大家追求趋吉避凶的学问,使我们明白是非,做好正确的选择。也是一门以德为本的学问,道德修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易经是一门永续经营的学问,宇宙人生都应该生生不息,继旧开新。 天那么高,人这样渺小,就算有了人造卫星也很难天人合一。易传称为十翼表示有十只翅膀。明白易传的道理,相当于内外合一。将外在的世界,纳入人的内心,用道德精神,来点化理想人格。透过“人”合“天”的方式,把人事问题与自然现象合起来看。从自然天道寻找人类行为的合理途径,用模拟万物的形态和事理来辅导众人。天人在我们的内心合一。人的心中敬天、顺天,自然天人合一。 位指空间、身份、地位,由上而下,一阶段一阶段向上提升。每一阶段,都有合适的身份和地位,做好自我定位便是我们常说的守分。万物万事,若是分成六大阶段,分别以动、入、深、显、静、代来考察。配合每一阶段的实际状况,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自然顺展。时、位和事物的性质,这三种要件,我们可以利用两个数字,来加以标志。不但明确定位,一目了然,而且开启了“把二看成三”的智慧。
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怎么样
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不错。
《易经》的艰深晦涩吓跑了很多人,我也不例外,于是先从曾老的这本书入门。这本书没有艰涩的命理学知识或是易经的注解,而旨在让大家对《易经》有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提到《易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算命、看风水。而实际上,最初的伏羲八卦是用来描述自然现象,推行识字教育;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借,意在说明建国育民的道理;后来设置专门负责的官员,旨在以不越矩的方式向帝王说明相关的道理。所以,《易经》其实是在阐释“变化之道”,变中又蕴含着“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