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先人名字,朱元璋这名字谁起的

朱温和朱元璋的关系,朱温是朱元璋的前辈!

朱温是朱元璋的前辈!

朱温和朱元璋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姓朱!

朱元璋当皇帝后,手下的一棒子拍马屁的人争着从历史书上给朱元璋找有名的祖宗!但是被朱元璋否定了,据说他还专门做了个测。有一天,有个朱姓官吏求见,朱元璋便问他是否是朱熹后人,对方答曰不是。朱元璋恍然大悟,再也不纠结了,一个小官尚且不肯乱认祖宗,自己为天下之主,却绞尽脑汁给人当孙子,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从此,老朱开诚布公,以“布衣”自居。 朱温是不是朱元璋关系?

两人没有关系,朱温是后梁太祖。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907年称帝﹐在位6年。

但他在位时中国十分混乱。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自己却不思统一大业﹐安于现状﹐十分腐败。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乾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所杀(导火索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死后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 时间相隔几百年时间,怎么可能扯的上关系.如你所说难道天下同姓的都是一家,是亲戚? 五代十国的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当然,历史比较巧合,冥冥中注定? 唐朝的李家王朝,被朱温灭了。而朱元璋的明朝,最终,被李自成灭了。 朱:李。 不过,朱温和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历史上根本没有类似的说法、记载。不过,两人的出生地,的确比较接近,同时,也都是穷苦人出身,最终的成就很高。 但没有任何历史,说两人有什么关系。应该是同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且,朱温的名声不太好,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和朱温有什么联系。 当然,李自成和李世民,应该也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同姓而已。 朱元璋是朱温的后代

朱元璋祖先几代都是穷苦的农民,他的高祖父朱百六世居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通德乡。南宋末年,朱元璋祖父朱初一举家南渡准河,徙居于泅州(今江苏盱眙),在元朝时候,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朱五四)又因生计无着迁居濠州(今安徴风阳)钟离东乡,朱元璋出生于此。后朱世珍又徙居西乡,再迁于太平乡孤村庄定居。朱元璋的父亲是一个没有方寸土地,一生替人佣作的佃农。据《明史·外戚陈公传》载:他的母亲姓陈,她的父亲原是宋末名将张世杰的亲兵,宋亡后漂泊至盱眙津里镇,靠当术士谋生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贫苦家庭。直到朱元璋称帝后才追尊四代先人,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父朱世珍(朱五四)为仁祖淳皇帝,后来朱元璋曾想认一个有名的祖先来抬高身价,曾经想考虑宋代大儒朱熹,但后来因年代太近,实在不容易扯上关系而作罢。

明成祖朱棣在为《明太祖实录》定稿时,称:其先2帝项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徒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口其里为“朱家巷”意思是朱家始祖也很风光,而且天遥遥,直随五帝,是华夏的正宗支脉。 朱温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是朱温后人吗

朱温被后来的后唐灭族了,哪儿还有什么后人。

朱温和朱元璋谁最残暴

朱温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3000 余人。傍晚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其二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 *** ,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 朱元璋的小名就是叫朱温吗?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朱温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 古人祖籍算的很清楚,朱元璋应该不是朱温的后代,话说回来,即便是,朱元璋也肯定不承认 虽然都姓朱,没有血统联系. 朱元璋是朱温转世而来的吗?

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世界没有转世投胎的,小说看多了吧? 又不是藏传喇嘛! 朱元璋(65)前辈(2)

明代皇室成员的名字有什么规律吗?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是很多人钦佩的偶像。曾经流落街头的乞丐,里的和尚而今是庙堂上的领导者,一统天下的英雄。但是朱元璋原来有一个不是很有内涵的名字叫朱重八,就是,他是八月初八所生说的取名叫重八。对于朱元璋来说,挺苦的,人生并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名字他的父辈们的名字也基本都是朱五四,朱初一这样按照出生月份来取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在登基以后就将自己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都改了父亲的名字改成了朱世珍,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朱元璋似乎对名字有着特别的执意,所以他不仅改了自己和父亲的,连后代的名字也规定了。

朱元璋亲自为的后代们编订了一个庞大的名字系统。他将自己的每一个儿子的每一个后代都分派了一个字,每一个儿子一个体系,每一个体系派20个字,这20个字代表着每一个儿子的后代的第二个字与其一一对应。我们以皇太子朱标和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的燕王朱棣为例子来说一说,朱元璋这个庞大取名系统:

太子朱标一代的20个字分别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永乐大帝朱棣一代的20个字分别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20个字就是以后每一代一一对应的字,第2个字确定了以后,朱元璋又帮着他们确定了第三字。朱元璋翻开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找到了这么一段话

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董仲舒以五行描绘父子关系,一统天下的道理与朱元璋起名和一统天下的经历不谋而合,于是朱元璋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确定了子孙的第3个字,就以含有“木火土金水”这5个汉字为主。所以朱元璋给自己所有的儿子取名都是木字旁。那么我们最后就以明朝皇帝姓名来看看这个规律:

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朱祁钰(金)——朱见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检(木,明亡)

朱元璋后代较多,人口多了用的字也多了,所以明朝除了皇帝外,一些皇子的名字包含了铬,铁,钾这样的字眼,活像元素周期表,所以有很多人说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有联系,也是来自这里就是不小心相似了而已。

朱元璋的原名是什么?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管理家族后代的名字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皇帝,但是这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在起名字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讲究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了规矩,子孙的名字命名必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来,所以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们,仅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朱元璋哪一位皇子的后代了。首先,朱元璋给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的子孙后代定了“允文遵祖训...”等字,所以朱标的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允字,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这么命名的。而朱棣一脉则是用“高瞻祁见佑...”等字,朱棣的儿子都是叫朱高炽、朱高煦等,朱棣的孙子辈则有朱瞻基,曾孙辈则有朱祁镇、朱祁钰等,而后的明宪宗朱见深、明睿宗朱祐杬都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来起名字的。据悉,当时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都选了几十个字,但是很遗憾的是,明朝并没能坚持到朱元璋选取的这些字用完。另外,朱元璋还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名字中,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五行中的某一个项,例如朱棣的儿子们的名字都必须带火,例如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的儿子们都必须带金,例如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所以说朱元璋对于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名字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以至于我们说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的时候,很容易看出谁跟谁是一脉的。不过,朱元璋的这套取名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方便后面的朝代斩杀朱元璋的后代。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后金同时攻打明朝,很多明朝的皇室贵族因此遭难,而他们寻找明朝皇室贵族就是靠朱元璋的这套方法。

朱元璋的原名是什么,为什么改朱元璋?

太祖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英雄姓名: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字国瑞,后又改现名。)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 庙号:(明)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陵墓:(明)孝陵生卒:1328年——1398年(71岁)在位:1368年——1398年(31年)朱元璋年号:洪武继任:(孙子)明惠帝朱允炆(1398—1402)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家。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洪武元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的名字叫什么?

朱重八是朱元璋,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出身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根据朱元璋御制《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后徙居泗州盱眙县和濠州钟离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朱重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