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鬼神之说吗,易经有鬼神之说吗

关于《易经》

关于《易经》 学习《易经》,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把《易经》当经来读,则易学。若是把《易经》当做推演命运之学,则难学。秦汉以后,统治阶级为了一定的目的性,把儒学改的支离破碎,到了魏晋时期,礼学只重视外表,不重视本质,导致推崇儒学的魏晋名士们开始对绝望,开始变得放荡不羁,形成一种病态的魏晋风骨,甚至结合《老子》、《庄子》和《易经》演变出了玄学,话是越说越玄,也是越来越难懂。 《易经》中的卦代表的是天地万物、水火风雷、山川河泽。八卦:乾qián(天)、坤kūn(地)、震zhèn(雷)、巽xùn(风)、坎kǎn(水)、离lí(火)、艮gèn(山)、兑duì(泽) 人类处于天地自然之中,要不断向自然万物学习,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学习天,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习地,才有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学习风,才会有风气、风俗、风骨、风化、风度、风范…… 学习雷,才有正义、果断、坚定 学习水,才有持之以恒,谦逊礼让 学习火,才有炙热的情怀,才有光明,希望 学习山,才有稳重,坚定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泽,才有恩泽、仁慈 天地无常,阴阳有变,水火无情。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的,是时时在变化的。人们在向万事万物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时时关注它的变化,学习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一面,舍弃有害的一面,在有利和有害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易经》的“易”字,本义就是变化。在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找到这个平衡点,儒家叫做“中庸”。 孔子说:“洁净精微,《易》教也”,洁净精微就是要人们保持内心洁净,养成洞察细微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观察自热现象,观察社会现象,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实现人类自我的提升。 洞察细微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孔子曰:“《易》之失,贼。”“贼”是伤害之意,因为洞察细微,若是不能保持内心洁净,就会窥人隐私,伤害别人。所以孔子又说:“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做到内心洁净,洞察细微,却不去伤害别人,这是精深《易》了。 卦爻[yáo]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分阳爻和阴爻。因为伏羲创造八卦还在仓颉造字之前,所以卦爻其实就是人们当时发明的一种符号,如同象形文字,比如:“-”代表阳,“--”代表阴。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是上古时期人类常见的,就用不同的符号来代替它们。 随着人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不断增加,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对应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根据卦辞和爻辞来决定自己的言行。(注:可以把卦辞看做纲领,爻辞看做细则。《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得以普及,《易经》的推演越来越丰富多彩。秦汉以后,国家政权由分封制转为帝制时代,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再也没有人能约束皇帝的权利。为了不让皇帝胡作非为,大贤们开始有意识的宣扬天地鬼神之说,皇帝信了,百姓们也信了,文化的根本却丢了,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学识浅薄的后人开始相信命运和鬼神了,《易经》的一个分支也逐渐演变成功利,推演算命之学。

快来说说看《易经》有科学依据吗?

周易是我国文化源泉,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通晓易理。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当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易经它源于大自然,揭示了世上万物都有阴阳两面。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根源。是宇宙客观属性。是科学所公认的。周易六十四卦,不光占卦所用,它还涉及到军事、数学、天文、水利、人文:教育、国家制度等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宇宙了解宇宙万物的方法。是古人上观天象:下察万物的智慧结晶,是演示了宇宙的自然规律。受太极八卦二进制的启发,才有了最早的计算机。古代诸多军事家,象诸葛亮、等由于精通周易八卦成就一代军事奇才。就当今世界多国亦有周易研究组织。

既然周易可以算人事和国运,那它可以算鬼神吗?

周易并不是能够算国运,核算国事,还是按照大道运行之规律和规则推算出一个国家社会的走向。

在周易中时神代表什么

时是时间,神是神明

最早的鬼神之说是谁提出的?在什么时候?

