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四要素,易经的四大要素
为什么易经要叫《周易》?
《周易》是一部我国古哲学书籍,也称易经,简称易,“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另有说“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还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
“易”一说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一说,在西周,易即雅乐,是执政者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还有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另外,易也有“道”的意思,含有日出、、变易、变化、交易、恒常的真理。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扩展资料: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
一是“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二是“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三是“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易经八卦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传说上古伏羲氏创造八卦,后又发展为六爻卦,夏时称为《连山》,商时称为《归藏》,周文王时则称为《周易》。这套筮法由各代巫师掌握,传续下来的主要是筮法,《连山》、《归藏》有没有卦爻辞不得而知,但延续卦爻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周文王是借筮法写兴周灭商的纲领,内容上具有独立性。单就看“易”字,上为日,指君王;下为旗(《说文解字》解勿为旗),是旗帜。通俗讲,易就是君王的令旗,他指引着臣民的发展方向,加上“周”字,就是为周国臣民制定的路线和策略。由于周文王处在商纣王的监禁中,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只能借助于卦象规则,而只有精通筮卦之人才能知其所言,六十四卦的排序是明的,卦爻辞的写作规则是暗的,《序卦传》讲的卦义规则连商纣王都能看懂,还能叫周易吗?如果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研究周易,破解卦象之谜也就不难了。卦象是解开卦爻辞的钥匙,破解卦象首先要了解其基本要素和六爻之象。一、周易卦象的基本要素:筮卦是由阳爻 和阴爻 组合而成,三爻组成一个八卦,两个八卦组合成六爻卦,周易是有六十四个不同形式的六爻卦组成。阴阳表达了筮卦的哲学属性;八卦表达了由自然而至生活的社会属性;六爻表达了不同层次的阶级属性。这些属性是卦爻辞写作的环境和前提,是解读卦爻辞必不可分的。① 阴与阳。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反映在卦爻辞中,主要取对立因素。阳爻为大人、君子、为正义、为新生力量;阴爻为小人、子女、妻妾、为财、为万物,在上又代表颓败力量。阴阳二爻通过在六十四卦的六个爻位中不同的排列,能够多角度地反映出事物的多面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征。动与静。按爻性讲,阳爻为动爻,阴爻为静爻;按爻位讲,初、三、五爻属奇数,为阳爻正位,为动位;二、四、上爻属偶数,为阴爻正位,为静位。 既济卦是阴阳全部正位卦, 未济卦是阴阳全部反位卦。刚与柔。它一般表现在内卦和外卦相交的第三爻,三爻为阳,则强而盛;三爻为阴,则弱而有吝;阳爻势盛的卦中三爻为阳则有凶险。④ 聚与散。相同的爻聚在一起则有力,被间隔开则力量松散。如咸卦 ,阳爻聚在上互卦的位置,为有力,故言“咸”;涣卦 ,阳爻被阴爻间隔开来,力量散乱,故言“涣”。⑤ 同类呼应。《乾凿度》以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刚与柔应,用此理论解卦是解不通的。阴与阳在筮卦中是对立的两方,只有同类才会相应,同类之爻连则聚,分则应。如 屯卦九五、初九是君与民互应,才有“元亨利贞”的断辞。⑥ 寡与多。周易除了《乾》《坤》为全阳全阴卦外,其余六十二卦都是阴阳相间。数量少的一种爻贵而无势,数量多的一种爻不贵而得势。⑦ 升与降。阳爻为升,阴爻为降,主要体现在《乾》《坤》两卦中,其它卦无升降之理。爻位。每卦有六个爻位,由下向上数,初爻为下,上爻为最上,自下而上,依次相序,其象征面包括自然、社会、人的身体部位以及思维等。如乾卦,初九“潜龙”,九二“在田”,九五“在天”,上九“亢龙”,各爻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空间位置。艮卦,初六“艮其趾”,六二“艮其腓”,六四“艮其身”,六五“艮其辅”各爻都由下向上定位于相应的身体部位。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上,如解卦,上六老而有智,故有解决纠纷之能;睽卦,初九少而无知,故看问题多与他人不同。⑨ 上与下,取八卦之象以分上下,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居上位者贵,居下位者贱,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⑩ 内与外,取八卦之象以分内外。在下面的八卦称为内卦,上面的八卦称为外卦。内与外,是周易六爻卦的主要卦象之一,它表达了强烈的敌我意识。二、周易卦象的六爻之象1、爻位的含义。前人对爻位含义多有总结,如《乾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爻象是《周易》创作的基础,也是六十四卦分类创作的标准之一。通过对爻辞归纳综合,六爻爻位的具体含义是:*初爻位最下,从少、足、始、动,为低贱阶级;*二爻为内卦之中,从静,为内卦之主,也可表示家庭、妇女、农田等;*三爻尚武,从武士从动;*四爻从上、外、静,为文、娱、祭祀、历法之类;*五爻为卦主,位尊,从大人,其爻辞一般可体现卦辞的主旨;*上爻贵居庙堂,位虚而不实,从首,又有年老之象。这些爻象含义有的明确写在爻辞中,有的没有明确写出来,但它是爻辞的主体或客观条件,在具体解卦中,首先看卦辞表达的主旨,再把卦辞主旨放到各爻的具体环境中,纲举目张。如《睽》卦 ,卦象上面五个爻皆阴阳错位,唯有初九爻位正,卦辞写“睽”,意在批评那些错误的而又自以为是的世界观,爻辞通过对各阶层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维的夸张描写,凸显了错误观点的危害性。初九描写无知的小子会深受其害;九二描写无礼的家奴;六三描写无知人对赶牛车刑人的错误认识;九四描写刚出道的孤儿易被假象所迷惑;六五描写蚕食宗亲的懒惰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上九描写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知。