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观天象的是什么官,古代看星象的官员叫什么

中国古代、观星相的官叫什么啊

钦天监,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三国演义中有几个能夜观天象的人

lz肯定 看了 前天晚上的新三国其实三国里 很多 谋士都会 因为 只要学过 点 星象学 就成说几个 厉害的 诸葛 毛玠 荀彧 郭嘉 张任 贾诩 法正

古代观星的人叫什么?

钦天监监正

能观天象,预后事,蜀汉后期的第一神人是谁呢?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那个时代并非因战乱而精彩,而是因人才众多,让后人向往。彼时,不但有诸多可统筹全局,力图争霸天下的枭雄;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可征战沙场,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名将,还有不少能人异士。例如曹魏有管辂,善卜筮、相术,曾断百余人的生死,从未出现差错;江东有吴范,数次为孙权,身为一个术士,却胜任了军师一职。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蜀汉也有这样一个奇人。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蜀相诸葛亮。毕竟《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奇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撒豆成兵,临终之时,还能够施法借命。然而这仅是小说家言罢了,在正史上,诸葛亮虽然也算一个全才,不但有理民之干,有将略,是伟大的家、军事家,还曾造木牛流马,制作连弩,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能掐会算,可以神预言。当然了,三分天下,并不能作数,毕竟这并非预言,而是战略计划。那么,蜀汉能力堪比管辂、吴范的人,到底是谁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蜀汉著名的儒学大师、史学家谯周。谯周,字允南,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饱读经书,且知晓天文,在蜀汉建国之后,被任命为劝学从事。如此看来,他好像与术士扯不上关系。但是他一生中,却两次神预言,分别算准了他人与自己的寿命。公元265年的时候,已经病重的谯周,无法言语,曾写下了一句“典午忽兮,月酉没兮”,此处“典午”是司马氏的隐语,“月酉”则指八月,意思是说,司马昭会在当年八月,突然去世,事实证明,他果然预测正确。四年之后,他再一次神预言,不过此次,他预言的是自己的命数。公元269年,陈寿想要辞官回乡,前去向谯周告辞,谯周道:“昔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而没,今吾年过七十,庶慕孔子遗风,可与刘、扬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矣。”意思是说,当初孔圣人七十二岁去世,刘向和扬雄则活了七十一年,我虽然才能不比孔子,却可以与刘向、扬雄相提并论,估计到了明年,我就会离世,这算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了。到了公元270年,他果然去世。对于此事,陈寿认为谯周提到诸多先贤,只不过是托词,他之所以知道自己第二年会去世,是经过得出的结果。《三国志·谯周传》记载:“疑周以术知之,假此而言也。”管辂在生前,就得到了司马家族的赏识,曾对自己的弟弟说,自己的寿命并不长久,否则便会出任洛阳县令;吴范则成了孙权名副其实的军师,数度利用自己的能力,为东吴的征战而,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因此他们都得以名传千古。然而同样擅长此术,谯周不但未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反而背上了千古骂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是益州人氏,虽然在刘备入川之后,他被征召为官,但是蜀汉的朝堂,还是以荆州派为代表,益州派一直处于被打压状态,他一直没有出头之日。刘备和诸葛亮相继去世之后,这一状态才有所缓解,于是在姜维大举北伐的时候,他上《仇国论》,对此事进行批判,却依旧被无视了。蜀汉唯一听从他的意见之时,便是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当时成都城内无兵无将,根本不可能力战御敌,朝堂上分为了远走南中、投靠东吴,和开城请降三派。他不忍益州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力排众议,劝刘禅降魏,至此蜀汉彻底灭亡。正是因为这件事,后世出现了“谯周误国”的说法,认为他的行为,与汉奸无异。其实结合当时的情境来看,谯周此举并非卖国求荣,而是无奈之举,毕竟当时蜀汉的处境岌岌可危,不降只能徒增战乱。或许他早就算出了蜀汉国运已尽,才主动出列,做了这个恶人吧?诸葛亮如果还活着,更愤怒不已

汉朝时观测天象的官员叫什么

太常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为太常 ;一说西汉初名太常 ,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新莽改名秩宗。东汉复称太常。其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太常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 下太常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

古代观天象的人怎么称呼

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省。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明代钦天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领有主簿厅、春夏秋冬官、五官灵台、五官保章、五官絜壶、五官监候、五官司历、五官司晨、漏刻博士等。监正、监副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每岁冬至日呈奏明岁大统历,移送礼部颁行。现知明代钦天监除刻印过《天文刻》外,主要是负责印造每年奏准的《大统历日》。据朝鲜郑元容《文献撮录》记载:“皇明历式有二,曰王历,曰民历。每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颁行两京及布政司,照样刊印。”看来明代钦天监只管刊印每岁历书样本,进呈礼部颁行,所以钦天监自己只有印刷匠28名,裁历匠2名,裱背匠1名,反不如司礼监裁历匠人多。官位职责监正监副主薄厅:主薄,一人,从七品至从八品(掌薄书文移之事)属官:五官正(春、夏、中、秋、冬官正的简称)各一人,正六品(掌推历法,定四时)五官灵台郎,四人,从七品(观测天象变化)五官保章正,一人,正八品(记录天象变化,占定吉凶)五官挈壶正,一人,从八品(掌刻漏记时)五官监侯,二人,正九品(佐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佐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漏刻博士,一人,从九品(掌定时、换时、报更、警晨昏。大朝贺时,充报唱官。)五官司晨,二人,从九品(佐漏刻博士。定时、换时、报更、警晨昏。大朝贺时,充报唱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