天、地,即时间、空间、物质;在人的眼里,它们又是天神、地神、山川神鬼、草木精怪。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寂没于天地之中,生老病死,本属自然。但是,在人的眼里,这些变化与现象,似乎均有鬼神的参与。宇宙万物,唯人最灵,若问其故,答曰人有三个司令部。第一个司令是物质,人由物质构成,其行为要遵从物质规律,跑的时候要服从加速度原理和惯性原理,跳的时候要服从引力定律,吃的时候要依照物理和化学原理。第二个司令是基因,人的肉体结构是在基因的控制下形成的,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绪反应亦受到基因的控制。基因有着明确的生存目的,它不再像其它自然物质那样只是存在着、运动着、变化着,而是追求更多地复制自己、繁衍同类。第三个司令是大脑,它决定着人之所以成为人。当初,动物的基因,为了个体和种群的生存与繁衍,它把一部分控制权交给了神经器官;这一招很灵,凡是神经器官发达的动物,它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神经器官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成熟,并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存意向和生存乐趣,从而试图与基因争夺控制权。因此,笔者认为,人的准确定义应当是:神经器官的权力超过基因的动物称之为人;这种水平的神经器官则称之为大脑。大脑的权力之所以能够超过基因,是因为大脑能够利用身外之物来扩张自己的能力;基因不能让人长出翅膀来,而大脑却能让人制造出飞机。如此一来,人便超越了所有的物质结构形式、植物、动物,而成为最灵异者,它的出现标志着宇宙演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权力与责任并存,大脑的权力越多,它承担的责任也就越重。许多原本由基因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应变的生存课题,这时要转由大脑来作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大脑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其过程便是用思维来重构宇宙。在人类诞生以后的一个相当漫长时期,大脑从设身处地的角度去认识宇宙万物,它设想万物与自己一样也有“大脑”,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与此同时,大脑为了利用身外之物而导致了占有身外之物的行为,从而产生了私有财产观念,而最早的私有财产便是工具和自己身体上的装饰物。通常认为,原始人在自已身上添加装饰物(包括文身、绘身、服饰、服装、面具,以及某些手持物品),是出于美观的需要或实用的需要。其实,这是大脑在利用身外之物来改变自己的肉体形貌,从而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或者至少是让其它动物或其他人看起来显得更加强大。有趣的是,(汉字中的田字符,最初的含义不是田地,而是原始人身上的装饰面具异”的繁体)。戴上面具之后改变了原来的样子,故而称之为“异”“;有些面具能够增加人的威严,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制作好的面具,需要用心去想,这种行为便称之为“思”;有力量戴着庞大面具的人,则称之为“男”;戴着最大面具的人,号称曰“甲”,意为排行第一。因此,“鬼”字的最初含义是指戴着面具的人,其中的“厶”字符,表示面具属于私人所有。鬼与诡、贵同音,其意出于同源,即戴着面具的人心多诡计、身分高贵。那时,鬼是一个美好的称呼,《九歌》中的山鬼便是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而美好奇异的玉则被称之为瑰。后来,强有力的部落首领死后,其生前所佩戴的面具被视为他继续存在的象征;从此,鬼字逐渐专用于指强有力者或先祖之鬼魂。再以后,人们由对死的畏惧发展到对死者和死者鬼魂的畏慎,便从尊天事鬼转变为敬鬼神而远之,甚至以为不幸的遭遇都是有鬼在作祟;而鬼不仅包括死者之鬼魂,也包括山川草木之精怪。“神”字由示和申组成。“不”意为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包括服从、祈求、控制;“申”乃是对雷电现象的形状描绘,而在自然事物中最令人震惊而又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雷电。因此,“神”字原意为人对雷电这种自然现象的态度和感受,以后逐渐泛指自然万物之神灵,再以后又与鬼结合在一起成为鬼神或神鬼。对于动物来说,它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是适者生存。但是,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它不再满足于适应性的服从,它还希望能够控制自然万物(这是利用身外之物的重要条件之一),或者祈求、期盼自然之物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故而大脑相信万物有灵,这样彼此可以“商量”),而祈求的本质仍在于试图控制,只是不那么有把握而已。因此,人类的鬼神观念和鬼神崇拜,乃是大脑的一种特性,既反映了大脑面对外部神秘世界所感到的疑惑、软弱和恐惧,也反映了大脑试图控制外部世界的祈求、期盼和主宰欲。与此同时,人的大脑不仅试图控制和改造外部世界,而且也试图控制并改造自己的肉体。在早期,人们通过模仿某些动物的形貌来试图使自己具有该种动物的特殊能力;后来又相信吃某种东西能使自己获得这种东西的特性,例如吃了豹子胆便可以使自己胆大,吃服丹药便可使自己长生不老,修炼内丹便可改变自己的肉体结构直至羽化而登仙,进而产生了神仙观念和神仙崇拜。事实上,神仙乃是人的大脑试图摆脱基因和物质司令部控制的一种超前设想,所谓长生不老即对时间的超越;所谓白日飞升即对引力的超越;所谓千变万化则是对物质结构组成规律的超越;所谓用莲花再造哪咤则是对人体基因的超越。对于大脑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去想,而想入非非、专门思考不切实际的玄妙问题,也是大脑的生存乐趣之一,特别当大脑不必为生存而发愁的时候更是如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人类可能并不是进化的终点,因此人类有可能继续进化成为“超人”或“神佛”。不过,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们已经试验过的种种方法,可能都是误入歧途(例如绝大多数仙丹都有剧毒)。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当感谢那些勇敢的或孤独的探索者,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寻找着新的道路;当然,古今中外亦不乏打着“神仙”招牌的欺世盗名、谋取暴利之徒。尽管大脑试图摆脱基因的控制,但是直至今日,大脑仍然要依赖基因而生存,它必须与基因达成某种协议并与基因共存共荣。

中国的鬼神之说是起源于何时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自然与生命。于是就有了图腾崇拜。原始人的墓葬说明了已有灵魂的观念。 进入奴隶时代,由于生产力与统治需要的原因,开始形成鬼神观念。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补充,人民生活困苦也需要鬼神作为寄托。同时这也是人们朴素思想的一个表达。 最早的鬼神体系形成于晋朝。 《诗经》、《尚书》、《易经》到后期的各类怪志小说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