可以看出,卦辞根据卦象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六个爻则根据不同的爻位展开论述。2、爻辞的组成。《周易》三百八十四个爻,各爻辞的字数不尽相同,有的较多,《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不算爻题共有二十七个字;有的爻辞仅有二三个字,如《否》:“六三包羞”。;还有的只有断词而没有具体内容,如《恒》:“九二悔亡”。不管爻辞字数多少,都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爻题,二是爻辞部分,三是断辞。⑴关于爻题。爻题就是各爻的称谓,如初九、初六、九二、六二等,从《左传》《国语》所记载的有关占筮例子看,没有爻题之说,如:《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文中并不提“上六”之辞,只用“《丰》之《离》”就代替了爻题,似乎当时还没有爻位一词。《易传》中也没有写。许多人认为,《周易》原文是没有爻题的,爻题乃汉朝学者的创造。高亨又言:“爻题当是晚周人所加”(《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但我们想一想,当时已广泛用数字纪年、月,用六十甲子纪日、时,而用数字表示次序,是最简单的事情了,岂能会省略?《左传》所载,显然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卖弄知识之嫌。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六个爻题的名称,如筮得 屯卦,爻题有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筮者会根据对卦象的认识逐爻予以讲解。另一种可能是,周易确实没有写爻题,因为不需要书写。负责筮卦的都是史、巫等专职人员,当蓍得某一卦,蓍者在解卦时是用语言向卦主讲解,六个爻就要有六种不同的表达语句,“初六”“九二”“九三”等,或是用其它名称。写出来就是用文字的形式加以提示,不写出来也会用语言的形式加以提示。这里重点提出爻题问题,是因为解卦时不能没有爻题,六个爻次各有不同的属性,它划定了爻辞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且爻题在很多爻辞中是作为虚拟的主语使用的,不加上爻题这个因素,爻辞根本无从去解。如《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爻题九四给予的客观环境,从地域讲是外卦,或是在国外;特性是静中有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吉,什么样的主观行为凶,就有了写作的依据。从句子结构看,这段爻辞没有主语,谁乘其墉?谁吉?应该是九四代表这个虚拟的主语。⑵叙事主体部分。卦辞(卦名部分)是爻辞所述内容的纲,依据各爻题显示的爻位特性和阴阳属性,用某种主观行为作为假设,论述卦辞的主题思想。如《同人》卦六二爻表示柔弱,卦象显示出一种柔弱的环境,卦辞“同人”的意思是团结才有力量。爻辞“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乘其墉”是说将战车排开象城墙一样,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是一种静的形态;九四在外卦,在外遇强敌,众志成城,以静制动,表现了昂扬的斗志,这就是静中有动。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有“同人”的力量,就没有谁能够战胜我们。⑶断辞,即爻辞的结论部分,是在爻题表示的客观环境中实施某种主观行为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断词有亨、吉、凶、悔、吝、厉等,前面所讲的“同人”之“吉”就是“乘其墉”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乘其墉”的行为,就违背了卦辞“同人”的主题思想,可能会出现“凶”的结果。有的在爻题后面直接写断辞,没有假设主观行为,这样的爻辞给解卦者留出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恒》:“九二悔亡”,居中而动,则不会有悔恨之事发生,动是指要象“恒”一样的动。但如果不动,或不能象“恒”一样的动,则要有“悔”矣。还有的只有叙事,没有断辞,这种情况往往是卦辞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与爻题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依然可以动态地作出吉凶判断。这样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卦象决定卦辞,卦辞和爻象决定爻辞。在具体的解卦中,首先要根据卦辞来确定六爻的主题思想,再根据每一爻的爻位和阴阳属性来确定该爻的具体含义。爻辞所表达的一般都是现实世界的事物、行为和思想,通过断辞的吉或凶,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易经里面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一种哲学美德。《易经》中有句最著名之言: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对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本质认为,物质世界的基础构成由阴阳两方面,两种型态,正反交融,相互吸引,又互相排斥,攻守互动等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盛衰的法则。二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谓: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之心;一切的形成源于天,那么人就像大地 ,学会包容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经易》中关于人生哲学最著名的名言警句;自强才能自立,自卑必将自败,宽容别人必然前途宽广;《易经》告诉我们,对己狠一点,要自强不息,对别人厚道一点,宽容是人类的美德。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古人解释中国原始文明的符号图腾的文字汇总一家之言如果科幻些:就是电脑文档跨越时空,被人手抄了一份。顺便把0110这些符号也抄了,然后发现文字晦涩,就加上自己的理解,拼成了一篇大文章咯。胡言乱语远古的不论,说说现在,易经是阐明变化的道理的书。体现了易(变化)、常易(变化的规律)、不易(相对真理)。如果有空可以了解一些,不然还是多看看马列著作吧,这些可能通俗些。哈哈后希望你幸福,祝你有个好胃口
易经八卦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构成要素是:阴阳符号。八卦,是阴阳符号演变的八个成象。六十四卦,是阴阳符号演变的六十四个成象。没有阴阳符号,就没有六十四卦,就没有依附在六十四卦上的象辞和爻辞,也就没有《周易》,以及解释《周易》文本的《易传》。